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戰鬥在櫻花之國 第五十七章 暗流涌動的大江戶(中)

在這個時代的東瀛島國,居住在寺院里的和尚們,可以說是活得最滋潤最瀟洒的一群人,不僅遠遠勝過一般庶民,甚至比大部分居於統治地位的武士還要愜意得多。

與對面大陸上那些只能以青燈古卷為伴,生活要多無聊就有多無聊的撲街同行們不一樣,東瀛僧侶的戒律實在是鬆弛至極,非但不戒酒、不戒葷、不戒色,甚至還能光明正大地娶老婆、包二奶,以及出入花街柳巷尋歡作樂。除了必須剃光頭之外,基本和平常人沒啥兩樣。

而且,在這個時代的東瀛,和尚是一個相當有保障的鐵飯碗,從某些角度上看,甚至比武士職位還要牢靠。各家寺院的住持位置,基本上都是由某一個家族代代世襲,而絕大部分的僧侶職務名額,也是一律採取世襲傳承,連最起碼的崗位考核都沒有——和尚老爹掛了,就由兒子補上職位繼續當和尚。

因此,雖然眼下的東瀛並不是完全沒有本領高強、佛法精深的高僧,但是連經都不會念的紈絝僧侶同樣也不在少數。如果不給寺院孝敬大筆贊助費的話,普通人想要出家都很困難——多一個分錢的啊!

要不是東瀛和尚中的基佬太多,常有不幸絕後的,窮人家孩子根本就沒有當小沙彌的機會——即使成功入寺了,多半也要經歷一段當孌童賣屁股的凄慘歲月……

當然,無論寺院戒律是多麼的形同虛設,和尚們想要花天酒地享受人生的話,也得要有足夠經濟基礎來支持,否則就和那位真主安拉在天堂里許諾的72個處女一樣,永遠都只是窮光蛋們頭腦中的虛幻魅影——東瀛的和尚們顯然要現實得多,在凡間就提前睡上了,而且有時候還不止72個。

東瀛和尚們的收入來源,除了缺乏保障的信徒施捨之外,主要有以下這麼幾條:

第一,那些比較大的寺院,通常都擁有大片肥沃的莊園田地,並且享受免稅和自治的待遇,基本等同於一個個迷你的藩國諸侯,甚至在財政上比絕大多數藩國都要寬裕——幕府體制下的藩國,雖然大體上軍政財稅之權都能夠自主,但仍然要承擔幕府攤派下來的「普請」(徵發勞役),偶爾還要繳納大筆的「公用金」,經常有被幕府折騰到債台高築,財政破產的情況。而寺院僧侶並非武士,無需向幕府效忠,自然是一不納稅二不出勞役,任誰也不能收刮到他們頭上。

第二,大寺院固然有良田沃土可供奉養,那麼土地匱乏的小寺院同樣要花天酒地,又該怎麼過日子呢?答案就是發死人財——這個國家的墓地基本都是寺廟壟斷經營的,沒有任何競爭對手,因此賣墓地絕對是一筆暴利買賣,巴掌大小的一塊墓地往往就能賣上幾百兩銀子。而按照當地風俗,家中親人安葬在寺院之後,雖然墓地名義上已經是自己的,但每年還是要給和尚交租子,以感謝他們的維護和照料……假如連續幾年時間不交錢的話,有些比較黑心的和尚們就要把墳墓推平刨掉,再倒手賣給下一撥「房客」了……

第三,除了賣墓地之外,寺院還有其它好幾種發死人財的方法。首先是作法事念經的高額酬勞,沒做過一場法事超度亡魂的死者,是沒有寺院肯接收下葬。其次是給死人起法號——這個國家原本就有八百萬神明,各家權貴封神也不在少數,近年來還有西洋教會大舉傳入,因此活人信什麼怪力亂神的都有,然而在死後除非升入仙籍,否則卻一律要變成佛教徒上西天,因為這地方的死後世界是歸佛祖管理的。

鑒於這種信仰混亂的狀況,佛祖規定不管死者生前是信什麼的,死後都要辦理一個轉職為佛教徒的手續,簡單來說就是到寺廟請和尚為死人起個法號,否則佛祖是拒收的。這個規定聽起來很合理,但問題是這個法號可不是白起的,通常一個名字的要價最起碼相當於普通市民一兩年的全部收入……當然,你也可以豁出去了,寧可被佛祖拒收在世間當孤魂野鬼,也不願意挨宰買什麼法號。但寺廟裡還有個規矩,假如死者沒有佛教徒的身份(哪怕是死後才買的),一律不能出售墓地……

什麼叫宰你沒商量?這就叫宰你沒商量!

除非你願意棄屍荒野為鳥獸啄食,並且連累子孫背上不仁不孝的罵名,否則甭管是怎樣油鹽不進的刁民刺頭兒,都只能在臨死的時候把一輩子積蓄送給和尚們揮霍……因此,有著這樣輕鬆豐厚還旱澇保收的穩定賺錢途徑,而又不受政府方面的任何盤剝,和尚們的日子自然是逍遙得很。

西方各大教會的牧師,還要辛辛苦苦地祈禱、懺悔、學習神術,並且時常得冒著生命危險去討伐妖魔怪獸,拯救黎民百姓,賑濟孤弱,以傳播神的榮耀。而東瀛島國的光頭和尚們,卻只要坐在寺廟裡等著收錢就成了,懂不懂佛法根本無關緊要,甚至就連是否當真信佛都不要緊——經常有其他神明的虔誠信徒,因為自家和尚老爹死了,就剃頭進廟裡接替僧職的怪事。

近幾年甚至還有一個傢伙,既趕時髦信奉了財富女神渥金,還成為了她的牧師,又繼承了父親的職務,剃頭當了某家大寺院的住持,每天胸口掛著渥金的聖徽給人唱佛號驅邪做法事,也沒見佛祖震怒降罪——因為佛祖一向是推崇「有納無類」,能夠與其它幾乎所有神明共同分享神職人員……

說實話,讓異教徒來擔任自己的神職人員……全世界恐怕也只有佛祖殿下會如此肚量驚人。

然而,眼下雖然因為是佛祖執掌了東瀛的死後世界,而讓佛寺得以輕鬆壟斷這種發死人財的途徑,但這條財路卻並非從一開始就掌握在佛寺手中,因為在佛教渡海傳入之前,東瀛島國就已經有了一位自己的黃泉之神——即創世三大神之一,黃泉之神月讀命。

在那個時代,天照大御神是太陽女神,率領著天津神統治天界(高天原);須佐之男是海洋之神,率領著國津神統治人間;月讀命是黃泉之神,統治著冥府(夜之國),創世三大神基本平分天下。

後來,天照大御神違約命令天津神下凡,攻打須佐之男麾下的國津神,逼迫其臣服,並且任命自己的兒子為初代天皇。然後,又與剛剛傳入的佛教達成妥協,以轉讓東瀛死後世界的執掌權為代價,換取了僧侶們對天皇統治的認可與支持——等於是在借花獻佛,借佛教的勢,刨了月讀命的根。

從此,天照大御神便在東瀛一家獨大,而月讀命和須佐之男卻全都衰微不堪。後者還有一些厭惡朝廷的武士願意信奉,日子多少還過得去。前者卻因為被佛教寺院完全替代了一切職能,導致黃泉冥府空空蕩蕩(靈魂都上西天去了),凡間神官無以為生,除了西國的出雲地方還有若干神社殘存,在全國範圍內基本已經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影響力,再無半分東瀛創世三大神的煊赫氣派。

所以,東瀛佛教的興盛發達,差不多就是建立在黃泉之神月讀命衰敗沒落的基礎上!

而眼下的這位仁孝天皇,為了獲取倒幕事業的外國援助,竟然要取消佛教寺院執掌東瀛島國一切喪葬事務的壟斷權力,再次返還給黃泉之神月讀命殿下!至少是讓其參與進來分潤共享!

這一下可就捅了馬蜂窩——對於如今這些腐敗墮落的東瀛和尚們來說,褻瀆佛祖、菩薩什麼的都只是一些微末小事,就連勾結妖魔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還能讓他們多一個驅邪收費的途徑,但要是斷了寺院辦理喪葬事業的重要財路,那可就是十惡不赦的潑天大罪了,哪怕對方是天皇也絕對不能屈從!

這條發死人財的路子一旦斷了,他們這些養尊處優的花和尚,可就都得托著破碗四處遊方化緣啦!

因此,朝廷與黃泉之神月讀命達成協議的消息剛一傳開,京畿地區幾十家寺院立即以最快速度,提出了最強烈的抗議,並且火速出動上萬名武裝僧兵湧入京都,直接用武力恐嚇朝廷。此外還讓天皇陛下的老爹,剛剛退位出家沒幾年的豐仁院法皇出面叱責,就差沒把仁孝天皇定為「佛敵」了……

但是仁孝天皇這邊也沒有多少退讓的餘地:京都一戰之後,朝廷和薩摩藩多年積攢的軍火彈藥幾乎消耗一空,朝廷眼下的勢力範圍內又沒有兵工廠,只能仰賴龍巫教的走私船隊接濟軍火。此外還有依靠龍巫教從圖坎汗國那裡求得的一支援兵,也要從已經被帖木兒可汗征服的高麗國南部港口渡海,在西國的出雲地方上岸。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黃泉之神月讀命的幫助——他不但是出雲這個神明之國的地頭蛇,還是龍巫教在東瀛大力扶植的重要代理人!

相對地,朝廷和龍巫教可沒有什麼交情,沒辦法央求他們為自己無私奉獻。

更要命的是,眼下龍巫教還掌握著朝廷的錢袋子——在幕府體制的壓迫下,整個朝廷只有區區十萬石土地,卻要供養近萬名吟風弄月的公卿貴族,根本就是最典型的吃飯財政。最近這幾年為了聯絡四方誌士,策劃倒幕事業,甚至還連年赤字。因此即便是天皇家的小金庫,也沒能積攢下多少錢財。

如今朝廷舉兵倒幕,數萬軍隊遵從詔令集結於京都,除了最初從藩里獲得的一筆開拔費之外,這些倒幕兵馬的一應薪餉、糧秣、軍械都要依靠朝廷籌措,開銷極其浩大。偏偏此刻的京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