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節 借兵一用

裴矩雖是遠在張掖,卻是深得楊廣的信任。

他和裴茗翠被楊廣信任還不同,裴茗翠得楊廣器重是因為陳宣華之故,裴矩並非父以女榮,而是實在因為深知楊廣之心的緣故。

他自身功績和隋煬帝的偉業緊緊相連,平陳之役,嶺南平亂,北裂突厥,和吏部尚書牛弘制定隋禮都是裴矩在盛世所為。之後裴矩大部分經營西域往來,制定邊疆策略,做西域地圖,標註各地險要,順利擊敗吐谷渾為大隋拓疆千里,和此人熟悉西疆地理密不可分。就算是攻打高麗也和此人大有瓜葛,正是此人對外策略的制定,才讓楊廣做出攻打高麗的決定。在裴矩眼中,遼東已經是農耕地區,國民開化,遠比突厥要容易併入隋朝帝國的版圖,可就是因為他征伐遼東的建議,卻把大隋推到了災難之地。

自從遼東征伐失敗後,裴矩引咎去了張掖,專心經營和西域的經貿往來,少理政事。李靖沒有想到他會到馬邑找自己,而且一來就帶來了楊廣的密旨。

至於裴矩引咎去西域一事,在李靖的眼中,責任並不能完全推在裴矩的身上。裴矩的理論是合理,制定的計畫是周詳,奈何遇到了自高自大的楊廣。李靖有統兵之才,裴矩卻有經國之能,可二人實際上並沒有參與到遼東作戰中。計畫當然不如變化快,再加上楊廣早早地斬殺了大隋最有能力的大臣高穎。國家行政這才導致失控,遼東潰敗。從此一蹶不振。歸根結底,大隋潰敗地根源都在楊廣一人身上。

李靖年過四十,到現在因為蕭布衣的緣故才當上馬邑郡丞,可這不是說他無能,而是因為他太有能力。

有能力的人多數孤傲,李靖就是因為孤傲耿直,不善拍馬才一直鬱郁不得志,裴矩也很有能力,卻因為性格圓滑才能到了今日的地位。

裴矩引咎去了張掖。甚少回朝,也不爭功勞,更不剿匪,看似低調,卻是保全自身的最好方法,李靖對於這種人的尊敬不是因為他的官階,而是因為他的能力。

聽到裴矩說聖上要李靖監視李淵的時候。李靖並不意外。

李淵上次在東都沒有被波及流放實在是因為李玄霸之故,可楊廣向來疑心甚重,除了個張須陀,很難再有讓他絕對信任之人。李玄霸忠心地效應過了這久,也快到了頭。

自蕭布衣從太原出發之後,李淵這個太原留守也終於做的順風順水,才華也是慢慢展現,山西盜匪歷山飛先被蕭布衣擊潰,碾轉回到了河北,剩下的盜匪也有幾個。比如說毋端兒,敬盤陀,劉苗王等人都被他先後擊敗。這些都是地方小盜,比起巨盜還是差了不少實力,可李淵治理的井井有條,已經顯出了他的管理天賦。

可給楊廣做事的確是進退兩難,打輸了有責任,打贏了更要防備楊廣猜忌。

山西邊陲重地,臨近東都西京,楊廣雖是南下。可還是覺得不放心,這才啟用了李靖,他對李淵坐大漸漸不安,這才準備用李靖遏制李淵,必要的時候。甚至決定要除去。他現在雖然自欺欺人。可還是不想放手自己地江山,對於威脅到自己皇位之人。只有一個字,殺!不管對方有功無功,哪怕對方沾親帶故。

「我有何德何能,可以監視李大人的舉動?」李靖臉上有些無奈。

裴矩微笑道:「員外郎素有大才,老夫一向知曉,只可惜老夫人微言輕,一直不能勸聖上啟用員外郎,實乃生平憾事。本以為征伐遼東後,無論如何要向聖上舉薦員外郎,沒有想到老夫後來自身難保,也是憾事。不過珠玉蒙塵,終有生光之時,眼下正是員外郎的大好機會。」

伸手從懷中掏出一道密旨遞給李靖,裴矩微笑道:「員外郎有此密旨,對李淵可以先斬後奏,不必請示聖上。」

李靖展開看了眼,又合上了密旨,皺眉道:「聖上既然對唐國公並不放心,為何不徑直下旨除去他?」

裴矩嘆息一口氣,「眼下只是懷疑李淵有了反意,卻並無確鑿證據,聖上若冒然除去有功之臣,只怕群臣心寒。」

「那聖上就可冒然除去蕭將軍?」李靖臉色不變問。

裴矩雙眸閃爍,若有趣味的望著李靖,李靖卻是並不迴避,目光灼灼。

廳堂內靜寂下來,呼吸可聞,略顯凝重。

「我知道員外郎和蕭布衣關係甚好,可我不覺得員外郎是意氣行事之人。」裴矩突然笑起來,「其實蕭布衣和小女關係也不差,他更是裴閥一手舉薦,聖上遽然下旨,老夫也是心有戚戚。可就算小女和員外郎多半也不知道,他本來就是天機,所以才能逢凶化吉,可他不將此事告訴你我,他看起來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和真誠。」

李靖微蹙眉頭,「天機,裴侍郎也相信這無稽之談嗎?」

裴矩笑起來,目光卻是銳利,「員外郎博學多才,想必能夠自己分辨是非,這個何須老夫饒舌,其實有件舊事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李靖恭敬道:「裴大人過於客氣,有何吩咐但說無妨。」

裴矩微笑道:「其實員外郎一直沒有得到提拔,也和李淵大有關係。想當年李淵向員外郎求馬,員外郎秉公辦理,並不徇私,斷然拒絕,這才讓李淵記在了心上。掌旗之時和聖上說過一句,員外郎腦後有反骨,這才讓員外郎這些年不得重用。這些舊事其實群臣很多都知道。不過沒有傳到員外郎之耳而已。」

李靖舒了一口氣,長身站起。施禮道:「原來如此,多謝裴大人賜教,李靖知道如何去做。」

「如此最好。」裴矩也是微笑站起,輕輕拍拍李靖地肩頭,「員外郎好自為之,這等機會,萬萬不要錯過。」

◇◇◇◇◇

太原城,太原留守府。

府中頗為素凈,甚至可以說是有點寒酸。和太原留守的身份大不相符。

李淵坐在床榻旁,衣冠不整,鞋卻是倒穿,雙手緊緊地握著一人的雙手,臉露笑容。

那人雙手白嫩,極似妙齡少女之手,可順著手向上望過去。才發現是個鬍子老長,面色紅潤的老者。

李淵一張阿婆臉和老者相映成輝,若不知情,倒以為老夫老妻地在懷念往昔。

「開山賢弟,一別多年,沒有想到今日再見。」李淵嘆息道:「你我都老了。」

殷開山微笑道:「唐國公風采如昔,如何稱老?倒是我卻老了,聽聞唐國公榮升太原留守,我一直想要拜訪,可總逢唐國公出外討伐盜匪。太谷縣又是事務繁多,總是不能一見,今日相見,欣慰之極。」

李淵也是微笑道:「其實我也一直想要拜會開山賢弟,可每次也是錯過,直到今日相見,可算是命中注定。」

「我不過是小小的縣令,每次想及要見留守大人,難免誠惶誠恐,沒有想到今日得見。留守大人果然如百姓所說,以德待人,誠信寬厚,實乃我等的幸事。」殷開山雙手被握緊,一直不得閑。不能去捋鬍子。少了很多生動的表情。

李淵卻是連連搖頭,「地方父老的抬愛。我是受之有愧。」

他態度甚為熱情,雖是太原留守,卻絲毫沒有官架子。二人絮叨的無非是一些家常,殷開山見到話題差不多展開,終於說道:「想這太原一地本是西周之古唐國地封地,李大人又是當朝的唐國公,前來這裡鎮守古唐舊地,實乃大吉大利。」

李淵臉色微變,雖知道下人奴婢都不在身側,還是壓低了聲音道:「開山賢弟,你我並不見外,這話你我說說,老哥甚感你的有心,可萬勿對旁人說及。」

殷開山含笑道:「當應如此,唐國公大可放心,開山絕不亂講。」

唐國公本是隋朝的一個虛銜,殷開山說唐國公鎮守唐國之地,大吉大利,本是牽強附會,內在地含義卻多少有點造反的意思。李淵表面惶恐,其實心中也滿是高興,暗想自己終於苦盡甘來,這些人若都是如此之想,盡來歸附,自己當能在亂世中謀求一己之地。

這個殷開山李淵其實也不熟識,不過當年在長安之時有過往來而已,如今身為太谷縣縣令,太谷離太原並不算遠。

殷開山的家族起源河南陳郡長平,郡望長平殷氏,在南朝地時候,祖輩在北方也算是顯赫的家族。不過南北朝動亂之際,殷家又去了江南,也算是江南華族地文化名士。後來北周滅齊地時候,又把這些名流都遷入關中,居住在長安,也算是想要融合南北文化,消除地方敵視。李淵那時候在長安認識的殷開山,不過當初彼此都不得志,李淵更沒有想到大隋會亂,也就沒有把殷開山放到心上,甚至在當太原留守地時候,整日盤算著剿匪和蓄積實力,拉攏能人,卻沒有想起這個人,說什麼想要拜會殷開山,無非是收買人心。

不過等到殷開山拜訪的時候,一番閑談,李淵才發現殷開山思路清晰,學行不弱,此人畢竟是華族子弟,不見得會打仗,但是治理國家卻是頗為有用,李淵知道這點,知道這種人才主動過來投靠,說明自己已經頗有威望,心中不由竊喜。

二人正談的默契的時候,下人匆匆趕到,低聲道:「李大人,聖旨到。」

李淵聽到聖旨到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