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戰鬥在櫻花之國 第六十五章 惡意討薪VS惡意欠薪(3)

叛亂者和政府軍,在戰爭中所面臨的財政壓力是截然不同的——前者的「籌款渠道」明顯要豐富得多。

作為幕府眼下的實際當家,三井龍姬很清楚地知道,就在幕府面對著戰爭導致的財政危機一籌莫展之餘,糾集了更多軍隊的朝廷那邊,卻是正賺得盆滿缽翻,數錢數到手抽筋……自然,這些錢財全都是被鮮血和屍臭給徹底浸透了的。

根據大阪前線斷斷續續傳回來的消息,自從朝廷正式發動倒幕戰爭以來,已經有約摸六萬多名「倒幕志士」陸續集結於京都,除了薩摩、長州、土佐等倒幕藩國派遣的三萬人左右的正規軍以外,還有其餘三萬多名零散成員,大多為窮困潦倒的失業浪人,以及很多前來碰運氣試圖混一張官皮的流氓、無賴、山賊、海盜和通緝犯等等,基本上是三教九流無所不包,堪稱是聚集了各種各樣窮光蛋和人渣典型。

這些窮光蛋和人渣兩手空空地趕到京都,本來想乘著朝廷發動倒幕戰爭的東風,設法撈一個「復興功臣」的頭銜,從此過上三妻四妾外加頓頓白米飯天天有魚吃的幸福生活。哪裡想到自己好不容易趕到了京都這個「革命中心」,加入了組織,結果卻是連一文錢的軍餉都撈不著,吃喝拉撒一概沒人管,別說什麼白米飯和烤魚了,根本就只有喝西北風的份——畢竟朝廷已經淪為提線木偶和花瓶擺設太久了,久到完全忘了要如何履行政府職能,從一開始就根本沒打算要給軍隊提供糧食!

眼下這會兒的朝廷,雖然號稱要「王政復古」,實際上依然和往日一樣,只知道一個勁地收錢賣官,將「倒幕義軍」的各級官位一律明碼標價,卻從未想到過要給「義士」們提供吃喝,認為所有「倒幕志士」都會繼承和發揚革命時代的艱苦樸素精神,做到自力更生、自給自足,不給天皇增添任何麻煩……

至於各藩的軍隊和領主,在這種災荒動蕩的年代,能維持住自己人的補給就很不容易了,既沒有這份財力也沒有這份善心去接濟這些新來的「革命同志」兼競爭對手。

於是,在生存壓力和朝廷大義的雙重激勵之下,這些餓死鬼不得不自己動手找飯吃。他們先是積極響應朝廷聖旨的號召,對京都周邊地區的「穢多」、「非人」聚落進行了拉網式的清剿,逐一血洗和焚燒了近畿地區所有「穢多」、「非人」等賤民聚居的村鎮,許多傳承上千年的古老村莊因此灰飛煙滅。

根據京都方面出台的最新政策,凡是有著「穢多」、「非人」的賤民身份,或者與這些賣國賤民雜居的人,一律自動全家觸犯死刑,應當儘快給予人道毀滅。所以,在這一系列的剿滅賣國賊作戰行動之中,根據朝廷的重要指示,諸位「倒幕志士」嚴格執行了相應的俘虜政策,基本上是每到一處賤民聚落,就殺一處、搶一處、燒一處,處處三光,上自八十老漢下至三歲小兒,一律不留半個活口,通過這一最具說服力的實際行動,向朝廷和天皇證明了自己的忠誠與勇敢。

時至今日,光是僥倖逃進大阪城避難的「穢多」、「非人」難民,就已經達到了三萬餘人。即便是三井龍姬腳下這座和京都關山遠隔的江戶城,這一個月里也有超過兩千名難民攜家帶口飄洋渡海而來。至於在大屠殺中死掉的賤民究竟有多少,已經是誰都沒辦法說清楚了。

雖然這些賤民近年來依仗洋人巧奪豪取、作威作福,在莊子里很是積攢了不少錢財,諸位倒幕志士在剿滅他們之後的獲利頗多。但是一來其中的大部分賤民消息靈通跑得快,在志士們殺到之前就已經帶著積蓄躲出去了,二來即使搜刮到若干尚未轉移的財寶,也還得給朝廷公卿和幾路強藩諸侯上繳一部分充當孝敬。此外,要參與分錢的總人數也未免多了一些……所以折騰到最後,真正落到每位「倒幕志士」手中的東西其實很有限,幾番花天酒地下來,就又變得囊中空空了。

如此一來,諸位被養刁了胃口的倒幕志士們,只好重新提起刀子,繼續去搶劫商鋪和民家。但京都乃是眾位公卿聚居之地,又有大軍屯駐威懾,終究是不敢鬧得太過分,而且普通百姓家中也沒有多少余財可搶。於是,這些膽子越來越大的傢伙,居然把主意打到了京畿一帶的諸侯和寺院頭上!

先說諸侯,京都周邊除了十萬石皇家御領、四十萬石寺廟莊園和少量幕府直轄區之外,還安置著三十幾個藩國,都只有一兩萬石的規模,按版圖和勢力來算都是迷你型的,在幕府體系內屬於「無城」級別(5萬石以上方可築城堡居住),頂多也就相當於西方中原天朝的一個大地主,住著一個大院子,家中有幾房妻妾,幾十個侍女小廝,在農閑時能夠動員起幾百號農民,去鄰居的地盤打群架而已。

更何況東瀛此前一直是太平世道,京都周邊又是富庶繁華之地,這些藩主基本上都把軍費挪用到了揮霍享樂上,軍備防務廢弛至極。京都事變之初,他們原本還想著觀望一下看看風色,等到此刻大禍臨頭,已經是出戰則無兵丁,防守則無堡壘,連易幟投靠都沒人理會,除非逃跑,否則就只能束手待斃了。

其中最最冤屈的,要數京都南郊的淀藩了。這個封地不過兩萬石的小藩,由於緊貼著京都,從很早以前就和朝廷來往密切,暗中資助著倒幕行動,其藩主雖然身居幕府老中之職,但依舊一顆紅心向著朝廷,不斷從江戶傳遞出各種隱秘消息,給倒幕組織通風報信,堪稱是地下工作者的典範。

在京都事變之時,淀藩雖然事先沒有得到消息,但還是倉促拼湊了幾百號閑人充當「義兵」,從幕府軍的背後打黑槍。只可惜兵力太少裝備太差,也沒有勇將猛士帶隊,一路磨磨蹭蹭地剛開到前線,戰火就已經基本平息了,但畢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至於身處於幕府中樞的那位藩主,更是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內丟下了官職和家眷,從江戶城星夜潛逃至京都勤王,沿途還設法聯絡了不少藩國諸侯,約定在朝廷東征之時起兵響應。因此在回京面聖之後,被天皇視為肱股柱石,受到朝廷嘉獎和冊封的。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忠義之臣的典範,卻在命令嫡子率領三百家丁進京伴駕、護衛皇宮,導致領地兵力空虛之後,因為囤積的錢糧甚多,而被那些名義上的同僚們所覬覦。

在藩主逃回之後不到半個月,倒霉的淀藩先是給浪人們自說自話地扣上了「通敵」的罪名,被宣布是「潛入革命陣營的投機分子」,然後就遭到了近萬名搶紅了眼的「倒幕志士」的武力襲擊,藩主居城……嚴格來說只是一所圍牆稍微厚實一點的大宅子,被洗劫一空之後又遭到縱火焚毀,上至藩主下至僕婦,合計二百餘人全部死於非命。就連領地內另外幾個親族和家臣的府邸,也都遭遇了血洗。

等到朝廷急忙派遣使者前來調停的時候,淀藩已經只剩下一地的屍骸和灰燼了。

更令人無語的是,當淀藩毀滅的訊息傳入宮中之後,朝廷固然知道這位藩主確實是忠心耿耿、勞苦功高,絕對不可能是什麼幕府打進來的釘子眼線。不過呢,當今的仁孝天皇陛下一向是高瞻遠矚,認為現在更重要的還是一切往前看,況且人死不能復生,既然這傢伙已經死了,而三萬多「自費參戰」的「倒幕志士」,朝廷還要在盡量不花錢的前提下設法拉攏,所以就只能委屈那位烈士再犧牲一下了……

——於是,在「倒幕志士」的幾位首領帶隊回到京都,將他們從淀藩搶來的財貨撥出三成,作為孝敬禮物進貢入宮之後,仁孝天皇便很爽快地發詔書認可了淀藩的通敵罪行,要倒幕志士們繼續保持精誠合作,剿滅近畿逆賊。順便還將淀藩派駐於京都的三百士卒全部誘殺,唯一殘存的嫡子公開處決,好讓這些兇手們在辦事之後放心,也讓天皇陛下自己拿錢拿得安心……

經歷過此事之後,「倒幕志士」們的氣焰更加囂張,打家劫舍起來愈發地肆無忌憚,甚至與駐紮京都的薩摩、長州、土佐等藩國正規軍屢屢爆發衝突。而另外一些原本有心出兵上洛勤王,但還沒有來得及進京的藩國大名,看到了淀藩的毀滅和朝廷如此涼薄刻毒的處理方式之後,頓時忍不住生出一股兔死狐悲之情,紛紛打起了退堂鼓,縮回自家領地加強城防工事不提。

至於那些歷史悠久、香火旺盛、積蓄財貨比諸侯大名還要豐富的畿內寺廟,同樣也是「倒幕志士」們荼毒的重災區。只要不慎被這些志士們提刀衝進了山門,別說各種金銀法器、銅鼎香爐、玉石雕塑統統保不住,儲藏的香油錢和糧食也會被翻出來,就連泥塑佛像上的金粉,都會被細心的志士們颳得乾乾淨淨。遇到特別狠心的,最後還會放上一把火。至於姦淫尼姑、毆打方丈之類的「小事」,就更加常見了。

針對這種無法無天的邪惡行徑,佛教界起初還有點耐心,只是聯絡了一些交好的公卿貴族,希望朝廷能嚴厲約束一下。拖了一段日子看到事態沒見起色,又指使信徒僧侶抬著佛像,在京都的街道上遊行示威。

可是即便如此,「倒幕志士」們依舊沒有任何收斂,而公卿貴族們也很樂意從中分潤一下財貨。又過了幾天,已經快要失去耐心的和尚們,居然等到了朝廷正式扶植黃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