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青史留名 第939章 坐收襄陽

「來得好快啊!」舉著酒盞,蔡瑁輕笑道:「昨日遼王還在圍樊城,今日先鋒大將太史慈將軍便已到了襄陽城外,請!」

「請!」舉杯抿了一口,郭圖曬笑說道:「遼王此意,無非是助將軍順利掌握襄陽,在下不曾歸去,其中含義遼王自然明白,是故遣一軍先行至襄陽,助將軍震懾宵小!」

「哈哈!」蔡瑁哈哈一笑,點頭附和說道:「遼王深謀遠慮,先生不知,前幾日襄陽城中還有些傢伙揚言竭力抗遼,末將苦勸不從,今日太史將軍率軍一到,哈哈,先生可知如何?」

「雖不中,亦差之不遠!」郭圖淡笑一聲,心中暗暗冷笑道:「主帥心思投敵,將領幾無戰心,荊襄如何能保?可惜劉景升、可悲劉景升!」

「那麼眼下……」放下手中酒盞,蔡瑁面色一正,低聲問道:「不知遼王何時到襄陽?末將又如何……那個,如何……」

「將軍放心!」郭圖微微一笑,已有所指說道:「遼王素來仁義,襄陽乃重城,城中百姓數十萬,如此城池,開戰之前,遼王必會親至城下,呼主將通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到時候,將軍顧及城中百姓,不欲襄陽生靈塗炭,是故舉城而降,荊襄百姓,必感將軍仁義!」

「豈敢豈敢,哈哈,喝酒喝酒!」

「呵呵,將軍請!」

「先生請!」

成業六年五月十二日,遼軍在荊州大勝的消息傳遍天下,叫李林遣朱靈守宛城,一面留張郃守樊城,率麾下十餘萬兵馬於襄陽城外,與太史慈匯合。

成業六年五月十三日,李林率近二十萬兵馬圍襄陽,於城下呼蔡瑁出面,勸其投降,蔡瑁猶豫一下,便與城內眾將商議,當然了,二人都是老戲骨,德藝雙馨,那戲演繹的合情合理,感人至深,李林苦口婆心言明利弊,蔡瑁雖然大義凜然,但是也是心系蒼生……最後襄陽之中除一批老將誓死不降外,其餘將領皆為蔡瑁馬首是瞻……

成業六年五月十五日,蔡瑁以楚王劉表世子劉琮的名義,遣人至李林中軍營面見蒞臨,願開城而降。至此,襄陽二十萬兵馬,未曾一戰,便已卸甲投降,歸了李林名下……

「這便是襄陽城啊!」率軍至襄陽城下,面對著關閉著的襄陽城門,望著那城牆、那護城河,只要城中荊州兵上下一心,竭力奮戰,李林自思沒把握在一個月之內攻克此城,這襄陽城,在劉表那個死鬼多年的經營下,不得不說,在整個南方,這襄陽乃是第一大城,就算是整個大漢天下,這襄陽也可排的上前五了,然而眼下這襄陽城卻也是馬上就要被李林的踩在腳下了,而已經見慣了這樣場面的李林,早就已經習以為常……

「呵呵!」李林身旁,軍師龐統一直陪伴左右,看著李林的表情,龐統撫須笑道:「襄陽兵馬不下於我等,蔡瑁不曾一戰卻欲出城投降,嘿!主公不戰而屈人之兵,日後必成佳話啊!」

「嘿!少扯淡,拍啥馬屁?」李林笑罵一聲,正色說道:「即便襄陽拿下,劉備仍在逃亡之中,莫要懈怠啊,士元!」

「主公所言極是!」龐統低了低頭,拱手說道:「不過依臣下之見,此刻劉備身旁百姓幾乎已無,只要被子龍將軍的騎兵追上,大可放手廝殺,劉備……必死無疑!」

「但願如此吧!」李林輕嘆一聲,放眼望著襄陽,只見襄陽城門徐徐打開,有一人領著一個孩童走出城門,想來便是蔡瑁與劉琮無疑。踏著弔橋走過護城河,蔡瑁望見十餘萬遼軍陣前,有一人身穿一襲白衣文衫,跨馬而坐,英武無比,加上鼻子下一抹鬍子,更是增添不少殺氣與虐氣,腰間林刀藏在白袍之下,身上若有若無的顯出了裡面的護身軟甲,這便是李林,跟蔡瑁想像中的李林雖然有所差距,但是這已經傳遍天下的李林的形象,加上那人身後威風凜凜的遼軍,這李林的身份怎會有假?

蔡瑁急忙領著劉琮上前,而本應該是主子的劉琮卻是吞吞吐吐,戰戰兢兢的,畢竟是一個小孩子嘛,身前二十萬大軍虎視眈眈的看則會,不下個半死都是他見識廣了,蔡瑁也不見外,立即對李林大呼拜道:「楚大將軍蔡瑁見過遼王!」他身旁劉琮有些畏懼地躲在舅父身後,偷眼望著李林。

「世子,此乃遼王,快快行禮!」蔡瑁有些著急的說道。

「不必如此!」李林輕笑一聲,跟著小孩子,李林沒有必要一般見識,這劉琮恐怕比虎兒還小的樣子,李林翻身下馬,隨意的拱拱手笑道:「世子顧及大局,免去襄陽一場大劫,保全城中百姓,請受寡人一拜!」寡人,不錯李林說的正是寡人,李林如今何等身份,大漢遼王,稱侯稱王,皆可以稱孤稱寡人,以李林的身份當然也是這樣自稱,不過李林在平時跟自己麾下將士在一起的情況真是懶得說這些,李林倒是更加的習慣自稱老子嘞!總是孤孤的,李林很是不習慣,但是如今乃是在萬軍之前受降,當然就要有點官方的稱呼了……

「豈敢豈敢!」蔡瑁連忙側身閃開,抱拳說道:「若論仁義,遼王才是,末將斷斷受不得遼王此拜!」

「哈?」正低頭望著劉琮的李林懵然抬頭,莫名其妙說道:「蔡將軍方才說什麼?」

「啊!」看著李林壓根就沒理睬自己,蔡瑁也有些尷尬,猶豫一下,抬手說道:「某已在府中備好酒席,若是遼王不棄……」

「哪裡哪裡!」李林摸摸劉琮腦袋,心說這個小子長得還挺好玩的,一看就是一個紈絝子弟的胚子!聽了蔡瑁的話,李林點點頭,笑著說道:「來!世子,蔡瑁將軍!請!」看來李林倒是還挺客氣的。

「請!」蔡瑁趕緊抬手恭敬一禮,李林客氣,但是他可是不敢客氣。

見李林就這麼入城,龐統咳嗽一聲,提醒說道:「主公,麾下將士如何處之?」

似乎是明白了龐統的意思,蔡瑁急忙說道:「遼王,城南有一營寨,末將已命將士卸甲以待遼王大軍至,不妨叫遼王麾下將士,入營歇息,哦……還有,近日城防將士勞苦不堪,末將已命將士卸甲歸營,至於襄陽城防,恐怕要勞遼王麾下將士了……慚愧慚愧!」

蔡瑁一席話將李林與龐統說得一愣一愣,這做得也太徹底了吧?不理解蔡瑁為何這般信任自己等人,但是既然這麼老實,也省的李林麻煩了,你要是遲遲的不交出權利倒是會讓被人猜忌呢,李林點點頭,道:「蔡瑁將軍果然是誠實君子啊!」

低了低頭,蔡瑁笑著說道:「遼王才是仁義備至,說一不二,天下名傳!」

「蔡瑁將軍客氣了!」點點頭,李林一樣手,當即吩咐李通、高覽率軍入城,接手襄陽城防,太史慈率大軍入駐襄陽城外軍營,收編荊州軍。

李林還提醒眾將士道:「記住寡人對爾等說的,但凡發現擾民之舉,不問大小,斬!」

「諾!」李通、高覽抱拳一禮,當即率軍入城。

「遼王真乃仁義之士!」蔡瑁抱抱拳,恭敬的說道:「請!」

「請!」李林淡淡一笑,眾人緩緩入城。

即日,李林取襄陽,按早前約定,上表洛陽的小天子封劉琮繼任楚王,蔡瑁為水軍大都督,襄陽大小將領,一概封賞。另外,李林犒賞三軍,令夏侯悖徐徐收編襄陽兵馬,襄陽二十萬兵馬,改姓李矣!除了劉備未除,李林稍稍有些遺憾之外,此行能兵不血刃,拿下荊襄,實在是可喜可賀。而蔡瑁自是最善察言觀色,見李林有些興緻,當即大設宴席宴請遼軍將領,以及襄陽降將。對此,龐統認為,眼下初取襄陽,還是要謹慎為上!不過李林則認為,一通宴席,或許能拉攏遼軍將領與襄陽降將之間的關係呢?或許,對於將領們來說,酒水,當真能拉攏兩者關係呢……

當然了,李林自然不會忘記叫李通嚴加戒備,以及嚴令眾將士醉酒,這幫傢伙都是粗獷的漢子,當然了,一般酒品也不是太好……

相對於其他將領,李林的席位自然是蔡府內室之中,身旁唯有龐統、趙雲二人,而蔡瑁一方,也僅僅叫蔡中、蔡和作陪而已。

席間,李林也曾見過劉表妻室,蔡夫人,感覺此女溫文賢淑,稱得上是大家閨秀,並不像是什麼惡毒女子,所求也僅僅是叫其子劉琮日後能繼承其父基業,衣食無憂而已。對於蔡夫人所求,李林一一應允,只要荊州能歸順,區區一個什麼破楚王的虛名,又有什麼呢?再加上,這荊州的大權在蔡瑁等人手裡,只要蔡瑁等人會做人甘願為李林帳下,些許權利,算不了什麼的,就算換做李林,同樣如此。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要自己勢力夠強,不怕麾下造次;倘若麾下造次,則只能怪自己勢力仍不夠強勢,無法滿足麾下所求!經過了許亮的背叛事件之後,讓李林更加的明白,忠誠,是因為背叛的籌碼不夠!除去個別人外,大多人心中都有各自的追求,只要能滿足他們,他們又如何會造次?不過,要是野心大大,不要駕馭的話……呵呵!恐怕就只能像龐統說的那樣了,殺之立威!當然了,不到最後關頭,李林是儘可能不想這麼做,殺一人,那麼那人背後親眷、至交自然與自己為敵,便是為自己樹立了數倍、乃至數十倍的敵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