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巨鹿鏖兵宴鴻門 第五十二章 偃兵奇謀

卻說那章邯駐守棘原,又與聯軍交戰數場,皆是敗北。隨著楚軍與各路諸侯增援的部隊源源到來,聯軍越戰越強。而秦軍未有增援,人數不斷減員。

章邯經不住這般耗法,只有引軍西退上黨,依仗山川地勢堅守,以防聯軍入關。項羽多次邀戰,章邯只是不戰,堅守營寨。

他這招老虎不出洞,項羽也是無可奈何。又聽說劉邦大軍南下,唯恐被劉邦拔了頭籌先入關中,未免驕躁不安。

那劉邦用了張良之計,又有張良為其運籌帷幄,果然是高歌奏凱,一路猛進。這一日,又傳來了劉邦攻下南陽治所宛城的消息。

傍晚時分,韓淮楚正在營間散步,忽有墨家鉅子,楚國長公主虞芷雅來找他。

那曠世佳人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每一次找他來都是問計。韓淮楚貌似有先見之明,一見虞芷雅,便笑道:「公主可是為破敵之事而來?」

虞芷雅也不諱言,說道:「是啊,如今章邯堅守不戰,不知何日能攻入關中,鋤滅暴秦。上將軍每日以酒澆愁,芷雅每日見他心裡難受得很。」

佳人為項羽難受,韓淮楚心中更是難受。曾幾何時,面前的人間殊色還與他心心相印,如今芳心中卻無絲毫他的位置,一心只為項羽打算。

「看來巨鹿一戰,項羽那衝天的豪情,無敵的英雄氣概已徹底征服了芷雅的芳心。霸王虞姬,到底還是走到了一起。」

韓淮楚澀然一笑,說道:「我軍攻不進關中,那劉邦大軍可是一路順風順水。都是楚國兄弟,誰滅暴秦不是一樣嗎?」

虞芷雅頓時慍然,急道一聲你,便欲拂袖而去。

韓淮楚頓覺失言。那劉邦先入關中做關中王,娶虞芷雅為妃,豈是佳人所願?

他忙喚一聲:「公主請留步!」虞芷雅回過頭,冷眸看他,說道:「韓公子還有何話可說?」

韓淮楚道:「破敵之計,韓某這便有了。」

虞芷雅回怒轉喜,說道:「你真有破敵之計,快快說來。」

巨鹿大勝,雖然靠的是項羽的勇猛與楚軍視死如歸的精神,但虞芷雅知道與韓信的計謀有很大的關係。而首戰英布奏捷,更是韓信一手策劃的結果。韓信的能耐她是最清楚不過,他說有破敵之計,一定有取勝之道。

韓淮楚說道:「公主還記得韓某助假王吳廣攻破滎陽之事么?」

虞芷雅臉色一怔:「難道韓公子說的是行反間計?」

韓淮楚一個點頭:「正是要用反間計。韓某這計,不費一兵一卒,管叫他二十萬秦軍盡降我軍。」

虞芷雅詫道:「不會吧,那章邯對秦廷忠心耿耿,也會投降?」

韓淮楚笑道:「沒有試過,哪能斷言。只要用足功夫,就算是頑石也要他點頭。」

※※※

項羽聽了虞芷雅之計,勃然大怒,猛一拍案,說道:「章邯殺我叔叔,此仇不共戴天,豈能容他投降?早晚我要取他首級,為叔叔報仇雪恨。」

那范增卻頻頻點頭,慢悠悠道:「羽兒稍安勿燥,且聽吾一言。章邯雖敗,手中尚有二十萬大軍。如與他力拚,非數月不可下。與士卒傷亡,生民塗炭相比,羽兒你個人的恩仇實在算不得什麼。長公主之計,老夫看是可行。」

虞芷雅也道:「縱然能勝章邯,彼時那劉邦早就進軍關中滅了秦廷。上將軍難道安心讓他做那關中王——」

說到這裡,她下面的話陡然剎住,粉面燒霞,羞不自抑。

范增哈哈一笑,說道:「孰優孰劣,羽兒且請三思,切莫輕言。」

項羽看了虞芷雅一眼,猛然點了一下頭,說道:「為了天下蒼生,為了公主,就按公主之計。」

話一說完,只覺那一點頭有千鈞之重。

※※※

這一日,秦軍大營外忽然來了魏國大將軍周叔,口稱奉魯公之命,要邀請章大帥商談和議。

章邯聽守衛來報,十分驚訝,對眾將道:「項羽手中有四十萬兵馬,可謂兵多將廣,一意攻取關中,怎會與我軍議和?」

董翳道:「不管是真是假,先讓他進來看看再說。」

於是周叔入營。相見畢,章邯問道:「項羽為何要與我軍議和?」周叔道:「魯公久攻關中不下,現赤日炎炎已到夏季,士兵心生倦意,故而要與涇陽侯商談和議。」

司馬欣笑道:「莫非爾等賊黨心散,各懷心思不肯并力而戰?」周叔嘿嘿一笑,說道:「實不相瞞,咱們各路諸侯之所以興兵不過是想平分關中富庶。今勞師動眾已有數月,早就不想戰了。奈何那項羽獨斷專行,不許眾人離散。大家畏懼他,只有呆在這趙地不敢離去。」

章邯哦了一聲,問道:「魏地去年收成如何?」周叔嘆息一聲,說道:「去年歲末,我大魏還未復國,刀兵四起,哪裡談得上收成?從老百姓褲腰帶省出的糧食,都拿來趙地作了軍糧,士庶過得實是苦不堪言。」

章邯啞然而笑,又問:「那項羽想如何商談法,是本侯去往楚營,還是項羽來我秦營?」

周叔道:「自然都不是。雙邊各帶軍士百人,皆不許披甲帶刃,明日午時於兩營之間的武安君墓相會,商談和議。」

武安君即是已故趙大將軍李牧。趙王遷誤聽讒言,誘殺李牧全家。百姓憐之,收斂李牧屍體,葬在此間。

那武安君墓距離楚營有三十里,離秦營卻只有二十里。若有變故,說起來秦軍這一邊還佔了便宜。章邯仍然搖頭,說道:「不行。那項羽能以一當百,本侯只帶一百軍士太少。」

周叔微微一笑,說道:「那麼涇陽侯多帶一百人便是。」

章邯乃道:「就煩周將軍回去告訴項羽,說明日正午本侯準時到來。」周叔呵呵一笑,道聲:「不見不散。」拱手離去。

周叔走後,眾將問道:「大帥為何同意與項羽議和?」章邯笑道:「賊黨缺糧矣,又各懷鬼胎,此正是卻敵良機。本侯明日便假意同意休戰議和,待各路賊軍盡去,再突然攻擊。那楚軍無諸侯軍援助,孤軍一旅,定可大潰之。」眾將連聲稱妙。

司馬欣道:「須提防敵軍使詐,要劫持大帥。」章邯道:「本侯對此已有慮及。明日先派出探子於那武安君墓周圍埋伏,看項羽是否只帶了百人。本侯帶的兩百人,以將佐喬裝,可保無虞。」

李烈笑道:「何不明日擒了那項羽,賊軍群龍無首,必然眾心離散。可一戰而盡全功。」章邯搖頭道:「小不忍則亂大謀。那項羽勇武過人,兩百將佐未必能擒住他。若惹惱了他,就壞了破敵大計。」李烈拜道:「大帥深謀遠慮,末將不及。」

※※※

次日午前,秦軍探子來報,項羽只帶一百軍士去往武安君墓,並未使詐。那章邯便即放心,帶了兩百戰將喬裝的軍士,前去相會。

只見項羽據了一案,早已端坐等候,身邊士卒皆穿便裝,並未攜有兵器。

章邯笑道:「魯公來得好早。」項羽起身,說道:「涇陽侯果是信人,並未爽約,請坐。」

章邯便在項羽對面坐下。項羽又道:「給涇陽侯斟酒。」便有軍士手提一盤,托著酒盅酒壺而來。

那軍士倒了兩盅酒,一盅遞給章邯,一盅遞給項羽。章邯將酒盅放在案上,卻是不飲。項羽作生氣狀道:「涇陽侯莫非不擅飲酒?」章邯笑道:「不知汝意,不敢飲之。」

項羽長身而起,端起酒盅一飲而盡,高聲道:「莫非涇陽侯懷疑項某在酒中下毒?」章邯賠笑道:「何敢如此,既是魯公雅意,章某飲之便是。」也提起酒盅一飲而盡。

項羽便收起怒容,坐下說道:「項某雖與涇陽侯為敵,卻對涇陽侯十分的佩服。想當初張楚周文四十萬大軍入關,大秦江山搖搖欲墜,涇陽侯以一己之力力挽狂瀾,秦廷才得以苟延殘喘而到如今。涇陽侯揚鞭馳馬,南征北戰,天下諸侯一聞你大名,莫不心驚膽寒。當世英雄,當首推涇陽侯。」

章邯聽了項羽誇讚,心中也是十分受用。卻裝作一副謙虛的樣子,說道:「哪裡哪裡,當世英雄該首推魯公也。本侯雖征戰南北,至今卻未見尺寸之功。天下諸侯平了又反,大秦疆土喪之大半。正是長江後浪推前浪,魯公巨鹿一戰天下聞名,可謂不世出的英雄。」

項羽正色道:「涇陽侯可知天下諸侯為何會平了又反?」

章邯長嘆一聲:「主上昏庸,權臣當道,天下人苦矣。」

項羽重瞳緊盯著章邯:「涇陽侯既知天下人苦秦,為何要保那殘暴的秦廷。何不棄暗投明,與項某一道,揮師殺入關中,滅了那秦廷,為天下黎民造福?」

章邯聽著不是個味。項羽說是來與自己議和的,現在竟勸說自己投降。當下沒有吱聲。

項羽一指那李牧的墓碑,說道:「想當年武安君何等英雄,何等忠烈,卻為宵小所害,死於趙王遷之手。涇陽侯難道想步武安君後塵,也死在秦廷手中嗎?」

章邯猛一起身,問道:「魯公今日邀章某至此,到底是何意?」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