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五湖泛舟任逍遙 第三十二章 借兵三千

郯城被奪,所有的府庫錢糧均落入了劉邦之手。

原指望與項梁打一場消耗戰,坐等項家軍糧草耗盡,不戰自退。哪知這消耗戰最拖不起的是他秦嘉自己。這樣下去,楚軍十日後便會斷糧。

可恨那不會打仗的劉邦與彭越在一起之後,似乎忽然開了竅,不斷派出小股的騎兵騷擾楚軍的後方。等秦嘉派出大隊人馬前往,又像風一般不戰而去,根本不給楚軍交戰的機會。

要想後方安穩,只有打回郯城,徹底剿滅劉邦這個眼中釘。可是要拔除這根刺,需要傾盡秦嘉所有的兵力。那項梁自不會坐視秦嘉來打劉邦,他那麾下的驕兵悍將正摩拳擦掌,等著秦嘉回師郯城,從後追著猛打呢。

更可怕的是失去軍心。那劉邦在郯城出的榜文傳到了軍中,頓時軍心大亂。

便有部將丁疾暗中向項梁輸誠,送信雲要獻出關隘迎接項家軍,雖被秦嘉知曉,以快刀斬亂麻的手段拿下丁疾砍頭示眾,但焉知還有沒有人會起而仿效。

還有人與那傀儡大王景駒勾勾搭搭,早晚去景駒帳中噓寒問暖,進獻劫掠來的美女玉食。秦嘉知道他們的鬼心思,是看中了景駒楚王后裔的身份,想項家軍戰勝後說不定項梁會擁立景駒,提前來向他示好。

那些在秦嘉眼裡最不值錢的普通士卒,也不斷有人逃亡。三日下來,竟走脫了五千餘人。再這麼下去,不等項梁,劉邦來攻,他這支隊伍自己便散去了。

秦嘉是真心佩服那給項梁出主意的高人張良,也恨他恨得牙癢。劉邦背後捅的一刀竟這般鋒利,直接捅到了他的心窩。也佩服劉邦那個貌似忠厚長者的欺世盜名之徒,一張榜文,便勝似十萬雄兵。

這一戰是沒法打下去了。秦嘉在帳中獨坐,盤算著自己今後的出路。

投奔諸侯?笑話。他秦嘉坐視陳勝兵敗身亡而不發一兵救援,早已在諸侯間聲名狼藉。那項梁在諸侯中聲望正隆,誰會為了他而得罪項梁。

與項梁決戰?更是想都不敢想。先頭兵力鼎盛糧草充足時不敢,現在哪還敢起這個念頭。

秦嘉手緊捏那象徵兵權的虎符,陰鷙的目光中流露出一絲狠毒,「幸而吾還留有後手!」

他急招心腹入內,如此這般吩咐一番。

※※※

驚人的消息傳到沛縣城,那楚國上柱國秦嘉,竟戕殺了傀儡楚王景駒,帶著他的頭顱投降秦軍,去了陳城。

那陳城有秦國大將楊熊鎮守,麾下人馬不下五萬,呂臣便敗在他手中。

秦嘉棄關隘而逃,楚營軍馬散去大半,只有心腹兩萬跟隨。那楚營便無人主事,有將獻關投降項梁。

項梁得知景駒被害的消息,當即厚殮景駒那無頭死屍下葬,不提。

※※※

項梁此役,不僅拿下泗水,而且佔據了東海,手握三郡,領十數萬大軍,勢力之大眾所側目。四方豪強,多有歸附。

這一日,有沛公劉邦到來。

那鯊魚幫幫主彭越,還有項莊項佗兄弟,留在郯城鎮撫,未曾跟來。

那劉邦乃一方小諸侯,項梁自不會怠慢,帶了各路英雄出城迎接。內中有魏王弟魏豹,田榮田橫兄弟,東陽令史陳嬰,吳縣縣令鄭昌,俱是一方豪傑。

項梁見到了劉邦,稱頌道:「沛公儀錶不俗,果英雄也。今沛公奇襲郯城,為克敵立下首功,實為我楚國社稷復立立下一大功也。」

劉邦便拜道:「劉季本楚人,今項公欲匡扶楚國宗祠,敢不盡心竭力。願領微薄兵馬,投效於項公麾下,共謀大業。」

這無恥的流氓,失去了根據地,便假惺惺攀上項梁這顆大樹,好託庇乘涼。

人群之中,一人暗暗點頭,喝了一聲彩。此人正是教劉邦「不爭之爭」的張良。

那張良不想在這時候向劉邦打招呼,劉邦卻一眼看到了她。當即喜匆匆走過去,高聲喚道:「子房先生也在這裡!劉季想念先生甚緊。」

張良只好走將出來,說道:「子房見過沛公。」

項梁笑道:「沛公,你可知道那突襲郯城的主意是子房先生想出來的么?」

劉邦一愣,隨即呵呵笑道:「原來是先生的主意。俺劉季還尋思項公這裡來了什麼高人,竟出此妙計。」

他雖然表面上大大咧咧顯得若無其事,心中更後悔放走了張良這個天下奇才,致使對秦嘉用兵大敗。若非如此,他怎會低聲下氣投到項梁的麾下?怎麼說前不久大家還是平起平坐的諸侯呢。

張良便謙虛一番。劉邦忽問:「子房先生,你那借兵之事可有眉目?」張良搖了搖頭,頹然道:「尚且沒有。」

項梁奇問:「什麼借兵之事?」劉邦道:「子房先生欲復立他韓國,想向諸侯借兵。」

項梁「哦」了一聲:「先生怎不早對吾講?若知道先生有此志向,項某早就發兵相助了。」

張良道:「先頭見武信君戰事要緊,不便相求。而今秦嘉既逐,便好開口。不知武信君能借我多少兵馬?」

項梁沉吟一下,問道:「今故韓之地,秦軍守備如何?」

張良早就了解得清清楚楚,答道:「現秦將章邯出戰齊境未歸,武成侯王離回歸長城戍守北疆,潁川郡正好空虛,正有用兵之處。」

項梁便道:「吾借精兵三千與你,可夠?」張良臉上露出些許失望,卻說道:「多謝武信君。」

三千兵馬,雖說能在秦人防備空虛之時鬧出點動靜來,但那章邯王離聽說韓國復立豈能相容,只要出動一路大軍,如何抵擋?

只聽項梁道:「三千兵馬,少是少了點。可你韓國復國,也不能由我江東子弟一手包辦。你可廣募韓地豪傑,為你韓國興復而戰。」

張良點頭稱是,心中卻在想六國中就屬韓國地盤最小,人口最少。想要招募韓國的丁壯來對抗秦國的虎狼雄獅,恐怕是很難。

但千難萬難,又怎能阻擋她興復家邦的決心?就算是赴湯蹈火,她也在所不辭。

張良又轉顧劉邦,說道:「沛公,子房向你借一個人。」

張子房開口相求,劉邦哪裡好意思拒絕。他聽說只借一個人,當下笑呵呵道:「先生要借何人,儘管說便是,劉季無不應命。」

張良輕輕道出二字:「利蒼。」

那利蒼武功之高,泗水英雄幾乎無出其右。他利蒼一人,就抵得過十員戰將了。但一來利蒼是張良帶來的,二來劉邦已經答允,雖然是捨不得,也只好忍痛割愛。

正說話間,人群中忽聞有人號哭,卻是魏公子豹。

魏豹泣道:「武信君既已允立韓國,何時發兵復我魏國?」項梁聞言,沉吟起來。

魏國不同於韓國,正有秦國重兵把守。想要復魏,首先要同在陳郡的楊熊部死磕。

楊熊的兵馬人數原與秦嘉差不多,但那秦軍的戰鬥力遠勝於楚軍。如今加上秦嘉的兩萬降兵,如虎添翼。

項家軍剛剛打完大戰,未事休整,人困馬乏,兼東海泗水二郡情勢還未安穩,現在還不是同強大的秦軍決戰之時。

項梁便道:「待大軍休整些時日,整飭軍馬,再助你回到魏地。」

魏豹聞言,哭泣方止。

正說話間,一彪人馬出現在視野,正向沛縣城馳來。

長戟烏騅,狀如天神的項羽,護擁著一輛華貴的馬車。車上坐的,正是項羽的亞父范增。

項羽奉命去追剿棄彭城而逃的董諜部,大獲全勝,將董諜的部屬斬殺過半。那董諜直潰逃至秦軍佔領的襄城,方拾回一條性命。

范增為項羽參謀軍機。正是他設計布下埋伏,讓董諜落入了項羽紮好的口袋。

項梁遠遠望見項羽,招手道:「羽兒,過來。」

烏騅奮蹄,項羽如一陣旋風般來到。項梁道:「羽兒,介紹一位英雄與你認識。這是突襲郯城的沛公劉邦。」

項羽下馬見禮。劉邦答禮道:「大公子英武非凡,真乃當世英雄也。」

對這種稱頌項羽見得多了,也不以為意,敷衍幾句,站到一旁。

便有范增馬車馳到。那范增一下馬車,一雙老辣的眼睛就緊緊盯在劉邦身上。那目光如一柄利劍,彷彿能將劉邦的內心悉數刺透。

劉邦堆起笑臉,施禮道:「先生可是范軍師。聞得軍師有治國安邦之才,劉季今日一見,幸何如哉。」

范增淡淡道:「沛公過獎。老朽如冢中枯骨,怎及沛公旭日中天。沛公仗三尺劍,竟能斬殺芒碭山大蛇。赤帝之子,果然不凡!」

這話讓在一旁聽著的項梁忽然一個震動,問道:「沛公,你那斬蛇是怎麼回事,說來給大夥聽聽。」

「這范增好生厲害!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便讓項梁產生了猜忌。」劉邦立馬出了一身冷汗。

只聽范增繼續火上澆油:「赤帝之子豈是池中之物,終有一天會一飛衝天,成就在吾等之上。沛公啊,了不起!」

劉邦心裡撲通亂跳,不知如何作答,眼望向張良。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