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戰鬥在櫻花之國 第二百一十章 樹倒猢猻散(4)

京都皇宮·紫宸殿

仁孝天皇筆挺著脊背,端坐在鑲嵌著鎏金浮雕飾板的御座上,雖然神色憔悴,眼圈紅腫,但眼中儘是按耐不住的喜色,而他身旁陪伴的幾個寵臣,也都是一臉的興奮。

天皇陛下能不高興嗎?

幾乎就是在轉眼之間,曾經讓四方歸降的朝廷,就已經到了生死危亡的關頭。曾經蜂擁而來的「勤王義士」,也都突然變得對京都城避之唯恐不及。

在接二連三的噩耗折騰之下,精神壓力劇增的仁孝天皇陛下,一時間是腰也酸了,背也痛了,搞基也沒精神了……尤其是他最寵信的基友,聞名京畿的當世第一美男子,南路軍統帥藤原梅竹從東海道前線逃回來之後,似乎是在富士見合戰中驚嚇過度,居然成了陽痿!哪怕是有最粉雕玉琢的秀美小姓幫他吹舔侍弄,也再不能讓藤原梅竹大人硬挺起來,害得可憐的天皇陛下常有後庭寂寞之感……

就在天皇陛下已經忍不住心頭打鼓,考慮著是不是要棄城「西幸」,以圖暫避西洋鬼畜兵鋒的時候,卻突然得知還有一群千里迢迢趕來助戰的「忠勇之士」,自然是讓他大為寬慰,感覺一切都彷彿又有了希望。

說實在的,如果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可能性,仁孝天皇都不願意放棄這座象徵著千年皇權的古都,更不願意丟下這座他傾注了全部心血與心思的夢幻宮殿,讓卑賤的敵人入住享用。

不管說他是本末倒置也好,說他的玩物喪志也罷。總之,自從八月份的起兵倒幕之後,這位仁孝天皇就把自己全部的心思和資金,都放到了修建恢弘奢華的新皇宮,以襯托「盛世氣象」上了。

因此,在他富有藝術性的親自設計之下,這座新皇宮當真是被打造得美輪美奐,既有奢華燦爛的描金殿宇,又有淡雅素潔的簡約庭院。處理朝政的紫宸殿和清涼殿上,張貼著耀眼的金箔,在日光的映射下絢麗奪目;而日常起居的寢殿,則包裹著明亮的銀箔,在清麗的月光下熠熠生輝……

本來,當這座新皇宮大體落成之後,仁孝天皇陛下就已經在心中規劃好了自己今後的快樂生活。

——櫻花紛飛的春日裡,他會在落櫻遍地的草叢中擺下宴席,飲酒狂歡,欣賞著懷中美人的醉態;南風漸起的夏日裡,他就和宮女侍童們坐在涼風習習的庭院中,望著翠綠池塘里蕩漾的層層漣漪,嬌憨可愛的戲水小鴨,以及出水綻放的嬌艷荷花;天高雲淡的秋日裡,他會端坐在金光燦爛的奢華大殿內,一邊接受群臣的恭賀,一邊查看今年新收的稻穀租賦;白雪皚皚的冬日裡,他會斜倚在溫暖的火塘邊,一邊望著窗外悉悉索索的落雪,一邊跟文辭風流的基友寵臣們插諢打科,吟詩應和,與塵世間的紛擾絕緣……喂喂,既然一心只想著要過這麼悠閑恬靜的隱逸生活,那你還倒幕奪權折騰個什麼勁兒啊?

然而,突如其來的接連敗績,卻似乎就要將他渴望已久的美妙生活徹底打碎。

幸好,看著他身為天照大御神地上子嗣的份上,上天似乎終究還是保佑他的。就在這人心惶惶、危機臨頭的節骨眼上,竟然還有遠方的忠義之士前來投奔。雖然人數稍微少了一點,但至少能夠起到很不錯的帶頭作用,最起碼也是一個好的開始……好的開始不就是成功的一半嘛!

想到這裡,仁孝天皇不由得對那些前來覲見的「蝦夷義兵」,愈發地感興趣了。

嗯,正好藤原梅竹這廝不頂用了,如果那些蝦夷忠臣看起來夠威猛又夠健美的話,不妨讓他們在出征之前來寢宮歇息幾夜,以示皇家恩賞,順便好生撫慰一番朕的空虛寂寞……

※※※

事實上,正當仁孝天皇以類似於貓兒發春的心情,憧憬著遠方義士的雄壯英姿之時,這輩子第一次來到皇宮的「蝦夷義兵」首領北條氏彥,也是看得眼花繚亂,一臉的興奮。

作為一名在荒涼叢林之中生活多年的獵人,他從來都不曾想到過,這世上還有如此漂亮華麗的地方。

這位前來效忠朝廷的北條氏彥,原本乃是蝦夷島某偏僻荒村的一位土豪,天生力大無窮,八歲便能拿著短矛狩獵野豬,十歲便能空手與狗熊搏鬥,成年之後更是打遍鄉間無敵手,尋常二三十人都難以近身。

然而這廝雖然蒙上天保佑,得此神力加持,卻從來不思報效國家,造福鄉鄰,反倒糾集起一票窮凶極惡的蝦夷蠻人,整日里做些欺男霸女、打家劫舍的勾當。到了今年夏天的時候,他更是受了倒幕派說客的忽悠,帶著四鄉八鄰的上千號蝦夷蠻子,聯合若干外地的浪人野武士,一起攻打下箱館港的幕府奉行所,好一通大燒大殺,順便把城下町也給搶了個乾淨。

只是這蝦夷島畢竟乃是苦寒之地,處處窮鄉僻壤,哪怕再怎麼細細搜刮,也榨不出多少油水。因此這北條氏彥在搶了箱館港之後,還是感覺意猶未盡,又聽那些倒幕派說客描述南邊的本州島是如何富庶繁華,一時間貪念大起,竟帶著一干心腹手下,約摸有三四百人,從箱館找了些漁船渡海南下,一路呼嘯劫掠而去,倒也歪打正著,恰巧避開了會津藩北上蝦夷的平叛大軍。

說來這北條氏彥,實在是上天庇佑之人,自從渡海登陸以來,他領著麾下這些蝦夷蠻子一路攻城掠地,大肆劫掠,每戰皆得大勝,簡直有如秋風掃落葉一般。

究其原因,一是這幫蝦夷蠻子常年於冰天雪地之中,與黑熊野豬之類的猛獸搏鬥,養成了好大力氣,一個個剽悍兇猛,絕非東瀛如今那些抽鴉片玩孌童患梅毒的懦弱武士可比。而這些蠻子又每人手持一根四五尺長,五六十斤重的狼牙大棒,這一棒下去,漫說你是銅做的腦殼,鐵鑄的身軀,也一樣打個粉碎;哪怕你是再怎樣鋒利的名刀,再怎樣精妙的招式,再怎樣昂貴的甲胄,也只有刀斷骨折的下場。

二是眼下佛陀隕落,各地寺廟神社正是一片慌亂,無暇顧及盜匪流竄。須知這蝦夷蠻族雖然皮糙肉厚、力大無窮,但畢竟乃是蒙昧蠻人,不通法術之精妙,縱然有些巫師薩滿,在鬥法之時也遠非東瀛巫女僧侶的對手。可眼下舉國僧侶盡成廢人,遍地怨靈猖獗,殘餘的那些巫女祭司,整日里忙著彈壓怨靈、治療病患尚且來不及,甚至還有被大群惡鬼搗毀神社的,哪裡還有多餘的時間精力,幫助官府剿滅北方流寇?

三是這東北陸奧、出羽兩國的諸侯,多為一兩萬石、四五萬石的小藩,全藩上下不過幾百甚至幾十名武士,實在無力與三四百彪悍嗜血的蝦夷蠻子決一死戰。就連那些個幾十萬石的大藩,也都打著只顧自家安危的主意,無心替鄰居排憂解難——此時正值幕府傾覆,秩序崩潰的動蕩關頭,大小諸侯們都一心只想著擁兵自保、彼此提防,對於這些蝦夷蠻子,也是抱著「送客」的念頭,只要不搶到自家城堡頭上,就絕不肯損耗兵力剿匪,反倒還願意獻上若干禮物,希望他們趕快過境禍害別家領地去也。

因此這北條氏彥這幾十天以來橫行東北,雖然沒破幾個城堡,但是一路穿鎮過村,同樣也很是搶到了不少好玩意。之後又進入關東瘟疫區,更是如魚得水——這伙蝦夷蠻子當中,有幾個部落薩滿,雖然法力和學識只能說是一般,但給這些健壯勇士治療尋常疫病亦是足夠。因此眾位蠻子縱橫關東如入無人之境,對遍地腐屍視若無睹,有什麼好東西都可勁兒地往兜里塞,一時間賺得腰包鼓鼓。

只是他們雖然不怕瘟疫,但連續幾十天行走在這片籠罩著死亡陰影的土地上,看著無數腐屍被烏鴉野狗分餐,以及殭屍、骷髏和慘白的怨靈在月光下遊盪,多少也是有些心慌。於是,北條氏彥便加快速度繼續南下,之後又轉道一路西行,恰好沿途地方上正是一片大亂,市井小民流離失所朝不保夕,頭面人物則為究竟該效忠哪個朝廷而苦惱不已,倒也沒有哪個諸侯或土豪有心思跟這幫蝦夷蠻子死斗。

結果,在基本沒受什麼損失,也不太了解島內局勢變化的情況下,北條氏彥等人竟然一路流竄到了京都郊外。看到遠方那座巍峨大城,北條氏彥不由得回想起了當初在蝦夷島忽悠他「勤王倒幕」的浪人說客,覺得自己既然身為「倒幕義軍」,眼下又來了京城這地方,那麼總該和自己的頂頭大首領打個招呼才算禮貌,順便也好讓諸位鄉下弟兄逛一逛大都市,看看天子腳下的人們過得都是什麼日子。

回頭再一思忖,自己離開蝦夷故鄉已有數月,雖然沿途虜獲頗豐,頓頓都有管飽的白米飯外加鹹魚清酒,過得比那窮山僻壤的苦寒故土強上百倍,卻也終究不是個了局。偏生手下這些蝦夷蠻人胸無大志,早就叫嚷著要衣錦還鄉,都是他鼓動如簧巧舌給勉強哄了過去。此時若是能從天皇手中撈到一份冊封文書,不管是在這本州島成為一方諸侯也好,回蝦夷島當個蝦夷領主也罷,總歸能讓這一番遠征有個體面收場。

主意打定,他便搜集了一些北方物產,預備入京進貢求官。不過,這北條氏彥雖然粗魯愚昧,卻也曾聽說過覲見天子的繁文縟節頗多,自己又是個連像樣姓名都沒有的邊荒蠻子,若是準備不足,豈不是要鬧笑話?於是又迴轉山裡,綁了個識文斷字的神社祭司,按照此人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