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絕望的結束和開始

修長戰艦護衛著七艘高幹舷,寬船身,至少三千料的三桅大海船,能載二三十人的小船正由船舷兩側的低矮吊車綴下海面,漁網般的繩梯掛在船身上,步槍、毛毯、水壺、彈藥袋的士兵擠在船邊,借著繩網換乘小船。

「每條子母艦載四百兵,搭八條小船,三個波次就能把所有兵和四門四斤炮送上岸。最多兩個時辰,仁川岸上就有齊裝滿員的兩個營,加上艦炮的掩護,就算有兩萬敵軍阻擊,也能輕鬆當面打垮。」

韓再興已換乘小船上岸指揮,鄭永對留在戰艦上指揮補給運送的副帥張應這麼介紹著。

「海軍這幾年沒造戰艦,就造這種運兵船了?」

張應對這種運兵船讚嘆不已,就靠這種船的高效率,登陸仁川才從紙面計畫變成現實。

眼下是聖道十二年七月底,六月時,接報錫保所部「聯軍」入朝,同時年羹堯也在調度兵馬,準備渡海參戰,韓國崇道皇帝有些發慌,韓再興和張應兩帥也認為,繼續這麼由北向南平推划不來,畢竟「韓軍」還不堪大用。

於是登陸仁川的計畫就浮上水面,但根據之前羅五桂所掌握的仁川水文來看,這個計畫很難實現。

由海到陸,即便還不是機械化時代,要運的只是兵丁、火炮、槍彈和糧草,事情也沒那麼簡單。仁川海道狹窄,潮汐落差大,行船靠岸的窗口時間短。要成建制地送上大軍,需要花費很長時間。

只是送兩個營的先頭部隊上岸就要至少一整天,而守軍因前次福華公司船隊登陸的經驗已有所準備,這種上岸速度,難以及時形成戰力,驅逐可能多達兩萬的守軍。

仁川就在朝鮮的腰眼上,離漢城不過六十里地。從仁川上岸,直逼漢城,這是剛出爐的參謀都能給出的必選方案。但鑒於陸軍上岸的速度,以及仁川複雜的水文,韓再興的方案最初還被不少部下暗中置疑,乃至懷疑韓再興這員宿將的能力。

羅五桂的仁川水文資料解決了第二個顧慮,而第一個顧慮,則由海軍的運兵船和登陸方案打消了。

鄭永道:「蕭老大說了,咱們海軍不僅要管海上,所有艦炮能轟到的範圍,也都歸我們管。現在海面上沒什麼威脅,海軍的另一樁工作,就是在最快的時間裡,用最直接的路線,把儘可能多的兵和輜重由海送上陸地。」

他的話語里還含著發自肺腑的期待:「香港船廠還在琢磨宋代的子母船,想讓小船直接從大船的肚子里吐出來呢。」

張應欣慰地點頭,這下他總算能在朝鮮拿到戰功了。他這個皇帝的老班底,蕭勝的老兄弟,一直在軍中默默無聞,跟康熙和雍正的歷次南北大戰,都沒能獨當一面,大多時候還坐守腹地。

這次他終於撈到了出戰的機會,皇帝允了他,也是看在他更長於交際,因此派他為副手,負責協調志願軍和韓人的關係。

韓再興比他「從龍」晚得多,跟皇帝的關係也遠得多,說張應心中沒有疙瘩,那是虛偽。但入朝一大堆事,乃至整個志願軍的成敗都押在了主帥身上,習慣了敲邊鼓的張應也暗自慶幸。

四斤炮的清亮嗓音在岸上吼了起來,接著是雨點般的排槍聲,想著韓再興此刻已在前線,張應就道,這種身先士卒的勇氣,自己是怎麼也聚不起的。

灘頭上,韓再興的勇氣,隨著麾下官兵的槍炮聲一分分繼續提升,而遠處朝鮮人潰敗的身影,更讓他心中大石落定。

仁川登陸並非一帆風順,今天已是第三次嘗試,前兩次都因風浪太大而取消,今天的登陸也付出了不少代價,兩條海鯉艦急於轟擊岸上守軍,靠得太近而擱淺,一艘運兵船因偏離海道而觸礁。

這倒不是最關鍵的,韓再行最揪心的還是能不能在灘頭站穩。因為水文複雜,只能靠海鯉艦的小炮支援登陸。而朝鮮人在岸上布置了上萬軍隊,其中至少有三千火槍兵和十多門大炮,小號火炮更不計其數。

還好,麾下的第一波突擊隊全是日本兵,就跟打了雞血似的,硬頂著炮火,衝垮了朝鮮人的灘頭防線,為後續人馬上岸奪得了陣地。

此時前方遠處還隱約飄揚著「鴨子給給」的呼號聲,朝鮮人的勇氣說不定還是被這呼號給奪走的。

計算著人馬上岸集結的速度,再看看後方朝鮮主力的動向,答案在韓再興胸腔中歡快地打著滾,代價不會再明顯上升了。沒錯,他沒懷疑過失敗,而只是希望死傷能儘可能少。到目前為止,己方損失似乎還沒超過兩位數。

三個小時後,三千人馬全上了岸,而對面原本該有兩萬朝鮮兵,露面的只有一萬,此時已經盡數崩潰。在仁川沿海十里的範圍內。留下了三百多具屍體,以及近兩千俘虜。

這僅僅只是先頭部隊,還有船隊載著五千人和大批輜重在後方等待登陸戰的成功。韓再興當天最費力氣的工作,就是訓誡因輕易獲勝而有躁狂跡象的日本兵。這個薩摩營在勃泥殺土人殺得手順,到了朝鮮,下意識地就要拿朝鮮戰俘開刀,十多個薩摩兵因違軍令而剖腹,腦袋高掛在轅門,終於讓整營冷靜下來。

志願軍踏足仁川的第二日,也就是七月二十三日,還未天亮,原本祥和寧靜的漢城沸騰了,倭寇自海上而來,兩萬大軍轉瞬灰飛煙滅的消息傳到了漢城,當然,兇悍而殘暴的敵軍已到漢城西面三十里、二十里、十里乃至城門外的謠言,也跟著真實軍情,一併煮熟了漢城。

「北、北……北退!」

慕華館裡,左未生驚得話都說不利索了,滿腦子就轉著「怎麼可能」、「怎麼會」、「怎麼敢」的駭異。大軍由海上陸不稀奇,可之前范四海就已經上演過一次,漢城也為之而亂,為此李光佐特地遣了親信大將和精銳大軍去守著,結果別說守住海岸,連一天都沒拖住敵軍。

朝鮮人羸弱如斯,就不該指望他們……

左未生悲哀地暗道,朝鮮之路到底走不走得通,他已經開始有了動搖。

「去景德宮!帶著朝鮮王一起走!李光佐呢!?」

左未生倉促出逃,卻還想到了朝鮮傀儡王,而朝鮮的曹操李光佐,卻已不知去向。三天後,左未生才在北面開城見到了李光佐,見到左未生還帶著傀儡國王,李光佐還滿臉不豫。

「朝鮮人心已經潰亂,在下本準備自立而起,重建朝鮮帝統呢。」

李光佐一臉計畫趕不上變化的遺憾,左未生抽了口涼氣,忽然覺得,李光佐可能已經瘋了。

黃海右道正西外海,船帆相織,炮火衝天,焰光似乎點燃了海面。

海河號巡洋艦的舵台上,白延鼎放下望遠鏡,搖頭道:「瘋了……」

羅五桂在一邊聳肩,表示贊同。

三艘怪模怪樣的大海船從正面撲了下來,又寬又胖又扁的船體,黑黢黢的船身,形若龜背的甲板,頂在龜背上的硬帆,諸多特徵清晰無誤地將其身份展現出來:一百三十多年前,朝鮮得以在海上擊敗日本艦隊的神器,龜船。

三艘碩大的龜船帶著兩翼的上百條戰船,形成一股浩浩蕩蕩的船流,似乎能將前方四艘巡洋艦和十艘海鯉艦所組成的艦隊當頭壓碎。艦隊左右還有數十條朝鮮戰船在極近的距離猛烈發射著古老的弗朗機炮、大發貢乃至虎蹲炮,不死不休。

以一般戰船為誘餌,纏住英華海軍,再動用定海神針,剛造好的龜船,近戰勝敵,這就是朝鮮水師的打算。

所以白延鼎才說朝鮮人瘋了,用之前對陣范四海武裝商船的經驗,來跟英華海軍斗?海軍的船板比商船厚一半,火炮不管是數量還是口徑,都倍於商船。誘餌船隊的凄慘遭遇,還沒提醒朝鮮人,這場海戰完全不同,已不是百多年前的時代了么?

白延鼎也有自己的神器,眼見三條龜船相向而來,逼近到了兩里的範圍,他抱著胳膊道:「亮法寶!」

對面領頭的龜船上,少了一條胳膊的朝鮮水師都統制使李泰參拔刀狂呼:「衝上去!」

時代當然不同了,看著戰船在一兩百丈外,就如紙糊一般地被炮彈撕裂,李泰參已經明白,這支艦隊,比范四海的戰船隊還要兇狠十倍。即便是自己的法寶龜船,多半也是有去無回的下場。

那就戰死在這裡吧,勇敢地走上李舜臣的前路,這樣才不枉自己李舜臣第二的美名。

而且……龜船終究是神器,說不定還能靠它製造出奇蹟,贏得這場海戰的勝利呢。

「將軍……我們會贏的!」

部下淚流滿面地應和著,李泰參忽然想起了之前聯合日本叛徒,擊敗范四海船隊的勝利。朝鮮的命運,好像就是因那場勝利而開始轉變的,那真是場勝不起的勝利啊。

嘶嘶的異物破空聲響起,數條水柱猛然在靠近船身的海面炸起,接著蓬、轟兩聲連響,左側一側龜船的厚厚龜背像是薄木一般,炸裂出一個口子,焰火自龜背兩側噴出,再掀了小半龜背。這條龜船如真正的烏龜一般,被殘忍地一刀削掉小半片背甲,露出血淋淋而雜亂不堪的內里。

不過十來息時間,再一波轟擊破空而來,緩慢而碩大的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