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巡撫的心思

萬曆二十一年九月二十六日,寧武關。

與五寨堡這幾年充滿生氣,蓬勃發展不同,鎮城寧武關還是與以前一樣的頹廢。街道一樣的骯髒,路面一樣的坑窪,身穿破舊衣甲的軍兵們還是到處亂晃。

不過與以前不同的是,現在的寧武關上,街上的流民乞丐少了許多。這主要是因為五寨堡發展,人力需求越來越大,加上那邊好掙錢活口,不說寧武關的流民紛紛往哪兒跑,就是本地的許多軍戶民戶們,也是紛紛心動,尋思去那兒做工掙錢。

大量青壯勞力的失去,讓寧武關越發的衰敗,再也沒有什麼鎮城的樣子。本地人都是酸溜溜地道,再這樣下去,乾脆把山西鎮鎮城設在五寨堡算了,反正現在寧武關也沒什麼鎮城的樣子。各人嘆息,五寨堡那邊是不是會什麼點金術,怎麼幾年下來,變化就這麼大呢?

不過好在寧武關內外駐守的近萬官兵,大部分是拿餉的營兵,這讓人氣還保存了一些。不過各兵人心的燥動,卻是制止不了的了。

在這種複雜的心思之中,最近又有消息傳來,說是五寨堡那位黃來福大人,己經升任為山西鎮總兵官了,不久後就會到寧武關來。

這消息在寧武關引起轟動,鎮城內的茶樓酒肆,這些天都是沸沸揚揚地傳揚這件事。對於黃來福的到來,各人心情複雜,都是忐忑中帶著期待。不管怎麼說,黃來福財神,糧神的名號可不是白叫的,各人都希望,隨著黃來福的到時,本地的軍民們能過上五寨堡般的好日子。

寧武城東北邊的七百戶街是寧武關的核心,這條街負山臨逵,地勢高爽,不說巡撫衙門、總兵府邸、監軍府邸都在這裡。在這條街上,更是商鋪星羅棋布,向來是寧武關的繁華之地。

「閃避,閃避……」

隨著長長的吆喝聲,一個八抬八簇肩輿明轎沿街而來,轎前轎後,都是騎著高頭大馬,身著鮮明衣甲的親將標兵,個個傲氣十足。看那前面的藍旗馬道,街上的商販百姓就知道是巡撫楊大人的車轎,當下眾人紛紛閃開。

在轎中,山西鎮巡撫楊方略正端坐轎中,眯著眼睛看著街邊敬畏的百姓軍戶。他頭戴烏紗,身穿緋色的官服,胸前和後背都綴著飛魚的補子,盤領窄袖大袍,腰橫玉帶,一副典型的大明高級文官打扮。

楊方略年過五十,相貌清瘦,三絡長須,小眼中不時透著一股子精明之氣。他正從省城太原回來不久,作為提督雁門等關兼巡撫都御史,他巡撫山西鎮各樣事務,不過卻是居住在太原為多。寧武關這個地方,他一年中也停留不了幾個月。

平時鎮中有事,他都是吩咐各兵備官,總兵等人到太原府去與他商議。反正太原府是屬於山西鎮署理之地,他也不算是淡漠公務。他此次難得回來,卻是為了黃來福之事。

和很多大明官員一樣,楊方略也注意到了黃來福這位急速上升的政壇明星,他屯田有方,才能出眾,深受內閣及萬曆帝的喜愛,短短几年之內,就從一個小千戶升任到總兵官一職,可說是官運極佳。官場及民間,對他的傳聞是沸沸揚揚。

現在黃來福到寧武關來了,會對鎮城的格局產生什麼變化,楊方略不知道。他也研究過黃來福在五寨堡的所作所為,知道他以屯田起家,到寧武關來後,是否還會繼續經營屯田,那那些被他們侵佔的土地又如何說?說起來,屯田也是總兵的職責之一。

不過寧武關與五寨堡不一樣,如果說五寨堡是黃家的私人地盤的話,寧武關這個地方,就是本地官員軍將們的私人地盤。

寧武關的情況是,這裡田畝本來就不多,又有一半的是民田,餘下是當地軍戶的田地。不過從明中葉下來,那些軍戶的田地,就被鎮城的各官員軍將侵佔完畢。其中楊方略本人就佔有十萬畝之多的田地,當然都是掛在他家人的名下。以往寧武關最大的地主是前任總兵劉明安。不過自劉明安被貶往廣東後,他名下的田地,就被楊方略,寧武兵備官,還有當地大大小小的軍將瓜分完畢。

楊方略擔心的是,就是黃來福會對寧武關這些田地抱什麼看法,他是否會過來搶一口食?雖說他身為巡撫,向來不會畏懼身旁一個什麼總兵官。前任總兵劉明安不就是?哪次見了他不是要恭恭敬敬地瞌頭?

只不過楊方略以前的後台是內閣首輔申時行,現在申時行己經倒台,黃來福又深受萬曆帝的寵愛,如果黃來福真要硬來,倒是一件麻煩的事。懷著會會黃來福的心思,楊方略才從太原府趕回了寧武關,要是放在以前,他是不可能對一個武將如此遷就的。

在轎中,楊方略一邊想著心事,一邊往街邊看。

七百戶街這條街上,一向熱鬧,大江南北的貨物,都有在這裡出售,什麼河南的棉花,山東的食鹽,江南的茶葉等,都有運來。不過這裡越來越多的,是五寨堡的貨物,從米面糧油到布匹煤鐵,應有盡有。熙熙攘攘的,皆為五寨堡來的商賈。

「這五寨堡好大的勢頭!」

楊方略冷哼了一聲,閉目養神起來。

很快,轎夫熟練地將八抬八簇肩輿明轎停在了巡撫衙門面前,一位親將早己候在一旁,待轎子停穩,立刻伸手撩開轎門帘兒,大喊一聲:「大人出轎了。」

立時巡撫衙門內出來一大批的奴僕侍從,丫鬟老媽子之類的人,恭敬地將楊方略迎了進去。

寧武關巡撫衙門於正德年間建立,共有大門三楹,正南面是大門。自大門入為大堂。大堂後為班房內宅。楊方略是個愛好風雅之人,在後院建有書室二間,有空就讀讀書,寫寫字畫。

此外後院還有個大花園,亭台樓閣,很有點江南園林的味道。本來後院一般為官員眷屬住所,不過楊巡撫的眷屬都在太原,所以後院只有他與一些僕從居住。

此時他穿過過庭,來到後院書室之中,除去了官服,換了一件便袍,舒服地躺在一張靠椅之中。只是手上拿了一本《卓吾論略》卻是獃獃出神,不知道在想些什麼。在旁服侍的老家人偷眼看他,心下暗暗詫異,不明白老爺這是怎麼了。

呆了良久,楊方略才似回過神來似的,對老家人道:「田叔,你吩咐下去,請劉堂生大人及張文保大人前來巡撫衙門一議!」

這劉堂生是寧武關的兵備官,山西鎮一共有兵備官三員,一駐偏頭關,一駐寧武關,一駐代州。其中以劉堂生與楊方略最為交好。而張文保則是山西鎮的戶部管糧主事,以前黃來福見過的。本來張文保一直駐紮在代州,不過此次楊方略從太原回來,也把張文保叫來寧武關了。

老家人應了一聲,出去了。

當劉堂生與張文保來到巡撫衙門時,楊方略己在大堂相迎。張文保還好,劉堂生則是向楊方略行了個大禮,連聲道:「怎勞楊公親自出迎,堂生實是不安!」

張文保鄭重地向楊方略行了一個禮,道:「未知巡撫大人招下官來,所為何事?」

楊方略笑道:「前日在太原得一樂娘,不得獨享,特招二位前來聽曲!」

劉堂生撫手道:「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果是妙啊。」

張文保皺起眉頭道:「如果巡撫大人沒有公事,那下官就告退了!」

劉堂生也是年近五十,他身為寧武關兵備官,全稱為「整飭兵備道」,主管兵備事宜。他以按察使司副使兼任兵備官,乃是正四品的官員。自幾年前他與楊方略同在寧武關任職來,兩人就意氣相投,劉堂生一直以楊方略馬首是瞻。

至於張文保,雖說山西鎮戶部管糧主事這個官位不大,只有正五品,但由於整個山西鎮的軍士糧餉發放與屯糧徵收,都要由他經手,掌控三關的命脈糧餉給於,可說是位低權重。所以平時楊方略都一直拉攏他。

只不過張文保性情耿直,在上峰面前向來只談公事,油鹽不進,楊方略也拿他沒辦法。說也奇怪,張文保這個性子,雖說一直升遷不了,不過多年來,卻是一直穩穩地坐在管糧主事這個極有油水的位子上,任誰也搞不了他。眾官都在私下談論,這張文保身後或許有什麼強硬的後台不是。

聽了張文保的話後,楊方略臉上閃過不悅的神情,劉堂生一把拉住他,道:「唉,張大人,這就是你的不是了,楊公一片熱誠之心,你也不能潑冷水不是?你啊,就是太死板,這人啊,也不能整天忙於公事不是?」

張文保向二人施禮道:「下官告退!」

說著他就走了。

看著他的背影,劉堂生冷哼道:「不識好歹的東西!」

楊方略淡淡道:「算了,這張文保要表現自己的清高,就隨他去吧。堂生啊,我們自己享受好了!」

……

楊方略吩咐擺下酒席,與劉堂生只是喝酒。席中,又有一干舞娘上來,花簇錦攢的吹彈歌舞,簫韶盈耳,讓劉堂生樂不可支。

接著果然有一個花枝招展的樂娘上來,一雙媚目只是亂瞟,嬌滴滴地唱起小曲來,聽得劉堂生更是搖頭晃腦,直嘆太原府出來的娘們就是不一樣,果然不是寧武關這個小地方能比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