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四章 三階段與七武器:久待的相會

將近聖道二十一年的新年,揚州淮陰學院旁,新起的「南北事務署」會堂里,陳萬策環視堂中青紅官袍之人,心中激蕩不已。

「北定中原日,問鼎宰相時,我陳萬策要青史留名,就在此一役了。」

陳萬策當然想當宰相,之前苦於出身,沒有機會,但如今身兼謀復中原故土之責,此功如成,皇帝乃至一國絕不會吝於以宰相之位酬謝。

因此他對自己所掌的南北事務署下足了功夫,從翰林院、樞密院、商部和軍情司等部門不遺餘力地挖人,甚至天地會的江湖人才都不放過,眼下聚起的一幫人手全是精通南北事務的高才,他這環視,含著足足的自得之心。

「滿清妖婆之論已經發給諸位了,這就是北面未來所行的國策。我們事務署之前都忙著零碎事務,還來不及談正事,今日各位暢所欲言,定下未來之策!」

陳萬策這話出口,堂中眾人昂揚振奮。

南北事務署是幹什麼的?明面上是調理南北紛爭,促進南北「友誼」,管理除商貿事外的一切來往活動。可這個部門跟往日樞密院的「塞防司」一樣,肩負著拉攏北方人心,為未來北伐奠定大義基礎的重任。直白地說,陳萬策這幫人所做的事,就是「和平演變」滿清政權,盡量減輕未來北伐的阻力和傷害。

「職下認為,謀復中原之事,根底在於釐清敵友,弄清了這一層,才好對症下藥。」

署中果然人才濟濟,一句話就先定了調。

但這個問題卻引起了極大爭議,根底在於對南北形勢的不同理解。

「唯一之敵就是滿人!所有漢人都是可用之力,我們行事,都得以切開滿人與北人的關聯為要!將漢人拉到我英華一邊。」

出身軍情司的人對目標的界定非常清晰,並且將復中原之事定位為民族之爭,所有漢人都是可爭取的對象,最終目的是消滅滿人的統治。

「謬矣!不僅有滿人,還有腐儒及官僚,他們才是禍害華夏的根源。我英華大義在於天人三倫,與此大義為敵者,皆是死敵!能為我英華所用之人,在民間,在求變的士商之人。」

出身翰林院的對大義掌握得最深,一眼道破南北差異,將敵人的界限擴展開了,同時可爭取的友方力量也減少了。

「不止如此,我英華復故土,只是趕走了滿人,驅散了腐儒,立起天道和天人三倫,這就夠了?若是北方工商仍在,那些人根底在昔日滿清的皇權官府,融入我英華之後,還不知有多大危害。更不用說,這幫人多出身晉商,他們活蹦亂跳,還在食利,國中人心能平?依我看,北方工商也是我英華之敵,甚至重過北方官僚。我們就該如當年對付江南工商一樣,將之徹底剷除!」

來自商部的人不僅能看到英華工商的訴求,還能看到本土人心的訴求。英華工商是不願意北伐的,能通過北方工商殖民是最好的。如果真要推動北伐,那就得掃清北方工商,不讓其成為英華工商的競爭者,有這樣的利益在,才能推動英華工商贊同北伐。

但他這一論卻是把敵人的面大大拓寬了,可借用的友方力量大大縮小,而且還需要英華花大力氣培養。因此很多人都反對,認為事有權變,北方工商本是英華復土可借用的有生力量,推到敵人那一面去,未免太過不智。

陳萬策道:「我們辦事不是講道理,而是要看實效。我們要得的實效是什麼?是讓北方回歸華夏,與我英華成為一體。即便一時難以辦到,也要打下好的根基,就如江南一般。我們在江南下了多年水磨工夫,才讓江南入國,與嶺南一同撐起英華。因此要得的中原,就必須是一個乾淨的中原,任何遺患都得盡量消除。」

他語重心長地道:「如果只為趕走滿人,十年前陛下揮軍自塘沽入北京,其實就能辦到了……」

這話讓不少人兩眼圓瞪,傳言還是真的!?

當年皇帝揮軍入北京,扶立乾隆,在官方檔案里沒有留下明確的憑據,畢竟此事一般人不太好理解,就連大多數官員都只當是傳聞,沒想到陳萬策卻親口驗證。

當然,此時已非往時,國人眼界已開,皇帝所為也利於國人,所以這秘密也沒刻意嚴守了,而陳萬策這個部門要辦的又是絕密之事,說破一些東西,也利於團結人心。

陳萬策再道:「如果再只是驅散腐儒和滿清官僚,只要大軍揮進,以軍管政就不難辦到,如此我等之功在哪裡!?」

這一問道明了陳萬策的立場:掃盡北方的利益階層,這不是光用軍隊就能辦到的事,而皇帝單獨組建這個部門,怕也有這樣的用意。不管是滿人、腐儒官僚,還是北方工商,統統都是敵人!總之北方現有的利益格局必須被清掃,除了滿人和漢人官僚腐儒,抱著前者大腿吸食北人血肉的工商,尤其是晉商集團,更是要清理的重點目標。

目標確定了,就得談手段,可這目標就讓大家犯了難。眼下英華工商正通過北方工商食利中原,這也是推動英華邁過貨幣改革,健全國體的必要步驟。這個過程怎麼也得持續五年甚至十年,在此前提下,怎麼收拾北方工商?

最先開口那個軍情司出身的官員揚眉道:「高舉民族大義的旗幟,將滿人、官僚腐儒和工商打為滿人一黨,這不就好辦了?三者本就是一黨,也非我們刻意蠱惑。」

這論調的方向很犀利,以民族大義為名,行掃蕩北方利益格局之實。

翰林院的官員卻皺眉道:「舉民族大義之旗,動靜很大,頗難收拾,說不定還會激起民人追究過往之心,害處太多啊。」

這話也在理,之前英華復交趾,就是舉起了民族大義的旗幟,強調交趾乃華夏故土,交趾引發的動蕩到現在還沒平息。

出身商部的官員卻道:「兩害相權取其輕,跟害處相比,民族大義之旗的利處最佳,如果說還有什麼能喚起北人與滿清劃清界限的,就只有民族大義了。」

有人嘀咕道:「民族大義為權術所用,是不是不太妥當?」

出身樞密院的官員朗聲道:「這怎麼是權術呢!?一個漢人,他可以不認天道,他可以不認天人三倫,但他不能不認祖宗!不能不認他是漢人!滿清燕國公年羹堯在寧古塔聚起百萬人丁,隱隱自成一國,不少腐儒都跑去他那裡,寧受寒風凍土之苦,也不願呆在滿清治下,不就是心中還存著民族大義么!?我們以此大義劃分敵友,這不是權術,這就是大義!」

他再道:「因此,除開滿人、官僚腐儒和工商外,北方民人和開眼界的士子都是我們潛在的助力。我們要做的就是喚起他們的民族大義,激發他們循天道求富貴之心。看滿清妖婆之策,是要養大銀錢這頭獅子,跟官府這頭老虎一併吃人。未來滿清治下,當真是富者越富,貧者越貧,不像我英華,有院事和輿論為貧者出聲求利,貧者就是我英華之友,我們可以通過他們廣傳民族之義!」

軍情司的官員也興奮地道:「不能光看著貧者,還要看更多不平之人。滿清此舉,以滿人、官僚和依附於他們的工商獨佔大利,堵絕了其他人靠才智謀富貴之途,他們也是我英華的助力。我們要做的,就是將滿清的樁樁不公廣告於世,讓所有受苦之人都明白,他們的苦來自於哪裡。」

商部的官員湊趣道:「對的對的,這樣一來,也可消減北人對我英華工商的怨氣。想必滿清也會鼓吹國中樁樁不平來自於我英華的壓榨,這也是針鋒相對,看誰的話能得人心。」

陳萬策並眾人鼓掌叫好,於是敵友之分和大義名分就已確定了,接下來要議的就剩該採取什麼手段。

「我英華要興兵北伐,得等到西域功成,邊疆安定,怎麼也得五年之後,為此我們得作十年計,還得分步而來,開初不能太顯形跡,暗中行事也得有分寸,因此北方工商先得緩一緩,畢竟我們能與北方來往的途徑目前還只有工商。」

陳萬策的階段論獲得了一致認同,這一日,南北事務署群策群力,擬定出了一個三階段論。

第一階段,培養認同天道之說和天人之倫的精英人才,讓他們具備在十年後撐起基層管治和工商來往的能力。這是暗中一手,而明面上的措施,就得跟滿清鉗制輿論,封閉人心的舉措針鋒相對。大量散播天道之學的讀物,支持滿清治下的時政研究,乃至庇護滿清加害的知識分子,變其為己用,這些都是必行之策。

第二階段,滿清肯定會進入高壓統治階段,與英華之間的來往受到嚴格限制,此時滿清治下肯定也禍亂頻頻。英華就得尋找可支持的異己力量,推動他們舉起民族大義的旗幟,一方面引為英華所用,一方面不讓他們墮入邪教路線,對北方社會造成太大的禍害。

第三階段就是收官階段,開始將矛頭指向北方工商,匯聚本國的民族主義力量,加上本國工商階層對北方利益的渴求,將北方工商拉下馬來,與滿人和官僚腐儒一併打擊。而這就得推動皇帝和兩院通過合適的法律手段,以法行事,不至於牽連到本國工商,讓工商階級覺得自己也可能是民族運動的受害者。

陳萬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