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戰鬥在櫻花之國 第一百九十一章 富士見合戰(2)

望著地圖上那密密麻麻一大串近百個「富士見」的地名,菲里的腦海中不由得很是一陣天旋地轉。

敵人的最高總指揮部設立在富士見,昨日那場前哨戰的爆發地點在富士見,然後自己眼下駐紮的這所莊園也是富士見,距離己方最近的一股敵軍營地還是富士見,己方用於運輸軍需品和後續部隊上岸的港口……好吧,總算不是富士見了,是剛剛離開的濱松港。

而且,所謂的「富士見」,顧名思義就是應該能看見富士山的意思。可是他在這莊園里轉悠了好長時間,連最高的一座塔樓也上去過,卻就是不曾望見過富士山的半點影子。

在百思不得其解之下,他只得不恥下問,悄悄地向這處「富士見」莊園的老管事打聽其中原委,然後得到了一個啼笑皆非的回答。

原來在這個島國之民的心目中,巍峨壯麗的「富士山」被認為具備著極為神聖的象徵意義,甚至把它看做是「神山」,達到了崇敬膜拜的地步。

這座活火山不僅是全島第一高峰,而且勝在山形十分完美,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非常的優美動人,而且山口處一年四季白雪皚皚,潔凈無垢,尤其讓人看得賞心悅目。可偏偏由於氣候原因,富士山終年雲霧縈繞,彷彿戴著迷濛的面紗,即使近在咫尺,也經常無法一睹其真容,因此進一步增加了這座神山的神秘感,很多人都以曾經一睹富士山為豪。甚至不惜花費重金,跋涉千里前來遊覽探訪。

如此一來,在富士山周邊地區的村鎮居民,尤其是那些靠近商業要道,頭腦比較靈活的人,都紛紛打起了靠山吃山的主意。一個個大力發展地方經濟,挖掘旅遊資源,給家鄉掛上了「富士見」的頭銜——那些真正就位於山腳下,能夠時常看見富士山的地方暫且不論,就連很多距離遙遠,只有在秋高氣爽之時才能勉強看到一點模糊山影的村鎮,也不管不顧的給自己掛上了「富士見」的金字招牌。

因此在商旅繁茂的東海道列藩,近年來當真是十里一處「富士見」,遍地都有「富士溫泉」,足以讓人生地不熟的旅遊者們看得暈頭轉向,不知這富士山究竟身在何方。

甚至就連一些從來都不曾看到過富士山的地方,為了吸引或者說誆騙遊客,也不管不顧地把名字改成了「富士見」,再編造一段能夠自圓其說的故事——例如菲里所在的這座莊園,根據老管事的說法,就是因為過去某一年的秋天突然狂風暴雨大作,然後在雨消雲散之後,人們竟然抬頭看見了富士山的身影,頓時以為是天降祥瑞,便順勢更改了地名……

當然,最好不要真以為這地方可以看到富士山,畢竟都已經是上百里之外了,所謂的祥瑞傳說通常都是一些做廣告的噱頭——菲里就很認真地問過這位老管事,他這座名不副實的「富士見」莊園究竟能不能看見富士山,而老管事則是吞吞吐吐地表示,只要您肯慢慢等等下去,總會有一天能夠一睹勝景,「在我爺爺的時候,這裡絕對是看到過富士山的!」

嗯嗯,看來還是不要被這個「富士見」的名字給迷惑了,這裡其實根本看不到那座羞怯的神山吧!

※※※

西南方四十里外的某處山谷中,另一座名叫「富士見」的小鎮

雖然同樣看不見富士山的雄偉身姿,但是得益於此地夾雜著硫磺氣息的天然溫泉,以及山清水秀的美麗風景,還有「熱情風騷」的老闆娘與看板娘,還是讓它在附近諸多「富士見」的激烈競爭之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太平時節的著名旅遊和療養勝地……以及此次朝廷東海道征討軍的本陣首選之地。

在鎮上最豪華的一家溫泉旅館中,一身峨冠博帶的南路東征軍主帥,東海道總督藤原梅竹大人,正和往常一樣,在一干清客幕僚的阿諛奉承之下,享受著茶會、詩會與歌舞的樂趣。

這是一間被布置得非常風雅的寬敞和室——淡雅穩重的空間布局,簡約精緻的設計風格,中規中矩的方格和直線,散發著稻草香味的榻榻米、營造出朦朧氛圍的半透明樟子紙拉門,各式琳琅滿目的精緻雕塑、畫軸、酒具和茶器,飄散著清雅檀香氣息的鏤空銀球型香爐……

作為一名有文化有素養的公卿貴族,即使身處於「戎馬倥傯」的軍旅之中,藤原梅竹大人也沒忘了帶上他的各種豪華家私擺設,以及名貴的享樂之物。

例如在此時此刻,就有一位職業茶人在替藤原梅竹大人和他的寵臣幕僚們表演茶道。

按照公卿貴族標準的正宗茶道,步驟頗為繁瑣,絕不是像平常人弄點兒茶粉放進茶碗里,泡上熱水之後,拿一把小刷子(茶筅)死命地刷呀刷(點茶),一直刷到水裡有茶味兒了就成。

而真正的茶道,也就是嚴格按照《茶經》做的煎茶,首先要掰碎茶餅,丟進容器里細心炙烤使其乾燥,以便於讓茶味增厚;接著把碎茶餅倒進專用的茶碾子里的,用石杵碾成細細的粉末狀;再用特製的風爐、上好的炭、專用的小鍋釜燒水,且要用最清澈甘甜的山泉;然後等水煮開了,還要先加一些鹽,才能一邊用竹具攪動鍋里的沸水,一邊往水面中心撒茶粉……最後還有一項最具難度的藝術性工作——分茶!

——茶粉不是速溶咖啡粉,即使溶解得再怎麼充分,也會有很大一部分變成浮沫飄散在水面。

而作為職業茶人,就要有本事把茶釜里的茶水跟浮沫一起,富有藝術性和創造性地倒進茶碗里,最起碼要求厚薄均勻、看著舒服,再高一個層次,還要這些浮沫酙成仙鶴、烏龜、山水、松鼠等各種圖案和造型,來比試「鬥茶」……於是,在如此這般的一番折騰之後,這位茶人終於在花紋精美的黑陶大碗里,弄出了一幅奔馬圖案的「茶末藝術畫」,然後恭恭敬敬地呈遞到藤原梅竹大人面前。

總督大人微笑著端起茶碗,欣賞了片刻水面上的圖案,然後又閉目聞了聞茶香,這才把塗抹了胭脂的嘴唇湊到碗邊,略微抿了一小口,便將茶碗傳遞給了左邊的一名公卿。而他身後那兩位粉面紅唇的美貌孌童趕緊站起身來,如少女般擺著蘭花指,殷勤地伺候著替藤原梅竹大人擦嘴打扇,順便拿出白粉、胭脂、香水與鏡子,為他進行補妝。

——作為風雅的公卿名門之後,藤原梅竹大人即便打仗也不忘了帶上孌童,方便化妝與搞基……

在座作陪的那些低級公卿和文士,受寵若驚地接過總督喝過的茶碗,輪流啜飲上一口,然後把茶碗轉一個角度,錯開剛才沾唇的位置,再轉交給下一位……只是由於人太多,茶碗轉了一圈還是有人沒喝到,於是接下來依舊免不了出現間接接吻的狀況……嗯嗯,真是一股洋溢的基情啊!

至於茶水的味道么……水是鹹的,茶是苦的,喝進去還有一嘴的茶粉渣子。實際上也就是品味一個意境,與其說是什麼美妙享受,倒不如說是在修鍊味蕾的承受能力……

相反,所有的茶具,包括風爐、鍋釜全都做得極其精美,描金錯銀不說,甚至還用琺琅工藝燒上了一層花鳥山水的圖畫。就連燒水的木炭,也被精心製作成花卉、動物和人臉的形狀,類似於動物餅乾,盛放在塗漆描金且裝飾著貝殼鑲嵌畫的木盒裡,看著彷彿是精美的工藝品一般。

可惜不管茶具再怎麼漂亮,茶水還是照樣那麼難以下咽。

——正如前邊反覆強調的一樣,這個國家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在該下功夫的地方不下功夫,卻總是在並非關鍵的小地方殫精竭慮、務求完美……

既然喝過了基情洋溢的煎茶,那麼接下來諸位文人也要創作些什麼作為回報——須臾之後,便有人揮毫寫下一首洋洋洒洒的賀詩,呈上給東征軍統帥大人觀賞:

王師十月伐關東,

名臣貴胄震八荒。

掃蕩魑魅清玉宇,

豈許妖術勝節操?

滔天忠義填骨髓,

鬼畜蠻夷盡遁逃。

平定江戶血氣勇,

皇國一統美名揚!

若是論辭藻華麗、意境高深,這詩恐怕是完全談不上的,就連對仗工整、平仄押韻,也只能說是馬馬虎虎。不過呢,藤原梅竹大人還是看得十分歡悅。全然忘記了自己從離開京都以來,根本還未曾讓麾下的「虎狼之師」和「關東逆賊」、「西洋鬼畜」真正交火過一次,只是忙著一路打家劫舍而已。

至於唯一已經打響了的岡崎之戰,卻是在圍攻自己的前鋒先遣隊——赤報組。而且先是極不光彩的誘殺,接著還是無比腦殘的強行逼反,更撲街的是一直到現在還沒能把岡崎城給打下來……

※※※

就在菲里和三井龍姬大小姐騎著鐵蟑螂魔像進入甲斐深山,招降那批被所有人拋棄的原耐色瑞爾帝國近衛軍之時,一支軍容鼎盛的朝廷討伐部隊就已經從京都出發,沿著東海道幹線一路向東推進,並且沿途不斷拉人入伙,讓軍隊規模彷彿滾雪團似地越滾越大……

為了一舉平定關東賊寇,京都朝廷這一次派出的陣容空前盛大。

因為親眼看到連德川家鳴將軍都屁顛屁顛地前來投降了,京都方面普遍樂觀認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