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靈魂開竅時的風景-伐克拉荷馬露天劇場

一、投奔藝術

卡爾終於沿著自己面前那唯一的一條路走到了藝術面前,並且被藝術僱用了。俄克拉荷馬劇場擁有無邊無際的場地,無數支招募隊在各地不停地旅行,招募職工。誰願意當藝術家,馬上就可以報名。這裡描述的,正是藝術的真實情況。藝術無處不在,它的大門對所有的人敞開,但人們不理會它,個別的人想加入它也是猶豫不決的;只有像卡爾這樣走投無路的人,才會懷著急切的心情毅然直奔目標,所以招募隊的人事科長說他這種態度「非常正確」。然而卡爾被錄用時審查的時間最長,也許是由於他一心想要投奔藝術,藝術才對他進行反覆的考驗。那種一來一往、切中本質的問答考試,回答起來是多麼困難啊!但是他終於順利過關了,藝術不拒絕每一個人。

告別塵世的場面是狂歡的。似乎是一切可怕的限制都不存在了,陰暗的心情逐漸明朗起來。在那些喪失了一切的無產者當中,卡爾甚至遇見了從前在西方飯店的同事。是的,他們這些受盡了折磨的靈魂,終於要告別世俗了。他們是去天堂,還是去地獄?誰也回答不了這個問題。那股「自然的力」又一次臨近了他們。它隔得那麼近;它洶湧而來,掃蕩一切,像要把人吞沒。這就是美國,卡爾感到的、不可征服的美國,以它超級的理性逼迫著他走向藝術故鄉的美國。它以經驗豐富的方式培育了這位年輕人的精神,現在它又伴隨他上路了,去那天堂和地獄的交界之處,去創造從未有過的奇蹟。為什麼要告別塵世呢?因為一切外部的,都將變成他自己的;因為實際上,列車的前方正是那無限擴張著的人的心靈。所有的悲傷和眼淚,看不見的愛和看得見的冷酷,短暫的歡樂和長久的絕望,無用的仁慈和有用的卑鄙,友誼和背叛,美和丑,一切的一切,都將匯合於那個黑暗的處所。

雖然整部《美國》里有很濃的宿命的味道,深入地體會就會感到,這裡的「命運」有很明顯的主動性,似乎是反叛的產物,有那麼一天它將會由主人公自己來決定,來創造。

1997年7月11日,英才園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