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卷 青海長雲暗雪山 第773章 趁火打劫

鄯城北依湟水及土樓山,西面就是漢時西平郡故城。只不過,那座當初涼州刺史部所轄的巍峨城池,早已在烽火連天的歷史中化成了廢墟。隋時重建西平郡,甚至根本沒有在此設縣。而到了大唐武德年間,將隋西平郡改為鄯州的時候,雖再次設立了鄯城縣,卻棄置從前那座漢西平郡故城不用,緊鄰湟水重新築城。

然而,因為鄯城所在的位置太過於靠近前線,從前石堡城還在吐蕃手中的時候,鄯城幾乎無法耕作,居住的百姓紛紛逃往湟水和龍支二縣。也就是信安王李禕收復了石堡城,吐蕃漸漸進入戰略收縮期,皇甫惟明出使後更是朝貢求和,鄯城的局勢方才逐漸進入了平穩時期。遷居湟水龍支的百姓在官府的動員,以及分配田地的情況下漸漸回歸故地,而往來赤嶺互市的商人,更是讓此地呈現出了幾分繁榮的景象。可是,數日之前的戰事卻讓這兒再次騷動了起來。

正因為如此,當杜士儀這一行人來到鄯城的時候,就只見街上冷冷清清少見行人,據說坊市之中更是寥落。

前來迎接的鄯城令賈世增本是今年年底就已經任滿的,可接任的人遲遲未定,他也只能勉為其難繼續熬日子。他這個縣令是那位極富傳奇的隴右節度使賈師順的族弟,可他那兄長還只是一介縣令時,就在險之又險的情況下保住了瓜州,一路官運亨通竟是成了鄯州都督兼知隴右節度,可當弟弟的他就沒有這麼好運了。他在鄯城任上乏善可陳,也無法節制河源軍那些驕兵悍將。

這會兒,他就唉聲嘆氣地說道:「自從前方戰事傳來,不少百姓便扶老攜幼預備遷往湟水避難,生怕兵災一來逃也逃不過去。幸好如今是冬天,地里的麥子早就收割了,否則這次羌戎一來,這一年的收成就又泡湯了。」

聽到此人絮絮叨叨,顏真卿不禁問道:「那明公就不曾曉諭百姓,不用驚慌?」

「這裡的民戶都是飽受兵災的,哪裡會聽我的勸。至於不肯走的,反而是那些商人,他們不少都花了大價錢從山南,從蜀中運送了大批茶葉以及其他貨物過來,這要是運回去,雇不到足夠的人手不說,還要血本無歸。這些人是每日里都到縣廨來打探消息,上上下下都快被他們擾得心煩意亂了。」賈世增嘮嘮叨叨抱怨了這麼些話,這才醒悟到面前的是節度隴右的杜士儀,頓時不禁賠了幾分小心,「大帥此來鄯城,是為了督戰?」

「督戰事小,督防事大。鄯城和湟水同為鄯州下轄,然則從入城的時候我就發現,城防相差大相徑庭。」

杜士儀說著一頓,只見得前方開路的隨從起了小小的騷動,緊跟著便有人策馬轉了回來,在馬上拱手說道:「大帥,前頭有百姓攔路!」

攔路喊冤這一類戲文里常見的情形,杜士儀從成都到雲州到代州全都是主司,卻還一次都沒遇到過。倒不是說真的海清河晏沒有冤案,而是因為這年頭的告狀機制還是比較健全的,不愁告狀無門,至於死刑覆奏就更加慎重了。此時此刻,他有些訝異地授意前頭隨從讓開一條路把人帶進來,須臾,他就看到了那個乾瘦的小老頭,只見其撲通一聲跪了下來,隨即重重一頭磕在了地上。

「大帥在上,某總共只有三個兒子,已經有兩個先後從先頭王大帥戰死沙場,現如今小兒子只有十六歲,懇請大帥免徵其從軍!」

見這小老頭竟敢攔截隴右節度,而且嚷嚷出的是這麼一個請求,無論是鄯城令賈世增,還是杜士儀以及隨行人等,全都登時沉默了。儘管鄯州諸軍之中,多為應募的職業軍人,父死子繼,兄終弟及,一家子都是吃兵飯的,可並不是說,抓壯丁這種事就已經完全避免。而且,自從節制隴右河西的王君毚被殺之後,河隴就經歷了多年大戰,也不知道有多少活生生的軍人化作了戰場上的一堆枯骨。

此時此刻,看著這個趴在地上嚎啕大哭的老漢,心情複雜的杜士儀本待下馬去將其攙扶起來,但身邊的張興動作極快。只見其一骨碌跳下馬疾步上前,把人拉起來之後便笑著說道:「老人家,你不用擔心,此次吐蕃兵馬悍然犯境,可已經被全數擊退,而今並無大戰之憂。大帥行前早已明言,此行鄯城,是為了安定人心,而不是為了徵兵打仗!」

「真的?」小老頭有些不相信地東張張西望望,半晌才可憐巴巴地說道,「可之前縣廨中有人告訴我等,杜大帥此行鄯州,就是為了應募死士千人前往石堡城增援,去的大多死路一條。而且說是吐蕃兵馬攻勢極烈,這鄯城十有八九保不住,與其在這裡等死,還不如趕緊把田地賣了,搬去湟水或是龍支……」

倘若說小老頭最初那一番話只是讓眾人心頭沉甸甸的,那麼,此刻他這又一番話登時讓人勃然色變。杜士儀沉著臉看向賈世增,見其額頭冷汗淋漓,他便一字一句地質問道:「這些謠言,竟然是從你鄯城縣廨傳出來的?」

不等賈世增答話,他就立時傳令道:「陳昇,你立時領牙兵二百,將鄯城縣廨全數圍住,不許一人進出。馬傑,立時知會鄯城四處城門,沒有我的鈞令,只許進不許出。清臣,你給我看好鄯城令的隨員,不許放走了一個。」

等到陳昇馬傑立時應命而去,杜士儀方才森然冷笑道:「當此正有兵災之際,竟然假造流言興風作浪趁火打劫,騙取良善百姓辛辛苦苦開荒耕作出來的田地,簡直是豬狗不如的畜生!賈世增,你身為鄯城令,卻不能管束部屬,你好好想一想,該如何對我解釋這件事!奇駿,帶這老人家上馬,我們這就去鄯城縣廨,會一會某些舌粲蓮花的能人,看看究竟是何方神聖!」

今日跟著賈世增出來的,都是鄯城縣屬官,至於那些流外的府史等吏員,在這種場合自然是沒資格露面的。因此,當這些留在鄯城縣廨的人得知外頭竟然被團團圍住,一時間全都發了懵。其中還有膽大的想要出門去理論,卻立時三刻就被明晃晃的刀劍給逼了回來。在一團慌亂之下,他們又是商量又是討論,許久沒商議出一個所以然來,直到有人注意到門前讓開了一條路,卻是自家縣令賈世增在前頭策馬引路,後頭須臾便出現了一隊人。

「是杜大帥?」

「明公是因為杜大帥要到鄯城來,這才前去迎接的,可怎會鬧得咱們鄯城縣廨被團團圍住?」

在眾人七嘴八舌的疑惑聲音中,賈世增翻身下馬,見身後鮮於仲通跟著,儘管又憋屈又驚恐,但他還是不得不打起精神進了這鄯城縣廨。眼見得前院黑壓壓都是人,他就清了清嗓子道:「所有人全都在此么?杜大帥就在外頭,爾等與我一塊去迎一迎吧!」

之前那小老頭攔馬之後,杜士儀幾乎立時三刻就做出了應對,沒有給鄯城縣廨的人一丁點反應的機會。故而,沒有人知道外頭髮生了什麼事。此刻聽到賈世增的這種說法,這些留守縣廨的流外吏員全都納罕極了。這位新任隴右節度據說極有手腕,先是郭英乂,然後是洮州刺史羅群,最後郭氏子弟更是被一鍋燴了進去,現如今到鄯城來鬧這麼一套,莫非也是為了顯示威嚴?

雖則不少人暗自腹誹,可沒人敢說一個不字,至於不在這的也立刻有人前去通知,不消一會兒,整座縣廨中一二十個流外在編的吏員,以及那些不在編的吏員全都出來了。相比都督府以及刺史署所用的府史,這些人老老少少參差不齊,就連衣裳也並非統一制式,但行起禮來倒還有板有眼。趁著這功夫,倒有不少人悄悄抬頭打量杜士儀,可還不等他們生出什麼念頭來,突然就聽到這位隴右節度開口問出了一句話。

「奇駿,你帶那老丈認一認,之前那些話,是誰告訴他的?」

鄯州軍民大多數都會騎馬,那小老頭雖說一大把年紀了,但之前在杜士儀的一個隨從讓了一匹馬出來之後,他還是穩穩噹噹騎了上去,一路跟了過來。他剛剛攔馬時還不覺得,可杜士儀突然發威連下命令,他就有些心慌了。這一路上,要不是張興和他閑話家常態度和煦,他幾乎都想落荒而逃。眼下聽到杜士儀的話,又見張興下馬過來攙扶了他一把,他有些惶恐地翻身下了地之後,不安地在人群中掃視了一圈,最終落在了其中一人的身上。

「就是那位……就是那位趙三郎。」

幾乎在他話音剛落的一剎那,張興就從小老頭身側一個箭步衝上前去,將那個驚愕莫名的書吏拖了出來。他旁若無人地看著小老頭,再次確認道:「你沒看錯,真是此人?」

「我怎會不認得他!趙三郎在鄯城縣廨中一呆就是十五年,他到處吹噓,說是就連明公也不能不聽他的,這次的消息更是賈明公親口透露。」這一路上和張興交談,小老頭已經漸漸察覺到,自己所提的事情彷彿別有蹊蹺,故而此次索性一股腦兒把所知的事情全都兜了出來,「而且,他對我說鄯城保不住的時候,還把幾張地契給我看,說是別的離開鄯城的百姓出賣給他的。我那會兒就覺得奇怪,倘若鄯城真的保不住,這些田地就都荒廢了,幹什麼還有人吃飽了撐著要買?」

被小老頭一口一個稱作趙三郎的中年男子,右腕被張興猶如鐵鉗似的大手緊緊抓住,聽到小老頭說出來的是這麼一樁事情,他登時一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