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漢室宗親

在公元2世紀末的華夏大地上,漢室宗親無疑是最好的招牌。然而劉氏子孫人才濟濟,英雄輩出,何以最終只有劉備能夠一站到底,成就霸業?

公元14世紀末的成都,武侯祠香火不絕,比鄰而居的昭烈廟前卻是門前冷落車馬稀。朱元璋第十子蜀王朱椿身為皇室成員看不過眼,將武侯祠與昭烈廟合併,搞起了捆綁銷售,看來《三國演義》流行之前人們對劉備的感情屬實一般。

那麼問題來了,羅貫中一生著作等身,筆下英雄豪傑無數,何以對劉備集團情有獨鍾,寫得最是感同身受,情真意切?

本期以劉備為主角,以他的廣大親屬為配角,為您講述漢末三國首席家族——漢室宗親!

公元1367年,由於「再世蕭何」李善長和「再世諸葛」劉伯溫的輔佐,朱元璋擊敗割據江浙的吳王張士誠。不久朱元璋稱帝,收復燕雲十六州、將大元朝廷趕回大漠,成就不世之奇功的朱元璋團隊充斥了最強大腦中國戰隊。而江浙人民由於對張士誠的支持和懷念,遭到了大明集團長達三百年的歧視和報復,賦稅高出其他地區數倍。

我國最早的暢銷書作家羅貫中和施耐庵憤恨難平。

一來他們兩位曾經是張士誠的幕僚,直到公元1363年才因為看不慣其後期的腐化墮落、不思進取負氣出走。可在朱元璋的統治下,他們的政治前途再無一絲希望。

二來,這兩位老牌謀士就生活在江浙,不僅仕途無望,做老百姓還成了二等公民。

羅貫中年富力強,他的老師施耐庵雖垂垂老矣但想當年與劉伯溫是同榜進士,眼看著劉伯溫成為智慧的化身、帝國最強大腦,不服氣的兩大才子干起了老本行,將一生見識的血與火,光與暗融入了歷史小說,這才有了中國最早的暢銷小說家,明代最偉大的作家。

作家的創作離不開自己的經歷,羅貫中與張士誠的關係相對較好,於是把前期的張士誠融入劉備這一角色,後期的張士誠則寫成了劉禪。施耐庵一開始就不太瞧得上張士誠,曾經拒絕過老張的聘請,只是因為與他的部將友善才間接為他出力,於是在施耐庵這裡,張士誠也就被融入了宋江。

張士誠早年仗義疏財有求必應(這像不像宋江?),靠兄弟張士德、張士信、張士義起家,在最能征善戰的弟弟張士德被俘獲殺害後開始走下坡路,在安於享樂中走向衰敗,但依然愛民如子以至蘇州人民直到今天還在紀念他。(這像不像劉備父子?)由於有關羅貫中和施耐庵的史料匱乏,沒有確鑿證據,以上僅為筆者猜想,信有信無,隨君所好。

只是《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實在太像張士誠而不像劉備。筆者既然是說史,必須卸去老羅的化妝以及很可能存在的張士誠面具,還蜀漢的昭烈帝以天下梟雄的素顏。

割據一方,有志於極限挑戰的漢室宗親著實不少,本文將按照他們敗亡的時間順序予以介紹:

,劉邦庶長子齊王劉肥之後,其皇室血統比劉備還疏遠,但他非常幸運地有一個做三公的親伯父,因而官至侍中,兗州刺史。劉岱是討伐董卓時僅有的三個州級大諸侯之一,但奇怪的是兗州下轄八個郡,其中竟有三個郡的太守是獨立參加反董聯軍的(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濟北相鮑信),仔細看這份反董聯軍的名單才能看出劉岱的無力和無奈,所以他與袁紹、公孫瓚都採取和親政策。當時處於弱勢的袁紹對劉岱托妻獻子,把家屬都安置在他那裡,關係按說應該很鐵。在袁紹公孫瓚交戰時,劉岱雖然猶豫了幾天但還是頂住了強勢的公孫瓚的壓力,堅決不驅逐袁紹家屬。可袁紹對劉岱卻是太不夠意思,東郡太守明明是兗州的中層幹部,劉岱與不聽招呼的東郡太守橋瑁大戰一場才換上了自己的親信,親信戰死後這一職位卻由袁紹推薦發小兒曹操接任。這也難,那也難,實力不濟的劉岱只能把地盤兒交出去,然後大哭一場。

公元192年,青州黃巾軍連破兗州郡縣,劉岱責無旁貸親自出馬被臨陣斬殺,曹操等太守就在一邊眼睜睜看著。劉岱一死,曹操大破黃巾軍,得青州兵三十萬……

,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王劉強之後,丹陽太守劉舒之子。劉虞是實打實一步步升遷為幽州刺史的,他為政寬仁、安撫百姓、深得人心。人們奔走相告,競相傳頌,以至於把劉虞寫進歌里,記在心上。皇室成員做封疆大吏做得深得人心,和平時代的朝廷當然要免他的官。

公元187年,劉虞由於在北方威望很高,被兩害相衡取其輕的朝廷重新啟用以平叛,叛軍聽說他來瞭望風而逃。劉虞升任幽州牧。

幽州本來是個窮州,一直需要青州和冀州的補貼才能維持官府的運營。劉虞通過對外貿易和鹽鐵開採使幽州脫貧致富,反倒收留了青州、徐州的百萬難民並且使他們安居樂業。董卓進京,給劉虞送上大司馬、太傅的頂級頭銜。袁紹強大時甚至想擁立劉虞為帝,劉虞堅決不幹,表示再逼我我就遠走匈奴。袁紹的確是保藏禍心,但劉虞畢竟有一州之地並且素得人望,兵強馬壯。如果答應也不至於淪為傀儡,反倒有機會壯大勢力,這種形勢還能抵擋皇位的誘惑,讀史至此不緊感嘆,世上還真有這樣的人啊!

落難天子劉協動了逃出長安的心思,頭一個就想投奔這個實在親戚。皇帝派出的使者正是劉虞之子劉和,擺明了你仁我義,朕沒打算拿你兒子做人質。這個小劉比他老爹還實在,途徑袁術駐地時竟然把計畫和盤托出,被袁術扣押,忽悠他給老爹寫信以搭救皇上為名義要一千人馬,袁術拍胸脯保證幽州的後援一到立刻啟程起去長安勤王。就是拿腳趾頭想都知道真要去長安還差一千人?可劉虞覺得這事兒是正義的,被敲竹杠也在所不惜。

劉虞是幽州最高軍政長官,公孫瓚則是幽州軍區司令員,歸劉虞節制。劉虞要安撫百姓,公孫瓚要縱容部下搶掠。劉虞要和平,公孫瓚要征戰,雙方的矛盾一直存在,但迫於唇亡齒寒勉強對彼此妥協。袁術敲竹杠時,公孫瓚極力反對(很可能送的是他的兵)。反對無效後公孫瓚擔心得罪袁術,就把弟弟公孫越派到袁術那兒幫忙以表示結交。沒成想袁紹袁術同室操戈,公孫越戰死,公孫瓚從此與袁紹勢不兩立,引爆大戰。劉虞與公孫瓚的關係徹底破裂。

優勢在劉虞一邊,他率領十萬大軍出其不意包圍公孫瓚,公孫瓚毫無防備身邊只有幾百人。劉虞下令不準放火,只殺公孫瓚一人即可,不要傷害無辜。古人云:「慈不掌兵,義不掌財。」這樣的打法哪能有效率,一天過去竟然還沒結束戰鬥。公孫瓚挺到風向逆轉,順風放火,帶領數百人的敢死隊直撲劉虞大本營。劉虞敗退守城,可他手下的人馬就沒怎麼打過仗,僅僅三天就被公孫瓚破城。

劉虞人望太高,公孫瓚雖然抓獲了他全家卻不敢殺害。恰逢此時朝廷的使者來給劉虞、公孫瓚陞官。公孫瓚脅迫使者,誣告劉虞曾有稱帝的打算。

公元193年,劉虞全家被殺,首級在運送京城途中被部下奪回安葬。

值得一提的是,劉備當時就在公孫瓚麾下,如果他真像《三國演義》中那麼有原則,當時已經是平原國相的他應該與公孫瓚劃清界限,打倒這一反動軍閥,再不濟也該說點什麼。但他對此竟然全無表示。

劉備沒有捨生取義那麼強的原則性,但他是有底線的。就在劉虞被殺的這一年,劉備以援助孔融為機會,永遠地離開了他的老同學公孫瓚。六年後,公孫瓚敗亡,劉備也沒有去救援他。

,兗州刺史劉岱親弟。

十九歲從強盜手中救回堂叔,親手斬殺匪首,你說這人有多勇敢?

做縣長時領導找他辦點兒私事兒,劉繇感到無法接受,竟然棄官不做,你說這人是有多正直?朝廷一再徵召他出任京官,由於亂世來臨盜匪橫行,正直勇敢如劉繇也無法赴任,當然,當時的京官也確實不值錢。

公元194年,曾經贊助過曹洪的揚州刺史陳溫被袁術所殺。董卓的繼承者李傕、郭汜控制下的朝廷為了遏制袁術勢力做了劉繇一個順水人情,任命他為揚州刺史,不久加封揚州牧。揚州牧這個頭銜看起來很拉風,然而當時大部分已經是袁術的地盤,劉繇甚至沒法去揚州首府壽春城上班,只好來到曲阿(今江蘇省丹陽市)與袁術搶地盤。

劉繇這個人實際上是從縣長直接當上的大諸侯,嚴重缺乏管理經驗。孫策奉袁術之命攻打廬江,劉繇想要先發制人把他老舅和堂兄辦了。其實袁術很不得人心,劉繇本來頗有統戰的餘地,卻為淵驅魚,為叢驅雀、四處樹敵,把自己搞的比袁術還沒朋友。仗著手下有猛將太史慈,他還能勉強抵擋。有人建議他重用太史慈,他卻嫌太史慈出身低微。太史慈與孫策經過一場單挑互相欣賞,最終成了江東孫氏的骨幹。

失去了太史慈,劉繇只好藉助荊州劉表的庇護。當時正好豫章太守病亡,袁術推薦劉表的秘書,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出任豫章太守,既給劉表做了順水人情又給劉繇設下圈套。劉繇想都沒想就去打諸葛玄,從此再也別指望劉表給他撐腰,公元197年,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