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中日戰爭——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第八卷 日本(一) 第十一章 烏克蘭

作為曾經蘇聯的核心加盟共和國之一的烏克蘭,烏克蘭自從脫離了蘇聯的束縛後,就一直是歐洲以及美國所非常眷顧的對象。長期的政治壓力,經濟脅迫,以及國內動蕩的政治氣氛,都讓這個剛剛從蘇聯中走出來的東歐國家變的步履蹣跚。

無論是04年的橙色危機,還是此後諸多的政治危機,顯然都在一步步的逼迫烏克蘭在歐洲與俄羅斯之間做出重要的選擇。

近10年來,美國政府通過「自由援助法」和美政府各部門制定的名目繁多的「單項計畫」向前蘇國家提供的財政援助總額已超過210億美元,可是這些大把的綠色票子卻並非免費的午餐,作為受到援助的先決條件,首先受援國必須進行必要的改革,以利於提高美國在該地區的戰略安全;其次,美與受援國的進一步合作應以該國在「民主社會和市場經濟」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為基礎。

可是作為曾經的蘇聯的一部分,烏克蘭卻知道自己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到底有多難分割,不但大量的石油,天然氣,需要從俄羅斯進口,相應的當量的農副產品也需要俄羅斯這個巨大的市場,相比之下,美國的那點援助顯然只是杯水車薪。

就是處於這種雙方的壓力與矛盾中,目前烏克蘭所處的危機,恐怕已經到了無法選擇的地步。

歐洲各國對於美國特使的秘密工作訪問並沒有表現出太過驚訝,至少在他們看來,這應該是美國點燃戰火之前的一次必要的說明之旅,顯然,對烏克蘭的行動就要邁出實質性的第一步了。

長期以來,歐洲對於國家的定義與思考方式要簡單的多,對於任何與之有關係的國家,歐洲一直存在著兩種選擇,第一,強大的,與之聯合,弱小的則毫不留情的剝削,當然,這兩點之前還要有一定的先決條件,對於將要剝削的國家,至少在動手之前,要充分了解到剝削行動是否會損害到歐洲的利益。

相比於幾個月就搜羅到數十個國家,幾十萬大軍的伊拉克戰爭,這次在對烏克蘭的態度上,歐洲各國的態度上多少有點遲疑,伊拉克的問題不同,歐洲需要的是伊拉克的石油,而不是伊拉克的人民和薩達姆,只要站在這一點上,那麼事情就變的簡單而可以理解了,對於伊拉克的戰爭充分說明了,單一的產業產業遠沒有想像的具有威脅性。

而對於烏克蘭來說,事情要複雜一點,在烏克蘭6040萬公頃國土中,農業用地有421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近70%,這個素有「歐洲糧倉」之稱國家,糧食的出口關係著相當多的國家的基礎利益,所以在對於烏克蘭的問題上,歐洲似乎更偏重於文雅一點的方法。人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顯然這些非武力的手段在歐洲看來,顯然更適合烏克蘭一點,而非美國的航空母艦。

作為曾經的二次世界大戰的發源地的歐洲,此刻卻更偏重於所謂的人權和和平,著多少讓美國的外交團隊有點感到可笑。當然,作為打擊烏克蘭威逼俄羅斯的合伙人,歐洲的參與和支持,在美國看來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所以在對於歐洲遲疑的態度上,美國政客們再次拿出了瓜分伊拉克的手段。

風雨搖拽的烏克蘭,此刻並不知道,一場針對於他的行動已經在最後的實施之中了。

相對於正自顧不暇的烏克蘭,俄羅斯卻敏銳的察覺到了那一絲絲不易察覺的火藥味,無論是美國在亞洲的淺嘗及止的軍事行動,以及在伊朗問題上的軟弱表現,都昭示了這個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隱忍不發舉動後面代表的含義。

雖然在這個問題上,有諸多的擔心,但是俄羅斯此刻更在乎的卻是中國的態度。

曾幾何時,早在蘇聯時代,中國與蘇聯的聯合曾經打敗了美國插手亞洲的意圖,而此後的若干年中,蘇聯與中國的分分和和的態度,卻明顯的影響著蘇聯的格局和方方面面。

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緊張時期,兩國在邊境地區集結在邊境的兵力達到恐怖的三百多萬,雖然與華約與北約之間在歐洲的千萬力量相比,多有不如,但是這確實以兩國之力進行的一場事先沒有任何協議與警告的對峙。

與中國部署在東北軍區二百萬兵力不同的是,蘇聯的近百萬部隊,則是長期駐紮在外蒙以及遠東不毛之地的一隻耗費極大的軍事力量,雖然冷戰是大幅消耗蘇聯經濟力量並最終導致其解體的主要原因,但是誰也都知道,中蘇之間的這段更為危險的冷戰時期,也是損耗蘇聯力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歷史彷彿跟蘇聯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當時的蘇聯總兵力達到恐怖的五百餘萬人,而中國卻窮一國之力牽制了其亞洲的一百二十多萬部隊。巨大的負荷曾經讓中國不堪重負,可是現在呢,曾經的蘇聯早已不復存在,而中國,仍然是那個中國,顯然,歷史相對於人們歌頌的嚴肅來說,更象是個善於玩笑的傢伙。

目前這個狀況,俄羅斯必須要事先知道中國的意思,這對於目前的俄羅斯來說,是比什麼都主要的,雖然從蘇聯的身上,繼承了巨大的國土面積,幾乎無損的軍力,以及其他的一切,但是此時的俄羅斯卻再沒餘力去做蘇聯所做的一切了——陳兵百萬,上將千員,相反,中國此刻卻仍然有充足的力量牽制俄羅斯。

所以在這個關鍵的時刻,俄羅斯必須要取得中國的信任和保證,這相比於烏克蘭所受到的威脅,是比什麼都重要的。

在如此敏感的時期,俄羅斯總統高調的對中國的國事訪問,顯然讓其他國家感覺到了什麼,而中國對此的態度,仍然一貫的低調和沉默。

※※※

何時講「民主」、對誰講、以何種方式講,這都有其中的玄機。美國在考慮是否對一個國家內實施「和平革命」時也是有所選擇的,首先是這個國家的現政權是否是一個「美國人希望看到的政權,如果是符合美國胃口的政權的話,哪怕他是奴隸制度,也是民主的,反之,則是另一個結果。」其次這個國家是否是美國所需要的。除了中國外,沒有人會努力於建設非洲有真正的民主和和平,天知道,那裡除了沙子恐怕什麼也沒有,民主,人權,只是講給需要講給的國家,第一,這個國家要對美國有威脅,至少是看起來有威脅,第二,這個國家要有利可圖,當然最好是那種看的見的利益。

對於日本的成功改造,讓美國人看到了這方面的甜頭,作為東亞的黃種人,日本人所特有的隱忍的性格,似乎非常符合美國的胃口,可是這在日本人看來,卻是另外一會事。

安培知道,美國人顯然更希望於東亞黃種人的內鬥,以及其後的內耗,這樣可以輕易的除掉美國美國的心腹大患,雖然口口聲聲美日是親密的戰友,但是美國對於日本的態度,卻是基於剝削與壓迫的基礎,而在這個基礎上,卻是小心的提防,顯然對於中國這個第一任老師所得到的教訓,美國人在其中領會甚多。

美國前武器安全顧問克羅德曾經說過:日本可以建造出金剛級艦身,但是他們並沒有把它全部自己組裝起來的能力。因為我們只能留給日本50%的能力,其餘的他們需要在我們的「提款卡」帳號上劃入大批美元。

對於這點,安培深有體會,現代戰爭顯然已經升華為一種以美圓為燃料的高級活動,雖然日本經濟的強大僅次於美國,但是面對如此巨大的消耗仍然吃不消,目前的日本,對於朝鮮戰爭已經有了新的認識,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對朝鮮的作戰。

雖然美國老師並沒有如願的參與進來,但是老師的招數日本人卻津津樂道,尤其其中關於斬首的定義,顯然對於現時的日本有著更為深遠的意義。

「目前投入的兵力只有兩個滿編製集團軍,部分輔助較為優勢的空中力量,這主要是為了協助朝鮮軍隊應付以後可能出現的足以影響全局的戰役行動。

朝鮮作為多山的國家,實際領土面積要比圖上面積大出近一倍,相比面積四十四萬平方公里,總兵力近70萬的伊拉克,美國為了贏得戰爭投入了近16萬兵力。雖然朝鮮面積只有十二萬平方公里,但是部隊數量卻達到100餘萬,而日本無論海軍力量還是陸軍力量顯然無法和美國相比,所以勢必要投入更多地面兵力入朝作戰,否則很難在短時間內結束戰爭。而我們,目前台灣暴亂讓我們無法大規模調遣部署在沿海的精銳部隊,而西藏方面,仍然要地方印度有所動作,相對於大規模的入朝作戰,兩個集團軍的入朝部隊,不但對於後勤需要較小,而且指揮靈活,機動性較強,同時只要指揮得當,完全可以左右戰局的發展。而你們目前的主要任務,就是穩定住朝鮮目前的狀況,當然,我們知道,現在戰爭,已經不是部隊的數量左右戰局的發展了,雖然人在其中仍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是很多時候,突如其來的事件,卻可以左右整個戰局的發展。」丁文彥說到這裡,貪婪的看了看桌子上的香煙,老何不吸煙,為了表示尊重,丁文彥雖然哈欠連連,但是仍然忍了下來。

「丁參謀,有事你就直說吧,大道理我琢磨著還費勁,咱是老兵了,不用戰前動員也沒心理負擔。」聽完丁文彥連篇的大道理,老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