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拉瑪,拉瑪,璀璨的火焰」

在拉瑪入口旁邊降落,乾淨利落,完美無瑕。像七十年前的牛頓船長一樣,波索夫司令官命令山中宏和圖格耶娃把牛頓號泊在距拉瑪頂端自轉軸心約一百米外的地方,以避開那個大圓圈,這個大圓圈似乎是拉瑪進出飛船用的很大的空氣密封艙門;然後,用三個低矮的郵筒形構築物的其中之一,固定住牛頓號飛船,以抵抗因拉瑪自轉產生的離心力。

不到十分鐘,牛頓號已經牢牢地停泊在預定的位置上。沃克菲爾和塔布里身著太空衣,離開了飛船,尋找手動密封艙門的轉輪。正如所料,氣密門的轉輪仍在老地方。轉動把手,拉瑪的「郵筒」氣密門的外門殼便緩緩開啟了。

看來,這「拉瑪2號」與它的同伴沒有絲毫的不同。兩位宇航員繼續開始他們進入拉瑪的預定程序。

在連接三個外氣密門和三個內氣密門的500米長的隧道里,兩位宇航員來來往往不斷地穿梭忙碌。四個小時以後,他們終於安裝好了從牛頓號到拉瑪內部的過渡槽車。這槽車是地球上的工程師們專門設計的,它利用隧道牆上的那兩條拉瑪人製造的古老的平行凹槽作軌道。

吃過午飯以後,山中宏也加入了工程小組。三人接下來的工作,是在隧道的盡頭建造計畫中的「阿爾法中繼站」。如果「拉瑪2號」與前面的拉瑪飛船是一樣的話,計畫要求,無論宇航員們是在步梯上,或是在北半部的中央平原上,或是在其它什麼地方,都可以從兩個方向進行補給。所以,另一個中繼站將在圓柱海附近建造,取名為「貝塔中繼站」。這樣,兩個營站將給拉瑪北部各地域活動的隊員們提供強有力的支援和聯絡輻射網,直抵「紐約島」。

在控制中心,布朗和高岸已經就位,等待對阿爾法站的最後檢驗。將設置於拉瑪之內的探測機器人正準備發射,倒數計時的聲音連續不斷。高岸顯得又緊張又興奮,他剛完成了一個探測機器人的飛行測試。布朗則像平常一樣,很放鬆,甚至有點漫不經心,他已經作好了準備。弗朗西絲·薩巴蒂尼坐在一個多畫面複合屏幕前,準備剪輯出最好的圖像,實況傳回地球。

波索夫將軍大聲地發布著命令。在下達發送兩個探測機器人指令的一剎那,他略作停頓,更在緊張的氣氛里增添了一種戲劇性的效果。

探測機器人飛走了,快速地沒入拉瑪那一片空曠和黑暗之中。幾秒鐘以後,布朗操控的機器人發回的圖像出現在控制中心的主屏幕上。屏幕上亮起第一道白光,光芒耀眼。當光亮穩定下來時,「拉瑪2號」的廣角畫面輪廓第一次呈現在人們眼前。

一切都在計畫之中。正如原來一直安排的那樣,第一個圖像是圓柱體北半部的組合畫面。從原先已經到達過的碗狀軸轂處,到這個人工世界的中央——圓柱海,拉瑪廣闊的北部地區盡收眼底,一覽無餘,最後定格成屏幕上清晰的畫面。這可完全不同於僅僅閱讀有關拉瑪的資料或是在其複製品中作模擬訓練。

雖然隊員們對拉瑪已經瞭若指掌,可仍然無法消去人們的驚訝和震撼。在形如火山口一樣的碗狀起點處,隧道相接,複雜的梯形斜坡成扇形四面散開,呈優美的曲線,融入巨大的圓柱體內壁。三條很寬的、如鐵軌似的爬梯把這碗狀構造切成三等分。每一條爬梯都被一些巨型的平台分成幾段;爬梯下面,與步梯相接;爬梯、步梯和平台組合延伸,如傘骨一樣,在上下方彎曲合攏,指向平坦寬廣的圓柱體內壁的中央平原。

北部的中央平原,幾乎佔據了畫面的大部分空間。廣大空闊的平原,被一塊塊大小不一的四方形田地蠶食分割。「城市」四周的地塊相當有規則。在廣角鏡頭裡,三個「城市」里聳立著許多高高的細長形構築物,很像地球人的建築。沿著田地的周邊,看起來像高速公路一樣的「道路」,把城裡的建築連結起來。

人們立即辨認出那些早已非常熟悉的外星城市——「巴黎」、「羅馬」、「倫敦」,這是人類第一次探險時給取的名字。畫面上,同樣醒目的是中央平原上,那三條筆直的凹槽,或者稱之為「凹谷」。它們各有10千米長,100米寬,被整齊、均等地排列在巨大的圓柱形主體的曲面內壁上。在人類首次與拉瑪相會時,在圓柱海解凍的一個很短的時間裡,這些凹谷曾用柔和溫潤的光,照亮這個小小的世界。

最奇特的是那海。凍結的海水一直向圓柱體內曲面的上部延伸,最後在頂上合攏,形成完全環狀的海。正如先前所預料的那樣,在畫面深遠的邊緣處,圓柱海仍然封凍。在它的中央,是神秘的島城「紐約」,第一次探險時,人們就這樣叫它。城裡摩天大樓一般高大的建築隱約可見,似乎正發出熱切的召喚。

所有的隊員都瞪大雙眼,毫無聲息地緊盯著畫面,足足有一分多鐘。隨後,布朗博士叫了起來:

「棒極了,拉瑪!」他的聲音充滿驕狂,「瞧,瞧,你們還心存疑慮,它與第一艘完全一樣!」他大呼小叫,每個人都聽見了他的聲音。弗朗西絲立即把攝像機轉了過來,攝下了他欣喜若狂的樣子。

其他人依舊不出聲,大家被屏幕上的景象驚得呆住了。

與此同時,高岸的探測機器人也發回了拉瑪的細部圖像。首先收到的是隧道下面區域的特寫;很快地,控制中心四周的小屏幕上滿是這些影像。

這些圖片首先將用來複驗安裝在拉瑪內的交通運輸系統,看看設計是否有問題。然後,這個階段真正的工作將要開始進行——把上千張「拉瑪2號」的細部圖片與「拉瑪1號」現存的拼圖進行比較。儘管大部分的工作由專門的數字化機器自動完成,但如果有不同之處,仍需要由人來處理,以提出合理的解釋。可以想像,由於攝像時的光照條件不同等原因,會有許多難以預知的錯漏。

兩個小時以後,最後一個探測機器人回到了中繼站,首次圖像掃瞄和傳輸工作已經完成。比較了大量的圖像以後,可以基本確定,「拉瑪2號」和「拉瑪1號」在基本構造上沒有什麼不同;惟有圓柱海是一個缺漏,因為冰的反射現象使比較分析工作無法進行。

這真是漫長而又令人興奮的一天。波索夫宣布:第一次突擊的任務和名單將在一小時內公布;兩小時後,在控制中心有一次特別的會餐。

「你不能這樣做!」大衛·布朗沒有敲門就闖進了司令官的辦公艙,手裡揮舞著列印出來的任務書,生氣地叫嚷。

「你說什麼?」波索夫故意問道。布朗博士粗魯無禮地闖進來,使他很冒火。

「你搞錯了吧,」布朗仍舊大聲地嚷嚷,「你不會真的要在第一次行動時,把我留在牛頓號上吧!」

波索夫將軍不予回答。於是,美國科學家改變了一下策略:「我要你明白,我不會接受,空間聯合會也不會同意這個決定。」

波索夫在書桌後面站了起來,冷冷地說:「把門關上,布朗博士。」

布朗博士「砰」地拉上了滑門。

將軍繼續道:「好吧,你現在聽我說。不用我提醒你,我是這次行動的司令官,如果你繼續表現得像一個敏感虛榮的娘們兒,我保證,你永遠別想跨進拉瑪半步!」

布朗降低了聲音,但仍然毫不掩飾他的敵意,說:「但是,我要你給我一個說法。我是這次行動的首席科學家,另外,我還是牛頓項目的主任新聞發言人。你怎麼解釋在其他9名宇航員進入拉瑪時,卻讓我呆在牛頓號的船艙里?」

「我不需要對我的命令作什麼解釋。」波索夫回答道。此時,他正愜意地欣賞著自己運用權力,整治這個傲慢自大的美國科學家。他身子前傾,說:「當然,我早已料到你會有這麼一下孩子氣的胡鬧。為了留下一個完美無缺的紀錄,我會告訴你為什麼沒有讓你參加第一次突擊行動:我們的第一次突擊拉瑪行動有兩個主要的目的,一是建立交通運輸系統;二是完成對拉瑪內部構造的詳細調查,以證實這艘飛船與第一艘拉瑪是完全一樣……

「可是這已經被探測機器人證實了呀!」布朗打斷了他。

波索夫反駁道;「高岸博士可沒這麼說,他說……」

「滾他的蛋!將軍,如果這裡不是每一寸地方都與『拉瑪1號』一模一樣,高岸是不會滿意的。你已經看了探測機器人發回來的情況,如果你還有什麼疑慮的話,……」

話說到一半,大衛·布朗停了下來,他看見波索夫將軍在桌子上敲擊著手指,眼睛冷冷地盯著他。

「你還要不要我把話說完?」過了一會兒,波索夫這才說,「無論你怎麼想,高岸博士是公認的研究拉瑪內部情況的專家,你不能說在這方面敢與他相比吧!我需要5個太空軍官去完成交通運輸設備的架設;2位記者必須進去,因為現在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視著這裡;同時,為了下一步的工作,我至少必須進去一次,我相信現在也正是我該去的時候。條規明確規定,在早期的突擊行動時,飛船上必須至少有3名留守人員。不難算出……」

「你別耍弄我!」大衛·布朗恨恨地罵道,「我知道這是為什麼。你胡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