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天下開礦

萬曆二十四年六月二十四日,京師。

雖說京城的百姓們還是過著比較平靜的生活,但在朝中,卻是發生了一件大事,如同一聲始料未及的巨雷般,炸響了整個北京城,使京師內本來就炎熱的天氣更燥動起來,這就是萬曆帝下詔開礦之事。

從萬曆二十年十一月起,自從萬曆帝第一次接見黃來福來,他就謀劃著天下開礦之事。經過種種權衡後,也反覆詢問過黃來福的相關事宜後,在萬曆二十四年六月二十四日這天,終於在皇帝朱翊鈞的暗示下,府軍前衛副千戶仲春上疏內閣,請求開畿內銀礦,以助重建坤寧、干清兩宮大工。仲春的奏疏到後,萬曆帝馬上同意批紅,降旨命戶部和錦衣衛各派一人同仲春一起開採。從這天起,也標誌著終萬曆之世,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的開礦之事開始。

七月初二日,錦衣衛百戶陸松、鴻臚寺隨堂官許龍、順天府教授馮時行、經歷趙鳳華等人揣摩上意,各言上疏開礦助大工。詹事府錄事曾長慶更請在山西夏縣開礦,萬曆帝皆予於允准。

七月二十日,承運庫太監王虎帶領戶部郎中戴紹科和錦衣衛僉書張懋忠在畿內上述各府州興工開採。

七月二十五日,大明礦務總局成立,礦監四齣,紛紛赴畿內真定、保定、薊州、易州、永平等地探礦……

萬曆帝的一道道旨意,一個個行動,讓百官們目瞪口呆,一下子反應不過來。而與原來的歷史相比,此次開礦,多了個礦務總局,統領全國的開礦之事。這是黃來福吸取了歷史上的教訓,所採取的措施。歷史上的開礦榷稅,礦監們貪得無厭,真正從事找礦開礦活動很少,大多以開礦為借口,勒索民財,甚至辱及婦女,以致各地騷動。

最重要的是,在歷史上,從萬曆二十五年到萬曆三十三年的八年中,礦監稅使們上交內府的礦稅銀總共為三百萬兩,僅為他們徵收總數的十分之一,這些礦稅之利,大略入於內帑者一,克於中使者二,瓜分於參隨者三,指騙於土棍者四。

黃來福認為,這是很不妥當的,礦監們可以分得一些紅利,但收入內帑者,不該少於六成。有了礦務總局,統領監督全國的開礦之事後,可以有效地避免礦利被隨便侵吞。除了這些,礦務局還可以規劃各類礦事,進行系統的地質勘探活動,到時全國有些什麼礦,要如何開採,都可以進行整體的布局。

大明礦務總局雖是以司禮監秉筆太監陳矩擔任監丞,各要害部門也另有所人,表面上黃來福與礦務總局毫無關聯,沒有擔任什麼職務,但黃來福對該局的影響力卻是無可置疑的。該局的成立,是黃來福一力促成的結果。很多局內的行事與規劃,陳矩都要向黃來福親自請教。

七月中時,萬曆帝又向黃來福徵詢開礦之事時,黃來福提議設立大明礦務總局,他道:「礦務之事,紛繁複雜,如全國開礦,礦監們遠在萬里,又如何監察礦務礦利之事呢?且如農事一般,大明也需要自己的礦點文冊,因此設立礦務總局,提調全大明的礦務之事,勢在必行。」

在黃來福的規劃中,大明礦務總局設立在京師,各省各府各縣都設有分局及轉運局,一些次要的煤鐵等礦產,可以鼓勵商人領取執照,但要交納足額的課稅。至於重要的金,銀,銅等礦產,凡官辦、官收的各種礦砂需要運出銷售的,概交轉運局收存,由分總局統一銷售,對私人運銷礦砂則一律嚴禁。

在行政執行中,各省都有礦務局,有局總辦、會辦、提調等人,還有專門獨立的書記員。層層聯辦,改變了歷史中礦監們一手遮天的情形,最大限度避免了礦利被侵吞的情況。

黃來福的提議做法,自然讓萬曆帝非常欣賞,一一依從,心想怪不得他在五寨堡等地的礦產如此賺錢,他提議的一切,都是切中利弊。只可惜黃來福身為山西鎮總兵,只能兼職參謀礦務之事。否則的話,將礦務總局交給他,自己就放心了。

……

萬曆帝雷霆行動,大明礦務總局的快速成立,礦監們四齣,百官們在目瞪口呆後,終於反應過來。

御史楊程第一個上疏諫阻,他道:「臣觀國朝舊時,肅皇帝曾於嘉靖二十七年七月命採礦,自是年十月至三十六年十二月的十年間,先後委官四十餘人,派防兵一千一百八十人,俸糧、器械、鉛、炭所費計銀三萬餘兩,而開礦所得只有銀二萬八千五百餘兩,得不償失。此次開礦,天下騷然,行將重蹈覆轍,臣請治仲春等人開礦誘利之罪……」

萬曆帝不理,接著,禮部郎中何喬遠,科道趙完璧、王德完、逯中立、徐觀瀾、顧龍、陳維芝、唐一鵬等紛紛上疏,請罷礦事,一時聲勢浩大,不過萬曆帝仍是不理。

到了八月初,戶部尚書楊俊民忍不住了,他也是上疏反對,他道:「真定、保定、薊州、易州、永平開礦,恐妨天壽山龍脈。請令封閉,並治錦衣衛百戶陸松,千戶仲春等人爭言礦利之罪。」

萬曆帝回道:「真定等五府距離祖陵遠,而且皇祖時曾有開採,無妨……」

……

如果說前面上疏的人選都是小兵兵的話,那戶部尚書楊俊民上疏,就是重量級的人物了。不過連他上疏都沒用,可見此次萬曆帝開礦的決心。這更是引起了許多人的憂慮,眼下只是畿內開礦,但己經損害了許多官員的利益,如果推行到全國,那該怎麼辦呢?

京城內官員們是議論紛紛,許多人大罵陸松,仲春,罵他們與民爭利,奸賊害國。許多人追根溯源,更是罵到了黃來福頭上。要不是他在神池堡等地開礦大賺,皇上又怎麼會心動開礦?此次上書開礦的人中,雖然沒有黃來福在,礦務局的人選官員中,也沒有黃來福,但許多人都隱隱知道黃來福才是背後挑起此次開礦的源頭人選。一時間,許多官員私下對黃來福大罵。

當然了,對這些話,黃來福也略有耳聞,不過歷史上的礦監稅使高潮還沒有來臨,現在反應還為時過早,不過他己經在心中謀算,回到五寨堡後,如何吩咐《五寨堡新聞報》進行反擊了。

……

從去年秋起,大明的內閣,又經過了一番調整,禮部尚書羅萬化榮休,換成了張位,並參與機務。除了各部尚書外,是時內閣輔臣計有四人:趙志皋、張位、沈一貫、陳於陛,皆同年生。

八月初五日這天,參與機務、文淵閣大學士、太子太保陳於陛從內閣出來,路過六科廊的值房旁,只見這裡人頭涌涌,一干官吏言官們正興緻勃勃地談論著。

「……皇上果真下旨開礦,如此天下騷然,國勢瀕危。」

「那個礦務總局是什麼東西,裡面儘是些中官,我等飽讀聖賢書,卻被排除在外,真是天理何在?」

「礦監四齣,到處抽稅,與民爭利,有違祖宗之法。不是說了嗎?肅皇帝時,國朝也曾開礦,不過卻是得不償失,這麼明白的道理,皇上為何不聽?」

「我曾聽人言,這都是因為山西鎮總兵黃來福開礦,獲取厚利之因,皇上看了心動,才詔令開礦的。」

「那黃來福只是區區一武夫,本因專心武事,為國守邊,卻盡做些細技末節之事,這居心何在?」

「都是那黃來福造成的結果,吾觀這什麼的礦務總局等事,沒有那黃來福的謀劃,憑那些太監,是萬萬做不出的。」

「事情到了現在,又有什麼辦法,連戶部楊尚書上疏反對,皇上都不聽,我等又有何辦法?」

「哼,上疏一次不行就上疏兩次,甚至到五十次,一百次!一人上疏不成就十人,百人,如果整個內閣大臣們都一起上疏勸諫,皇上總會聽從的……」

「唉,我等雖然希望皇上亟圖更始,興修百業,無奈皇上一再拒諫,上下隔絕,就算上疏,皇上俱不採納,我等也是無可奈何啊。」

……

那些官吏們正說得高興,忽見陳於陛過來,立時忽拉拉的涌過來一大幫的人頭,七嘴八舌的都是向陳於陛囔囔。

「陳大學士,中官四齣,天怒人怨。現今國朝危難,您身為內閣輔臣,豈可坐視不理?連戶部尚書楊俊民大人都上疏勸諫了,您德高望重,最是憂國憂民,希望您老帶領大家一起上疏向皇上勸諫。」

余者眾人紛紛稱是,陳於陛頗重禮法,見眾人這樣圍著自己,斥道:「上疏之事,內閣各位大臣自會商議,你等如此圍著老夫,卻是禮法何在?」

聽他這樣說,眾人忙散開,陳於陛嘆了口氣,道:「諸位放心,皇上開礦之事,老夫會上疏勸諫。」

他出了六科廊,從皇極門出來,外面是店肆林立的街市,這裡頗多的茶樓酒肆,各樣人流川流不息。萬曆帝開礦之事己經傳遍京畿各地,這些茶樓中,閑客們也大多在高談闊論此事,不時有贊同或是反對的聲音傳入陳於陛的口中。

他坐在橋中,卻是在沉思著,對於萬曆帝開礦之事,許多官吏們紛紛反對,這時候,內閣諸大臣的態度就很重要。在內閣中,內閣首輔趙志皋雖然不贊同皇帝開礦之事,但他擺明是不會公然站出來表態的。還有工部尚書曾同亨與兵部尚書石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