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新世界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主動權

「對於東亞爆發的這場戰爭來說,當時歐洲的人們,並沒有傾注太大的關注。只有新大陸在仔細的評估著兩個國家軍隊的組織能力,訓練水準,裝備程度,還有他們的動員能力。這個時候的舊大陸,正在為凡爾登打得筋疲力盡。也在全力的準備著至關重要的索姆河戰役。民間也許有一些支持中國,反對日本破壞和約的呼聲。但是對於協約國列強的政治家們,他們所關注的事情僅僅是兩國之間戰事的結果。並且確保仍然能夠從亞洲得到軍事和原料方面的資源。所以他們沒有象對待比利時那樣,以一個國家的中立被破壞而捲入了世界大戰。他們只是增強了在亞洲方向的艦隊(這種增強也是有限度的),在中國陸軍和海軍當中派遣了軍事觀察員,減少了對日本的軍事物資出口,並且為中國提供了一部分數量並不是很大的軍事援助。一個白種陸軍士兵,都不會踏入亞洲大陸,捲入這場兩個亞洲強國之間的爭霸作戰。他們只是在等待中日兩國儘快分出勝負,然後可以集中他們的精力將歐洲這場可怕的戰爭打贏。至於亞洲未來的體系到底是什麼樣的,至少在1916年,不是舊大陸的政治家們非常關心的問題。當他們整整一代的青年在西線的泥沼當中痛苦的死去的時候,當幾個歐洲國家為了世界霸權的交接在竭盡全力的時候。怎麼能夠希望他們能莊嚴的履行他們在上海時候所做出的毫不含糊的背書?從比利時響起的八月炮火,並沒有在中國重現。至少在民間,中國百姓對這些白人的怨氣是更加的深重了。他們派出了數十萬的大軍為他們的利益浴血奮戰。但是在自己國土遭到日本軍事冒險團體的瘋狂侵略的時候,卻只是得到了一些含糊的回應和承諾。並不是堅決的,有力的,毫不動搖的。甚至在西方國家當中,還有一些論調,甚至是希望中日兩國的戰事打得越長越好,一個亞洲的老牌強國,一個亞洲的新興帝國。為了各自的利益打個你死我活。對於經歷了歐戰削弱的西方國家而言,這是未來繼續控制亞洲的絕好機會。在南京的英國駐華大使克勞福德先生,就是這樣堅決主張的。(這位對中國很警惕的大使先生,在卸任返國的時候,還得到了雨辰親自辦法的國際友人寶星勳章,歷史有的時候,真的是一種莫大的諷刺)。

只有在太平洋的另一側,美國是切實感到了日本咄咄逼人的威脅。在大西洋烽煙正急。德國人的潛艇對美國艦隻也進行攻擊。這個國家遲早也要加入舊大陸血戰的時候。他們實在擔心那個小小的島國——或者說已經變得瘋狂的島國。會為了資源,為了生存發展,對美麗堅合縱國在亞洲的體系進行挑戰。他們已經武裝了起來,而且全國也越來越走上軍事冒險的道路。武裝帝國軍事機器的資源,只有在太平洋上面攫取。在獲得東北這個穩固的縱深基地之後,他們將向整個太平洋擴張。直到和美國的戰爭爆發。所以對於美國來說,他們也許是當時在條約上面背書的各大強國當中,唯一表現出最堅決的姿態的。他們雖然沒有捲入戰爭,但是對華的軍事訂貨,資源援助,以及戰爭貸款上面。都提供了最大的便利。美國軍官秘密的加入了中國國防軍,作為軍事觀察員,考察日本帝國的戰爭能力。評估他們這個事實上盟友的軍事能力,能不能贏得這場戰爭。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開始動員,開始大力建設夏威夷和菲律賓的海軍基地。他們甚至做好了戰爭的預案,在美國開往中國的運輸船隻受到日本海軍威脅的時候,他們甚至打算進行一場護航戰。一勞永逸的將日本帝國用來威脅他們的海軍摧毀。為此,他們甚至在中國長江以南尋找合適的海軍基地,作為未來太平洋靠近中國海方向萬一需要進行海軍作戰而作為的依託。

新大陸和舊大陸截然不同的態度,在中國國民的心中,自然引發了不同的觀感。老帝國主義的虛偽,還有新帝國主義的支持。讓他們似乎有了一種最簡單的道德上面的判斷。這也為未來中國和美國長達二十年的友好,還有在蜜月期間對美國在亞洲擴張,奪取原來歐洲國家在亞洲利益行為的長期支持的基礎。太平洋兩面的偉大國家,在未來歲月里,似乎就想將這個巨大的大洋變成他們的內湖。中日戰爭是如此深刻的改變了半個世界的地緣政治。這是那幫瘋狂的發動了軍事政變乃至戰爭的日本軍閥所預料不到的。但是當中美兩國後來逐漸走向疏遠冷淡甚至敵視的時候,這又是當初對中美兩國友好關係大唱讚歌的人們所預料不到的了……

對於西方國家的反應,中國國內民間還有軍方——尤其是軍方內部,是極其不滿意的。內閣和議會不能對西方國家表示強硬的態度,反而對他們的不得已的援助表示極大感謝的姿態。讓他們覺得自己在前線的浴血奮戰受到了出賣。聯繫到當時雨辰總統有些屈辱的簽署了中日和約,他們高調讚美當時西方國家為和約背書的騎士精神。但是戰爭還是突然爆發。在軍方一些激進人士的心目當中,自然認為就是他們影響了總統一直以來對國際局勢的判斷,牽制了他強硬的決策。最後還是不得不依靠他們這些軍人來保衛這些政客的地位。在戰事在激烈進行的過程中,危險的潛流仍然一刻沒有停止的在運轉,在等待爆發的機會。軍方認為他們付出了那麼多,卻仍然被隔絕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之外,並且眼睜睜的看著那些政客的做法總是和他們崇拜的偶像——雨辰總統的做法背道而馳。比如說雨辰堅決在推動對日宣戰,收回東北全部權益,而他們卻在倡導就地和平,恢複戰前態勢等等。一切似乎都在等待著一個合適的機會爆發……

其實細細考察這場戰爭前前後後所有錯綜複雜糾纏在一起的事情,我們似乎就可以清晰的認識到。雨辰的外交,並沒有因為舊大陸列強國家從原有立場的退縮而變得失敗。反而是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他一直都是在耐心的,仔細的,甚至高瞻遠矚的安排著這場戰爭的戰略環境。近代中國,第一次在最有利的國際環境下進行了一場決戰。他用步步進逼的外交舉動,讓日本陷入了孤立,最後不得不變得瘋狂。戰爭爆發之後,不管西方國家再怎麼打著希望兩個國家互相牽制並且兩敗俱傷的主意,但是都不得不斷絕對日本的支持,而不得不對中國提供援助。而美國更是幾乎和中國站在了同一條戰壕裡面。在物質基礎上,他也做了最充分的準備。他的國防軍以能夠獲得的最充足的供應投入了戰爭。在軍費供應上面,甚至做好了十五個月長期戰爭用來平衡國際收支的資金儲備(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如此大規模而且有成效的發行了戰爭國債,而且得到了相當的海外認購)。

透過歷史被修飾過的面目。在努力的尋找真相的過程當中。歷史學家都有一個共同的體認。離自己生活年月最近的時代,真相往往卻是最難發掘的。但是穿過一重重的迷霧。我們卻似乎能夠看到這樣一個形象。一個有著天賦使命感,而且將一切都已經考慮到,並且似乎還有著一種莫名其妙的預見力和對歷史洞察力的青年。在這個時代,終於導演出了一場最盛大的歌劇,並且影響了整個未來的世界。有時這種傳奇般的崛起道路,讓後來的研究者忍不住掩卷沉思,如果這個時代,沒有這個青年在上海閃電一般橫空出世。那麼這個國家會變成什麼樣?分裂?混戰?貧窮?被列強的勢力更加深遠的侵入,直到變成另外一條道路?雖然相信歷史必然性的研究者如我,都知道這個偉大的國家一定還有其他的仁人志士會站出來,這個民族的氣運永遠不會斷絕,但是那一定是一條非常不同的道路了吧。

我們應該慶幸,中國的革命時代,因為這位年輕的總統只有這短短的幾年。雖然壯麗,但是過於殘酷。

……讓我們把眼光還是回到一九一六年的這場戰爭上面來吧。從五月三十日那場將亞洲拖進了時代劇烈變動大潮的夜裡。日本軍隊以奉天為中心,分成了兩個戰略集團。有幾天時間,一直在向南和向西的決戰方向舉棋不定。日軍的最高指揮官寺內正毅大將,因為青島戰役的慘痛經歷。一直對華軍側翼的攻擊表示擔憂。日軍十九師團在戰役初起的時候對山海關的封鎖作戰也告失敗————這畢竟是日本軍內激進派所強行推進的一場倉促的戰爭。日軍在遼西和遼南都正面,都有虎視眈眈準備攻擊的國防軍的重兵集團。經過考慮和東京大本營的爭論。寺內大將終於決定將自己的主力部隊集中在遼西方面,在掃除了國防軍遼西集團軍的重兵威脅之後,再揮軍南下。這是一個穩妥的決定。奉天作為日軍作戰的主要後方,南滿鐵路的樞紐。安全地位必須要得到確保。他將日軍在東北的絕大多數兵力集中在了遼西方向,準備在六月中旬,發起攻勢作戰。在遼南正面,只是以關東軍相對來說較為單薄的兵力維持住戰線。按照他在青島作戰時獲得的經驗,國防軍對三個日軍師團的攻擊(日軍還可以得到一些兵力支援),是足夠堅持到遼西方面作戰結束的。

但是寺內大將還是低估了國防軍的主動攻擊精神和自青島作戰之後,因為歐洲大戰經歷從裝備到戰鬥力上面近乎火速的提升。遼西集團軍在強大的後勤支持下,搶先在遼西動手。並且在兩個方向都取得進展。在黑山大虎山這個要點,日軍警戒的一個聯隊為主的加強支隊被兩個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