第十一卷 毀滅與重生——帝國內戰之卷 第一百三十五章 《永不言敗的菲里·泰勒元帥和他的九場戰爭》(4)

四、東瀛列島平叛之役——外行人和衰人們的大亂斗

如果說馬茲卡大陸熱帶雨林在DR1991年~DR1992年之間爆發的多方混戰,是原本信心十足的各方選手都流幹了血,最後卻讓被所有人忽視和鄙夷的原住民佔了便宜的話。那麼DR1993年在東瀛列島爆發的倒幕內戰,就是各方勢力玩權力遊戲玩到走火入魔,乃至於徹底崩盤,沒有任何人成為贏家的全輸結局了。

首先談一下此次的戰場——自從在DR1960年代,佩里提督率領耐色瑞爾帝國遠東艦隊抵達東瀛列島,用炮彈迫使這個國家「開國通商」以來,耐色瑞爾帝國就把這個國度作為東方的橋頭堡來經營。

在耐色瑞爾帝國遠東艦隊抵達之前,東瀛列島,也就是過去我們稱呼的島國「庫扎克拉」,便已經是一個武士的國度,腰間懸掛雙刀的武士,乃是國家的統治者。各級武士在法律上控制著全國絕大部分的土地,並且壟斷了全部的政府職位,甚至還擁有著所謂「斬棄御免」,即當街隨意揮刀斬人而不必負責的恐怖特權。

設立在江戶城的德川幕府,是東瀛列島實際意義上的最高統治機構。不過,在這個國家中部的京都城,還有一群僅存空架子的朝廷公卿和一位同樣只有虛名的天皇,作為名義上的國家主宰。

這位天皇據說是天照大御神,即東瀛的太陽女神在人世間留下的後裔,從國家草創之初一直傳承至今。但是早在江戶幕府建立之前的許多個世紀,天皇和他的朝廷就已經基本成了擺設,根本抓不到一絲一毫的實權——武士架空公卿,幕府架空朝廷,就是這個島國在佩里提督抵達之前的政治局面。

在佩里提督登陸江戶灣的時候,德川幕府已經創立接近四百年,雖然看起來還算風光,實際上其根基早已被逐漸腐蝕得空虛了——幕府號稱有八万旗本武士,作為它最關鍵的核心武力,同時也是它的執政基礎。按照自古以來的慣例,所有的武士都是世襲制,但由於連續幾百年沒有什麼戰事,這些旗本武士基本不會出現傷亡,又世代相襲,大量繁衍,幕府財政逐漸無法供養這麼多閑人。而且在這種一連幾百年不動刀兵的和平時期,上層權貴對這些軍事力量其實也並不怎麼看重,反而把他們視為是吃白飯的累贅。

於是,幕府逐漸開始長期地剋扣、停發旗本武士的俸祿——就相當於大股東無理侵害小股東的合法權益——惹得下面怨聲四起,對幕府再無半分忠心。

在幕府末期,江戶城內大多數的武士家庭,都已經窮困得要典當祖傳兵器與寶物,每天只吃一頓飯,討不起老婆,冬天沒錢買柴火生爐子,甚至連一套象樣的衣服都置辦不起。

為了養家糊口,武士們開始爭搶著要在幕府里謀求工作,但是幕府的職位非常有限,而破產武士卻有好幾萬,根本不夠這麼多人分配的。更糟糕的是,由於國內士農工商分級嚴密,武士作為特權階級,非但不事生產,而且普遍視務農經商為恥辱,想要讓他們轉業或者從事副業也很困難。有些凶暴的人不甘忍受窮困,索性放棄職位當了浪人,專門以打家劫舍為生,導致國內治安嚴重惡化。

以上是幕府的內部危機,而在幕府外部,還有更多的威脅存在。

——在這個國家,作為中央政權的江戶幕府,事實上僅能控制全國1/4的土地,其餘的3/4則屬於近三百個親疏不等的半獨立藩國。如果它們能夠真正地聯合起來,其綜合實力將是幕府的好幾倍。

幕府和藩之間的關係,與其說是君主和臣子,倒不如說是霸主國和附庸國。當幕府實力強盛的時候,這些藩國自然是戰戰兢兢、俯首帖耳;但一旦霸主衰弱,就有被昔日附庸反噬的危險。

因此,在這個國度,任何政權都是建立在軍事力量的基礎上,既然幕府的軍事力量已經逐漸崩壞,那麼它的統治地位自然也就會逐漸動搖。

而近幾代幕府將軍堪稱奇葩的糟糕表現,更是進一步加劇了這種動搖的速度——先是出了一位看重狗而輕視人的所謂「犬將軍」,之後又上台了一名精神不正常的「白痴殿下」德川家鳴,江戶幕府一時間政局紊亂,下面的地方官吏同樣是陽奉陰違。而外藩又趁機紛紛插手其中,導致幕府威望遭遇重創。

實際上,早在佩里提督悍然進攻江戶城之前,國內諸藩就已經蠢蠢欲動,而京都朝廷也開始上竄下跳。等到開國條約簽署之後,幕府的權威更是一落千丈,其政令乾脆在全國範圍內都受到普遍抵制了。

面臨著這樣一種領袖暗弱、政局動蕩、軍力敗壞、權威崩潰、諸藩蠢動的惡劣情況,焦頭爛額的江戶幕府根本無心也無力驅逐耐色瑞爾帝國駐軍,恢複往日里那種「理想」的鎖國狀態。

相反,為了鎮壓各地的藩國叛亂與浪人暴動,勉強維持全國的統治秩序,他們經常還要請求佩里提督的幫助,並且從耐色瑞爾進口各種軍火器械,招募擁有實戰經驗的軍事教官,用於建立自己的新式軍隊,以取代早已不堪使用的那所謂「江戶八万旗本」。

而在另一邊,佩里提督在取得了遠東攻略的初步勝利之後,也同樣面臨著無以為繼的窘境。

儘管他在遠東一手開拓出了偌大局面,但是由於海路不夠暢通的緣故,依舊難以得到本國的充足軍事支援,結果總是面臨著兵力匱乏的致命問題。

憑藉手頭僅有的這一點資源,佩里提督根本無力進一步征服這個島國,相反還得竭力應付精靈艦隊的一波波侵襲,這就非常需要本地統治者密切配合,在情報和物資方面提供幫助……

於是,雙方之間的關係,很快便從敵對轉向了緩和。

再往後,隨著財富與貿易女神渥金在遠東的勢力開始急劇擴張,這一地區的形勢又出現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在東瀛列島原本就很有勢力的大阪商團集體加入渥金教會,藉助耐色瑞爾遠東駐軍的強大武裝力量,與大阪商團在國內經營的各種潛在勢力內外夾攻,壓迫江戶幕府接受大阪商團的各種條件,甚至不惜於直接動用武力發動威懾性戰爭——而軟弱混亂的江戶幕府只能步步退讓。

最後,大阪商團完全控制了江戶幕府的政權,幕府的首席老中乾脆都是由大阪商團中間的幾個領袖豪商輪流出任,代替那位「白痴殿下」德川家鳴打理各種政務。

就事實而言,這些原本的「低賤商人」,眼下已經凌駕於一切武士之上了。

但是,這也讓江戶幕府從全國武士的最高代表,一舉跌落成了武士階層的頭號公敵……不僅是那些野心勃勃的外地強藩,就連相當一部分幕府直轄的旗本武士,也不願意忍受這種整天被「低賤」商人呼來喝去的奇恥大辱,開始暗潮洶湧地策劃著要扯旗造反。

幸好,這個時代的東瀛武士早已衰朽不堪,謀反的本事比打仗還要糟糕許多。當連續多次的大規模叛亂,都被商團武裝和耐色瑞爾遠東軍輕易鎮壓之後,這個島國的局勢總算又暫時平靜了下來。

在DR1993年的倒幕戰爭爆發前夕,無論是江戶幕府還是耐色瑞爾帝國遠東駐軍,事實上都已經成為了財富與貿易女神渥金的下屬分公司,只是彼此之間仍然存在著一定爭鬥。

但島內依然處處暗藏著反抗火焰,小規模騷亂和恐怖襲擊頻繁發生,而貌似平靜的水面之下更是暗流涌動,朝廷公卿和藩國武士已經開始積極串聯,正在醞釀著一場轟轟烈烈的總爆發。

就在這種各方矛盾錯綜複雜的形勢之中,櫻花紛飛的東瀛列島,終於迎來了一場血流成河的大亂斗。

1.長州藩起兵

DR1993年的1月底,這個島國西部的長州藩發生了一件大事——長州藩的一部分下級武士悍然發動軍事政變,不但驅逐了藩主毛利新一,搗毀了耐色瑞爾帝國設立在當地的領事館,還公然打出了倒幕攘夷的大旗,對幕府和耐色瑞爾帝國駐防部隊宣戰,之後又出兵襲擊了幕府直轄的生野銀山,打死了當地的幕府奉行,一時間搞得舉國震動。

針對此事,江戶幕府首席老中(大體相當於首席執政官)三井銀次在一番討論之後最終拍板,公開發動征討長州之戰。計畫以江戶城的12000幕府新軍為骨幹,並且就近徵發近畿、西國、九州32個藩國的軍隊,再加上散布在京都和大阪的一些浪人僱傭兵部隊,組成十五萬的龐大聯軍,由被放逐的藩主毛利新一為前導,分兵五路合擊總人口不過20萬的長州藩。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如此龐大的討伐軍規模,都顯得有些小題大做了。

事實上,幕府方面的打算,是以政治為主,軍事為輔——按照幕府的計畫,通過這樣一次浩浩蕩蕩的武裝大遊行,可以很有效地昭示幕府的強大實力,並且恐嚇與震懾那些蠢蠢欲動的各藩諸侯。從而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重新建立起幕府的權威,真正營造出國內的安定局面。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參戰各藩國的積極程度,判斷出它們對於幕府的忠心與否,以確定下一階段的拉攏和打擊對象。

但問題是,幕府方面高估了自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