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卷 蜀道難於上青天 第438章 再一次的交鋒

三月時節的天氣在長安洛陽興許早晚還有些春寒,但對於蜀中來說,卻是氣溫事宜。張家村左近被選定為建萬歲池的地方,如今數百民夫正賣力地幹活開挖。每月工錢一千五百文,若是不能按月來上工,按天計算,那就是每天五十文,這對於尋常人家來說,算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

也正因為如此,哪怕春耕再忙,也有不少人希望加入。一反往日官府派差時的不情願,這一次,用工的地方几乎是排起了長龍,直到最終高掛已滿額的標誌,那些還希望賺些錢貼補家用的青壯方才不情不願地回了家去。而一來二去,除了本就是結伴前來的民夫,其他在一塊幹活的人也漸漸熟識,話也就多了起來。

儘管工錢優厚,但王容深知人總有滑胥勤快的區別,而建池最重要的便是挖土,於是自然建立了量化考核指標,抬土的每日按筐發籌計算,挖土的每日亦然。極個別想來混日子的,不過一日就灰溜溜地被請了回去。至於那些額外勤快的,每日交籌核算之後,還能領到一塊肉回家,一傳十十傳百,自然幹活更加賣力。

這日一大早,上工的人大多都來了,三三兩兩打過招呼後,便拿著各自的工具埋頭幹了起來。而當一個一貫勤懇的中年農人破天荒遲來了小半個時辰的時候,便有認得他的人開玩笑道:「康四,今天是不是你家娘子太纏人,這早晚才來?到時候交籌不齊,你可得干到月亮出來了!」

康四平素心直口快,聽到這打趣便冷笑道:「我家那口子是纏人,不過等你們家那口子知道了這消息,也肯定一樣纏人!你們可聽說了,之前上了籍冊的田,本來地稅減半,從明年開始,這就要原樣徵收了!」

「什麼!」

此話一出,四周圍不少人都站直身子看了過來,但很快就有人乾笑道:「康四,你可是藏得夠深啊,你家之前居然還被括出了田來?嘖嘖,我家自己那些田才剛剛好夠種而已!哦,對了,忘了你是客戶……」

前來這裡上工的,居人客戶都有,彼此之間雖並未涇渭分明,偶爾彼此刺兩句卻也在所難免。心裡本就如同一團炭火在燒的康四被這人一譏刺,頓時更加惱火了,當即冷冷說道:「我家的田不過十幾畝,家人都在城裡傭工,若真的只是要征地稅,熬一熬也就過去了!可我聽說,朝廷最近開銷吃緊,之前所說的免賦役五年,恐怕到今年就為止了,明年開始,在籍客戶就要按照從前租庸調的舊例,交租上役!」

此話一出,客戶中間頓時一片嘩然。前時官府括戶,那是真的上上下下好一番雞飛狗跳。倘若不是處罰實在太過嚴厲,而且舉國上下都在括戶,誰也不樂意重新去補登記戶籍。而那五年免賦役的承諾,也至少給了他們一個相應的緩衝期,人人都期望著興許三年五載之後,朝廷還會出相應的優惠政策。

可沒想到這晴天霹靂來得這麼快!

「康四,你這話當真?」

「我家有個遠親在官府有些門路,前一件事我才去問過他,說是確有此事,不日就有公文。至於後一件事,地稅減半尚且會取消,更何況是五年免賦役?我就知道不會有這麼好的事,我就知道!」

康四一面說,一面把手中的鋤頭猛然一扔,面上露出了深深的絕望:「就是因為當年我阿爺重病,官府抽府兵,一戶一丁,卻還是要他去,我阿兄不得不丟下懷孕的大嫂去了,結果這一去就再也沒回來!阿爺一病不起,就這麼死了,我大嫂生下了一個兒子,等了三年,等來的卻是死訊,絕望之下投了河。結果就是如此,官府竟還要硬來收家裡那些口分田,說原就是應該死後歸公的,那些大戶怎麼不看他們去收!」

他一屁股坐在地上,捂著臉聲音哀聲說:「家鄉逃亡的人越來越多,分攤到身上的賦役越來越重,我帶著家裡人一路逃到了蜀中,這才過了多少年安生日子,好容易盼到了這樣的太平盛世,為什麼就不能讓我安安穩穩過日子!」

這番話頓時激起了不少客戶的共鳴。鄉土之心人皆有之,倘若不是真的過不下去了,誰願意拋下祖祖輩輩安居的土地,背井離鄉去往那些遙不可知的異鄉過日子?哪怕蜀中氣候適宜,哪怕蜀中土地肥沃,哪怕蜀中富庶繁華……可他們的心裡,自然都還惦記著故鄉。只不過,在蜀中既然已經那麼多年,他們也願意在這個地方繼續長長久久安安穩穩過下去,但前提是不要那麼快地背上那等沉重的賦役!

也不知道那片難言的沉默持續了多久,終於有個人訥訥說道:「就算明年開始不再給復了,可這幾個月咱們也可以掙一筆不菲的工錢……」

「這等好差事也就是幾個月,你還以為年年月月都有?攢下這幾個錢,連一年都支撐不得!」說話的是個年輕力壯的後生,當他看清楚那說話的瘦弱青年,終於冷笑了起來,「你家還有一百多畝地,當然能說出這話來,我家只有十幾畝薄田,卻有三個丁口,到哪裡去交三百畝的租,三個人的庸和調?」

康四所透露的消息,家中少田或乾脆無田,只靠給人做工方才能夠過活的客戶影響最大。於是,這一隅之地的紛爭,很快朝整個工地蔓延,須臾就引起了一片嘩然。當巡視的人發現了這苗頭連忙往上稟報,最終到了各方人士耳中時,立刻有警醒的人飛也似地前往杜士儀處稟報。

本地人和外地人的衝突紛爭,本地人對外地人擠占生存空間的不滿,外地人對於生存狀況的不滿,直到上千年後都尚未解決,更不要說如今矛盾更深刻的大唐。因此,杜士儀絲毫不敢怠慢,細細詢問了幾撥來報信的人各種具體細節之後,他頓時眉頭大皺。

封禪之前的種種準備,他是知道的,而那龐大的開銷,他更是心知肚明,地稅減免明年就要取消,他已經聽到過風聲,可免賦役五年也要在明年打止,他怎麼沒聽說過這等風聲?

「來人,去請司戶尉武少府!」

也許是因為吏部沒工夫顧得上小小的一個成都尉,抑或者是全天下缺了屬官的州縣不知凡幾,總而言之,儘管王銘掛冠而去已經頗有幾個月了,可成都尉的另一個空缺卻一直都沒有補上,只能武志明一個人干兩個人的活。此時此刻,當武志明應命而來的時候,眼睛裡就能看出清清楚楚的血絲,顯然這些天確實忙壞了。

「武少府,外間有傳聞說,明年朝廷要取消客戶五年免賦役之事,你可聽說過?」

武志明頓時有些茫然:「有這等事?我雖經管戶曹田曹,可益州刺史府和大都督府都不曾有這樣的文書來。」

「所以說,正是傳言。」杜士儀知道武志明並不是遲鈍的人,只是一時半會因忙碌而沒有轉過腦筋來。果然,他如此一說,對方立刻恍然大悟,面色也變得無比鄭重。他輕輕點了點頭,這才說道,「此事是從建萬歲池的地方率先傳出來的,但恐怕外間已經有這樣的苗頭。你不要耽擱,手頭的事先交給那些胥吏,先去召見各處里正村正。若真是如此,立時三刻回來報我!」

「是,我這就去!」

儘管武志明立刻就去了,但杜士儀想起此前自己對韋禮說過的話,心中不禁沉甸甸的。事到如今,已經像自己當初預料到的那樣發展,而流言一物,並不是輕輕巧巧就能夠消弭下去的。眾口鑠金,三人成虎,古語曾經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這一點。儘管他是成都令,而且算是頗得人心的成都令,但在接下來可能發展成的險惡局勢中,卻才是真考驗。

果然,武志明去打探的事情尚未有結果,成都城東西二門就幾乎同時傳來了消息——有人用冒名過所帶著家人老小離城,結果被攔下,兩撥人已經全數送到了益州大都督府,看情形應該是客戶!

得知這個消息,杜士儀幾乎想都不想,便立時三刻出縣廨趕往了益州大都督府往見范承明。而這一次,范承明並沒有避而不見,而是在書齋接見,口吻卻沒有了平素一貫的和藹,而是帶上了幾許嚴峻凌厲。

「冒名過所,企圖攜兒帶口逃亡,簡直是豈有此理!外間如今流言處處,說什麼地稅減免取消,客戶免賦役五年亦是不再,這都是朝中公文訊息,不少甚至我都不曾聽說過,卻不知道從何傳來!若非我覺察到苗頭,讓城門嚴加盤查,這兩撥過後還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跟風效仿!」

如此發了一陣脾氣之後,范承明彷彿是有些疲憊了,深深吸了一口氣便淡淡地說:「人送到益州大都督府,不過是那些城門守卒承我之命而已。此案本該你這個成都令經管,人犯你都帶回去吧!四境民心騷動,當此之際,你這個成都令需得全力以赴才是!」

見范承明一副理所當然而又寄予厚望的表情,杜士儀心中冷笑,面上恭恭敬敬答應了之後,他便轉身出了書齋。而在他出去之後,一旁的屏風後就又走出了一個身影,不是別人,竟是前宰相張嘉貞的愛將,一度官居中書舍人之職的苗延嗣!然而,現如今其身穿的卻是一襲便袍,看上去清癯了好些。

「此行姚州之前,能夠看杜十九進退失據,卻也是一大快事!」

從中書舍人一路貶斥,如今赫然不得不去最為偏遠的西南姚州任刺史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