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一片丹心照汗青 第四十二章 從高人游

「要去代國跟著娘娘過好日子了!」薄府上下一片歡騰。

娘娘成了一國太后,俗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些昔日伺候薄妃的奴婢們都幻想著能在代國小朝堂混個人模人樣。

韓淮楚卻是實在捨不得這長安城。

非是那長安城富庶乃天下之都,實在是這裡的一切韓淮楚都已熟悉。自白登山之戰之後,韓淮楚就來到這裡。在長安城見證了韓信之死,見證了大漢朝廷發生的一切大事。還有那朝中一干大臣,雖然不認識薄太后的這位兄長,韓淮楚卻是將他們當戰友看待。能打聽到他們的哪怕一點消息,韓淮楚都感到欣慰無比。

而那代國歷經戰火荼毒,是一片窮山惡水,遠離政治中心消息閉塞。

最令韓淮楚不能割捨的,就是老情人張良。

不能割捨還是要割捨。自從張良立志仙道,二人其實已不再像楚漢戰爭中在一條道上。打點完行裝,這日,韓淮楚便去驪山石瓮谷向張良辭行。

※※※

還未到谷中,遙遙就見那石瓮谷車馬如蓋,原來是呂太后來答謝張良保全太子之恩。

韓淮楚只有避在暗處,聽那呂雉與張良的對話。

「先帝在時,曾以齊地三萬戶封授先生。先生推辭,只領一萬戶。後因韓王信之故,那一萬戶食邑先生自請削去。今先生保全皇上,請再領回。」呂雉很誠摯地說道。

「為臣有列侯之名足矣,富貴皆身外之物,要那食邑何用?」張良拄著拐杖,淡淡地說道。

「娥姁知先生不愛富貴,然此山野之地先生食此粗陋米糧。娥姁在宮中為留侯準備精美膳食,每日定時派人送上山來,此乃娥姁答謝先生之心,先生萬勿推辭。」呂雉又道。

「子房已受高人點化,修習仙道,絕五穀以習輕身之道,要此美食何用?」張良還是不受。

「原來先生慕愛仙道。如此草廬,何能擋風避雨?娥姁就為先生修一丹室吧。」呂雉態度十分誠懇。

太后為留侯修的丹室,一定是富麗堂皇賽如別墅。

張良微微一笑:「為臣保全皇上,是還太后昔日人情也。今先帝已去,為臣將從高人游也。」

張良口稱還呂雉的人情,倒將呂雉提醒了。

「那韓信尚在人間,這妮子與韓信本是一對情侶,只因那死去的劉季之故,不能比翼雙飛。這妮子說要從高人游,難道是她與韓信要來個故情重萌?」

「四海之大,先生要去何處?娥姁要想念先生,或是有事不決要向先生請教,該往何處找尋?」呂雉開始套話。

「東昏縣,白雲山,乃高人為為臣選擇的洞府。若是太后今後要見為臣,可去彼處找尋。」張良說了這句,臉上現出不耐之色。

那白雲山在今河南蘭考西南,離長安有十萬八千里,呂雉如何會為想念張良而去?

既聽到張良有確定之所,不是與那韓信來個比翼雙飛,呂雉也就放心。於是告辭而去。

※※※

車馬去盡,就見張良倚坐在草廬外,手托香腮,望著那石案上一顆黃褐色的石頭默默出神。

韓淮楚一望那黃石,那前世之事立即湧上心來,掩不住內心一陣狂震。

「情劫,自己這道情劫已過。赤松子已收良妹為徒,伊人已成仙道中人!」

韓淮楚從瀑布處走出,站在張良的身後。站了好久,張良依舊未曾覺察,那迷惑的目光依然停留在黃石之上。

「這畫中的意思,良妹看出來嗎?」韓淮楚禁不住問道。

「哦」了一聲,張良彷彿被驚醒過來,收回那迷惑的目光,投射在韓淮楚身上。

「信郎,你何時來的?」張良問道。

「剛來不久。為兄這次,是專程來向良妹辭行的。薄妃與恆皇子受太后恩典,准許她母子去代國就國。我這個冒牌的兄長,也要去代國了。」韓淮楚傷感地說道。

張良聞言一愣,隨即問道:「那老母殿的香,你不再去敬了?」

「只要心中有神明,何處敬香都是一樣。為兄去了晉陽,將造老母塑身日日供在堂上。」韓淮楚答道。

「這也好。你這身份,留在這長安城遲早要被人認將出來。去代國那遙遠的地方,今後一生平安,小妹也就放心。」張良說這話時,也無挽留之意。

「天池真人可曾來過?」韓淮楚問道。

張良一聽這話,興奮地說道:「是啊!不知小妹何幸,上次拜師不成,這次師傅竟自來找我。被她收入門牆列為弟子,傳下玉鼎道經一部,並為小妹辟出一處極佳的洞府,說是時時會來指點我修行。」

「是啊,以良妹這身子骨,自然不能與赤松子同上天山那奇寒的地方。難得她想得這麼周到,為良妹開闢出一處洞府,並雲時時會來指點。真是對良妹特別的關拂。」韓淮楚想到這裡,問道:「那白雲山就是你今後長居之所嗎?」

「怎會呢。」張良微笑道:「等小妹學道有成,自然會白日飛升。白雲山只是小妹暫時修行之所。」

「何時謂學道有成?」韓淮楚問道。

「師傅說了,等到小妹能自行悟出這石中的故事,就是道術有成。」張良又將目光轉向那案上的黃石,若有所思道:「這石中之畫,到底藏有什麼故事?」

「原來如此,原來以赤松子的道行,早知道這個弟子是天帝之女。難怪對她如此垂青。」韓淮楚頓時恍然大悟。

度化天帝之女成仙,那度化之人豈不要一同飛升仙界。赤松子收得張良這個徒弟,對她其實是相得益彰。

但願良妹好夢成真,但願她能早一日做個與天齊壽與日同輝的女神仙!千萬年之後,徹底將她的信郎從腦海中忘掉。

「良妹,為兄今去也。」韓淮楚哽咽地說出這句,一扭頭,再也不回望。

※※※

剛回到長安城,就聽到那坊中在談論一樁關於他師弟陳平的趣事。

原來陳平押了呂雉的妹夫樊噲返回長安,而劉邦已經翹掉,呂雉大權在握。

「敢動我的噲郎!敢情是活得不耐煩了。」太后之妹,舞陽侯夫人呂嬃聽到從河北趕回來的家兵家將彙報,大怒,立即向呂雉參上一本,要除陳平而後快。

可是噲郎還在陳平手中扣著,要是陳平把樊噲當成人質,那可不是置樊噲於死地。

再說陳平是奉先帝之命去斬殺樊噲,做掉他名不正言不順吧?

當呂雉將自己的疑慮說給呂嬃,呂嬃自有主張道:「就派個使者半路劫到陳平,令他去滎陽鎮守,樊噲由他人押送回京。然後妹子府中家將伴成強盜,將陳平那廝砍成肉泥。」

玩套路玩到縱橫家弟子頭上了,當陳平是白痴啊。

使者在半路上劫到陳平,將太后懿旨一宣,那陳平一聽,立馬就在心中冷笑。

恐懼的是,樊噲的老婆呂嬃尚在朝中,只要她向呂雉一進讒言,追殺令馬上趕來。

「聖上駕薨,為臣必須先去京城奔喪。赴任滎陽之事,待回京城再提。」

於是陳平押著樊噲大搖大擺回到京城,又大搖大擺步入長樂宮那太上皇廟。

有大臣來哭喪,身為一批未亡人的領袖,呂雉必須相陪。

陳平一見劉邦的牌位,立馬就哭,哭得天昏地暗,哭得慘烈無比。

他哭的什麼?哭劉邦死嗎?

「太上皇啊,你叫為臣殺樊噲,為臣並沒有奉你旨意行事,是欺君之罪也。」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陳平,一邊哭一邊看身邊呂雉的反應。

聽到樊噲還活著,呂雉心中吃了定心丸,但臉上還裝出一副無動於衷的表情。

「那樊噲是忠臣啊。自打陛下沛縣起事,他就捨命相隨。不知是哪個小人誣告說他謀反,令陛下聽信讒言要砍他人頭。為臣實在是不能錯殺忠臣啊!」

「行了行了,你該說的話我也聽明了。」呂雉也不耐煩就這麼陪站,揮一揮手,說道:「曲逆侯你舟車勞頓,回府休息吧。」

回府?那呂嬃的家將在滎陽的路上等不到自己,還會殺進自己的侯府中來。

「為臣一介書生,亡楚奔漢,賴太上皇不棄,恩情厚待,不敢相忘。太上皇喪禮為臣未趕得上,為臣要為太上皇守靈三日。」陳平固執地說道。呂雉不許,陳平又請求。呂雉無法推辭,只好任由陳平在太上皇廟紮營。

那陳平就成日跪在劉邦的牌位前,從太陽升起跪到太陽落山,又從月亮升起跪到月亮落山。一天一夜過後,終於堅持不住,昏厥過去。

那呂雉聽說,心想此乃社稷之棟樑也,若是陳平今後能如此效忠自己,可不得一幹將?於是感動,親自來太醫院慰問陳平。

「君侯忠直,乃為臣者本色也。今主上年少,不懂世事,願君侯每日教導,不負先帝之願。」呂雉當眾拜陳平為郎中令,又被冠了一頂帽子——太傅,成為惠帝劉盈的另一個師傅。

陳平滿腦子花花腸子,呂雉原想自己那傻兒子被叔孫通那老夫子教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