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之卷 第三十六章 島南(上)

趙瑜馭馬而行,五十名親衛緊隨左右。自從交趾回島之後,他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出來透口氣了,在公文案牘中鬱悶了許久,當今天他騎在馬上,便忍不住馳韁而奔。迎面來的狂風從耳畔呼嘯而過,烈日當空,也感覺不到絲毫炎熱。

馬蹄鐵敲打在夯土路面上,密如雨打芭蕉,得得作響。幾十騎在黃土路上一衝而過,頓時在道路上掀起了漫天的煙塵。雖然用鐵場產生的礦渣和瀝青修築的主幹道,已經從港口延伸到基隆堡,但島上的大部分道路依然是夯土所築。儘管現在東海已經擁有兩間水泥作坊,可惜的是產量卻始終高不上去。月產不過千多石,單是用在基隆堡和港口的擴建工程上,就已經消耗得一乾二淨,根本沒有多餘的產量來鋪設道路。不過趙瑜現在是領頭狂奔,捲起的煙塵卻拋在身後,卻也不用擔心吃到滿嘴的塵土。

趙瑜大笑著縱馬而行,但他今天卻並非出來遊玩。他的目的地是台灣島上,東海實際控制區最南端的溫泉堡——那是因寨堡附近溫泉眾多而得名。儘管東海名義上已經據有了台灣,而島上也的確沒有其他勢力可以與東海軍相抗衡,但由於開發時間和轄地人數的限制,東海真正的領土,就只有從基隆港往南大約兩百里的狹長地帶。也只有道路延伸到的地方,才是東海能控制到的地方。

基隆之名來自於趙瑜,更是來自於後世。但東海在台灣島上的殖民地。卻不位於後世地台北、基隆,而是屬於桃園、新竹一帶。直到十七世紀,淡水河流經的台北盆地,大部分地區依然是湖泊、沼澤密布,而在趙瑜所處的這個時代,更是一片生人難以踏足的水澤。而東面,更有縱貫全島的山巒。東海要想在台灣繼續開闢定居點。也只能沿著台灣島的西海岸那一長條平原地帶向南發展。

數年來的開發,已經把小小地殖民地打造得如鐵桶一般。基隆轄下的十一鄉八十七個村寨密佈於平原之上,島上地土著甚至不敢接近半步。但幾年下來,這兩百里的平原已經開發去了一多半,而剩下的土地,趙瑜卻並不打算再分配出去。按他的想法,現在是繼續向南開拓,讓東海的殖民點徹底佔領台灣西部平原的時候了——日漸增多的外來移民也是促使他下定決心地重要因素。

而溫泉堡作為最南端的軍寨。將是半月後,向南開拓進程的核心中樞。人力和物力的安排與調配的命令,都要由此地發出。這兩月,大批的物資和人員,已開始被徵集,不日將轉運到溫泉堡中。不過,前日從溫泉堡傳來的一條消息,卻打亂了趙瑜全部的部署——溫泉堡以及附近地兩個村寨。在一月前爆發了瘧疾,十天之內,已經有五六百人病倒——這種情況下,趙瑜怎麼也不敢把寶貴的人力向疫區派遣。

由蚊蟲傳播的瘧疾,是南方的常見病。不僅是台灣,兩廣、福建、荊湖一帶。也多有人感染此症。在大宋南方諸路,因此而喪生者,每年數以萬計。所謂南方瘴癘,很大一部分就是瘧疾。當年,趙瑜決定遷居台灣,最先做的就是下令搜集各種醫治瘧疾的藥方。但找來地那幾百條藥方,卻皆是無用。而趙瑜記憶中的治瘧特效藥,如金雞納霜(奎寧),這時候還在秘魯的叢林中自由生長,不過他憑著一點模糊的記憶。終於想起還有一種稱為青蒿的瘧疾良藥。不過大宋朝叫青蒿的植物實在有太多種類。而對植物學和藥物學毫無見識的趙瑜,又記不清究竟是哪一種。實在無法。卻只能耗費時間,一種種的讓人實驗。到最後,花了一年多的功夫,病死的試驗品多達數百,東海地醫師們終於找到了那種藥草,卻是南方一帶路邊常見地臭蒿,也叫黃花蒿。

自從有了青蒿為倚仗,東海軍才能安安心心的開發台灣。不過青蒿只能醫治瘧疾,但最好地做法卻是避免感染瘧疾,也就是防疫。焚燒荒草雜木,填平水坑,禁止捕捉池塘溝渠里的魚類,都是為了防止蚊蟲滋生而例行的工作。同時,每年台灣島上,消耗石灰最多的並不是道路建設,而是防治蚊蟲的工作。各大石灰窯近七成產量,都被傾倒入各個聚集有孑孓的水域,而那些向上報告有孑孓出沒水域的百姓,也都能得到獎勵。再比如在大宋受到瘋狂追捧的玉露香精,最早的用途,卻也是拿來驅蚊的。就算是現在,玉露香精的八成產量依然是最適宜驅趕蚊蟲的薄荷香型,這些薄荷香精也直接配發給東海軍的高層們使用,至於下面的士兵和百姓,也都被規定必須每日用艾草熏衣,以避蚊蟲叮咬。

由於措施得力,宣傳工作也跟得上,上島後的這些年來,瘧疾疫症少有發生,同時也都是個例。每年死於瘧疾的,不過兩三百人——這還是包括了奴工後的數據——相對於島上的數萬人口,這比例已經很小了。所以對於此次瘧疾爆發,趙瑜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昨日晚間,派去調查內情的兩個郎中傳回了結論,也解開了趙瑜的疑問。原因很簡單,溫泉堡附近的幾個村寨都是粵人,雖然他們都有按規定剿滅孑孓,也沒有忘記像水塘中傾倒石灰,但有一個地方被遺漏了,那就是稻田。在那兩個村寨開闢的稻田裡,滋生了大量的蚊蟲,而原本生活在稻田裡,會生出蝌蚪來吞食孑孓的青蛙,卻都被那些粵人吃掉了。

「吃掉了?!」昨天,當趙瑜聽到彙報的時候,幾乎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而那個回來通報的醫師卻肯定道:「正是被吃掉了。蝌蚪以孑孓為食,但這兩年,那些粵人卻把稻田裡的青蛙吃得一乾二淨,今年年後放水插秧,蚊蟲便猛然滋生,今日瘧疾爆發,其來有自。」

「那些廣東佬!」趙瑜簡直不知該說什麼好,在他前世的那個時代,廣東人就已因千奇百怪的食譜聞名於世,而在宋代,粵人餐桌上的菜肴,卻一樣不輸於他們的子孫。或者說,廣東人神奇的菜單,至少在千年之前,就已經十分的稀奇古怪了。

雖然趙瑜沒有品嘗過粵人天下聞名的菜單,但從去過粵人家裡作過客的人嘴裡,他還是聽說了一些讓人遍體生寒的傳聞。山鱉、竹鼠,這些都屬尋常。生割魚唇、臘煮鸛足,那是珍饈美味。所謂『遇蛇必捕,不問短長;遇鼠必執,不別小大;蝙蝠之可惡;蛤蚧之可畏;蝗蟲之微生,悉取而燎食之。蜂房之毒,麻蟲之穢,悉炒而食之。蝗蟲之卵,天蟒之翼,悉鮓而食之。』甚至有一道名菜,就是把混雜著內容物的羊胃直接煮熟,號為『青羹』,當客人來的時候,就當作主菜端上餐桌,『以試賓客之心,客能忍食則大喜,不食則以為多猜!』(注1)

趙瑜當日聽到這一段——尤其是那道『青羹』的原料——雖然沒有當場吐出來,但轉過臉去仍免不了要暗中作嘔。所以,當他聽聞瘧疾爆發的起因,驚訝過後,也只能嘆氣了,這根本就是報應啊。

不過儘管瘧疾在爆發,但開發島南的進度卻不能停下。按陳正匯的預計,今年上半年,至少會有上萬戶新移民來到島上,需要安排下的村寨至少得有四十處。這種情況下,進軍南方已是迫在眉睫。所以趙瑜要到溫泉堡當地去親眼看一看,情況究竟如何,那場疫症到底會不會繼續肆虐,從而耽擱東海向南開拓的速度。

今日晨起之後,處理了一些殘留的公文,趙瑜便領眾上馬南行。走了半日,雖然其間間或賓士,但畢竟出來時已經晚了,所以時近中午,一行人才到了距港口八十里的興洋鄉。抬頭看看天色,趙瑜吁的一聲,輕輕拉住了馬韁。見趙瑜停步,親衛們也都齊齊拽住了韁繩。

「大當家?」親衛隊長不知為什麼趙瑜會停下來,忙上前詢問著。

趙瑜翻身下馬,說道:「行了半日,就算人不累,馬也累了。等吃了午飯,休息一陣,再往前趕。」

「是!」親衛們齊刷刷的下馬,行動間,步調幾乎一至。這些親衛下馬之後,不待吩咐,就前後四散開去,布下了警戒線。

趙瑜牽著馬,在路上慢慢走著,望向遠處的村寨,揚揚下巴,問道「那是哪個村子?」

親衛隊長左右看看地形,回頭道:「剛才經過的里程碑是八十三里,那裡應是興洋四村。」

「八十三里?午後趕一趕,入夜前應該能到。」趙瑜說著,突然聽到前面的樹蔭下傳來一陣喧嘩聲。他循聲望去,只見兩個親衛正把一個農夫向外拖去。

「你們作甚?!」趙瑜一聲大罵,幾步趕過去。

「大當家,這個人躲在樹後面……」

「什麼躲!?看著你們凶神惡煞的樣子能不躲嗎?!」趙瑜直言打斷,訓了兩句,回頭對著那個農夫笑道:「這位兄弟,不要見怪,我這些手下都是小心過了頭了。你自休息,我們不打擾你!」

注1:以上皆出自《嶺外代答》第一百二十四條:異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