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戰鬥在櫻花之國 第一百三十九章 聖君臨朝,大政奉還!(中)

朝廷最屈辱的一頁已成歷史,屬於朕的新時代已經來臨!

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回頭望著書案上琳琅滿目的賀表、效忠信和捷報,以及那張逐漸插滿了十六瓣菊花小御旗的東瀛列島沙盤地圖,仁孝天皇當真是熱淚盈眶、唏噓哽咽不已。

一瞬間,他彷彿感覺到某種強大而神秘的力量,正在自己的高貴血脈中澎湃奔涌,而他那顆年輕有力的心,似乎也在蠢蠢欲動……

——聖君臨朝,大政奉還!

自從幕府興起、朝廷衰微以來,歷代皇室致力於恢複皇權的千年悲願,在今天終於得到肇興,而長眠於地下的歷代先皇,也終於可以瞑目了!

那個無法無天、不可一世的西洋鬼畜頭目,膽敢用鞭子抽打皇族,把天皇踩在靴子地下大聲呵斥的佩里提督,終究還是惡貫滿盈,被擊殺於奈良興福寺,經過防腐處理的頭顱正掛在京都的羅城門上示眾!

而竊取朝廷權柄千年之久的武家幕府,也將在今日的盛大慶典上正式宣告終結,由當代的幕府將軍德川家鳴親自向朝廷祝賀聖君臨朝,並且主動辭官納地,大政奉還!

要不了多久,這個國家將會再沒有篡權悖逆的武家幕府,更沒有驕橫跋扈的西洋鬼畜,所有的亂臣賊子都將被掃蕩一空,只剩下效忠聽命於天皇和朝廷的忠臣義士。皇室的尊嚴和榮耀,朝政的格局與秩序,將會得到一一恢複,平安朝的全盛時代,將會再一次來臨……

而他,自神武天皇開國以來的第一百二十三代天皇,也將由此無愧於列祖列宗,成為撥亂反正、曠古絕今的一代聖君,從此有資格決定這個國家的一切未來命運……

——在這裡,仁孝天皇又一次選擇性地忽略了他的父皇,已經退位數年的豐仁院法皇陛下,此刻還被壓在奈良東大寺的焦黑廢墟底下,屍骨迄今無人收埋。

而他的皇兄,僥倖逃回比睿山的比良親王,也被他請來的「異國友軍」一路追殺,最後連同各大寺院里的數千僧人,一同慘遭圖坎騎兵的血腥屠戮……真不曉得天皇家的列祖列宗會對此作何感想……

而且,就算在京都古城的四周,那些整日忙著大燒大殺、奸淫擄掠,一向無惡不作的「忠臣義士」們心中,到底有著幾分忠君報國的意願,恐怕也得打上一個巨大的問號……

總之,通過無所不能的「選擇性忽略大法」,仁孝天皇始終沉醉於自己營造出來的迷夢之中,憧憬著武家幕府將大政奉還之後,聖君臨朝,天下拜服的美好遠景……至於在此過程中不斷冒出來的各類「不和諧雜音」,以及越來越多的不祥之兆,都被他很自然地選擇性忽略了。

然而,這世上畢竟還是有不少清醒之輩的,例如距離此刻的仁孝天皇陛下不過百步之隔的京都驛館內,此次「大政奉還」盛典的另一位主角身邊,正有某些「缺乏覺悟」的人在跳著腳大發牢騷。

「……真是豈有此理!朝廷欺人太甚!竟然恬不知恥地出爾反爾,將我等的封地統統沒收,先前頒發的安堵狀成了廢紙,只是隨口給了幾個不值錢的空名頭……呸!什麼仁孝天皇,什麼聖君臨朝,根本就是不仁不孝的昏君加暴君才對吧!」

※※※

說起來,當代天皇雖然標榜仁孝之道,甚至以「仁孝」為年號,可是在民間的風評中,卻是眾所周知的不仁不孝、天性涼薄之輩。哪怕是京都市井的三歲小兒,在背後提起這位陛下,都要偷偷朝地上吐唾沫。

如此狼籍的惡名,自然是有大量事實依據的——當仁孝天皇還是皇太子的時候,曾經為了增加宮廷收入,而帶了一幫寵臣親自去管理皇莊,結果橫徵暴斂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硬是在大旱之年,還要從三萬石的皇莊上收五萬石的租子,於是在三年間逼死了上千農夫……

——要知道,這年頭的皇家領地當真是只有巴掌大,加起來有沒有兩千戶人都很難說,而仁孝天皇竟然能逼得一大半的佃戶家破人亡……這種「仁慈」實在是叫人無話可說……

至於仁孝天皇即位之後的種種「仁政」,更是叫人齒冷到了毛骨悚然的程度——光是京都起兵之戰,就有數萬間房舍焚毀於兵火。二十萬難民拋棄家園,倉皇逃出京都,又不幸撞上了幕府軍的毒氣攻擊,當即是屍橫遍野……在戰後的京都,很多街坊因此而十室九空,哭聲連天,招魂幡插得家家都是。

如果說以上這些慘案,還能解釋成是兵荒馬亂之中,無法顧及到黎民安危,那麼朝廷在控制住京都局勢之後的種種作為,就只能用全無心肝來形容了——既沒有約束軍紀,也沒有安撫難民,更沒有絲毫的恩賞,好讓京畿之民稍稍喘息,反倒逼迫殘餘的市民們去服苦役。

而且,這都還並非是興修要塞、兵營、壕溝之類的備戰軍務,竟然是為了修建皇宮和公卿宅邸,而挪用了龍巫教資助的軍費,在不惜工本地大興土木……如此的本末倒置,如此的荒唐行事,如此的耽迷享樂,已經到了叫人不知該如何吐槽的程度。

可憐京都殘存的十幾萬居民,在這短短兩三個月里屢遭飛來橫禍,先是莫名其妙地失去了家業和親人,接著被餓空了肚子,然後又被榨乾了體力,一部分人還要被扒掉房子,以收集修築宮殿的建材……如今已是氣息奄奄、朝不保夕,幾乎人人都是一副垂垂待斃的枯槁模樣……

既然就連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區、帝業根基,都能被糟蹋成這般近乎於文明崩潰的地步,那麼處於天皇視野之外的京畿遠郊那些城鎮村落,就更是恍如地獄了——數萬名從島內諸藩陸續趕來「勤王」的「義軍」,為了自行解決軍需補給,還要向朝廷進貢買官的花費,以及最重要的個人發財致富,天天在這些地方一茬又一茬地反覆燒殺劫掠,直殺得村村成廢墟,屍骨滿溝壑。

然後,這裡又有兩千多名西方草原上的圖坎騎兵渡海而來,加盟其中——若是要論起燒殺擄掠的本事,這些曾經掃蕩了大半個東方世界的草原蠻族,可是高手中的高手,僅僅是從出雲登陸到京都的這一路上,還是在急行軍途中,就成功地製造出了一條慘絕人寰的大破壞帶……

在這些海外高人的言傳身教之下,諸位勤王義士很快就學會了有組織、有紀律、有分工的殺掠手段,非常堅決執行了三光政策,對於京畿地區的鄉鎮一律殺光、燒光、搶光,逼得數十萬流民背井離鄉,亂鬨哄地朝四周各藩涌去,一路無衣無食,只得大肆偷摸搶拿,又引發了更加可怕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最後,大批慘遭屠殺的屍體無人掩埋,逐漸腐爛,很快就在京畿地區爆發了大瘟疫。之後又隨著無數浮屍的漂流,以及更多逃難流民的腳步,逐漸蔓延到了京畿各條河川的下游,甚至進一步向全國範圍擴散……如果說年初的時候,這個國家的民生狀況就已經處在懸崖邊緣,那麼如今似乎又繼續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用民不聊生這個詞來形容都還是輕的,要說是生靈塗炭那還馬馬虎虎……

而與此同時,京都城內自詡為「聖君賢臣」的天皇與公卿們,卻只是呆在自己新翻修的宅邸里吟詩賦曲、賞玩風月,並且樂呵呵地把玩著各路「義軍」進貢上來的沾血贓物,同時依據進獻數額大發官帽子,坐視近畿之地逐漸淪為一片煉獄,對人間蒼生毫無一絲憐憫之心……

——這就是仁孝天皇撥亂反正、王政復古的「仁政」!!!

至於要說這位陛下不孝的事例,那就更加明顯了——就在最近的這幾天里,京都大街小巷的民謠都在傳唱著當今仁孝天皇的赫赫武功:「先聞子殺父,後聞弟殺兄!」

具體事迹嘛,就不必多說了。總之,仁孝天皇陛下在異邦盟友的大力協助之下,於這個月剛剛成功地幹掉了他的父皇、皇弟與皇兄,徹底消除了皇室內部的最後一絲隱患……順便也把自己變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他的皇后前不久剛剛病逝,並且沒有留下任何子嗣。

當然,如果一位君主只是不仁不孝,那麼最多還只能稱之為暴君,而非昏君。

畢竟,這世上的政治家,基本上都是一些冷血動物,而那種十分睿智精明的暴君,歷史上也不在少數(例如希特勒)。但問題是,這位仁孝天皇除了不仁不孝之外,還有一個更要命的問題——不智!

簡單來說,就是不具備最基本的政治智慧和權術手段。

這下子,可就麻煩大了……

※※※

雖然由於「選擇性忽略」大法使用過度,導致頭腦總是不夠清醒,時常陷入類似吸毒上癮的幻覺……但是,作為一位以「絕世聖君」自詡的帝王,仁孝天皇不可能不在激情洋溢之時,豪情萬丈地在胸中指畫江山,對這個國家的未來進行一番規劃和展望。

而這位天皇陛下關於施政的想法和思路,事實上也很明確,那就是一切都向古代的平安朝看齊,也就是將這個國家所有的政治、宗教和經濟權利,都盡量地收攏到天皇和公卿貴族們的手中。

至於實際控制著這個國家的武士……嗯嗯,那不就是一幫給公卿皇族看管莊園的下人打手嗎?

上千年以來,你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