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楚漢爭鋒戰彭城 第五十三章 拯救萬民

駐紮在潁川的漢軍,得不到關中的糧秣,幾乎頻臨揭不開鍋的境地。

在韓淮楚號召下,十幾萬大軍分成兩撥,一撥專職防衛,一撥就地墾荒鋤田,種下生長得快的蔬菜——茄子黃瓜豆角之類。

光吃菜不吃飯,一個個士兵都要變成茄子黃瓜豆角。但有菜吃總比沒吃的好,至少能夠活命。只是那蔬菜的種子剛剛種下,當時既沒有大棚,又沒有催肥農藥,等這些蔬菜成熟尚待時日。大軍的肚子問題依然是個問題。

這一日,漢軍營中的飯盆里突然多出了一道東東。那東東狀如加大號的韭黃,卻是那野生的蒲草,當時的人只拿來做蒲扇。

「野草怎上了飯盆,這能吃么?」士兵們一陣驚呼。

「這是大將軍親自去湖澤撈回的,大將軍在我面前親自嘗過,怎不能吃?」做菜的伙頭軍說道。

眾將士正在將信將疑,只聽得頌詩之聲:離離水上蒲,結水散為珠,初萌實雕俎,暮蕊雜椒深。大將軍韓淮楚一邊吟詩,一邊大踏步而來。

眾將士都恭恭敬敬站起。有人一指那飯盆,問道:「大將軍,這野草能吃么?」

韓淮楚也不答話,徑直走到土灶邊,用碗盛了幾根那野菜,用箸夾在口中一陣咀嚼。邊咀嚼邊道:「這野菜名叫蒲菜,非但能吃,還能做湯,味道鮮美得很呢。」

「是嗎?我也來嘗嘗看。」立馬有幾個士兵學著韓淮楚吃那野菜。那菜一入口,立馬便道:「真的能吃,味道還真香呢。」

不用韓淮楚動員,那菜盆中的蒲菜立即被哄搶了個精光。便有人問:「這野菜大將軍從何處挖來,還有沒有地方可挖?」

韓淮楚笑道:「在湖澤旁邊到處都是。明日本帥帶你們去挖掘,讓沒吃上的弟兄們也嘗嘗鮮。」

荒年有吃的都算不錯,何況發現了大批的美味。韓淮楚這話一出口,將士們一陣歡呼,個個喜笑顏開。

韓淮楚望著將士們欣喜的笑容,心想這蒲菜到後世買都難買,是宴席中一道必不可少的主菜,如今卻隨處可見。

有了這蒲菜,漢軍至少能維持到蔬菜成熟之時。但要擺脫這困境,只有到今歲秋後稻穀小麥成熟之時。

十幾萬漢軍都等著米下鍋,豈能等到秋後?

韓淮楚心中只發感慨,「生產力落後就是不行!要是像後世那樣稻穀有兩季稻,三季稻,也不用等到秋後了。」

後世的農業高度發達,稻的品種五花八門,有早稻,中稻,晚稻,旱稻,水稻,雜交稻,林林總總,畝產量激增,沒有季節與地域的限制,早就擺脫了「民以食為天」的束縛、工業人口佔了絕大比例,農業人口只佔少數。

早稻的播種期在春季,收穫在夏季。如果能大規模種上早稻,就可將解決糧荒的時間提前半年,不知可以拯救多少人的性命。

偏偏這個時代是距今二千年前的楚漢年間。這時雖有稻穀,北方諸國還是以種小麥為主。種下的稻穀小麥都是在春季播種,秋季收穫。

但在這人世間確實有早稻,韓淮楚還親眼見過。

那是在去歲夏天,韓淮楚被那「女魔頭」南海公主趙青擒走,沿途見農人在田中收割稻穀。要是在後世,這事也沒什麼稀奇。當時他覺得十分驚異,「南越國居然有早稻這個品種。」便留下了心。

「此刻舉國大荒,若是能從南越國換來早稻的稻種,推廣到關中甚至全國範圍內栽培,不僅可以解決今年的糧荒,還能在以後大幅提高糧食產量。他這個大將軍就再不用為糧秣問題頭疼了。」

這念頭也只想想而已。漢國與夜郎國結盟,南越國乃是敵國,那南越武王趙佗不落井下石已算不錯,就算有稻種,怎會把它資助敵國?

※※※

大帳內,韓淮楚將目光鎖定在那有一條母親黃河灌溉的魏國。

漢國大荒,河東去年秋天卻大熟。又加上去年魏豹不戰自降,河東幾乎無戰事,那裡的士兵與老百姓有飯吃。

魏國已經封鎖河津,徹底與漢國絕交。對那將蕭縣大營拱手讓給楚軍,令聯軍數十萬將士在彭城一戰屍橫遍野的魏豹,韓淮楚早就想出兵把他給滅了。只是朝中文武的反對聲音太大,故而只能把這想法按下。如今魏豹自尋死路,豈不是送上門的絕好借口。

因糧於敵,搶敵人碗里那口飯,才是擺脫困境的唯一出路。雖然這手段極其殘酷。

「漢王有旨。令大將軍回都商討滅魏大計,讓末將接替大將軍鎮守潁川。」不出韓淮楚預料,風塵僕僕的後將軍周勃帶來漢王劉邦的旨意。

「這一戰關中籌措了多少軍糧?」韓淮楚直接問到核心問題。

打仗要靠糧草,只有士兵們先吃飽了,才有力氣去搶人家碗里的飯。

「五千斛。」周勃的回答不令人振奮,也不叫人失望。

不是說關中大荒嗎?這五千斛軍糧從哪裡來的?

原來是與漢國結盟的夜郎王昆末都見關中大荒,好心援助的一批紫顏色的米,也就是後世說的紫米。

那夜郎人不擅種稻,也不產小麥,每日吃點瓜果抓點野獸也就能夠度日。五千斛紫米,可說是傾國之力。

這批紫米並沒有送到嗷嗷待哺的關中百姓手中,而是被劉邦扣了下來,準備用它作為軍糧,去教訓那敢造反的魏豹。那糧草還未啟動送往潁川,原因是路途輾轉,那運糧的士兵民夫也要吃飯。等到五千斛軍糧運到潁川,就少了二成。

五千斛糧秣,只夠十萬大軍五日消耗。若是帶去的軍隊能減到五萬,十日便要拿下河內。若是三萬軍馬,可以維持半個月……

戰爭形勢也不容韓淮楚把那潁川的十幾萬大軍全帶去。那西楚霸王項羽正修兵繕甲準備報京索戰敗之仇,潁川對楚軍的布防已經形成,調遣一支相當規模的軍隊十分困難。

河東與河內交界之處十分狹窄且有山川險阻,魏國重兵已將這一面看死,想從東面攻打就要硬碰硬而且攻不下來。那上黨郡與河東倒是接壤處寬廣,但那趙王歇已與漢國絕交,怎肯借道讓劉邦收拾了魏豹,自己直接面對漢軍的兵鋒?

從西面攻打看似也不可能,原因是那條從北到南橫亘河東全境的黃河。

九曲黃河,風急浪高,流淌到河內水流湍急,便是那魏軍可以依仗的自然天險。只須在漢軍濟渡的對岸設下重兵,一旦漢軍先頭部隊渡河,就敲掉漢軍的灘頭陣地。漢軍水師雖然在水面縱橫無敵,但地面部隊不能及時增援,這仗還是打不贏。

還有個問題就是漢軍若從潁川西進回到內史,千里迢迢又不知要耗費多少米糧。仗還未打,糧食先吃光,這壓根就不能考慮。

種種難題交織在韓淮楚腦中。韓淮楚現在面臨的難題是從什麼方向進攻,帶多少人去攻。

「關中遭災,現在情況如何?」韓淮楚問那周勃。

周勃說道:「關中遭受蝗災之後,漢王號召文武百官與富紳捐獻銀兩救濟難民。蕭何丞相已賣了南鄭家宅換成穀米發放到難民手中,周呂侯兄弟也變賣田宅響應漢王號召,末將也把南鄭的家宅賣了,其他捐銀捐糧的還有成侯紀信,寧秦侯曹參,共德侯傅寬,雍鄉侯樊噲——」

說到這裡,韓淮楚插言問道:「雍鄉侯不是駐守長城嗎,他怎能回到櫟陽?」

周勃答道:「雍鄉侯沒有回來。他聽說關中遭災,派他夫人代表他將南鄭的田宅賣了換成銀兩捐獻。」

也是當時通訊不暢,韓淮楚這個大將軍尚不知長城方面的情況。於是問道:「長城那邊可有戰事?」

周勃道:「匈奴軍馬在雲中九原集結說是練兵,見我軍已在長城設防不敢輕舉妄動。冬季一到便退兵而去,直到今年春季也未見再來。雍鄉侯體恤大家駐邊辛苦,將秦籍士兵派回家鄉省親。卻不料趕上家鄉遭災,回家的士兵吃不上飯,都集結在櫟陽城外正準備回長城。」

韓淮楚急問:「有多少人?」周勃道:「大約在一萬左右。」

關中居然有一萬能征慣戰的士兵!一個重要信號傳入韓淮楚耳內。

這批士兵都是在韓淮楚攻滅三秦之後應徵入伍的成年人,經過韓淮楚親自訓練,個個是孔武有力的戰士。

韓淮楚問道:「關中沒飯吃,長城那裡就有飯吃嗎?」

周勃答道:「雍鄉侯戍邊長城,與當地百姓共同墾荒種田。雖說吃得不飽,總不會餓死。」

韓淮楚忙道:「速速備馬,本帥這便回關中!」

對魏作戰的通盤計畫已經在韓淮楚腦中成型。轅門外馬夫牽來韓淮楚那匹戰神寶駒。韓淮楚跨上寶馬,一道紅色的閃電如離弦之箭直插關中。

※※※

櫟陽城外本建有漢軍軍營,是在劉邦兵出關中之前漢軍的長期駐地。在軍營外的大道上如今是人山人海,無數白髮蒼蒼的爹娘為自己的兒子送行。

「大郎,你這一去爹娘便要去巴蜀逃荒,這裡再不要回來了,這一袋麥餅你就拿著路上吃吧。」老父老母含淚對即將去塞外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