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戰鬥在櫻花之國 第二百四十九章 鮮血の結末(下)

事實上,對於三井龍姬竭力主張的殘酷屠殺,菲里也是能夠理解其中奧妙的。

對於舊幕府和現在的長崎朝廷,以及一切掌握著國家的執政者而言,那些活躍於各地民間,唯恐天下不亂的激進派武士,其實就跟恐怖分子或邪教徒差不多。

——當時局還算穩定的時候,這些人就偷偷地搞「天誅」、刺殺之類的破壞活動,在民間竭力製造恐怖氛圍和恐慌心理,動搖官府的統治根基。等到時局終於被攪亂之後,他們便立即化身為「義軍」將領,四處大搶大燒大殺,以最殘酷最卑劣的手段,來達成打擊統治者威信,製造社會動亂的目的。

因此,從古至今的統治者都得出了這樣一個教訓,就是絕對不能跟恐怖分子談條件!

如果能夠一次性將這些恐怖分子的骨幹,在鹿兒島城徹底湮滅,國內也就能因此安穩很長一段時間。而造反者全家死光的殘酷懲罰,也能讓各地潛藏著的野心家們生出幾分怯意,讓新的戰爭不至於被再一次輕易挑起,人民可以少經受一些戰禍,國家也能少承受一些劫難。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像這樣果決的屠戮,對於整個國家而言,其實才是真正的仁慈——打個比方來說,就相當於切除腫瘤一樣,一時雖痛,卻能夠避免病灶擴散到全身,直至不可救藥的境地。

然而,這理解歸理解,但眼看著自己苦心經營的巨熊軍團,就要在這場巷戰的絞肉機中被削掉一大塊,並且還有消耗掉大量萬里迢迢運過來的寶貴彈藥,菲里也不免覺得有些心疼……

幸好,還有一批新近歸降的炮灰可用,他便心安理得地讓這幫傢伙先上去打頭陣了。

※※※

不出眾人事先的預料,這場鹿兒島攻防戰,從一開始就打得極為慘烈。

這些困守孤城的激進派武士們,雖然裝備粗劣、缺槍少炮,並且無組織無紀律,連一個公認的首領都沒有,但是在極度絕望的驅使之下,依然彷彿磕了興奮劑一般,發揮出了至少百分之三百的戰鬥力。

因此,菲里·泰勒少將派出的第一波攻城梯隊——約摸一千名在半路上臨時收編的山賊、土匪、流浪漢和本地豪族私兵,連最外邊一圈臨時挖掘的狹窄壕溝都沒能摸過去,就被一通箭雨和鐵炮亂射,外加無數彈弓打出的碎石,嚇得屁滾尿流地逃了出來。由於畏懼遭受軍法處置,其中一部分人甚至沒有返回本陣,而是直接逃散到了四周的荒野之中,一溜煙就沒影了。

看看這些不要錢的炮灰似乎不太頂用,菲里只得投入了在鎌倉招募的一萬本地新兵,權作實戰訓練。

由於這些新兵的戰鬥力較弱,武器裝備也挺差,其中一大半的人甚至還拿著冷兵器,為了替他們掃平障礙,除了艦炮從海上的轟擊之外,布置在郊外的野戰火炮陣地,也發射了足足三個基數的實心彈和開花彈,連最後一點極為珍貴的白磷燃燒彈,也都統統打了出去。

東瀛的房屋都是紙張和木頭拼湊起來,又蓋得擠擠挨挨,最最容易燃燒不過,幾十發白磷燃燒彈丟進去,街町內立時就被掀起了漫天的熊熊大火,一片壯觀的火海瞬間成型。即便是站在靠近海邊的上風處,也能感到熱浪陣陣逼來。不時有人被燒得焦頭爛額,嚎叫著從工事或房屋後面奔出,想要跳進池塘或河渠,卻往往不幸中途撲倒,被活生生地燒成一團焦炭。

只可惜巨熊軍團缺乏在東瀛的攻城經驗,居然是先打了全部的燃燒彈,然後又是一通鋪天蓋地的實心彈緊隨其後,於是當即就轟塌了一大片已經起火的房舍樓宇,導致火勢沒能順著海風進一步蔓延開去……雖然確實打死打傷了守軍的大批有生力量,但其實反倒是幫助城中守軍滅了火。

結果,巨熊軍團的一萬兵馬,在填平了壕溝大舉入城之後,仍舊遭受到了守軍在街町之間的頑強抵抗——每一座房屋的窗口裡頭,每一條狹窄巷子的陰影之中,每一堆殘破的瓦礫廢墟後面,都不時會冒出冷槍冷箭,以及有石頭瓦片被丟出,或者乾脆撲出一個嗷嗷叫著「天誅」的死士劍客,教人實在是防不勝防。

——這些困守在鹿兒島城下町之中的激進派武士,雖然是跟著不同的小團體各自為戰,沒有統一的協調指揮。但是這種以十幾人到幾十人為單位,在城市內分散游擊的巷戰模式,反而顯得異常的靈活高效。

因此,在施展不開兵力的街巷之間,呆板地按照操典蝟集成一團,沿著大道徐徐列陣推進的巨熊軍團士兵,很快就被這種亂七八糟的偷襲給攪得頭昏眼花,一時間應對失措,陷入了被動挨打之中。

不過,這些新兵雖然集中訓練未久,甚至還沒有經歷過實戰檢驗。但在入伍之前,他們就是好勇鬥狠的「非人」、「穢多」賤民出身——自從三十年前傍上了西洋殖民者這棵超級大樹,淪為洋人的狗腿子,並且從人人都能鄙視和欺凌的社會最底層踏腳石,一躍而飛升為頭等的人上人之後,各地翻身賤民與失勢舊武士的衝突就從來沒有斷過。因此,這些從小打到大的賤民,幾乎人人都是擅長街頭群毆和鄉下械鬥的專家老手,屬於那種手持一把西瓜刀能砍出幾條街的傢伙,比尋常黑社會還要能打得多。

此時既然被打得激起了凶性,他們也就顧不得什麼操典軍紀了,很快便同樣也化整為零,手持從雙節棍到狼牙棒再到硬木槌的各式奇門兵器,逐街逐巷地與守軍展開了纏鬥。

由於這個國度的傳統建築材料以木頭和紙張為主,導致房屋和圍牆都很容易被挖洞穿透,各路散兵游勇可以很自由地在市區內亂竄,導致整個戰場上打著打著就沒有了前方和後方之分……足足上萬名凶神惡煞的壯漢,擁擠在這座面積並不算大的緊湊城鎮之中,亂鬨哄地來回賓士、捉對廝殺。在戰鬥最為激烈的地方,層層疊疊的屍體幾乎可以壘成工事,連夯土路面都被血泊染成了紫黑色。

半天時間之內,兩撥兵馬從街道間打到房屋內,又從房屋內打到房頂上,什麼敲悶棍撒石灰拋漁網乃至於放火煙熏之類的招數,統統都被用上。此外還在市區內的陰溝、河道之間,爆發了一場血腥而又骯髒的「泥漿之戰」……到處都有火焰在燃燒,到處都有喊殺聲在迴響。一切的計策和謀略,在這種全面混亂之中都無從施展。城外炮兵和艦隊的火力支援,也因為這犬牙交錯、糾纏不清的混亂戰局,而根本無法找到目標進行轟擊。唯有毫無掩飾的暴力與血腥,才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所在。

隨著時間的推移,鹿兒島城下町在強勁海風的助燃之下,漸漸被火焰燒成一堆焦黑的瓦礫。

而勝利的天平,也開始漸漸向著進攻一方傾斜。

——投入攻城作戰的巨熊軍團新兵,總計大約為一萬人。雖然裝備不甚精良,但至少也能夠投擲手榴彈打開道路,安排一部分人用散彈槍掃射壓制對手反撲。甚至還可以把小口徑的鷹炮直接推進城內,每一炮碎鐵渣子轟出去,就能把一幢房子打成馬蜂窩,製造出一大片慘烈的血肉漿糊。

而據守在城下町內的激進派武士,原本就只有三四千人,僅僅相當於進攻者的三分之一,然後又在炮擊和火災之中被炸死燒死了許多,導致兵力差距進一步拉大。

而且,由於是落難而來,他們的隨身武器十分簡陋,全體人馬居然連一門炮都沒有,而鹿兒島城本身的炮台也早已崩塌毀壞。因此大多數人的身上只有幾把刀子甚至竹矛,二十個人都攤不上一桿火槍,即使有槍也沒幾發子彈。而最主要的遠程武器,居然是從本地小孩手中搶來的彈弓……

更要命的是,在戰前被他們裹挾著強迫挖工事的五千多名鹿兒島町市民,趁著這個混亂的機會紛紛反水了。一部分市民直接撒丫子逃到了城外,然後被嚴陣以待的巨熊軍團老兵給監管起來,預備在查驗過身份之後,再釋放、流放或處刑。另一部分被外地武士搶了財產或老婆女兒的苦大仇深之輩,索性就地加入了巨熊軍團的行列,給這些攻城的士兵們充當嚮導,指點路徑。

其中一些最勇敢的傢伙,甚至操起了隨手揀來的刀槍,嗷嗷叫著直接加入了肉搏戰……有了這幫土生土長的帶路黨的大力協助,戰局進展的節奏便進一步加快了。

因此,在激烈的交戰之中,守軍的傷亡竟然遠比進攻者還要慘重。

到了下午時分,菲里又朝久拖不決的城下町戰場上,投入了一支決定性的生力軍——三千名裝備精良、經驗老辣的原印加王國禁衛軍。在這些高原勇士如機器一般高效率的冷酷殺戮之下,殘餘的激進派武士終於全線崩潰,再也無力在城下町內繼續周旋,只得紛紛向藩主的城堡退縮,試圖作困獸之鬥。

然而,趁著他們全力在城下町內混戰的時候,耐色瑞爾帝國遠東艦隊的一千名精銳海軍陸戰隊士兵,已經乘坐小艇從某處海灘登陸,直接插進了守軍的背後,切斷了城下町與城堡之間的通道——出於軍事防禦的角度考慮,這個國家的城堡和城下町之間,通常都是隔著一段距離的。

而且,藩主居住的城堡一般建在險峻的山崗上,城下町則布置在山腳下的平地之間。若是想從城下町殺進城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