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徠民政策

花錢容易賺錢難,創業總是艱辛困苦連在一起的。既然羅馬不是一天就能建成的,拓跋部要想重新屹立於鮮卑強部之林,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雖然追隨他的部眾都是以吃苦耐勞出名的,可是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仍不免怨聲載道。拓跋部初建時,慕名而來的部眾約有近萬人,牛羊馬匹更是不計其數,可不到半個月,牛羊受不了惡劣的環境死了不少,牧民們心痛如絞,罵罵冽冽,如鳥獸散。雖然每天來投奔的人仍是絡驛不絕,可忍受不了艱苦環境開小差的也是比比皆是,相比之下走得人比來的人要多得多。本來錦上添花人人都樂意做,可是雪中送炭就沒幾個願意做了,這也是人之常情,倒也怪他們不得。

拓跋力微見好不容易壯大起來的隊伍一天天在減少,一顆心彷彿像在滴血一般。可他想破了頭也想不出法子來,只好聽之任之,終日長吁短嘆。兩位夫人見他不到半個月整個人瘦了一圈,自是心痛萬分。可她們頭髮很長,這見識卻很短。兩女私下裡曾多次聚首,唧唧歪歪的商議了半天,狗屁的主意就想了不少,可真正管用的卻沒有一個,而這種討論每次都是以相互鬥毆而告結束。這段時間來她們的腦子並沒有因為天天商量而變得聰明起來,不過這拳腳功夫倒是見長。有道是不打不相識,兩人的功夫本就半斤對八兩,接連幾次切磋下來,兩人的感情反倒越來越好,這也是始料未及的事情。

這日鄧芝結束了對沒鹿回部及周邊十數個小部落的訪問,辭別竇賓,北行至長川,拜訪拓跋力微。拓跋力微聽聞鄧芝將至,預使人掃除道路,親率部眾趕到三十里外郊迎,將其讓到大帳,摒退左右,長跪請教:「拓跋部僻居長川,百廢待興,不知先生何以教我?」

鄧芝拜倒還禮,道:「大人太客氣了,在下不過是末學後進,有何本事指教大人?大人效法越王勾踐,捨棄安逸的環境,毅然決然的率眾遷徙至長川。這分遠見,這分勇氣,不得不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不過我來時也看到了,大人的處境不容樂觀。我見大人心事重重,想是和歸附的部眾受不了艱苦的環境紛紛逃離有關吧?」

拓跋力微緩緩地點了點頭,道:「先生說的一點也沒錯,為這事我這幾天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昨天來了三十人,可卻走了六十五人,再這樣下去,不出一個月,拓跋部將走得一個不剩,我這個孤家寡人在這裡生活下去都困難,遑論興復拓跋部?我和先生同往長安,素知先生足智多謀,希望先生看在你我相識一場的份上,不吝賜教。」

鄧芝道:「人人說長川有一大半土地是沙漠,根本不宜生存。可據我觀察,情況並沒有他們想像的那麼糟,只不過是荒地多了一些罷了,想是前人過度放牧所致,只要再補上青草,情況又會好起來的。不過就長川這片草場而言,剛開始來的人不宜過多,維持在兩三千人也就差不多了。等過上十來年左右的時間,左近這些荒地都變成了綠油油的草原,那時大人想恢複拓跋部舊觀,可就不是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了。」

拓跋力微道:「先生說的太好了,聽該讓那些鼠目寸光的傢伙都聽聽。說實話,先生所說的我也想到了,可是十來年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一想到殺死父親的大仇人正在草原上逍遙快活,我這心就彷彿在滴血一般。先生素富奇計,不知可有何速成良策?」

鄧芝皺起眉頭,沉吟片刻,搖搖頭,道:「欲速則不達,這個道理想必大人也知道。我們漢人有話叫:『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當年越王勾踐為報會稽之恥,卧薪嘗膽,隱忍了二十年方才成事。燕昭王為報齊國滅燕之仇,也是忍辱負重隱忍了二十八年,方才有成。以拓跋部目前的實力想像復仇,無異於以卵擊石。大人要想穩操勝券,差不多也要二十餘年左右的時間,好在大人年方壯盛,來日方才,切不可一時之恨,而操之過急。」

拓跋力微那兩道深邃的目光向帳外望了良久,長長的嘆了口氣,道:「看來也只能如……」

突然間鄧芝腦子裡靈光一閃,笑道:「妙極,妙極,妙之極矣!」

拓跋力微心下大喜,道:「先生定是有法子了,快說快說。」

鄧芝道:「大人熟知漢人歷史,應該知道秦國吧?」

拓跋力微點了點頭道:「春秋戰國時秦國僻處西戎,從不和中原交通,中原人都當它是域外蠻夷,可就是這個亳不起眼域外蠻夷,憑自身的地理優勢,逐漸蠶食六國,一統天下。」

鄧芝道:「秦國在秦穆公之後就一直默默無聞,還一度成為楚國的屬國。可就在秦孝公之後不到兩百年的時間裡突然間變得十分強大,傲視諸侯,大人知道這是為什麼么?」

拓跋力微道:「你是說這全是商鞅變法的功勞。」

鄧芝道:「嗯,商鞅之法雖然失於刻薄,不過在有些方面還是有可取之處的,不然秦國也不可能在短短十年間內就擠身於強國之林。這按當時秦國的國力是完全不可能辦到的。《史記》貨殖列傳中有一句話很能說明問題,那句話是這麼說的:『故關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而人眾不過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意思是說關中的土地僅占天下三分之一,人口約佔天下十分之三,而以這麼少的土地,這麼少的人口,創造出來的財富卻佔了天下十分之六。商鞅之法給秦國帶來的是一個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此可想而知了。」

拓跋力微道:「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可秦國以農耕為主,我拓跋部卻以游牧為主,可謂風馬牛不相及,這商鞅之法如何能運用到我們這裡來?」

鄧芝笑道:「全部照搬肯定是不行的。不過有一條略加改動,倒還可用。」

拓跋力微道:「哦,哪一條。」

鄧芝道:「徠民。」

拓跋力微道:「徠民?」

鄧芝道:「商鞅變法前秦國土曠民稀,荒地甚多,卻沒有人耕種,這不是拓跋部現在的情景很相似么。商鞅的遠見在戰國乃至今日都是無人可及的。他發現秦國地多人少而鄰近的三晉卻地少人多,於是他就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那就是創造十分有利的條件,鼓勵三晉農民來秦國開墾荒地。經過商的人都知道什麼叫無利不起早,商鞅當然知道空口白牙就讓人跋涉千里來到不毛之地上開荒那是根本沒可能的事情,於是他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讓其他地方的老百姓一見了就怦然心動,在如此大的利益驅使下,商鞅都不用苦口婆心的對那些老百姓說什麼事成之後會怎樣怎樣,他們就好似飛蛾撲火一般,源源不絕的湧來。秦國荒地在短時期內得到了大量開墾,成了令人羨慕的良田,秦國也從徠民政策中攫取了巨大的財富,關中一地之所以能創造全國十分之六的財富,徠民政策在其間實有大功。」

拓跋力微興奮搓著雙手道:「那徠民政策的具體措施是什麼,您能和我說說么?」

鄧芝道:「《商君書》我好久沒看了,裡面的文字大多都記不得了,不過大概意思還沒有忘。秦國為了吸引三晉百姓入秦墾荒,曾制定了給來墾荒的三晉百姓免費提供房屋土地,十年內免交一切賦稅、三世不負擔任何徭役等等優惠政策,這在當時列國之中可是絕無僅有的,列國百姓聽聞如此政策,自然趨之若鶩,秦國也得以富強。」

拓跋力微奮大叫:「太棒了,太棒了,商君真神人也!」在中原被全盤否定,人也被五牛分屍而死的商鞅要是泉下有知,聽到了一個異邦人士對他大加讚賞,不知是該哭還中該笑了。

鄧芝道:「秦人農耕,貴部游牧,不過在徠民上倒沒有太大的差別。如今貴部人少地多,局面惡劣,還實行過去那一套方法,族民們肯定是提不起勁幹活的。要想讓他們玩了命的狠干,誘以重利有時也是必要的手段。不過商鞅為人尖酸刻薄,他行的法只有威而沒有德,秦人由此只重法治,推崇法家,最終導致二世亡國。大人切不可操之過急,而將商鞅那套照搬照套,那樣短期內可能卓見成效,可是長遠來說卻是利大於弊的。古語有云:『德為本,威濟之,德而不威,其國外削;威而不德,其民內潰。』這句說的再明白沒有了,威德相輔相承,二者缺一不可,治國以德為本,以威為輔。如果只有德沒有威,那國家就會遭人欺負,受人蹂躪。如果只有威沒有德,那老百姓就會揭竿而起,反抗官府。大人熟讀史籍,不仿將各國之興衰相互映證,就知道這話說的有沒有道理了。」

拓跋力微恭恭敬敬的拜倒行禮,道:「先生之來,實出天賜。如起死人而肉白骨,在下敢不奉教!」直起身子,輕擊兩掌,兩名侍女走進大帳,道:「大人有什麼吩咐?」

拓跋力微道:「取黃金百鎰,寶刀一柄,良馬二匹送給先生。」

侍女應道:「是。」

不多時幾名侍女捧著幾隻大托盤進帳,恭敬呈上。鄧芝固辭不受,入內見了楊瑛,道上劉備問候之意,並呈上劉備為她精心準備的禮物,飄然而去。

拓跋力微雖然生於草原,長於草原,卻也飽讀詩書,肚子里的還算有幾兩墨水,他只不過是一時糊塗,這才無計可施。一經鄧芝點撥,當真如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