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戰鬥在櫻花之國 第四十二章 厄運真正降臨(3)

「……失策啊失策,原以為把皇宮作為據點,會讓幕府軍方面感到投鼠忌器,對天照大御神的子孫難以下手。但是卻偏偏忘了,佩里提督的那些部下,可絕對沒有這種多餘的顧慮……」

望著逐漸被火焰和硝煙所吞噬的古老皇宮,以及那些在嗆人煙霧中狼奔豸突的潰兵、朝臣和宮女,艾克林恩忍不住苦笑著揉起了太陽穴。

前不久,根據他在印記城的冥河銀行團和無盡荒野(EndlessWaste)的圖坎汗國實地考察後所作出的彙報,豎琴手同盟已經正式與龍巫教之主兼冥河銀行團主席薩馬斯特敲定了合作協議,共同對抗近期實力暴漲、隱隱有統一全大陸之勢的耐色瑞爾第二帝國。

而這個聯盟在近期的首要打擊對象,就是冥河銀行團的最大競爭對手,幾乎壟斷了主物質位面金融業和大規模商業流通,並且幾乎與魔法女神教會並駕齊驅,開始大舉進軍政界的貿易與財富女神渥金教會。

然而,想法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無論從人脈關係、資金積累、社會影響力還是對外形象等任何一個方面考慮,冥河銀行團在主物質位面都遠不是渥金教會的對手。因此,薩馬斯特不得不採用迂迴策略,即從金銀的原產地入手——在這個時代的托瑞爾世界,貨幣仍然都要用金銀鑄造。即使發行紙幣,也得有足夠的貴金屬做擔保,否則就只是一堆廢紙而已。

而費倫大陸的金銀礦藏,本來就不算豐富,在經歷了無數個世紀的開採之後,更是已經瀕臨枯竭了。因此渥金教會眼下發展商業貿易所需要的巨額金銀貴金屬,基本上都來自於兩大海外產地,即金賤如鐵的馬茲卡大陸熱帶雨林,和號稱金銀島的遠東島國庫扎克拉。

薩馬斯特的如意算盤,就是利用龍巫教強大的高端武力,再聯絡一些充當炮灰的臨時盟友,設法出兵奪取這兩處遠離費倫大陸,抵抗力量相對薄弱的貴金屬產地,以此來擾亂渥金教會的資金和商品流通渠道,從根源上擊敗這個軍事力量相對薄弱的老對手。

前不久在馬茲卡大陸,薩馬斯特就投入了自己的全部力量,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並且起初一度進展得相當順利——先是通過挑唆內亂和喪屍瘟疫,在庫斯科城消滅了數十萬精靈殖民軍,解決了這片土地上最強大的武裝集團,導致高山之王特庫姆塞在窮途末路之際驟然翻盤,在短短几個月內就幾乎完成了驅逐精靈殖民者的偉業;接著,薩馬斯特又扶植已經隕落的羽蛇神庫庫爾坎重回人世,煽動一盤散沙的諸多瑪雅城邦聯手叛亂,把還沒來得及慶功的特庫姆塞一腳踩進死地……

在這一階段之中,薩馬斯特充分實踐了讓「強者變弱,弱者變強」的操盤法則,實現了「莊家通吃」的美好目標,不但馬茲卡大陸的交戰各方几乎流幹了血,還從他們身上榨取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益。

可惜,在通貝斯港的最後一戰之中,為了宣示龍巫教的強悍武力,震懾自己一手扶植起來的羽蛇神庫庫爾坎及其瑪雅人信徒,使其安於傀儡和附庸的地位,薩馬斯特終於忍不住親自發兵出戰,圍攻被困港口的巨熊軍團與高山之王特庫姆塞殘部,結果卻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非但多少年苦心積攢下來的亡靈大軍,在戰場上完全毀於一旦,就連薩馬斯特自己,都被下凡降臨的魔法女神揍成重傷,幾乎丟了半條命。

應當躲在幕後的陰謀家,一旦冒冒失失地跳上了前台,那麼也就離黯然退場不遠了。

更要命的是,由於龍巫教的勢力突然遭到毀滅性打擊,羽蛇神庫庫爾坎趁機翻臉毀約,徹底擺脫了附庸地位,贏得了徹底的獨立自主。而精銳盡喪的薩馬斯特只能幹瞪眼,不但先前的巨額投資全部打了水漂,還導致了銀行團內部諸位董事們對他這個主席的信任危機……為了填補因為自己專橫獨斷而造成的虧空,薩馬斯特不得不從自家小金庫里狠狠地放了一回血。

但即便如此,心志頑強的薩馬斯特,依然打算將他的計畫進行到底。只是鑒於上次行動的巨大損失,他被迫將投入力量和預期目標縮小了許多——不再妄想從幕後掌控一切,只是一門心思地搞破壞,給渥金教會的東西方遠洋貿易添亂而已——然而,這個縮水之後的目標,仍舊並不容易實現,尤其是在龍巫教已經被打得傷筋動骨,完全抽不出武裝力量的情況下。

可是,無論是多麼艱巨的困難,畢竟還是要有人去克服的。

於是,作為他的書記官和代理人,剛剛奉命考察過圖坎汗國的高級豎琴手艾克林恩,在告別了慷慨豪勇的帖木爾可汗之後,又帶著頂頭上司的殷切期望,踏上了前往另一個陌生國度的旅途。

但是,這一次在遠東島國庫扎克拉搗毀渥金女神教會勢力的行動,似乎比在馬茲卡大陸的那次還要更加糟糕,從一開始就顯得非常地不順利。

作為一個地方性恐怖組織的豎琴手同盟,在世界另一端的遠東卡拉圖大陸並沒有任何實力。而龍巫教在主物質位面的力量,又剛剛在馬茲卡大陸折損大半,幾乎只剩下了布置在大草原上圖坎人各部落里的一些支持者,暫時還干涉不到孤懸海外的東瀛島國。

因此,除了帖木爾可汗友情贊助的一小隊精銳騎兵,和薩馬斯特提供的一大筆軍用資金之外,接下來全都得靠艾克林恩自己想辦法找盟友拉壯丁。

而在這個孤立的海島國度及其周邊地區,耐色瑞爾帝國遠東殖民當局、江戶幕府或者說渥金教會的死對頭固然不少,但卻彼此矛盾重重,甚至互相尖銳對立——朝廷公卿、諸山佛寺、倒幕志士、東瀛的西南強藩、幕府內部的反對派,還有遠征東方殖民地的耐色瑞爾帝國南方集團,基本上每一家都有各自的打算和意圖,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裡……

京都朝廷想要復興皇權,推翻武士們對國家的統治;諸山寺院想要擴大自身權勢,建立所謂的「地上佛國」;倒幕志士們謀求著功名仕途;藩國諸侯們想要開創新的幕府,自己來當征夷大將軍;幕府內部的反對派則是企圖驅逐近年來把持政務的大阪商團,恢複德川一族專制獨裁的「家天下」,而不是現在這種類似於君主立憲制,大權旁落的格局。

正是因為他們之間存在的這許多尖銳矛盾,早已千瘡百孔、根基崩壞的江戶幕府,才能在一片風雨飄搖的頹勢之中,勉強維持住這麼長時間的太平世道。

至於耐色瑞爾帝國南方集團從燭堡突圍出來,一路漂泊至此的這支遠征艦隊,恐怕連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來幹什麼的……本屆帝國政府在出航之前給安排他們的任務,是逼迫和降服傾向於北方陣營的佩里提督,奪取帝國遠東艦隊的兵權。但即便是最缺乏見識的底層士兵,也都清楚這根本就是一個及其腦殘的瘋狂妄想——憑藉著他們如此萎靡的軍心士氣,如此破爛的軍械裝備,別說什麼王八之氣一振,遠東當局上下納頭就拜了,就算是他們自己主動投靠過去,那邊還不一定樂意收留這麼多流浪漢呢!

事實上,如果不是在燭堡就和龍巫教的秘使搭上了線,沿途獲得了一些暗中的補充與資助,這支無士氣無物資無計畫的「三無」遠征軍,恐怕還沒到遠東的地面上,就自己先垮掉了。

還有,作為世界性海上霸主的精靈王國,雖然競爭不過佩里提督,但在遠東原本也有一些勢力。可惜隨著中央政府的連番內亂和整個國家的瀕臨解體,精靈們在遠東的殖民勢力也隨之土崩瓦解、各自為政。儘管精靈女王一度被薩馬斯特逼迫著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但一是對方眼下不見得還願意繼續遵守協議,二是即使精靈女王無意毀約,殘留在遠東的諸多精靈殖民據點,多半也不再會聽從她的旨意。

面對著這種一團亂麻般的複雜局勢,以及諸多看似聲勢浩大,實則百無一用的潛在盟友,苦惱的豎琴手艾克林恩只能硬著頭皮從中穿針引線,設法聯絡搭橋。再加上薩馬斯特先前找到的本地同盟者,東瀛黃泉之神月讀命的大力協助,總算是在三個多月之前勉強拼湊出了一個貌似比較有力的倒幕聯盟——京都的天皇和朝廷被推舉為名義上的領袖;近畿地區諸多寺院的僧兵,已經正式造反的長州藩和正在謀劃造反的薩摩藩,還有其他若干暫且保持觀望的近畿藩國,則是倒幕的中堅力量;耐色瑞爾帝國的燭堡艦隊和被龍巫教拉攏的一些海盜,負責奪取西部地區的制海權。

在此基礎上,艾克林恩還制訂出了具體的倒幕作戰計畫——首先,利用已經正式造反的長州藩,誘使幕府發布討伐令,在這個遠離關東大本營的偏遠戰場上,投入自己的主要軍力;接著,派遣艦隊以薩摩藩港口為基地,從海上不斷騷擾幕府軍的後方與補給線,並且在其後方反複製造騷亂,讓幕府討伐軍和耐色瑞爾遠東駐軍都疲於奔命、陷入泥潭;然後,通過空間傳送門,讓預先準備好的薩摩藩軍隊突然出現在京都腹地,隨即就勢掃蕩整個近畿,切斷長州前線幕府軍主力的後路;最後,就是以京都為政治中心,成立新政府,再整合西國諸藩的兵力發動東征,一舉平定精銳兵力盡喪、麾下藩國離心的江戶幕府。

這個系統、全面的作戰計畫,充分發揮了加盟各方的特長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