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垓下逐鹿定江山 第四十八章 大漢立國

「項羽還未被追上么?」金帳內劉邦焦躁地問著。

陰陵報回來的消息已經過了一天一夜,灌嬰的騎兵已經追向烏江。按照時間計算,應該在昨日傍晚追上項羽,今日凌晨送來捷報。那漢王劉邦緊張得睡不著,乾脆就不睡,挑起燈在帳中坐等。卻苦了那幫諸侯與文臣武將,都要陪著他老兄一起等。

項羽一滅,劉邦勢必會稱帝成為天子。未來的天子都要熬夜等候,誰敢不等?

真是生氣啊!別人都在哈欠連連苦受煎熬,那小子卻在帳中呼呼大睡,簡直不把劉邦這個真龍天子放在眼中。

「項羽生死與否,並不能左右天下大勢。為臣軍務在身,不能久候。」那小子說出的理由,劉邦氣得半死,「還有什麼比項羽生死更大的軍務?」他卻還真不能說什麼,只得道:「正是。軍務大事要緊,齊王且回早作安歇。」

他能說什麼?垓下之戰這小子立下如此大功,將那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擊敗。麾下有三十餘萬精兵強將,論起實力來比他這個漢王還要強。若是惹惱了這小子,也想與自己爭這個天下,還不知那些見風使舵的諸侯會向著哪一邊。

「項羽死了!」捷報未到,聲先至。破曉時分,劉邦金帳外傳來士兵們震天的歡呼。

「項羽真的死了么?」劉邦立馬從案前站了起來。

只見四個將軍呼剌剌一起擠進帳門,卻是齊將呂馬童,王翳,楊喜,楊武。那王翳手中擰著一顆頭顱,血跡斑斑,重瞳兀自圓睜,不是那蓋世無敵的項羽還是誰?

「大王,項羽死前說將他人頭送與卑職,這斬殺項羽的功勞應該是卑職的。」呂馬童跪在地上高喊道。

「大王,是卑職三人先將項羽追到,與他力戰兩個時辰。那項羽久戰力竭,自裁而死。呂將軍只是剛剛來到,並未拼一刀一槍,如何能將這功勞算到他頭上?」那王翳也跪地據理力爭。

原來項羽死前雖說將首級送與故人呂馬童,可那王翳師兄弟豈能答應?這便幹將起來。「余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十人。」最後那呂馬童干不過聖劍門三師兄弟,首級被王翳搶了去。呂馬童當然不服,就隨三人一同鬧到這裡來。

戰場爭功古時是常有的事。可那劉邦這會兒哪有心情來斷這樁案子?

「項羽,我的好兄弟啊!天下之大,為何不能容我二人並立於世?」劉邦下案一把接過那項羽的頭顱,捧在手中貓尿刷地就流了下來。

項羽是大王的好兄弟?是好兄弟卻不殺他誓不罷休?大王為項羽之死慟哭流涕?帳中群臣與眾諸侯相視愕然。

「漢王最會演戲?他這一次是不是又在演戲?」大家均想。

這一次劉邦不是演戲,項羽已死劉邦已經勝利在握他也不用演戲。從聚義滅秦開始,到楚漢相爭,七八年間,那劉邦無時無刻不將項羽視為平生最大的對頭。如今這對頭終於死去,劉邦這一次是動了英雄惺惺相惜之情。

「大王之淚何等珍貴。項羽既已服誅,你該慶幸才是,豈可為這賊子所流?」美人軍師勸道。

「對對對,是該慶幸,大家都該慶幸。四位將軍且說說看,項羽到底是怎麼死的?」劉邦聽陳平一勸,也就不哭,將人頭放在案上,轉頭斷起案子。

四將各自將項羽之死經過陳訴。劉邦聽了哈哈一笑:「原來如此。四位愛卿皆是有功之臣,都封萬戶侯,各領千金賞賜,無需爭持。」

於是封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皆大歡喜。

一下子封了四個萬戶侯,四千金出手。劉邦對項羽之死,該當多麼高興?

※※※

「什麼事大家這般高興啊?」就像聽到緊箍咒一般,門外傳來韓淮楚那爽朗的聲音,劉邦臉上的笑容就是一僵。

收拾完項羽,就該輪到這韓信。對付這百戰百勝威名震於四海的小子,比那項羽還要困難。劉邦一聽到韓淮楚的聲音都是汗毛直豎。

只聽門外小兵歡天喜地答道:「稟齊王,大喜事!那西楚霸王已經自裁而死。」

韓淮楚道聲:「是么?」一陣風般走進帳中,眼睛直勾勾地向著那案上項羽那顆人頭望去。

「西楚霸王,你到底還是難逃一死。遠在大漠的追兒,聽到這個噩耗,不知會有多麼傷心?」韓淮楚凝望著項羽的人頭,心中一陣潸然。

說到底那項羽與他並無冤讎,只是一個戰友之子。他算到項羽能逃到烏江,存心放項羽一條生路,偏偏項羽還是選擇了絕路。

天下大事一定,韓淮楚就要遠走大漠與心愛的追兒相會。他卻不知道,心愛的追兒已經來到中原,早就知道了這個噩耗。

「齊王來得正好。快看,那項羽已經伏誅,他的人頭就在這裡。」眾人說道。

韓淮楚轉向劉邦,問道:「大王將如何處置項王的人頭?」

「當然是懸於轅門,顯我軍威。」劉邦不假思索道。

「不可也。項王雖死,楚地並未夷平。那季布仍在江東嘯聚餘黨企圖負隅頑抗。不如收斂項王屍骨,以厚禮安葬,以示大王仁厚之心。項王餘黨聞之,必感念大王之德,必會望風而降。」韓淮楚諫道。

一顆人頭賺得那些項羽餘孽來降哪怕一座城池都是划算。劉邦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一聽就欣然採納:「就依愛卿所奏。項羽曾被義帝封為魯公,便依魯公之禮葬於谷城。」

「項太傅,這就算是戰友為你做的最後一件事吧。」韓淮楚聽劉邦頒下旨來,心中生出一絲安慰。

谷城在現今湖北省境內,與那義弟賜給項羽的封地魯地相去萬里,劉邦為何要將項羽葬於谷城?

劉邦當然不會做這離譜的事。原來是諧音的緣故。山東曲阜五泉庄附近有一城名為古城,當地百姓訛稱古城為「谷城」。

那項羽的屍體已經被爭搶的將士扯為數截。劉邦便令裁縫將屍體縫好,與首級合為一處,送到谷城安葬。

項羽殺義帝,死後卻以義帝之封安葬。

※※※

楚漢之爭行將結束,接下來的事就是追亡逐北清理西楚殘餘。其中最大的敵人有兩股,一股是西楚後將軍季布在江東聚集的五萬楚軍,一股是那臨江王共尉的叛軍,大約也有七八萬人。

本來韓淮楚是聯軍總司令,這份心須由他來操。依韓淮楚的意思,那共尉乃蠅頭小患只須以些許兵力看住,自己先解決季布再回頭收拾他不遲。哪知劉邦說道:「諸侯軍百萬大軍何須多慮,可分兵治之。可遣劉賈督十萬漢軍攻打江陵,必能一戰克之。」

劉賈是他的族弟。再不扶持一把自己人,那軍中威信都讓韓信給佔去了。

「臨江國面臨亡國必死戰。十萬軍太少,勞師遠征恐與戰不利也。」韓淮楚說道。

「共尉年少無知,剛被項羽殺得大敗。劉賈驍勇善戰必能凱旋歸來。」看來劉邦對他族弟十分有信心。

老闆既然這麼說了,韓淮楚也不便多言。便頒下軍令,自提齊軍三十萬征伐江東。眾諸侯與劉邦攻略陳郡泗水各地,劉賈督十萬漢軍攻打臨江,三管齊下。

※※※

伐江東的韓淮楚兵團並未遇到什麼麻煩,那季布聽說項羽一死料知民心已散再難與韓淮楚抗衡。齊軍剛剛渡江,便遣散部屬,帶領一幫心腹逃往海外。不及旬月,會稽城攻破。

劉邦略楚的戰役也還順利。他聽從張良的建議,由項伯出頭遊說楚地各部落,採用招安的策略,逐一將陳郡泗水剩下的地域攻克。

這時的項伯已經被劉邦賜姓為劉,封為射陽侯。(時過境遷劉邦已經今非昔比,那昔日定下的娃娃親當然成了黃花菜。)

唯獨劉賈的軍隊在江陵遇到共尉的殊死抵抗,吃了一個大敗仗而回。

原來那共尉叛漢之後,料知劉邦饒他不過。歸國後立馬打出為項羽報仇的旗號,吸納楚軍殘部敗軍,整頓兵馬。拜逃來的楚國大將蒲耳為上將軍,竟然聚起十餘萬軍馬。舉國同仇敵愾共御外敵,又糧草充足。劉賈也非名將,深入到人家家門口作戰,焉能不敗?

劉邦得知大怒,又調遣周勃再增十萬軍馬殺向臨江……

※※※

劉邦極想過一下帶兵打仗的癮自個去把共尉的頭顱的斬下,可這時還有重大的事情在等著他——登基即位天子。征討共尉的事只有差他人去辦。

眾諸侯都已擺平。齊王韓信已經凱旋歸來,沒有他的擁戴那做真龍天子只是一句空話。

定陶城內,劉邦為韓淮楚擺下盛大的慶功宴。文臣武將,各路諸侯濟濟一堂,觥酌交錯間,劉邦頻頻舉盅,笑得是格外燦爛。

「韓愛卿,你說煩不煩,各路諸侯都上表請寡人稱帝以安天下。聞帝者有德者居之,寡人何德何能敢竊望天子之位。」借著酒勁,劉邦笑說道。

「國不可一日無君。大王功比天高,德被蒼生,理應稱帝。」群臣,眾諸侯站了起來,一起奏道。

劉邦沒有說話,只將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