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六章 八方風雲車頭牽

「賈都護跟紅衣都走了,真怕以後再亂啊。」

已近黃昏,賈一凡的座艦早已消失在海面,此時揚帆離港的是最後一隊兵船。蒲林港口的修船廠里,一個年輕船匠眺望遠去的船影,面帶憂色地嘀咕著。賈一凡不是離任,而是整個呂宋都護府裁撤,駐防紅衣也調走了,呂宋不再處于軍管狀態。

「難說,整個南洋都不太平……」

想到進港時,碼頭人頭攢動,都在討伐什麼「馬尼拉人」,鍾三日也心有餘悸。呂宋之亂髮生在他去里斯本之前,背景非他所全知,就聽說是呂宋土著,包括英華占呂宋前就生活在這裡的華人跟新移民之間的衝突。

當年蒲林還叫馬尼拉,生活在那個時代的呂宋華人都抱著西班牙人的大腿。英華占呂宋後,「馬尼拉人」也就成了新移民對舊華人的稱呼。

這個稱呼有很強烈的鄙夷之意,當年英華攻馬尼拉時,當地大多華人還跟西班牙人合力抵抗,可西班牙人從沒有把他們當自己人,甚至為防他們給英華當內應,還高舉屠刀,殺得華人血流成河。

這段歷史本已漸漸淡忘了,「馬尼拉人」一名也很少再有人提及,但隨著新移民的興起,以及殖民公司和國家對其掌控越來越深,諸多矛盾被擠出水面,又將這個名稱扯了出來。

呂宋之亂後,「馬尼拉人」再加上了「大逆不道的反賊」、「忘恩負義的不孝子」、「華皮夷心的異族」等等貶義,用來指那些有造反傾向的舊華人移民,進而擴展到除新移民之外的所有呂宋人。正是這些人才份外強調自己是「呂宋人」,話里之意,他們才是這片土地的原主人。

「是說馬六甲的事么?跟這裡又不相干,四年前那場亂子,誰再不明白都是一家人的道理,那就不是人了。還不趕緊去釘板子?要你操什麼閑心!亂?當年聖道爺舉兵打滿人,那麼亂都過來了,如今這世道,還能容得什麼亂?」

一個老船匠發話了,前半截是跟鍾三日說話,後半截是訓斥那年輕船匠。

老船匠的語氣頗不恭謹,沒把服色華麗,一看就知是貴人的鐘三日當回事,鍾三日也毫不在意。先不說這時代的貴賤之分本就已經很淡了,就說這老船匠,人家在蒲林城外已置辦了一座大莊園,手下有十多戶土人佃農,在修船廠幹活不過是留戀老本行而已。

之前談修船價碼時,鍾三日就知了老頭來歷,四十多年前,英華還沒建國的時候,老頭一家還是滿清廣東水師提督衙門下的在籍船工,住在南澳島。

當年初生的英華海軍與滿清水師戰於三彭,戰後老頭一家修繕英華戰船,自此就「投效」了英華。至今老頭還記得一串海軍大佬:蕭勝、胡漢山、白延鼎,甚至還見過來南澳跟蕭勝相會的聖道皇帝,如今的海軍總長魯漢陝,那時候還是個愣頭小子……

靠著英華海軍的修船業務,老頭一家得了第一桶金。之後英華與西班牙爭奪呂宋,這家人繼續為英華海軍服務,戰後舉家遷到了呂宋。幾十年下來,靠著勤勞一步步掙出了如今的家業,算不上大富大貴,卻也不止小康。

儘管這老頭憨厚率直,跟自己父親完全就是兩類人,但鍾三日面對他,卻覺得格外親切,這老船匠跟自己父親有什麼地方格外相似。

鍾三日半是閑聊,半是好奇地問起了呂宋之亂到底有什麼文章,老船匠一臉恨其不爭地道:「窩裡斗!從來都只知道窩裡斗!鬥起來滿腦子就是你死我活,也不看看背後到底是什麼人在推著他們,他們到底又是在斗什麼。」

老船匠心在最底層,可生活圈子卻不限於底層,呂宋的變遷盡看在眼,當年暴亂之因,他三言兩語就道了個明明白白。

四年前的大亂,老移民和新移民的矛盾只是一部分,更直接的起因其實是殖民公司與當地工商的矛盾,如果再說大點,還有中央跟呂宋地方的矛盾。

二十多年前,太子李克載就曾經插手過呂宋之事,那時後兩個矛盾就已有顯現,當時的呂宋總督周寧還被皇帝直接拿掉。

就因為察覺官僚體系與殖民公司的鬥爭對呂宋有很大影響,英華北伐前,皇帝對呂宋治政格局也做過調整。一方面將其升格為暫管行省,也就是設省東院,制衡當地官僚體系。而殖民公司則行西院之職,依舊握工商稅務之權,另一方面則將總督定位為掌握司法和治安的管理者角色。

昔日殖民地如何納入英華治下,扶南的經驗難以用到呂宋,畢竟這裡有數十萬老華人移民,以及數萬西班牙葡萄牙人,還有近百萬土人。加上新移民,到聖道四十年,呂宋總人口已超四百萬,遠多於七十萬人口的扶南,五十萬人口的勃泥,而其他殖民地,包括明州和南洲的十七洲,總人口也還不到百萬,東洲更只有三州,人口不到二十萬。

北伐之後,皇帝將監殖院也交給了政事堂,幾任宰相延續了皇帝的方針,都認為呂宋還是以穩為先,國家暫時不變其體制,不過深介入。

在這個背景下,呂宋公司與當地工商的利益衝突越來越烈。在此之前,呂宋公司的大部分股權已被轉到西洋公司,股權由政事堂託管,因此衝突實體,實際是頂著呂宋公司這層皮的商署官僚,與當地中小工商階層的衝突。

當年周寧給李克載所揭示的呂宋官僚行事,經過十多二十年發展,又步入到了新的階段。商署官僚視呂宋為私地,不僅壟斷工商稅權,還暗中發賣專賣權,中飽私囊。受損害最深的不是一般民人,而是在呂宋早有根基的老華人。畢竟官僚不敢鬧得過火,激起新移民的民憤,而老華人不是經商,就是開種植園,正適合盤剝。

按道理說,由民人推選出來的呂宋東院該挺身而出,制衡呂宋公司。但呂宋東院的成分又有問題,新移民關心政治的少,根基也不深,老移民反而佔了優勢。

由此呂宋東院的很多院事反應格外激烈,沒有循著治政流程,推動總督化解此事,反而以本地人自居,搞起了族群對立,將責任扣在新移民身上,叫囂限制新移民,甚至某些別有用心之輩暗中蠱惑趕走新移民,這又刺激新移民去揭老移民在西佔時代的瘡疤,矛盾轉向了新老華人移民之爭。

呂宋幾任總督多蔑視老移民,有意偏袒新移民一方,加之以穩為上,不願觸及此事深處的權益之爭,大棒大多落在老移民一面。此舉不僅掩蓋了殖民公司與本地利益的矛盾,還讓新老移民的族群矛盾漸漸升級。而皇帝已撒手內政,幾任宰相也因忙於北方事務,對呂宋不太重視,矛盾一直累積下來,終於在四年前來了場總爆發。

「呂宋公司的官老爺,東院的院事老爺,還有總督老爺,都只想著自己,結果讓外人撿了便宜。西班牙人、荷蘭人,還有那些開了眼,有了心計的土人,他們能跟咱們一條心嗎?當然巴不得呂宋大亂才好,咱們手裡沾著他們的血可還沒還干呢。」

「不過最可恨的還是跳出來燒殺劫掠的暴徒!怎麼爭無所謂,國家都讓你說話,讓你遊街,讓你選院事了,你覺得這委屈不能忍,另外找地方過日子嘛,怎麼能犯法呢?還把人命人財不當回事,賈都護殺得好!那些暴徒就該從重處置!」

老船匠顯然是看《英華通訊》這樣的官方報紙,以及《越秀時報》等道黨報紙出身的,開口閉口都是國家和國法。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自己有那麼多問題,也怪不得被外人蠱惑!呂宋公司那些官老爺也著實可恨,水泥在廣東一百斤才一兩三錢,在這裡就得二兩五錢!咱們家要起水泥小樓得多花好幾十兩!都該遭雷劈死!還有那些馬尼拉人,死絕了才好!在他們眼裡,我們這些人就是奪了他們富貴的禍害。」

年輕船匠的情緒重一些,老船匠再訓斥道:「你從小在天廟和學校里學的道理都丟到海底里了?官老爺再怎麼壞,不是還有國法么?那些馬尼拉人也是咱們同胞,不能一概而論,對沒幹過什麼壞事的也喊打喊殺嘛!」

在一邊聽著的鐘三日就覺得份外的亂,就他所知,父親所在的珊瑚州也有很多問題,既有新老移民之爭,也有跟相鄰州的領地之爭,還有中央派駐各州的法司官員跟各州總督的法令之爭,但大家都還能在南洲兩院的框架下協商調劑。怎麼呂宋就不得安寧呢?難道真是人多和人雜的緣故?

徐善隨口道:「我看是呂宋沒在朝廷的一盤棋里,才出的這事。朝廷一面派賈都護嚴刑峻法,一面解散了呂宋公司,直接管治,就是要收進棋盤裡。」

鍾三日搖頭道:「賈都護走的時候,碼頭上還鬧出了那一樁事,我看就算直管了,問題還壓在下面。再說南洲甚至更遠的東洲,都還是公司託管地,也不是直接在朝廷的棋盤裡,怎麼沒出事呢?」

徐善下意識地道出鍾三日的想法:「那就是人多和人雜唄,分作不同群,各有各的利害各的想法,沒得辦法。」

鍾三日嘆道:「那你的意思是,這事就沒辦法解決了?」

這兩人一討論,船匠父子沒說話了,聽了鍾三日的感慨,老船匠也嘆道:「我是覺得,咱們呂宋跟朝廷連得還不夠緊,按理說,比舊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