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章 秦嶺打圍

兩人在金華殿上翻雲覆雨,胡天胡地一番。劉備年紀大了,已無當年之勇,好不容易將劉貴妃的十八路彈腿一一應付過去,筋疲力盡,伏在案上直喘粗氣。劉貴妃翻身而起,穿好衣衫,跟著又替劉備著好衣衫。拿起酒壺,斟一爵酒。劉備擺了擺手,嘆道:「唉,老了,不中用了。朕有些倦了,你扶朕去後殿休息。」

劉貴妃攙起他,笑道:「皇上不是老了,而是……」說到這,便即打住。

劉備有點頭暈,伸手捏了捏額頭,道:「而是什麼?」

劉貴妃扶著他向前走,道:「皇上先時勢力弱小,故不得不披堅執銳,戎馬倥傯。如此日夜辛勞,勤學苦練,自然體格強壯,精神健旺。而今天下底定,四海昇平,九州同慶。皇上見內有良臣,外有良將,便心生懈怠,不事鞍馬,終日不是飲酒取樂,就是坐觀歌舞。缺乏運動,精氣神自然也就不濟了。」

劉備這幾日正概嘆自己久不騎馬,髀里肉生。聞言深有同感道:「愛妃說的甚是有理。《司馬法》有云:『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朕最近見國家安寧,歌舞昇平,四海共歡,九州同慶,是有些鬆懈了。」說著拍了拍大腿,道:「你看,往常朕身不離鞍,髀內皆散。如今久不騎馬,脾里肉生。可如今四方安定,無戰可打,也是不爭的事實。朕就是想騎馬,也沒有這個機會。嗯,這樣吧,改明兒朕帶你到南邊的秦嶺一帶狩獵,順道去藍田看看穎川王及董祀這兩家子,朕也好久沒見到他們了,心裡著實有些想念。」

說話間,劉貴妃攙著他來到床邊,扶他躺好,笑道:「皇上,你去藍田真是為了看什麼穎川王和董祀么?」

劉備老臉一紅道:「這……朕累了,睡覺睡覺。」

劉貴妃笑靨如花,替他蓋好被子,跟著除下外衫,掀開被子,鑽了進去,道:「皇上的主意當真不錯。不瞞皇上說,臣妾在匈奴天天打獵,進宮之後雖能天天見到皇上,卻也是久不騎乘,心中難免有些氣悶。」

劉備側過身子,道:「愛妃既然氣悶,為何不早和朕說?」

劉貴妃道:「皇上政務繁忙,日理萬機,臣妾怎好拿這些小事來煩皇上呢?」

劉備不高興了,慍道:「這是什麼話。你可是朕的心肝寶貝,你要是有個什麼閃失,朕也……」

劉貴妃按住他的嘴,道:「這種話可不能說。」

劉備笑道:「不說,不說。以後你有什麼話,可別憋在心裡,一定要跟著朕講。只要是你提的要求,朕那是無有不準。這麼說吧,就算是你要天上的月亮,朕也搬把梯子給你夠去。」

劉貴妃眼中珠淚盈然,道:「皇上對臣妾真好,臣妾感動都不知再說什麼才好。」

劉備道:「那就什麼也別說。你只要多給朕生幾個娃娃,就算沒辜負朕對你的寵愛。」

劉貴妃兩頰飛紅,嗔道:「皇上!」

劉備道:「這有什麼。昔周文王共有百子,枝繁葉茂,故而周朝江山安如磐石,延續了八百餘年,為歷代王朝之最。漢興以來,歷代聖主賢君也都子孫繁茂,故而社稷綿遠,經久不絕。其間雖疊遇兇險,幸賴劉性子孫起義兵,誅暴亂,中興立幟,延續漢統,一直傳到於今。朕少年時見奸黨亂政,皇綱不振,山河破碎,黎民塗炭,心痛如絞,故以國家大義為重,發宏願要掃除群雄,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正如你所說,初期朕創業艱難,不得不披堅執銳,征戰沙場,由此錯過了成家立室的大好時機。待到朕膝下有子時,已是中年。如今朕垂垂老矣,膝下僅有三子:一是太子劉禪,甘夫人所生;一是趙王劉永,愛妃所生;再一個便是齊王劉理,淑妃所生。一旦朕有不虞,偌大一個江山便交給禪兒來打理,而他身邊只有兩個幫手,朕實在放心不下,是以朕打算乘現在身體還能行,多生幾個娃娃,將來好給禪兒搭把手。」

周朝可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朝代,且不說它的開國史被後人濃墨重彩演譯出了一部鬼話連篇的《封神演義》。就單說這周文王就有三項了不起的本事,後人絕難望其項背。第一,他繁殖能力特強,前前後後共生了一百個兒子;第二,他被紂王關禁閉的時候,閑著沒事幹,就在小黑屋裡胡思亂想,終於給他想了一部讓後人想破了腦瓜也最多只能領會一兩成的奇書《周易》;第三他勵經圖治,一手開創了周朝江山八百年。

編寫《周易》不過僅能證據周文王這傢伙腦瓜好使,能掐會算,古代的那些君王在夢裡估計也會,倒也不算什麼稀奇事。可是其餘兩樣本事,卻是古代那些個明君做夢也無法辦到的。貴為帝王哪個不想自己能生下一大堆兒子?又有哪個不想自己的江山能如鑽石一般,恆古不變,永遠流傳?秦始皇為什麼管自己叫始皇,管自己的兒子叫二世,還不就是想一二三四的這麼傳將下去,直到千千萬萬世?這想法倒也不賴。可惜他的兒子是個白痴,沒有他老子的一半本事,可偏偏貫徹他老子的錯誤路線,堅定不疑的走下去,結果二世就亡了。周文王所生的兒子在歷代帝王中估計是最多的,他所開創的江山也歷史上最長的。就這兩點,足以讓古時的聖主明王羨慕死。於是他老人家當之無愧的成了古代帝王的楷模和偶象,按理秦始皇的功勞不比他老人家小,可就因江山只傳了二世就沒了,便被歷朝帝王把來做反面教材。同是開國之君,苦樂業報卻大不相同,這也不得不說是天意了。

周朝子孫眾多,又採用分封制大封同姓,以明親親之宜,這樣國家一旦有事,眾兄弟一齊竄將出來,有力氣的上前搭把手,沒力氣也能在邊上站腳助威,搖旗納喊。當然這其實和周朝江山傳了八百年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分封制其實是有很大弊端的,周朝是存在了八百年不假,可除了頭前那兩百年太平無事之外,其他時間大多都是在打打殺殺,弱肉強食。春秋戰國實際上就是一段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的血腥歷史,周王號令不出都門,已是名存實亡了。秦朝就是一個飽嘗分封制苦果的王朝,如果沒有分封制,秦始皇估計也不必費那麼大勁統一天下,於是他不實行分封制。可恰恰就是這個不實行分封制的王朝偏偏二世亡國,於是歷代君主特別是漢朝的君主都認為分封制是周朝傳了八百年而秦朝只二世的主要原因。劉備繼承並發揚了他老祖宗的優良傳統,自然也認為江山延續的年數和生出來的兒子數量及封出去的諸侯王的數量是成正比的。

劉貴妃見他張口劉禪,閉口也是劉禪,好象只有劉禪才是將來大漢帝位的不二人選一般,心裡著實不樂意,可臉上又不敢表現出來,道:「嗯,皇上說的一點也沒錯,如今家裡這人口是顯得單薄了點,將來禪兒即位,身邊沒幾個幫手,這如何能成?可是話又說回來,皇上若是老在女人的肚皮上浪費功夫也會惹來非議。別的不說,這荒淫無恥,荒廢國政的賊名肯定是逃不掉的。這該生多少個娃娃,皆由天定,皇上雖想子孫繁茂,可上天不許,如之奈何?」

這一句話正好說中了劉備的心思,劉備長眉一軒,道:「嗯,愛妃說的有理,天生萬物,世人的壽數及子孫的數量,皆早已註定,朕錯過了生子育女的良辰吉時,以致子孫單薄,這八成也是天意。可朕……可朕……」

劉貴妃笑道:「皇上有些不甘心?」

劉備點點頭,劉貴妃道:「何不誠心禱告,上天見皇上心誠,必會降福。」

劉備道:「朕每次祭祀都誠心祈禱,不敢有絲毫怠慢,何以上天一直不讓朕多些子嗣,難道還嫌朕的心不誠嗎?」

劉貴妃眼珠一轉,道:「怕真是如此。」沉吟半晌,道:「對了,皇上何不到泰山封禪?一來皇上安定天下,當登封報天,降禪除地,二來也可乘此良機將心裡的這番心思跟上天說說。據說泰山離天最近,皇上在那禱告,上天一定會聽到的。這第三嘛,從長安和泰山相隔千里,皇上在路上大可盡情體驗騎馬之樂,不用在概嘆髀里肉生了。有此三樣好處,何樂而不為?」

劉備眼睛一亮,繼而黯然失色道:「封禪之典,花費甚巨,怕非現時所宜行。且朕即位日淺,無德可稱。又兼東吳尚存,鮮卑蠢動,武功亦不足道。至於祥瑞,自朕即位以來,從來未至。祥瑞不來,證明朕的功績尚不足以封禪,怎敢亂封?」

劉貴妃道:「當年皇上在許昌,與曹操青梅煮酒,共論英雄。皇上盡舉當世名士,曹操皆不許,而獨曰:『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以其時曹操之權力,猶不敢居皇上之先,皇上何必太謙?後漢自桓靈以降,宦官專政,奸黨弄權,以致朝政大壞,民不聊生。黃巾賊黨乘機煽惑百姓,群起造反,各地叛軍少則數萬,多則數十萬。朝廷無力剿除,便任由各州刺史自行募兵平亂。各地刺史郡守藉機擁兵自重,割據一方,不服朝廷約束,終於鬧得天下分崩,九州副裂,諸侯最多時幾達十數路之多。皇上起於白身,不比其他諸侯,一開始便有雄厚的勢力,故初起時屢受挫折,屢遭喪敗。可皇上憑著自身的武勇才智及頑強的毅力,硬是在眾多強敵的環伺下,殺出一條血路,據有關洛,奠定基業。其後又破馬騰,滅劉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