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戰鬥在櫻花之國 第一百三十八章 聖君臨朝,大政奉還!(上)

鐘鼓齊鳴,彩旗飄揚;舞樂誦唱,禮花綻放。

在亂世中已經蕭條多時的京都古城,眨眼間就被很突兀地籠罩在了一片喜慶的氛圍之中。

由於商旅斷絕、百業凋零,而普遍食不果腹、面有菜色的京都市民們,在公卿家僕的皮鞭驅策,和幾塊粗糠餅子的誘惑下,紛紛拖著瘦弱的身子響應徵發,用黃土墊道,清水灑街,還拿樹枝和彩布紮成牌坊,將殘破不堪的京都市井……嗯,主要就是皇宮御所附近的幾條街裝飾一新,以便於幕府將軍和各路勤王諸侯進京拜謁天皇的時候,能夠看到不一般的新朝氣象。

而連續幾個月顧客稀少,門庭冷清的詆園藝妓們,也收到了來自宮內的一筆大生意,開始了緊張的大型群舞排練,以便於在舉辦慶典時入宮演出——按照典章制度和古時傳統,皇室應當擁有一支高素質的宮廷舞蹈音樂隊伍。只是以幕府時代的朝廷財務狀況……總共只有十萬石的公家領地,還要分出七萬石供養公卿,皇室自留的領地只剩三萬石,即便在島內三百藩國之中,也是排在最末等的規模。

因此,皇室每年這點可憐的田賦收入,光是維持皇室成員的吃飯穿衣,興辦幾次必不可少的禮佛祭神之事,再修繕維護一下宮殿,就已經是連年赤字,入不敷出。因為僱傭不起足夠數量的洒掃僕役,很多古老的宮殿院落只能任其荒廢,更沒錢在宮中常備一大幫花錢如流水的舞女和樂師……

而眼下的朝廷依靠各路倒幕「義士」的上供孝敬,好不容易有了閑錢,也產生了需求,自然想要擺一下排場,卻發現根本來不及臨時選秀培訓自家的宮廷舞姬,自然就只好搞業務外包了——問題是這種專業性極強的宮廷舞蹈,又該到哪裡去找另一個宮廷來辦業務外包啊?

幸好這年頭道德淪喪、法度廢弛,朝廷和幕府規定的各種森嚴禁令,基本上都已經土崩瓦解,被人踩到了腳底下——在此時的京都詆園,就有一家從江戶城吉原花街搬遷過來的高級會所制青樓,專門以平安朝的盛大宮廷舞樂,和平安時代宮廷貴族的角色扮演為賣點:

全部妓女一律都打扮成平安朝宮廷仕女的裝束,演習古代宮廷歌舞,還有尚侍、女御、更衣之類貨真價實的內廷女官職位——用三百文一個的價錢,從萌釘宮惠子內親王那裡批發來的正統後南朝官位;對於嫖客則一律稱殿下、公子,還安排了復古造型的牛車負責接送;甚至就連拉皮條的小廝,都穿著廉價布料仿製的公卿朝服,掛著采女佑之類的官職……務求營造出千年之前平安朝宮廷的風雅浮華氛圍。

於是,宮裡的某位派頭十足的正牌采女佑,便悄悄找上了某位正蹲在街角哀嘆一連好幾天拉不著生意沒飯吃的「後南朝采女佑」,然後通過這位「南朝同僚」的指引,跟那家青樓的老鴇稍稍一談,就輕輕鬆鬆地敲定了此次的業務外包事項。

但若是不去看事實狀況,單是從法律上解釋的話,這還真的是一個宮廷找了另一個宮廷在辦業務外包,即相當於是北朝皇室在向南朝皇室借用舞姬和樂師……

若是說得再誇張一些,甚至可以理解為分裂敵對了幾個世紀的南北兩朝皇統之間,一次著力於消除彼此積累的誤解與分歧,推進和解、和平與合作,影響深遠、情操高尚的「陽光行動」、「破冰之旅」……問題是不管怎麼形容都讓人覺得怎麼發囧……

總之,一場慶賀幕府將軍進京辭官納地,將大政奉還朝廷的盛大慶典,即將緊鑼密鼓地開演。

這是一次意義重大的歷史性典禮,昭示著屬於武士的時代即將落幕……只是,在這之後的時代究竟該屬於誰,恐怕許多人都還有著截然不同的想法……

而這一場已經血流成河的倒幕戰爭,也即將隨之進入轟轟烈烈的最高潮。

※※※

在一間瀰漫著油漆味兒的新修宮殿內,此次盛事的絕對主角,處於人生事業巔峰階段的仁孝天皇陛下,正身穿一襲簇新的大袞冕十二章絢麗華服,頭戴一頂十二旒(即垂掛著十二串明珠)的古式黑色帝冠,意氣風發地站在一面巨大的落地鏡前,喜笑顏開地顧盼生姿。

這大袞冕十二章,乃是帝王的盛裝禮服,寬袍大袖,用整匹的上好帛料裁製而成。領衽和袖口加綴有錦緣,束腰的彩帶扣玉錯金,深紫色的底料上,點綴著各種明黃、深紅色澤的條塊,給人以十分莊重的感覺。在光潔的綢緞面料上,又用金銀絲線綉著日、月、星辰、山、龍等十二種世間偉大事物的紋章,在陽光映照下熠熠生輝,於莊重肅穆之外,更添幾分華貴之氣。

輕輕撫摸著絲綢衣料上日月星辰的華麗圖樣,仁孝天皇激動得都快要流下眼淚來。

因為宮廷財力困窘的緣故,皇家已經有多久沒做過這種構造繁複昂貴,一件就要價值兩三千貫的盛裝禮服了?好像就連他登基即位的時候,也是穿了他父皇那件褪色的舊袞冕吧!

望著鏡中自己神采飛揚的模樣,年輕的仁孝天皇不由得輕輕地嘆息著。

千年之前平安朝皇家宮廷的昔日盛況,早已成為了無法追尋的美好回憶,而天照大御神後代子孫的權勢威望,也已經在這個國度淪喪得太久啦!

那些篡奪朝廷大權的低賤武士,在最初的時候被稱為「地侍」,不過是貴族們在鄉下莊園里僱傭的一些保鏢打手而已,甚至根本沒有正式編製,連朝廷的正規武官都談不上。

可是,由於朝廷皇室長期軟弱無力,沉迷於附庸風雅,不樂意打理繁瑣俗務,對下面統御得過於寬仁,漸漸將地方莊園交給武士承包自治,只是要求他們定期繳納年貢。

然而,這些低賤的武士們,卻不思感恩戴德、竭力報效,反倒是趁機以下犯上、奴大欺主。

先是百般拖欠租稅、損公肥私,接著甚至一步步巧奪豪取了朝廷和公卿貴族的莊園,最後擁著肥馬大刀進軍京都,開建幕府,架空朝廷,廢立天皇,把整個東瀛列島都變成了他們的跑馬場!

——至於平安朝貴族無視民力的揮霍享受,還有早期武士不得不揀公卿貴族的殘羹冷炙為生,連稀粥都有一頓沒一頓的悲慘日子,則是被仁孝天皇很自然地給選擇性忽略了……

※※※

自從進入中世紀以來,武士們建立的幕府取代朝廷掌握了大權,而留在京都的公卿和皇室,則成了一幫被軟禁的高級囚徒,除了被幕府勒令去皓首窮經,挑燈研究一堆莫名其妙的遠古神話傳說之外,就什麼事情都不許做,不得過問政事,不得結交名士、僧侶與諸侯,也不能離開京都半步,甚至連婚姻嫁娶都要幕府批准,並且時常遭到極端噁心的強制安排……

譬如說前不久剛剛在奈良「被駕崩」的豐仁院法皇,年輕時就被當時在位的前代「犬將軍」逼著娶了他那位又肥又丑,力壯如牛,體型勝似相撲手,曾經空手打死過大狗熊,還一連剋死過八個丈夫的養女小早川奈津子當皇后,好險沒被家庭暴力揍死……幸虧這位體重曠古絕今的怪物皇后,沒多久就因為冠心病和腦溢血突發而逝世了……否則如今的仁孝天皇連能不能被生出來都很難說……

而更幸運的是,本代白痴將軍德川家鳴的生殖功能似乎不太健全,既無兒子更沒有女兒,由於政治因素也不曾收養過後代,要不然的話……仁孝天皇簡直只是稍微一想,就要忍不住冒出滿頭冷汗……

按說即便是被豎起來當傀儡的高級囚犯,公卿皇族至少也應該能被幕府供養得衣食無憂才是。可事實上,由於皇族人丁代代繁衍,而幕府劃撥的領地卻從無增加,因此皇室的日子是一年不如一年,越到後邊就越緊巴,只能勉強過著撐不死、餓不著的日子,吃點粗茶淡飯而已。

仁孝天皇小時候的日子就非常困苦,別說什麼山珍海味、綾羅綢緞了,每頓飯常常只有一個飯糰子加一杯煎茶!像大海對面翔龍帝國皇帝那種一頓飯幾百道菜,還有銀筷子金飯碗的豪奢派頭,根本是想都不敢想。更加奢侈的歌舞娛樂自然是一概欠奉,居住的宮殿里也是破敗不堪,冷清異常,除了幾個雞皮鶴髮的老媽子以外(雇不起年輕侍女),能夠呆在宮裡伺候他的人真是少之又少……

至於宦官太監?東瀛列島由於自古以來就不怎麼飼養家畜,缺乏獸醫,故而閹割技術極差,既不懂止血更不知道如何防感染化膿,閹起人來幾乎是閹一個死一個,根本就沒有什麼「生產」宦官的能力……

於是,仁孝天皇只能孤獨寂寞地生活在這個比冷宮還要寒酸的破舊宮殿里,內心無比憂鬱。

物質生活條件的困窘,還只是讓仁孝天皇感到憂鬱和怨憤的一個方面,而精神上的極度憋屈,則是讓他最終徹底暴走的導火索——武家掌權的德川幕府雖然冷漠刻薄,但對皇室好歹是以臣屬自居,多少還有一點面子上的尊重。可是等到佩里提督的西洋艦隊強勢入侵,與大阪商團的奸賊們裡應外合,將極度紊亂中的幕府也同樣變成傀儡之後,天皇和朝廷就連這點面子上的尊重都得不到了。

——在講究實用與效率,厭惡一切繁文縟節的佩里提督眼中,這些被幕府圈養在京都的公卿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