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八章

這是一個決定命運的日子。

也是一個盼望了很久很久的日子。

《關於分期治理清河的規劃報告(草案)》送到徐市長辦公室以後,就如石沉大海,渺無音信。

一個星期過去了,又一個星期過去了。

姜貽新打電話去催,上邊的回答總是:「正在研究」。

一個月過去了,又一個月過去了。

《報告》吉凶未卜,姜貽新的政治生命卻成為機關里的熱門話題。

「姜局長要下台了!」

「市裡對他有看法,說他不切實際。」

丁蘭蘭發表了一個驚人的見解:

「老薑頭不了解中國國情。在中國搞環保,最重要的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你想,真要較起真來,有幾家廠礦符合環保法?還不都是表面文章,只要不出人命,照樣開工,外國人照樣往這兒扔錢。」

林雁冬很奇怪:丁蘭蘭像換了一個人,觀點來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蘭蘭,你吃錯藥啦?」

「我說的是事實。」

「環保法好歹也是國家大法吧,能睜隻眼閉隻眼?」

「算了吧,大小姐,這年頭違法的事數都數不清!」

丁蘭蘭變了,變得林雁冬都不認識了,這是怎麼回事?

只有姜貽新,把這些關於自己的種種議論置之腦後。他每天按時上班按時下班,不知道他心裡在想些什麼。

秋深了,黃葉已經鋪滿了街頭。

十月里的一天,市政府終於來了電話,通知姜貽新出席定於明天下午三時召開的市長會議,討論《關於分期治理清河的規劃報告(草案)》。

第二天一早,姜貽新打開保險柜,拿出那份鎖了很久的報告,又讀了一遍,自覺有理論有措施有說服力。他微笑著把這份寶貝裝進了那個四角磨損的舊公文包,坐上他那輛灰色的舊「上海」,意氣風發充滿信心地踏上了市府大樓的台階。

大會議廳里,幾張特製的桌子拼成了橢圓形,中間擺了幾盆棕櫚樹,四壁是幾張不知出自哪位大師手下的山水畫,意境飄逸。

徐市長主持會議。市府秘書部門知道市長的習慣,早已有服務員送上了小塊兒的熱毛巾,毛巾的質地樣式跟大賓館的一模一樣。姜貽新接過服務員遞過來的灑著香水的柔軟的毛巾時一點也不覺得奇怪,凡有徐市長參加的會議都是這種規格。

「都到了嗎?」徐市長用小毛巾仔細地擦著手指頭,同時舉目四顧。

站在門口清點到會人數的秘書馬上應聲報告:

「就差教育局宋局長和商業局的張局長了。」

「不等了,開吧,今天議程可不少呢。」徐市長伸手拍了拍秘書給他準備好的文件,舉目看了看在座的人問道,「文件前幾天已經發給你們了,怎麼樣,都看了吧?」

「我是都看了。」呂高良把手揚了揚。

「我也看了。」工業局長跟著說。

「看了。」衛生局長也接上話。

「還有誰看了?」徐市長把到會的人又認真地看了一遍。

那些各委、辦的主任,各局的局長,再也沒有一個說話的了。

「除了他們幾位,都沒有看?」徐市長手裡握著小毛巾,聲音抬高了,「同志們哪,這可不行。請你們來開會,是要請你們發表意見的。你們不看文件,怎麼發表意見?」

會場上的氣氛頓時肅然。

徐市長還不罷休,又把聲音壓得低低地說:

「下次開會,如果還有人不看文件,只帶耳朵,不帶嘴巴來,那就對不起,只好取消你參加會議的資格羅!」

這低聲,比高聲更清晰地傳遞到每一隻豎起的耳朵里。

徐市長這才放下涼了的小毛巾,望著環保局長,進入了正題:

「姜局長,你先說吧。今天一共有四項議程,把你們環保排在第一項,夠重視你們的吧!給你20分鐘時間,你撿主要的說。」

「好,好。」姜貽新連連點頭。他戴上老花鏡,翻開帶來的一堆材料說,「我先簡單彙報一下清河污染的現狀……」

「這就不要說了,盡人皆知的嘛。」徐市長端起茶杯,打斷了他的話。

「好,好……」姜貽新把手上的材料翻過來又翻過去,有點不知從何說起了。

「你把規劃要點說一下。」徐市長喝了一口香茶,給他提示著。

「好,好。」姜貽新索性不看材料了,他摘下眼鏡說,「根據我們這個規劃,治理清河準備分兩步走。第一步,根據沿河二百多家工礦企業不同的污染情況,作出分類處理。」

「講具體點,這很重要。」徐市長放下了茶杯,兩個粗粗的胳膊結結實實地架在桌沿上,10個雪白的手指交叉在一起,定睛看著說話的人,聚精會神。

「第一類是嚴重污染戶,其中國營或集體的大廠5家,鄉鎮企業11家,要限期搬遷或者關閉。」

這不啻是給會場扔了一顆「飛毛腿」,頓時議論紛紛炸了窩。

「靜一靜,靜一靜,還怕沒你們說話的時候?」徐市長叫了兩嗓子,把七嘴八舌的聲音壓下去,回頭又對姜貽新點了點頭,「你接著說。」

姜貽新有理有據,振振有詞:

「這些廠子,像市金屬冶煉廠、市化染廠,當初選址就錯了,根本不該建在清河邊。現在沒有別的辦法,只好請他們搬家。」

又是一片嘩然。

呂高良鼻子里「哼」了一聲:這個委老頭,居然敢說當初選址選錯了!當初,你在哪裡?當初,有環保這一說嗎?

「鄉鎮企業方面,」姜貽新兩手扶著桌沿,小眼睛不時掃掃會場里交頭接耳的各路神聖,自己嗓門也大了些,「大家都知道,主要是一批小電鍍廠,條件太差,有的連最簡陋的沉澱池都沒有,不經任何處理,就把含鉻廢水放人清河。我們建議:把這些小電鍍廠統統關掉。」

又矮又胖的鄉鎮企業局長,臉紅脖子粗地叫了起來:

「這可不行,把電鍍廠關了,鄉鎮企業還活不活了?」

「電鍍行業是我市的短線。」工業局長也說了一句。

「聽他說,聽他說!」徐市長又擺擺手。

姜貽新不慌不忙地說:

「這個問題,我們也徵求過有關方面的意見。多數人主張由市裡集資,找一個合適的地點,建一個合格的電鍍中心,既解決污染問題,又滿足工業發展的需要。」

會場安靜下來。姜貽新關於建立電鍍中心的建議合情合理,連百般挑剔的呂高良心裡也不得不服:這是個好主意!

「第二類是要進行技術改造,完善治污設備,限期達標的。這類廠子有96家。第三類,主要是管理問題……」

姜貽新主準備把企業管理中無視環境保護、有章不循等積弊好好地講一講。

「好了,好了,」徐市長攔住他說,「這些你都別說了,你的時間已經超過了。」

「好的,好的。我簡單一點。這個問題很重要,可以說,環境意識的加強是比環保設施的改造更重要、更迫切的……」

徐市長又端起茶杯遮住臉,但這不住臉上的不悅之色。

呂高良心中冷笑:這個老薑頭,就是不會看人臉色!

「上面我講的是第一期工程,計畫在三年內完成。這一期工程完工後,清河水質會有比較大的改善,但是還不能根本解決問題。為了從根本上治理清河,還需要進行第二期工程——給清河換血,把黃河水引進清河。這項工程,耗資巨大,還需要科學論證,在這裡,只是光提一提。」

姜貽新講完了。徐市長右手端著茶杯,偏頭看了看左手的上海表,說:

「老薑呀,你超過14分鐘。好吧,大家抓緊時間議一議。」

瘦高個兒的工業局長首先發難:

「照我看,這個規劃好是好,就是不合時宜。現在正是改革開放、搞活經濟的大好時機。我市的工業剛剛起步,勢頭很好,只要再抓它個兩三年,肯定可以上一個高台階。要是照這個規劃搞,關的關,停的停,那就不是上台,是拆台。我認為,這不符合現在中央的精神。」

戴著六百度近視眼鏡的財政局長,也文質彬彬地發了言:

「首先,我非常擁護治理清河,環境是非保護不可,這是百年大計、千年大計、萬年大計的事。只是目前我們能搞到什麼程度,我們能承受到什麼程度,這就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了。從財政上看,執行這個規劃,恐怕是很困難的。且不說,這麼多企業改造環境設施要多少錢,光說關掉5家大廠,財政上就承受不了。環保固然重要,我們總得先吃飽肚子,總不能弄得連工資都開不出來呀!」

接著,衛生局長發言,表示支持這一規劃,認為這一規劃對消滅蚊蠅的滋生地、改善城市衛生面貌具有重要意義。鄉鎮企業局長堅決反對,認為這個規劃果真實施,就斷了農民致富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