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風起雲湧斬巨蛇 第八章 投身義軍

貂魔聞言,哈哈大笑:「這下這小子恐怕是插翅難飛了。公叔假,你果然是帶兵之人,竟想得出這等主意。」

他們談得甚是高興,似乎韓信已成瓮中之鱉,卻未留意韓信身旁還有一位老道。

鬼谷懸策閃身而前,輕捋銀須,朗聲笑道:「拐魔,可識得貧道否?」

拐魔行無定這才看到韓信身旁的老道。定睛一看,原來是清溪隱叟鬼谷懸策,臉色頓時大變,急道:「快撤!」

三十年前,拐魔剛剛出道,正是血氣方剛無畏無懼的少年。那時他喜好漁獵美色,時常採花作案。

有一次正要得手時,撞到了這個鬼谷懸策。清溪隱叟出言阻止,他當時猶不服氣,想和清溪隱叟一較高下。誰知鬼谷懸策只動了一下手,便有一股浩瀚的力道洶湧捲來,自己的一隻右腿便爾折斷。

那鬼谷懸策念他一身武功來得不易,只略施薄懲,打折了行無定的一條腿,並告誡道:「若再犯案定斬不饒。」從此行無定再也不敢作採花的行徑。

他又打造了一桿百十斤重的鐵拐,用之作為兵器,勤修苦練,練得一套出神入化的獨腿鐵拐招術。

此番突見鬼谷懸策也在場中,哪敢多言,急忙下令撤兵。

而那公孫假不識鬼谷懸策的厲害,嚷道:「老拐,你說什麼?這韓信已如囊中之物,朝廷的欽犯在此,怎能說撤便撤?」行無定一指鬼谷懸策,冷笑道:「公孫將軍,你可知他是誰?」公孫假茫然道:「不知。」

行無定緩緩道:「入世有三劍,世外有三仙。這便是世外三仙中排名第一的清溪隱叟,你還不撤兵?」

公孫假狂喜道:「妙極!原來又是一個朝廷捉拿的欽犯。老拐,咱們一併將他們亂箭射死,豈不是大功一件?」行無定冷冷一笑:「你要想射,是你自己的事,恕我們這幫兄弟不奉陪了。」

話畢,領了隱武軍團十餘名高手,閃身退到一旁。

公叔假見行無定說閃就閃,心裡頗有幾分不爽,暗想等我捉住了朝廷欽犯,獨享功勞也好。便仗著攜有強弩,手一揮,道聲:「放箭!」

「颼颼颼颼」,一排箭雨,如蝗蟲般疾射過來。看那架勢,將觀門前站著的三人扎作三堆刺蝟,只在眨眼工夫。

鬼谷懸策不動聲色,衣袂輕輕抖動,瞬間那右邊寬寬蕩蕩的衣袖,脹大如柱。他緩緩伸手在身前划了個弧線,只聽一聲如龍吟獅吼的嘯聲響起,衣袖又癟了下去。

驀然間,一天箭矢,和著那如飄潑般的雨珠,在三人面前,如漩渦般快速旋轉起來。似乎有股強大的力道,將漫天的箭矢,和紛飛的雨珠,盡數吸卷進漩渦中心,又紛紛墜下。

漩渦一起,眾人只覺氣流激蕩,嘯聲大作,鼻翼處空氣悉數吸走,胸口處陡生一股窒息。

那漩渦產生的強大氣流,竟能將方圓十丈之內,變成負壓之場!

只聽「哚哚」之聲不絕於耳,只那麼簡簡單單的一招,韓淮楚三人身前已聳起一個如桌案般的小堆,儘是那墜地的箭矢壘成。

千餘秦軍,和那十餘名隱武軍團的高手,剎那間瞠目結舌,呆若木雞。

這等身手,他們何曾見過?公孫假此時方知鬼谷懸策的厲害,終於明白拐魔行無定,為何一見這老道便要撤了。

鬼谷懸策淡淡說道:「公叔假,要不要貧道將這些箭,原樣送還給你們?」

公叔假心知鬼谷懸策並非虛言恫嚇。他只須一揮手,這堆如桌案般的小堆,便會化為排梭般的利箭,轉頭向自己這廂射來。

公叔假驚喊一聲:「撤!」掉頭便走。

那千餘秦軍,與隱武軍團,轉瞬便走得無影無蹤。觀外空空蕩蕩,只剩下韓淮楚三人。

韓淮楚贊道:「師傅真是神乎其技,一出手便將千餘秦軍嚇退了。」鬼谷懸策淡淡道:「徒兒休要羨慕。你只須勤加苦練,將先天真炁修鍊到第九重,也可如師傅一般的進境了。」

韓淮楚便問:「如已至第九重,再將如何?」鬼谷懸策哈哈一笑,說道:「武功之道僅此而矣。若想更進一步,只有如為師這般去斟悟仙道了。」

那《鬼谷子十四篇》的最後一篇「卻亂」篇,韓淮楚也曾閱過。只是心有雜念,不能似鬼谷懸策般靜下心修鍊罷了。

鬼谷懸策又道:「秦軍雖去,還會再來。看來這清風觀是呆不下去了。」

韓淮楚問道:「師傅將去何方?」鬼谷懸策嘆道:「原想此處有王者之氣,在此清風觀內靜觀其變。豈料今日暴露行藏,為師只有去雲遊四海,再去覓地修鍊。」韓淮楚道:「讓徒兒隨師傅一起,一同雲遊四海。」

鬼谷懸策搖頭道:「真龍已出,徒兒你須盡心佐之。豈可學為師一般,如閑雲野鶴般閉世修行。」

韓淮楚猶豫道:「若要徒兒幫那劉邦,徒兒自當盡心竭力。只是眼下這沛縣難以容身,徒兒也不能留在此間。」

利蒼忽然插言問道:「誰是真龍天子?誰是劉邦?」韓淮楚答道:「劉邦即是此間泗水亭亭長。」利蒼道:「素聞道長相面神技,難道那劉邦便是真龍天子?合該劉邦推翻秦朝,創立新政?」

鬼谷懸策微微頷首,笑而不答。

利蒼瞬時激動起來,喜道:「這麼說來,我儒家還有救,不會覆滅?」

韓淮楚心想,「這兩千年以來,就你儒家一門獨尊,受盡歷朝統治者推崇,怎會覆滅?」便道:「只須新君接納儒家,你們儒家便可重振聲威。」

漢高祖劉邦創立漢朝以後,不再排斥百家,儒家便保留下來。到了漢武帝劉徹之時,有大儒董仲舒上疏朝廷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漢武帝採納。儒學便成為官方哲學,並延續至今。充斥廟堂的盡數出自儒門。

利蒼聞韓淮楚之言,滿心歡喜,說道:「不知那劉邦,是否喜歡我們儒士?」

韓淮楚記得史書上說過,那劉邦素來不喜儒生。聽說還曾將儒生的冠帽掀下來灑過尿。見那利蒼喜不自勝的樣子,韓淮楚一時之間倒不知如何作答。他想了一想,說道:「利兄放心,終有一日,你們儒家會守得雲開見日天,到時你們這些儒生便可揚眉吐氣。只是眼下那劉邦還未成氣候。天地之大,你我不知何處才能容身。」

利蒼尋思一陣,忽道:「聽說有個陳勝在蘄縣揭竿而起,興兵反秦,正在到處攻城掠地。何如韓兄弟與我一道,去投奔義軍?」

韓淮楚心知陳勝之興兵,只能喧囂一時,終究成不了多大氣候,心中大為猶豫。舉目望向鬼谷懸策,想聽他老人家的意見。

鬼谷懸策頷首道:「秦廷無道,剷除暴秦乃天下有志之士燃眉之急。徒兒你可去助義軍一臂之力。」

三人商議妥當,便收拾好隨身行李,離開清風觀。

※※※

在一個三岔路口,韓淮楚和鬼谷懸策灑淚告別。韓淮楚與利蒼二人,結伴南下,去投奔陳勝的反秦義軍。

沿途只見大批大批的人,從四面八方湧來,均是要去參加陳勝的義軍。有難民,有乞丐,也有農人,還有江湖俠士,山林流寇。

世人受秦廷塗毒日久,已怨聲載道。陳勝在大澤鄉點燃了星星之火,公然打出了反秦的大旗。各方豪傑無不震動,蜂擁追附驥尾。

韓淮楚與利蒼在路上聽人說,陳勝此時不在蘄縣,已打下了陳城,自立為王,國號張楚。並已假冒秦國大太子蘇扶和楚國大帥項燕之名,向全國各地發出繳文,要求各路英雄起來造反,共同推翻暴秦。

※※※

陳城乃原陳國之國都,春秋末年楚滅陳置縣,作為經略中原的重要基地。

公元278年,秦將白起率軍攻破楚郢都,楚頃襄王東遷陳城,後至楚考列王因參與諸侯攻秦不利而徙都壽春。楚人曾以陳城為都長達36年,城高牆厚,易守難攻。

待到韓淮楚和利蒼折向東行到達陳城之時,便見城門大開,各路豪傑絡繹而來。城中張燈結綵,喜氣揚揚,均在歡迎投奔義軍的壯士。

韓淮楚正思如何去謁見陳勝。走在路上,被一群乞丐認了出來。原來他們乃是丐幫幫主呂臣的手下,參與過龍武坡之戰,故而認識這位義軍統帥韓信。

丐幫弟子見了韓淮楚,喜道:「是韓少俠么?你也來投奔我們陳王的嗎?」韓淮楚道:「原來你們也都來了,你們的呂幫主呢?」丐幫弟子答道:「幫主已投在前將軍葛嬰帳下,正在營中。」韓淮楚心想,「有呂臣這故人將自己見薦陳勝最好不過。」於是便讓那幫乞丐,引領自己和利蒼到呂臣的營中。

只見義軍營中,兵車縱橫,槍戟林立,眾人皆因臨時組軍,未及統一戰服,均以青布包頭,以作記號。

在此之前,義軍所到之處勢如破竹,各郡縣百姓苦於秦法苛刻,爭相殺地方長吏以響應。短短月余,便攻下了六縣一郡。眾人士氣高漲。

韓淮楚和利蒼被領到呂臣帳中,呂臣一見舊友大喜,親自迎接。

寒喧幾句,韓淮楚便提及讓呂臣引薦之事。呂臣滿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