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防秋防冬、五寨堡匯票

此次黃來福來京為萬曆帝辦事,操辦皇莊,開辦各樣的工廠皇店等。雖說一系列成績顯著,皇帝滿意,但其實相關的事情,都是作為黃來福幕府的渠源銳、王啟年、顧世寶、江永勝等人在主理,黃來福只是做一些理論性的規劃,詳細事務,他並不過問。

這就是放權手下的好處,大大減輕自己的工作量。不過黃來福要回五寨堡,這些人自然也是要跟回去。他們的主管事務畢竟還是在山西鎮,在五寨堡等地。不過他們也留下了分管各類事宜的各局人員,此後,局裡每年也會派人到京巡察。只能如此了。

萬曆二十四年十月底,經過長途跋涉,黃來福等人回到了寧武關。

此時己是秋收後,不過寧武關仍是一片的繁忙,這兩年,當地的煤炭業及木材業快速發展,加上寧武關的水泥路修成後,各地商賈紛紛湧入鎮城。各地老百姓們,己是習慣了在秋收農忙後到城內外找份活干,所以當黃來福等人走在街道上時,可說是吵吵雜雜,各地方言都有。

看著這種熱鬧的情形,黃來福心中自然是有份滿足感,如五寨堡一樣,寧武關在自己的手中,變得越來越繁華,看著街頭百姓軍戶的笑臉,黃來福暗暗感慨不枉自己白穿越一趟。

剛回到總兵府邸,楊方略巡撫便迫不及待地將黃來福商請到巡撫衙門大堂,劉堂生兵備也坐在一旁。見面時,楊巡撫與劉兵備二人臉上,頗有春風得意的神情,今年山西鎮寧武道的稅糧屯糧都徵收不錯,而且還從水泉營堡等地徵收了大量的互市商稅,於公,吏部今年對他們的考勤己是優等。於私,二人從寧武關各地煤礦及木材社都分到大量的紅利,公私兩豐收,自然是讓二人臉上笑眯眯了。

三人坐定,寒暄了一陣,楊巡撫試探地問起了黃來福在京之事,語氣中不無艷羨之意。黃來福這幾個月在京的事情他們也聽說了,黃來福身為武人,卻如此受皇帝寵辛,被委託各項重任,雖說他們與黃來福是同一條繩上的螞蟥,但還是忍不住內心嫉妒。

劉堂生兵備更是乾笑道:「黃軍門受聖上的器重,在京畿開辦各樣工廠作坊,這是好事。不過本兵備也聽說了,那水泥廠,毛紡廠,玻璃廠,大超市等物,在晉地同樣可以開設,黃軍門在京中春風得意,可也不要忘了照顧家中的父老鄉梓才是。」

黃來福道:「會有機會的。」

楊巡撫道:「晉鎮為九邊重鎮,黃軍門擔負為國守邊的重任,需傾不得分離。眼下又到了秋冬,這防秋防冬之務,便要煩勞黃軍門了。」

黃來福作為山西鎮總兵,戰功赫赫,威鎮塞外,胡人不敢入侵。如果黃來福在寧武關,全鎮的軍民便如吃了個定心丸一般,雞鴨不驚。不過在黃來福離去的這些時間內,鎮內許多人都是內心不安,包含楊巡撫等人在內,眼下黃來福回來了,大家就放心了。

大明九邊軍鎮,就在邊塞口上,往常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馬肥時南侵。所以每年到了秋冬日,各鎮的總兵副總兵們,便要親自領軍到邊地軍堡,加強警衛,調兵防守。山西鎮也是如此,防秋在陽方口,防冬便到偏頭關。雖說這些年邊塞兵火不興,不過這例行公事,還是免不了的。

商議了一會軍務的事後,黃來福便告辭了。

此後幾天,黃來福便忙於在寧武關處理各項軍務及防秋之事。黃來福進京的日子,總兵府邸的事情,大多是由楊小驢及幕府參謀贊畫在處理。不過饒是如此,許多事情需要黃來福批複及拿主意的,還是案牘存積如山,讓黃來福一直忙了幾天幾夜,才基本處理完。

現在的寧武關,事實上只餘三營兵,黃來福來福營兩千人,寧武營兩千人,楊巡撫標兵營三千人。不過劉全利參將帶的寧武營己經成了專業的護礦隊,怕是將來也沒有打仗的能力,標兵營也是讓人皺眉。原來城內外剩餘的兩營散兵還有軍戶衛所兵們,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己經成了專業的屯田兵還有畜牧兵礦業兵等。但未來這些人怕同樣也沒有打仗的能力。

放在整個山西鎮,怕也是如此,除了黃來福的幾營嫡系人馬外,余者最多做守備部隊,守守城。沒什麼野戰的能力,所以這幾年中,山西鎮征寧夏,戰朝鮮等戰事,出兵的都是黃來福的人馬。

眼下山西鎮城寧武關的軍隊己經如五寨堡,老營堡一樣,己經可以自給自足,不怎麼需要兵部撥款,自然是受到上頭的表揚。不過能戰的部隊不多,兵部考慮是否要在山西鎮招募新的人馬,組建一個新的戰兵營。不過這花費眾多,兵部哪裡拿得出錢來?而且黃來福認為沒這個必要,兵在精不在多,整個山西鎮中,他的幾營兵馬都能夠野戰,己經可以震住塞外的胡人不敢入侵。如果真要做,倒可以在鎮內選撥精壯,組建一個新的營馬,余者的,還是真正轉化為屯田兵為好,忙時耕種,閑時操練就可。

只是這個事情千頭萬緒,牽扯到許多人的利益,黃來福雖然是山西鎮總兵,有練兵的義務,但要真正在山西鎮實行此事,還是不易。

不管怎麼說,在十一月七日這天,黃來福還是領著五百的來福營家丁們,來到了寧武關北邊的陽方口堡,開始了他的防秋防冬軍務。

這陽方口是長城一段,在寧武關北邊約二十里。這裡北連大同邊緣金沙灘,南、東、西接雲中山,禪房山、管滓山等地,屬咽喉隘口,軍事位置十分重要。這裡不只是寧武的要衝,還是雁門、偏關的屏蔽。一旦大同有事,往往要重兵駐紮於此。

不過由於恢河從這裡流過,地勢平漫,十萬騎可成列以進,在整個山西鎮多山的地形中,該地便顯得非常平衍,向來是草原胡人首犯之衡。往歲虜騎闌人,率從茲口,戎馬便可毀垣數里。所以在嘉靖十八年時,當時的巡撫陳講便在九龍口處築堡,並建敵樓者有二,堡成後,城周一里多,萬曆四年又增修磚包,城周達二里零八十步,高三丈五尺左右。

陽方口堡城建成後,被稱為「山西鎮中路第一衝口」,東靠長方山,西傍恢河,如派兵在這裡防守,東便可以衛雁門,西可以援偏關,北可以應雲朔,佔盡了地利。

眼下陽方口堡有守備一員,分領旗軍三百四十九名,管理周邊的防區一十三里零一百五十步,還有邊墩三十座,一個內西水口之地。從隆慶年裡,陽方口便少經戰火,關口的恢河又是連經朔州,大同等地的交通要道,所以這裡每天都是船來船往,非常熱鬧。

特別是黃來福來到寧武關後,由於陽方口所轄的地界中多煤炭,所以這兩年中,該地十數個村寨中,己是處處挖煤採礦,到處一片繁忙。不但是本地的人等被一掃而空,就是臨近的大同鎮朔州等地的軍民,也是紛紛到此謀生,所以陽方口堡這個地方,雖是麻雀雖小,但卻很是熱鬧,小小的堡內,便有大量的客店、酒樓,商鋪等。

當黃來福領軍來到這裡時,陽方口堡守備忙出堡相迎,該堡之地,也是寧武關中唯一一處沒有將軍兵下放屯田的軍堡,不過就算沒有屯田收入,堡內的旗軍平時抽稅護礦,也是吃得油光嘴滑。這也是被黃來福默默認的。

此次雖說是例行的防秋防冬,不過黃來福並不打算在陽方口堡常駐,年末他真正重視的是到老營堡等地視察。畢竟陽方口堡這個地方深在內地,如果草原上的蒙古人入寇,也需要打穿了整個大同鎮,才能打到陽方口來。而從陽方口堡到寧武關,騎上快馬,也是瞬息間的事情,自己的兩千家丁,就在寧武城內,大可不必傻呵呵地等在這。況且黃來福的風格就是打出去,就更不願意死守在某地挨打了。

不過視察過陽方口堡內外後,黃來福也是有所收穫,陽方口堡這個地方,是屬於連接大同鎮與山西鎮的交通要道,在這裡,大可以搞兩鎮之間的貿易集散地,大搞採煤業。而且這裡河水廣闊,兩邊的土地肥沃,大可以搞些屯田。由於當地煤礦豐富,許多當地人都是寧願意進礦山做事,也不願意種田,不過由於寧武關的發展,己經有許多山西鎮本鎮流民,還有大同鎮的流民們前來這裡活口,在這些人中招募丁口,完全是可行的。

十一月十二日,黃來福留下一百家丁留觀陽方口堡,由一親衛百總統領,便離開了該地,取道五寨堡,往邊塞而去。

……

萬曆二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眼見天氣一天冷似一天,大家穿的衣裳也就一天比一天厚。不過在五寨堡這個地方,各人穿的衣裳,又多少有異於別地。在外地,大家穿的都是厚厚的棉襖,不過在五寨堡,這幾年卻是時新穿呢絨外衣,保暖不臃腫又貴氣不說,還別有一番風味。

雖說入冬後,放在別處就是農閑,不過五寨堡的熱鬧卻是一天賽似一天。黃來福對五寨堡的定位是農商重地,所以秋收後,堡內外遍布的米行、米棧商人,便紛紛將米面轉賣到各城鎮去。那車馬往來,粟米貨物之盛,可居山西鎮第一。

還有各個工廠,在秋後,更是人流如潮,各地到五寨堡來務工的人流絡繹不絕。這些年來,在五寨堡各樣農副產品,各樣商品的交流影響下,以五寨堡為中心,還形成了許多商業市鎮:五寨堡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