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富貴榮華能幾時 第394章 小婿見丈人

對於賀知章的好意,杜士儀如何不知道?倘若這時節再年長二十歲,他興許會甘之如飴地修書熬資歷,順便等著退休養老,可正因為他年輕,正因為將來京城興許還會有無窮無盡的變數,他與其在這裡和人勾心鬥角,還不如去外頭磨礪鍛煉一下自己獨當一面的能力。

因而,再次謝過賀知章這大半年來的提攜照顧,出宮之後,他的臉上便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

既然天子是亂點將,他能得一個如同華陰這般的望縣縣令就已經很不錯了,沒想到是成都令……這總算不太糟了!他最想去的地方是固安公主所在的雲州,可想來朝中大臣或多或少都知道他和固安公主關係匪淺,天子自也知情。因而他請出為縣令時,這才沒有指明任何地方。

而和杜士儀同時出為縣令的,尚有中書省門下省另兩位左右拾遺,御史台的兩位監察御史,一位殿中侍御史……林林總總也有八人,沒有一個是無名之輩,而所點選的縣,也都是幾縣和望縣,從正六品到從六品,光看從前這些八品京官的品級,那簡直是一個飛躍。

可京官出為外官升個三四級不足為奇,而外官入為京官則是掉個三四級不足為奇。至於文散官的階官,那才是真正隨著年限動的,就拿杜士儀自己為例,他開元九年釋褐授從九品下登仕郎,現如今三年過去,也不過是從九品上的文林郎。

授縣令的制書下達這天下午,金仙公主便將王元寶請到了自己的金仙觀。儘管王容在金仙觀修道已經都快有四年了,可王元寶畢竟是男子,平日有事多數是請王容回家去說,自己鮮少踏足這座天子胞妹靜修的道觀。今日被請了來,一貫在人前爽利慷慨的他卻本能地覺著心中七上八下。

王守一這次是徹底沒法翻身,他本來還鬆了一口氣,可待一想女兒已經年紀不小了,那從前提過的意中人他每每探問她便顧左右而言他,他卻一點辦法都沒有,這會兒哪怕站在金仙觀風景優雅的花園之中,他也忍不住嘆氣連連。

「阿爺站了才不多久,卻已經是嘆了四回氣了。」

聽到這熟悉的聲音,王元寶抬頭一看,見是王容扶著金仙公主出來,他慌忙行禮之後,起身不禁又惱怒地瞪了女兒一眼,隨即才正色問道:「不知道貴主今日召我前來,有什麼事要吩咐?」

「你是玉曜的父親,又不是我的屬下,何來吩咐二字,今天我姊妹請你來,是有事要和你商量。」金仙公主輕笑一聲,待玉真公主笑容可掬地現身,她見王元寶顯然如同受驚了似的滿臉謹慎,她方才和玉真公主並肩走到一旁的草亭中款款坐下,這才看著身邊的王容笑道,「其實,是我和元元打算給玉曜做個媒。」

王元寶最憂慮的便是此事,現如今他聽到金仙公主果真如此說,他登時要多頭疼有多頭疼。可是,待看見一貫最討厭別人插手婚事的女兒竟彷彿什麼都沒聽見似的,照舊鎮定自若地侍立在金仙公主身側,他不禁心中一跳,隨即小心翼翼地試探道:「不知道二位貴主提的人是……」

見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對視一眼,卻都沒吭聲,而自家對這種事從來敬謝不敏的女兒,竟是低頭垂手眼觀鼻鼻觀心的架勢,王元寶只覺得心裡發毛。直到他聽見背後傳來一聲咳嗽,繼而狐疑地轉身看了一眼來人,他立時差點把眼珠子給瞪出來。好一會兒,他方才如夢初醒,竟失態到那手指著對方結結巴巴地叫道:「你是……你是杜十九郎!」

對於王元寶的這番反應,玉真公主頓時大笑了起來:「我和阿姊替玉曜做的這樁大媒,你覺得如何?」

這簡直是荒謬,杜士儀何等人,解頭狀頭制頭連取三頭,釋褐便是萬年尉,緊跟著升任左拾遺,此次雖則出為成都令,可放眼天下一千餘縣的縣令中,可還能找到比他更年輕的,而且成都還是難得的幾縣!當初據稱天子甚至有意讓其尚公主,其卻辭之以司馬承禎批命,命中克貴女,否則這傢伙會年過雙十,卻依舊孑然一身?

「這個……這個……」王元寶糾結了好一會兒,愣是沒找到說辭。要說當年杜士儀狀頭及第,他去其樊川杜曲老宅拜訪的那會兒,也不是沒有過那般念頭,可後來眼看人官運亨通,他就徹底打消這般痴心妄想了。可還不等他絞盡腦汁想出個由頭試探一二,卻只見杜士儀含笑向他拱了拱手後,竟是上前和王容並肩而立,就只見男的俊朗女的昳麗,赫然猶如一雙璧人,他不覺看得為之一呆,好一會兒方才陡然想到女兒曾經提過有意中人。

老天爺,莫非他們早就……

見王元寶面色瞬息萬變,到最後便對他怒目以視,杜士儀知道這位將來的准老丈人是明白了,當即再次拱了拱手道:「王公可否借一步說話。」

我倒要聽聽你說什麼!

王元寶這些年資助的士子眾多,可中了進士的卻寥寥無幾,而在仕途上再有出彩表現的更是幾乎難尋,平心而論,他也知道要有杜士儀的成就有多難得。因而,等到杜士儀將他請到了草亭之外不遠處,剛剛的笑容倏然一斂,取而代之的則是一斂鄭重其事的表情,王元寶本是存著一腔興師問罪的心,這會兒話到嘴邊竟是不由自主吞了回去。

「我知道幼娘曾經對王公說過有意中人,只怕為了此人,王翁也應該糾結過很久。」說到這裡,杜士儀見王元寶慍怒地輕哼了一聲,他便繼續說道,「幼娘之前險些被王守一算計,而我看似仕途平順,實則也歷經多次兇險,想來王公更不會不知情。所以,一直瞞著也並非我們心中所願,也是不願王公擔心。」

儘管心裡那種鬱悶就別提了,可杜士儀一口一個幼娘,分明和女兒有情已經不是一兩天了,想到這滿京城中尋覓如意郎君,恐也找不到杜士儀這般年輕出色的,王元寶只能按下心頭慍惱,沉聲問道:「好,之前種種我也就不問了。我只問你一事,是真心要迎娶幼娘否?若是真的,那你此次上任之前,就立時辦了婚事,讓她跟著你一塊去上任!」

「莫非王公不曾聽過,我二十五歲之前不宜成親?」

王元寶登時想起那個克貴女的傳聞,一時為之氣結:「莫非你看中幼娘,便是因為我王家雖富卻不貴?」

「自然不是,只王公可曾想過,為何突然有此傳言?」

見王元寶先是面色一僵,繼而倒吸一口涼氣,竟再次失態到拿手指著他的鼻子,你你你了老半天,卻是說不出一截完整的話來,杜士儀這才坦然低聲說道:「其實,我和幼娘對二位貴主都是一直小心隱瞞的。早在她當初回長安之前,我和她便已經有了相應打算,故而回京面對陛下意許長女,我才以此辭令推脫,更求得司馬宗主相助圓謊。否則,幼娘固然覬覦者眾,我那裡的門檻恐怕也要被提親者踏破了。」

「你們兩個好大的膽子……」王元寶這次終於恍然大悟,一時說不出是氣惱,還是欣慰,好半晌方才嘆道,「罷了,你既然如此煞費苦心,幼娘又真的傾心於你,我這個當父親的還能說什麼?可是,當真不能先辦了婚事?」

「前時我險些貶黜衡州,據我所知,便是聖人見過王毛仲王大將軍之後做出的決定。」杜士儀思來想去,還是決定藍田驛那一樁對王容提過就算了,王元寶處卻不必再說。

「當初我奪下解頭時,曾經讓王大將軍吃了那樣一個啞巴虧,看來是他依舊耿耿於懷。而如今的中書令張相國素來與其友善,如今對我雖不像此前貶斥幽州的張使君那樣針鋒相對,可善意惡意莫辨。我和幼娘可以一走了之到成都,王公留在長安,屆時那些明刀暗箭則何如?」說到這裡,杜士儀便誠懇地一揖道,「所以,我願意親手寫下婚書交付王公。但只請王公允准,讓幼娘隨我去任上。」

「什麼?」這下子王元寶頓時陷入了兩難。要說能夠得這麼一個德才兼備智勇雙全的女婿,他臉上惱火,心裡還是肯的,可要讓女兒跟他去成都,他畢竟出身士人,即便捏著婚書在手,一想到異日兩人尚未行六禮,就興許給他弄出個外孫或是外孫女來,他就只覺得心頭再次萬般糾結。好半晌,他方才聲音艱澀地問道:「你們……你打算讓幼娘以什麼名分跟著你?」

「幼娘在長安固然出名,可也不是四處拋頭露面,不虞到成都還有人認識。我本意借重她之能在成都另有大用,自然絕不會委屈她為婢妾,這一點王公儘管放心。」話到這兒,見王元寶果然長長舒了一口氣,杜士儀便欣然笑道,「我雖遠不如王公豪富,可還有一些家底。須知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有幼娘點石為金,此去成都自然平添羽翼。」

果然不愧是杜十九郎,比那些覬覦王氏豐厚陪嫁的達官顯貴有眼光。他的女兒,又豈是陪嫁豐厚而已,他家裡兩個兒子加在一塊,及不上幼娘半點!

仔細思忖了一番其中利害,想想從王容入道,杜士儀開元九年回京到現在,兩人之間情投意合足有將近四年,遠勝過尋常一見鍾情,王元寶終於深深吸了一口氣,點頭應道:「好,我答應你。」

「多謝王公賢明,我必不負所托!」

玉真公主和金仙公主今日特意屏退了左右從人,只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