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幽州 第93章 志在四方

送走陳縣君之後,祖昭沒有急著離去。

重新落座下來,他向祖父說出自己心中的一個想法。

祖舉聽完祖昭的話,不禁十分詫異:「昭兒,你說什麼?」

祖昭對祖父的反應早有預料,他心平氣和的說道:「阿公,孫兒知道上次之事,令支王縣君著實過分。但眼下絕非是斤斤計較恩怨之時,適才孫兒對陳縣君所說的話,亦真正是孫兒心中所憂慮。連年大旱,民不聊生,又遭遇種種變故,這一切跡象皆是在預示大亂將至。」

如果這番話換作以前,祖舉自然只當是祖昭狂妄之言,而時至今日,不僅讓他意識到祖昭的聰明才幹,事實也證明了天下正處于山雨欲來之勢。也許是自己老了,不願意也沒能力再考慮那麼深遠,又也許與其他老人一樣,很多事都情願抱著僥倖的心態。

祖昭看得出祖父陷入沉思,換言之,也就是說祖父是相信自己的預言。

調整了一下語氣之後,他繼續說道:「阿公,孫兒雖年少,但男兒志在四方。常言道亂世造英雄,如今天下動蕩,正應早做圖謀,乘風破浪,創就一番豐功偉業。孫兒之所以要去往令支縣,不為其他,正是為了能夠破賊立功。如今動蕩之餘早有作為,待到大亂之始則必能被委以重任。這是良機呀。」

如今祖舉年邁,但好歹當年也曾馳騁疆場,他心中不僅能夠理解祖昭的志向,更是希望自己這個嫡長孫能有一番作為,徹徹底底讓祖家揚眉吐氣。

深深的點了點頭之後,他吁出一口氣,語重心長道:「昔日昭兒你溫和乖順、知書達理,十足一個翩翩公子。然則這幾個月來,昭兒所做所為,不可不謂是柔中有剛。我祖家三代軍門,阿公我豈能不贊同昭兒你有一番自己的作為?誠然,世道日漸不寧,天下大亂是遲早之事,有志之士,造作準備,無可厚非。」

祖昭露出一個感激的笑容,誠摯道:「有阿公支持,孫兒定能事半功倍。」

祖舉轉而又道:「你可別得意的太早。日後路途兇惡,可絕非你這茅廬不出的小娃娃所能預料,不要以為在本縣之內擊斃幾個小賊,便以為天下再無敵手。兵事為凶,且不能有哪怕一絲一毫的鬆懈怠慢。你可一定要記住阿公說的這句話。」

祖昭鄭重其事的說道:「阿公放心,孫兒絕不會忘卻阿公的教誨。」

祖舉稍微提了一口氣,轉而問道:「你此行前往令支擊賊,可有什麼準備?前次你擅自行動,幸虧臨場機變。此次定然要周全方才可行,明白么?」

祖昭胸有成竹道:「阿公放心,此事孫兒自然是有打算。」

隨後他簡單說了一下自己的計畫,或者說也不能算是計畫。徐無距令支路途並不算遠,一天之內就能馳援抵達,所以大可出奇兵,聯合令支縣本地軍民夾擊流寇。他今晚便會休修書一封派人送到令支縣交給功曹田憲,與其配合行事。

聽完之後,祖舉不慌不忙的說道:「並非阿公過多計較,你憑什麼認為流寇一定會攻城?難道令支縣不會湊糧將流寇打發走么?」

對於這個問題,祖昭自然是有所思索,之所以決定主動前往令支縣討賊,也正是因為經過仔細考慮這個問題,最終而做出的定論。儘管,他的的確確沒有任何實質證據證明令支縣不會交糧,但卻有預感,即便令支縣交糧,也決計不可能打發走這波流寇。

他一直認為前幾日繁安亭賊亂,絕對不是尋常之事,外界皆知徐無今歲備盜大下功夫,哪裡還有不識時務的毛賊膽敢來自尋死路?更何況,繁安亭一案是王政受牛海指使,王政與昔日令支縣胡賊犯境有關,牛海又是妄圖行刺他本人的重要嫌疑人,這就愈發能夠推定此舉根本不是在劫掠鄉鎮,定然是別有所圖。

他的推測,極有可能是賊人聲東擊西之計,就如同當日太守府遭劫那樣。而事隔不到三天的時間,令支縣便傳來了流寇的消息,實在很難讓人不牽扯到這件事上面來。至於為什麼要向令支縣下手,他一時半會兒無從知曉,也許有特別原因,也許沒有特別原因。

然而,這些推測,他是沒有辦法直接告訴祖父,不過自己仍然有另外一個更切實際的猜測。於是,他從容不迫的回答道:「此次向令支縣而來的流寇,據說是始於遷安縣,一路往西而來。令支縣再往西便是我徐無縣,而我徐無縣義勇八百之勢,諒這些流寇也不敢來犯。也因此,這些流寇離了令支縣之後,只能一路往南徙移至樂亭縣。」

祖舉略作思索,似乎有幾分醒悟,他說道:「樂亭乃遼西郡郡治,此處必已有重兵拱衛,流寇同樣不敢輕舉妄動。」

祖昭微微一笑道:「阿公說的極是,但這只是其一。就算這股流寇膽敢侵犯樂亭縣,但令支距樂亭足有兩百四十餘里的路途,換言之,這股流寇最起碼要在令支縣勒取足夠維持兩百四十里腳程的口糧。以令支縣的情況,只怕他們必是給不了這麼多糧食。」

祖舉欣然點了點頭,恍然的笑道:「昭兒,你果然分析的有理。有你這般聰慧,真正是我祖家之大幸。」

祖昭謙遜道:「孫兒只不過是胡思亂想罷了。」

祖舉道:「你也無需過分謙遜。總之,此事你著手去辦,但凡需要什麼幫助,儘管來找阿公我商量,阿公我一定不遺餘力的支持你。」

祖昭欠身施禮道:「多謝阿公成全。」

當晚,祖昭先找到祖季、祖成二人,簡單說了一下他的想法。

祖季對王縣君很是憤怒,大大咧咧的罵了許久,最終卻也沒說不去。

祖成倒是有一些顧慮,上次同樣是前往令支縣討賊,轟轟烈烈鬧出那麼大的動靜,儘管引起了州府和車騎將軍的注意,然則這些達官顯貴們頂多也只是派人來慰問了一番。而為了那此討賊,祖家折損了十多名子弟,不可不謂是吃力不討好。

祖昭向祖成說了一些大道理,又鼓吹了一下男兒志在四方的言論,幾乎未曾多困難便說服了祖成。他二人明日一早就開始點齊人馬,這支人馬務必隨時待命,只等自己命令,便立刻趕赴令支縣。他必須先等到令支縣田憲那邊真正能做好周全準備,方才會帶隊馳援,雖說要建功立業,然則也不能任意消耗祖家的生力力量。

在跟祖季、祖成二人告別前,祖昭專門問了一句:「韓義公最近如何?」

祖季最是欽佩韓當,當即說道:「昨天他還在後院出現過,不過今早我去他的廂房找他,他卻不在。問其他人說,好像是不聲不響出門了。也不知道又去哪裡了?」

祖昭對韓當來無影去無蹤並沒有感到生氣,他深知韓當是一個坦蕩利落之人,絕不會拘於小節,也因此這番「來無影去無蹤」也不算是我行我素那般失禮。他之所以提到韓當,不為其他,韓當是令支縣人,家中尚年事已高的親人,此次流寇來犯,韓當或多或少會有擔憂之處,自己是想先把馳援令支的計畫告訴其,以免其太過耿懷。

回到居院,祖昭立刻準備書信,撰寫寄給田憲的信函。為了能有出其不意的效果,他首先便要求田憲暫時保密,其次也沒有太過詳盡的告知自己的計畫,大多是一筆帶過,僅僅是讓田憲心中有個數。更重要的,則是希望田憲能夠按照他的吩咐,預先做好一些準備。

次日一早,祖昭便將信函交給吳陽帶往令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