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奇蹟!征服翔龍帝國之戰! 第八十章 軍隊與天體營(下)

結果,任憑費立國大學士磨破了嘴皮子,他在出京的時候只帶了五百洋槍隊,走到老家蘇州還是只有五百洋槍隊。害得費大學士一時間憂鬱不已,乾脆縮進故鄉老宅內裝病,怎麼也不肯再走了。

——若是僅僅帶著這麼五百號人殺到上海去,那便不是什麼討伐了,根本就是在送死啊!

正好他那位幾個月前剛從上海典史的位置上給擼下來,接著又陷進戰場差點喪命的遠房侄子王啟年,此時也剛剛來到蘇州,企圖謀求蘇州團練總辦一職,聽聞此事之後,當即就跑上門去毛遂自薦,「……大人勿要憂慮,以天下之大,豈會缺少忠君愛國之輩?只要大人給小侄一個名頭,再借安爾樂管帶的洋槍隊一用,無需耗費一文錢一粒米,數萬大軍立時便可成也!」

對於王啟年的這番狂言,費立國大學士是不怎麼相信的。但既然眼下看起來似乎已是窮途末路,他也就順水推舟,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思,對自己的江東招討行營,進行了新一輪的組織結構調整:

具體來說,就是在費立國大學士的家鄉,距離上海戰區尚有大約二百里的蘇州城,設立江東招討行營本部,由行營總管費大學士坐鎮遙控指揮。然後讓安爾樂管帶升總兵銜,實授副將職,代理前線指揮事務,領一營兵馬繼續趕赴戰區。以王啟年為江東招討行營下屬團練總辦,全權負責募兵籌餉事宜……

歸根結底就是這麼一句話——徹底鬆手放權,送死你去,桃子我摘!

反正費立國大學士到了蘇州老家,就縮進自家烏龜殼裡,再也不肯挪窩了,打仗的事情全權交給安爾樂和王啟年去折騰。若是打贏了,自然少不得費立國大學士這個頂頭上司的一份功勞。若是不幸打輸了,也都是安爾樂和王啟年背黑鍋兼送命,費大學士頂多不過是罷官而已——說真的,看看朝廷上下這麼一副群魔亂舞的癲狂景象,再感受到康德皇帝對漢人老臣的百般猜忌,費立國還真是不想伺候了呢!

而洋槍隊的安爾樂管帶,頓時又驚喜地發現,自己已經又一次陞官,還從副帥變成了事實上的總帥(費立國拒絕再上戰場,指揮權自然全都落到了安爾樂手中)。只可惜雖然官是升了,手下的小弟卻是一個都沒多,還是只有從福建帶出來的五百多號老底子,實在與一方統帥的地位完全不相稱。

更糟糕的是,就連這麼一點兒可憐的兵馬,理應供給的糧食和軍餉也完全沒有著落——從京城到蘇州的這一路上,他的五百洋槍隊算是費立國大學士的護衛,因此吃穿用度都有費家管事付賬。可如今繼續開赴前線的話,就要一切靠自己了,費大學士除了等著分功勞之外,不會再墊一文錢的款子。

——後方撈飽,前線餓死。這是幾乎任何腐朽國家都會出現的常見弊病……

而讓士兵餓著肚子自費打仗,白白流血犧牲,並且不管燒埋全無撫恤,則是腦殘升級版的表現。

幸好新來的副手王啟年的頭腦足夠靈活——正當安爾樂管帶,嗯,現在已經是安爾樂將軍了,總之就是當他捧著委任狀和兵符印信走出費家莊園,一臉茫然地不知如何是好之際,一肚子壞水的王啟年總辦,立即獻上一條極端卑鄙的無節操計策,馬上就讓安爾樂將軍大喜過望,心中再無憂慮。

從此,江東招討行營的兩員大將,便開始了他們狼狽為奸,禍害江南百姓的大業……嗯,還有就是順便將軍營變成巨型天體營,堪稱領先潮流n步的時髦活動……

※※※

第二天一早,安爾樂將軍就按照王啟年總辦的指點,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拉壯丁運動。

在人口稠密、村落相望的江南各地,拉壯丁其實是一件相對容易的事情——前提是不擔心觸犯地方士紳的利益,讓他們通過官府中的手段給你穿小鞋,打了勝仗照樣降級丟官。

不過,眼看著如今的朝廷已是搖搖欲墜,各地的軍頭們早已不怎麼賣官府的帳了。亂世之中,有兵有錢就是草頭王,若是缺兵缺錢,其實也不要緊——直接放手大搶就是了。

能夠限制軍隊劫掠的唯一因素,就是地方上太窮,即使想要縱兵大掠,也沒啥東西可搶——不過,在富庶繁華甲天下的江南水鄉,自然不存在這樣的問題。

當然,蘇州府不但是費立國大學士的老家,也是王啟年總辦的故鄉。不少人之間都是沾親帶故的,王啟年這人就是再怎麼沒心沒肺,畢竟還有一大幫親戚住在這裡,所以也不想對父老鄉親做得太絕。

因此,他只是讓洋槍隊圍住了一個比較繁華的村子,亮出刀槍兵器恐嚇一通,隨即便有幾個村中長老被推舉出來,硬著頭皮顫巍巍地排成一列,跪在安爾樂和王啟年的腳下,磕磕巴巴地用吳地土語,表述了自己對朝廷的無限忠誠之心,以及對費大學士、安將軍和王總辦的無限敬仰之情。

對此,王啟年只是笑眯眯地連連點頭,將這群老頭們的奉承拍馬如數盡收。而諸位經驗豐富的長老們,也都知道賊不走空的道理,明白這些大兵們絕對不是幾句好話就能打發的。

因此,關於徵收保護費的事情,王啟年總辦只是貌似不經意地剛剛起了一個頭,這些識情知趣的老頭就馬上應承下來,紛紛拍胸脯保證願意獻出銀錢、糧米若干「犒勞王師」,只求送這幫瘟神儘早離開。

只是,當王啟年說起了下一個要求,就是讓村子裡出一批壯丁從軍出征,「……本官此番是奉皇命出師上海,為朝廷討伐洋人,只可惜兵微將寡,還需地方義民踴躍助戰……諸位父老不用害怕,這是為朝廷當兵,又是最光榮的為國而戰,在軍中有吃有喝有軍餉,退伍還給遣散費,戰死也有撫恤金,還能讓你們的小孩出去見見世面,這樣的好日子哪裡去找啊……總比一輩子窩在這一畝三分地里,從土裡刨食要強吧!」

「……大人,小的們不要孩子們出去見世面,只求能留在身邊看著安心,還請高抬貴手啊!」

「……常言道,父母在,不遠遊,小的也不指望兒孫們有啥出息,只要平平安安地留在身邊就好……」

一聽說這幫軍爺們除了要錢要糧之外,居然還要在村裡拉壯丁,這些長老們頓時就臉色慘白,一下子連腿都軟了——按照多少年以來的經驗,孩子們被抓去當了兵,就等於是再也回不來了。

大金朝廷的官軍可從來沒有退役制度,「少小從軍征,八十始得歸」才是正常現象。

更要命的是,這年頭除了將領的家丁,普通軍人的待遇全都極差,福利更是負的,基本上每個武官都會把旗下將士當成奴隸一樣使喚,折騰得食不果腹蓬頭垢面,連乞丐的日子都要比他們過得強!

至於什麼遣散費、撫恤金就更是扯談了,連軍餉都是傳說中的東西——朝廷每年應該發放的軍費,往往還沒出戶部和兵部衙門,就已經被層層瓜分完了。

高級將領尚且全要靠灰色收入來過日子,底層士卒更是經常連飯都沒得吃,更別提發錢了,反倒還要向軍官們交錢上供,否則就有無數可怕的私刑伺候……

於是,每年都有許多弄不到錢的倒霉蛋,被活活餓死或打死在軍營里,連告狀都沒處可告。

正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觀念才會深入人心——不等王啟年說完,一個老頭就立即五體投地跪倒下來,老淚縱橫地連連磕頭求饒。而其他長老也紛紛學著他的樣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哀告起來……

銀子沒了可以再賺,人要是沒了,就再也回不來了……

遇到這種情況,就輪到安爾樂將軍這個「惡人」出場了——只見他臉色一沉,走到這些哀求不已的老人面前,狠狠一腳將那個帶頭哭訴的老頭踢翻過去,嘴裡不陰不陽地威脅道:「……諸位不願兒孫遠離的想法,本官也不是不理解,不過呢,本將軍手下的幾百兒郎,從福建一路跋山涉水過來,可是已經有幾個月沒有領到過軍餉,大半年沒摸過女人了。一個個的心裡都憋得慌啊……」

而王啟年也跟著幫腔,滿臉皮笑肉不笑地輕聲說道:「……要是在別的地方,本官也就不會苦口婆心地跟你們說這麼久了。說來說去,在下也是蘇州人吶!大家都是鄉里鄉親的,抬頭不見低頭見,若是鬧出什麼太不象話的事情,好像也不怎麼合適,是不是啊?

但萬一諸位還是不知進退,本官也就沒法保證會不會出什麼事了——這些兒郎們的刀槍,可是早已饑渴難耐了啊!」

——很顯然,要是再推三阻四,惹惱了這幫丘八的話,人家就要直接屠村劫掠了!

面對這種赤裸裸的暴力脅迫,諸位長老們也實在沒有辦法,只好回到村子裡通告這一噩耗,一家家地抽籤選出十幾個年輕人,預備交給安爾樂將軍帶走……於是當即就是一村子震天動地的哀哭聲。

但由於事關全村幾百口人的生死,那些父母長輩們同樣沒有膽量對抗朝廷官軍,只好一邊傷心欲絕地流著眼淚,一邊取出家裡最好的幾件衣服,給這些恐怕再也見不到的孩子們換上,再塞上家中僅有的一點乾糧和銅錢,然後淚眼滂沱地站在村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