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中日戰爭——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第十二卷 勝負的定義 第八章 戰敗的定義

「中國再次重申,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無論是在冷戰時期面臨核威脅和核訛詐的時候,還是在冷戰後國際安全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中國始終恪守這一承諾。中國的這一政策今後也不會改變。」在戰爭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新華社卻在此時另人奇怪的再次重申了中國的核宣言,這為原本就甚是矚目的爆發在東亞兩個夙敵之間的這場戰爭更憑添了一絲怪異的意味。

不過直到中國中央電視台再次播發了一段雖然並不清晰,但是卻甚是確鑿的錄象後,全世界才在混沌中猛的驚醒。

錄象中,被日本布置在朝鮮的核武器清晰的展現在眾人的面前,一枚枚外表猙獰,代表著死亡的原子彈如同一枚枚燒紅的烙印一般,深深的刺痛了所有經歷過二戰的國家。

憤怒的吼聲幾乎在同時瞬間出現在全世界國家所有的日本領事館前,相比於曾經發動世界大戰的德國,日本人的表現顯然已經不僅僅是用讓人失望所能概括的了。

所有遭受到日本侵略的東亞各國此刻都紛紛表示出了自己的憤怒,戰爭的天平也在這一瞬間終於倒向了中國。

先崎一在看到這份清晰的錄象後,終於最終認清了一個事實,這場戰爭,日本終於成為了失敗者,當然,推動著日本來到失敗的終點的,並非什麼無聊的輿論,而是一個借口,一個讓中國人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使用他們的底牌的借口。

此刻,在中國黃海地區,數艘094招搖的出現在海面上,他們的行動幾乎在瞬間引來了無數注視的目光,天空中,軍事衛星雜094編隊出現的同時,就再也沒有離開過這裡,所有人在得知這一消息的同時,都紛紛猜測著中國人的意圖。

隔著一座朝鮮半島的日本,此刻終於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威脅,武器日新月異的發展,讓原本可比天塹的海洋變的如同近在咫尺的柵欄,此刻中國人游弋在自己內海的那數艘核潛艇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此刻擺在日本面前的,只有兩條路,第一,投降,第二,再次品嘗曾經遭受過的原子彈的傷害。

所謂的國家的榮譽和大和民族的尊嚴,此刻在死亡的威脅下都已經不重要了。作為新任首相的福田康夫,他心中早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

戰爭在進行到關鍵時刻,突如其來的停止了下來,雙方的軍隊都被各自的領導層告知,堅守現有的防線,嚴禁擅自行動。而兩國的領導人也在短暫的戰爭後,終於再次走到一起。

※※※

似乎是為了趕上中日之戰這場末班車,一直為全世界所矚目的半島電視台,在雙方仍然仍然全力撕殺在談判桌前的時候,卻忽然一反常態的播出了一篇所謂的科教節目。

「……在舊石器時代,日本本土與亞洲大陸相連,日本的原始居民就是由大陸上經陸路遷去的,他們的後裔是今天日本的少數民族阿伊努人。一萬多年前,日本列島與大陸分離,又有大批來自西伯利亞和中國東北的通古斯人、來自南洋的馬來人、中南半島的印支人、長江下游的吳越人等經海路陸續遷入日本列島,他們與公元後遷入的朝鮮人、漢人等經幾千年的混合而形成今天的日本人……,當然,我們在一些日本人的基因中會很自然的找到代表著黃色人種的C—M130基因。」電視中,曾經『光臨』過日本皇室墳墓的范達姆,此刻卻正襟危坐在電視機前,在主持人的誘導下,詳細的介紹著自己剛剛獲得的研究成果。

「我覺得,基因並不能代表什麼,或者說,他代表的僅僅是一個開始,作為傑出的考古學家,您應該知道,人類有60%的基因與原始的單細胞生物相同。」聽完范達姆的話,主持人立刻敏銳的說道。

「當然,我只是想從單純的生物學的角度來闡述中國和日本的關係,現在讓我們從歷史方面來說一下中國與日本之間的聯繫,可能很多人都知道在當初中國鼎盛的唐朝時期,日本曾經派遣唐使來到中國,但是實際上,雙方的交流其實遠在公元前就已經開始了。中國的歷史曾經記載秦始皇時期,曾經派遣一名叫做徐福的男子前往日本,雖然這件事情的歷史證據並不明顯,但是卻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中國早在公元前就已經知道日本的存在。

而日本的歷史則記載,他們的神武天皇開國時間在公元前660年,但是,由於歷史證據的原因,日本對於其前四代天皇的記述實際上都出於臆測和傳說,而從考古中所得到的證據顯示,在日本古代史上,綿延了6000多年的繩紋文化,在公元前三世紀前後突然中斷了,日本列島的文明進程,從石器時代一下躍入了金石並用時代,而這個時期,正是中國歷史上所記載的徐福東渡日本的時間(注,公元前220年)。

從以上我們可以知道在日本的歷史上,中國的影響是漫長的,在中國的漢代,就已經有系統介紹日本存在的書籍,當然這是與當時中國的先進文化分不開的,而在漢代後期,也就是中國人所說的三國時代,歷史上的中國向日本的第一次移民潮開始了,為了逃避戰亂,很多中國的達官貴族都紛紛向日本移民,這直接導致了日本的文化再一次出現了質的飛躍。從公元一世紀-到公元三世紀這段時間裡,在日本這片狹小的國土內,迅速的出現了數百個政權和小型國家,其中大部分是由中國的移民所組成的。而最主要的證明,就是漢代黃金的消失之迷,作為主要的流通等價物,在漢朝之前曾經廣泛的流通在中國的各個領域之中,而在漢朝之後,尤其是晉朝之後,黃金就已經變成異常稀罕的物品,而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由於中國的移民將大量的黃金帶往日本,而日本方面相關的記載則是邪馬台國卑彌呼女王向中國三國時代的魏國進貢的事情。

作為歷史上中國向日本的第一次移民潮,不僅僅是為日本帶去了數量龐大的黃金,最重要的是為日本輸出了大量先進的文化,讓日本一躍從舊石器時代進入到奴隸制時代(移民潮屬本故事作者單純推想和臆測,請勿轉載和引用)。

而在中國晉朝開始以及沒落的這段時間裡,第二次向日本的移民潮則再次在中國的土地上上演,相比於前次散漫的單純為躲避戰亂的移民相比,這次顯然要有次序而且有準備的多,很多貴族不但攜帶了大量的金銀而且攜帶了數量龐大的軍隊,而這種結果直接導致了日本從數百個國家迅速整合為一個國家。

在公元四—五世紀諸王的聯合體出現在大和地方,其首領改稱為被稱為大王,這就是日本天皇的原形,這從我們對天皇血統的考古中,更加印證了一點,那就是,日本天皇的血統中,具有相當程度的中國漢族的基因,而且這種移民潮在中日兩國之間的歷史上,還出現過很多次。

當然,我們的研究還僅僅處於初步的階段,但是從現階段的研究和考古結果中完全可以看出,所謂的日本大和民族是根本不存在的,眾所周知,民族是指人們在歷史上經過長期發展而形成的穩定共同體,而這種穩定的共同體則分為,單純的血統類民族,例如中國的漢族,還有是依靠文化凝聚而成的文化民族,例如美利堅民族,中華民族。

而所謂的大和民族,實際上卻並不存在,因為無論從血統還是文化上,大和民族都沒有單純的發展出符合自己特色東西。所以,我個人認為所謂的大和民族,應該稱之為黃色與棕色人種的共同體及後裔更為恰當。」採訪進行到此刻,彷彿成為了范達姆單方面的學術演說,相比於坐在電視前的其他國家觀眾,這場看起來並不嚴肅的採訪對於日本人的打擊則不亞於中國人此刻尚未發射的核導彈。

半島電視台的這段科普教育,成為了壓塌日本人極端自尊心的最後一根稻草,無論是此前網上流傳的關於日本軍隊戰敗的流言還是隨後突兀的舉行的由日本領導人倡導的談判,又或者是開戰後,日本飛流直上的物價都讓日本這個國家終於領略到自己強大背後的虛弱。

極端壓抑的民族性終於由此找到了宣洩的地方,相比於二戰結束後日本出現極端的共產主義政黨那種形式的宣洩,這次的爆發顯然更為直接和猛烈,日本民眾心中原本可以稱之為神的天皇形象終於徹底的坍塌了,無數民眾憤然走上街頭號召將所謂神的代言的天皇廢除,在中國某些人的刻意安排下,日本人終於走上了一條毀滅自己信仰與偶像的道路。

談判似乎並不重要,重要的事情已經在進行中,對於談判結果現在沒人在乎,雖然誰都知道,最後的大贏家已經是中國,明智的人已經早早的將目光轉向美俄之間那場即將爆發的戰爭中,而在這關鍵的時刻,美國的白宮顯然也針對於作為戰勝國的中國,在召開一場重要的會議。

※※※

「保守估計,中國人為此前的兩場戰爭至少付出相當於GDP10%左右的軍費,不但如此,軍隊彈藥的消耗,庫存武器的損失,以及戰後的撫恤,賠償以及調整戰時經濟步驟等等的損失都是無比巨大的,以現在粗略的統計來計算,中國今年的GDP將首次出現負增長。」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此刻得意的說道,作為策劃並執行人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