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笑傲金陵 第442章 長久之計

高元良微微有些錯愕,疑惑地看著張力,緩緩地道:「大人,團山軍眼下已經佔據兩省之地,方圓千里,擴軍事宜也如火如荼的在進行之中……」

頓了一頓,高元良接著又道:「末將聽說宋應星宋大人改良的土豆已經經歷了三期,現在畝產已有六七百斤——正所謂民以食為天,老百姓的口糧也無需擔心了呢!」

張力微微頷首,確實如高元良所言,經過三期的選種育種,遼東土豆的產量正穩步提高。張力很清楚,後世土豆一般的產量約摸在三、四千斤的樣子,眼下小冰河期遼東土豆能達到六七百斤,也還是可以了,並且以後的產量提升空間還很大。要知道,就眼下遼東這氣候,小米小麥什麼的,產量也只二三百斤罷了。有六七百斤的產量,至少老百姓不會餓死——雖然天天吃土豆也不那麼可口,但總比掏野菜,吃觀音土強吧?

但是,張力想說的並不是這些。張力看了高元良一眼,只覺得心中有千萬言,卻不知從何說起……

高元良似乎也感受到了什麼,恐怕張大人要說的事情非同小可,於是便也沉默了起來,小心翼翼地看著張力。

沉默良久之後,張力終於還是開口了:「元良,你可知道,我奮鬥這些年,到底為了什麼?」

高元良現在早已不是昔日的「吳下阿蒙」,他除了熟讀兵書之外,也讀些歷史之類的書籍,整個人的談吐見識比幾年前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高元良沉吟片刻,一字一句地道:「大人乃是為了拯救天下蒼生。」

張力不置可否,而是自顧自地說道:「我先前以為,憑著團山軍犀利的火器,以後自然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可是佔領山東之後,我才發現自己竟然大錯特錯。」

「怎麼?」高元良一聲驚呼,在他的意識里,團山軍已經是一等一的強兵。又怎麼可能會有敵人讓張力如此忌憚?

張力眼睛眯了起來,淡淡地道:「紅利。」

高元良一臉迷茫,脫口而出道:「紅利?!」

張力點了點頭,接著道:「但凡改革、革命。都需要分配紅利,否則任何事情都推行不下去。」

這一點張力早就想過了,只是沒想到才只兩省之地,矛盾便如此尖銳。不管是官紳也好,百姓也罷。總需要一個跟著張力混的理由——說白了,也就是利益的分配。

可惜在小冰河期的明末,張力又奉行的類似「先軍政治」的策略,實在拿不出太多的利益分配下去。原本,張力是想著以後大航海賺外國人的銀子,可惜這終究有如「畫餅充饑」,還是太遠太遠了,山東的民眾們並不買賬。

歷史的發展,不會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古往今來,所謂將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造反革命之人。圖個什麼?說什麼理想、抱負,那可以騙騙三歲小兒,理想很豐滿,現實總是很骨感的。

張力憑藉個人的威望以及團山軍的強大,控制山東以後,推行遼東那一套就顯得力不從心了。遼東久戰之地,人口稀少,多是流民百姓,張力推行大農莊,所有資源國有化是可以的。但是山東不行。這裡都是些本鄉本土的勢力,特別曲阜還是孔聖人的老家,宗族勢力無比強大。

又該如何治理山東?民智未開,鼓吹什麼民主共和那純屬扯淡。根本沒人相信,也沒人願意跟著張力干。所以,張力治下勢力的該如何發展,便成為了必須解決的當務之急。

張力的第一步解決辦法,便是展現出強大的軍事實力,故而從遼東調來大量戰兵——政治從來都不是想像中那麼美好。一時間無法解決的問題,便只有用拳頭說話。

可是,以後每佔領一地,都用這種辦法嗎?

張力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放棄了這種想法。到山東為止,自己需要在關內有一個立足之地,那麼山東便足夠了。大明十三行省,絕對不能光用「武力」這一種辦法解決社會矛盾。

老百姓需要實實在在的「利益」,將他們捆綁在自己的戰車之上,這樣才是長久之計。可是,利益從何而來?海商很遙遠,需要大量的船隊,這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事情。

高元良雖說沒有張力心中這些彎彎繞繞,不過也看出了一些端倪。他思索片刻,開口說道:「屬下死罪,斗膽相問,大人可是想做趙匡胤和本朝太祖么?」

張力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張力知道,這應該是眼下所有人最想知道的事情,我張力,是要做「太祖」么?

若要做新王朝的太祖,事情很好解決,拉攏士紳階層即可。所謂的聯合一批,拉攏一批,打擊一批。聯合的,可以用「開明士紳」來稱呼;拉攏的,可以用「中立士紳」來稱呼;而打擊的,必然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否則紅利不夠分配——明末的最大既得利益集團,有好幾群人,譬如皇室王公,東林官僚等等。

歷史上的歷朝歷代開國太祖,無不是用的這一策略。

這些歸根到底,說的其實就是「土地」。

張力嘆了口氣,有感而發地道:「土地,還是土地!」頓了一頓,張力意味深長地看了高元良一眼,緩緩地道:「我要將所有人的注意力,從土地上轉移出去。非如此,我華夏民族無法獲得新生。元良,我告訴你,我並不想做太祖。在我心中,只願祖國繁榮強大,永遠強大下去,沒有止境。」

「強大?」高元良細細的品味著這個詞語,好半晌過後,臉色有些潮紅起來,語氣中帶著一絲熱切:「大人的意思,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張力微微點頭,道:「這話我實在是心嚮往之。不過兩漢有些窮兵黷武,我要以後我炎黃子孫傲立於全球,所有外夷人發自內心的對我們敬佩。」

高元良眉頭緊鎖,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除了兩漢和盛唐,對於外戰都沒什麼興趣,所有統治者的注意力都在國內——所謂泱泱大國,又豈能與蠻夷一爭長短?

只是,張大人為何處處都想著外夷?難道外夷比我泱泱華夏還要強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