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戰鬥在櫻花之國 第二百二十二章 時來天地皆同力(上)

鑒於衰人利奧的戰略級無差別衰運打擊體質,巨熊軍團上下真是連一秒鐘也不想和他多待,可同時又鑒於利奧身上的各種崇高身份,實在是不好把他丟下來不管。

與這老頭兒為友,固然要遭殃,可萬一被這老頭兒恨上,就更是要撲街成大坑了啊!!!

幸好利奧這老頭兒也很知趣……或者說神經很大條,在與菲里等人會合之後,沒等這幫人絞盡腦汁考慮好要如何花言巧語,把他打發到哪個旮旯里去,就主動表示願意繼續留在京都郊外。

按照他的說法,這一方面是為了就近觀察這座鬼城魔都,以便於針對這種罕見異象寫出一份詳實的報告,日後遞交給大奧術師聯席會議;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能夠設法救濟那些逃出京都的難民,以盡自己的一份善心,並且從中開展痛苦女神艾梅塔教會的傳教工作。

「……這種有別於魔法網路,被東方人稱之為『靈脈』的能量流通渠道,我還是第一次見識,想來伊爾明斯特大賢者也肯定會很感興趣的……追尋知識乃是我輩魔法師的本職,冒一點風險又算得了什麼?」

晨曦的微光之中,利奧伸手指著遠方那座群魔亂舞的京都城,對菲里等人如此解釋道,「……還有替吾主在這個國度傳播教義的工作,也已經因為各種干擾,被耽擱得太久了。而這座被毀滅的城市,正是傳播吾主之道的理想場所,那些在戰亂、暴政、瘟疫和妖物侵襲之中掙扎的市民,也正是最理想的潛在教徒。因為只有在最深沉的痛苦之中,才能真正領悟到自己的罪孽,從而求得身心的解脫……」

說這話的時候,利奧當真是滿臉的悲天憫人,頗有聖人風采。只是眾人都早已對他的恐怖衰運畏之如虎,沒有半分感動的心思,一聽得這廝願意留下,一時間人人大喜過望,趕緊便是一片阿諛奉承之詞。

接著,為了讓這老頭能安心留守,大家又紛紛慷慨解囊,贊助了他三百兩黃金,幾塊記錄水晶,一些紙筆文具,十幾頂野戰帳篷,然後又從軍糧中擠出一百六十多石富餘的稻米,還有若干水泥、木板之類的建材,一股腦兒丟給了利奧,充當他建設京都異變觀察站和痛苦女神艾梅塔教會遠東分部的啟動資本。

反正按照三井龍姬這個地主的想法,與其讓他在島內到處奔走傳教,以無敵衰運禍害更多的地方,讓這個本來就已經淪為人間地獄的悲慘國度,還要進一步向著真正的地獄墮落下去,還不如讓他在京都這片鬼地繼續住下去——這京都城如今都已經被他的衰運給折騰成魔都了,本來就是糟糕得不能再糟糕,未來就是被衰人利奧禍害得運道再怎麼撲街,估計也衰不到哪裡去……

只是菲里等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利奧這老頭兒實在是不愧為舉世無雙的超級衰人,這京都城明明已經是凄慘成這副模樣了,他還硬是有辦法讓這座城市的運勢變得更衰……

當然,這都是幾個月之後的事情了。

※※※

十二月十八日,巨熊軍團在基本未曾作戰的情況下,只用六天時間就顛覆了京都朝廷,完全肅清了整個近畿地區的敵人——事實上,除了那座京都城之外,近畿這片天災人禍不斷的悲慘土地,原本就已經被一波接一波的「勤王義士」差不多給屠戮成無人區了——從而勝利凱旋,返回大阪城過冬休整。

以只有個位數的傷亡為代價,平定京畿之戰就此順利落幕。

至此,東軍陣營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幾乎兵不血刃,便輕易殲滅西軍十餘萬,取得了徹底扭轉局勢的輝煌勝利。並且在長途遠征之後,還有餘力乘勝追擊,直搗京都大本營,使得京都朝廷的勢力遭到毀滅性打擊,連作為最高領袖的仁孝天皇,也不得不丟下都城和宮殿倉惶出逃,投奔外藩去也。

捷報傳開,舉國轟動,列藩震怖,大阪財閥彈冠相慶,關西諸侯惶惶不可終日。

到了這個地步,名義上仍然站在西軍陣營之中的,還有山陰、山陽兩道十一國,以及九州島、四國島的諸多藩侯,看似尚有不少實力,還能與東軍繼續較量周旋。

但事實上,早在巨熊軍團進逼京都之前,這兩個朝廷之間,就已經分出了勝負。

正所謂「有恆產者有恆心」,一般來說,不管在什麼樣的社會體制之下,那些坐享著大部分好處的既得利益者,在政治態度上通常都是最保守的。無論面對什麼樣的世事變遷,都喜歡盡量得過且過,能拖一時是一時,不到萬不得已,就絕不願意改變現狀。

而在這個四分五裂的島國內部,除了少數野心勃勃,圖謀著要推翻幕府篡奪天下的強藩雄主之外,其餘那些實力不濟的小藩弱藩,或者生性溫厚柔和的大藩諸侯,其實對仁孝天皇發動的這場恢複皇權之戰,都是秉持著消極態度的——道理很簡單,在原有的幕藩體制之下,他們這些諸侯大名,本來就享受著最大的好處,近年來幕府日益軟弱,更是連被削藩的危險都沒有了。

若是跟著天皇的旗幟發動變革,這些藩主們固然有一定的機會渾水摸魚,讓自己更上一層樓,但更大的可能卻是在挖自己的牆腳,讓某些桀驁的下屬家臣們,得以借著天皇賜予的大義名分,把無能的藩主給「下克上」了……烽火亂世的諸侯,可比太平盛世的藩主要難當得多了,也危險得多了!

這種庸庸碌碌、惰性嚴重的割據局面,和亂世的軍閥藩鎮之間,彼此攻伐吞併的情況,是截然不同的——江戶幕府的天下,已經太平無事了幾百年。而割據統治各地的藩主,也在漫長的和平時光之中,變得一代不如一代。很多諸侯都成了酒囊飯袋,滿足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思進取,早已不是最初創業之時那一批野心勃勃的軍政強人和戰略家了。

如今這些含著金湯匙出生的諸侯大名,在醇酒美人的享樂之下,多半只是些胸無大志的公子哥兒,最多也就是出幾個精明狡詐的政客,卻少有雄才大略之輩——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啊!

萬一這世道從太平無事變成戰亂四起、群雄逐鹿,以這幫傢伙的軍政水平,別說什麼開拓進取了,恐怕連自己領地上的野心家都鎮壓不住,立即就要爆發內亂——而也正是因為清楚地知道這一危機,他們才會頑固地反對一切變革,直到實在是無可奈何,又或者是自認為有足夠的本事駕馭亂局為止。

因此,在這個時代,真正積極主動地投身於倒幕勤王事業,甚至為此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人,其實是那些急於改變沉悶現狀,求得上升空間的激進派下層武士。由於幕府和藩國的職位大多世襲,缺乏面對下層的晉陞通道,「官二代」、「富二代」、「權二代」的現象已經變得理所當然,社會階層嚴重板結,下層武士就算再有才華,也很難搞到土地、官位和身份。

結果,其中一部分頭腦靈活的人,索性拋棄了武士身份,前去投奔新興的大阪財閥和西洋殖民者。而更多思想頑固的人,則是對社會現狀憤憤不平,借著效忠天皇的名頭,加入到了尊王倒幕的運動之中,大搞各種「天誅」、縱火、圍攻官署之類的恐怖活動,把世道攪得愈發紛亂,但卻很難佔據一塊穩固的根據地。

在今年的夏秋,借著朝廷起兵倒幕獲得全面勝利,舊幕府勢力龜縮關東的大勢,關西各藩先後被「勤王義士」內部篡權,紛紛向朝廷投奔效忠,看似情況一片大好,朝廷的半壁江山已然恢複。

但問題是,對於這些激進派的下層武士而言,勝利來得太快太容易了,他們對此根本沒有足夠的準備——就好像讓恐怖組織突然變身成執政黨一樣,肯定會鬧出一堆烏煙瘴氣的亂子。

而且,他們又畢竟多為草根階層,在家鄉既沒有足夠的人脈和經驗,也沒有足夠的根基,最多只能用放逐、囚禁甚至殺害那些世襲重臣和藩主的血腥手段,來勉強維持政權,卻積累起更多的仇恨和敵意……

——事實上,就算能搞成這樣,都還是有本事的,更多的所謂激進派執政者,其實只是被保守派的宿老勛貴們當個幌子抬出來,像木偶人一樣地供著,避免被風頭正勁的京都朝廷心血來潮,突然下旨討伐而已。至於實際的政權結構,仍然是換湯不換藥,和過去沒啥兩樣……

這樣的權力基礎,自然是非常之不穩固的。早在朝廷的三路東征大軍相繼覆滅之後,關西各藩的政治風向就已經漸漸有些逆轉。只是礙於京都朝廷的大義名分還在,一時不好貿然動手而已。

等到京都陷落毀滅,天皇倉惶出奔的消息傳開,更是成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關西各藩內部彷彿多米諾骨牌一般,掀起了一片保守派舊臣們反攻倒算的怒潮。

※※※

十二月二十日,京都陷落,仁孝天皇出奔的消息,傳到了四國島的土佐藩,立即激起一片波瀾。

原本在這場戰爭之中,由於海路被西洋人完全封鎖,無法打通運兵通道,因此京畿戰場並沒有土佐藩參與的份,只是在事先趁亂送了一隊士兵過去,露了個臉打醬油而已。

然而,土佐藩的實際作戰表現雖然不怎麼樣,偏偏調子卻喊得太高,把自己吹噓得好像是勤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