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大總管

其實姬輕塵在崤山坐了一晚夜,這一夜他想了很多事情,回憶了很多的往昔快樂的生活,同樣決定了很多以前猶豫不定的決策。所以待到第二天,張讓派出的人發現告知他陛下宣他到太極殿參加朝會時,他才匆匆回到王府換上了朝服急忙向太極殿而來,就這樣他還是遲到了,所以聽到太極殿外傳出了「宣」時,他忘記了將自己腰間的佩刀解下遞給門口的內侍,就佩刀徑自步上了大殿。

實則是太極殿門口的內侍有心要提心他解下佩刀,可看到一臉殺氣騰騰的北遼王,再想到姬輕塵之前似乎有過佩刀上殿的經歷,便忍住了沒有說出口。

就這樣,太極殿里的群臣看到姬輕塵時,就見姬輕塵一身黑色蟒袍,腰佩狼鋒刀,大踏步走進了太極殿。

他這一身裝扮再加上他英俊的相貌以及身上散發出的凜冽的殺氣,倒是讓大殿里的群臣也不得不折服他身上的霸王之氣。

「兒臣參見父皇!」姬輕塵走到大殿中央的位置跪地向燕帝施禮道。

燕帝一看到兒子佩刀上殿,再想到無故不參加朝會,自己派人去找還撲可空,就氣不打一處來,可他還是忍住了心裡的憤怒情緒,冷冷的說道,「平身!」

然而姬輕塵並沒有起身,只見他從袖子中掏出一本奏章恭敬的放在身前,朗聲說道,「父皇,兒臣請戰,願意北上抗擊戎蠻,這是兒臣和驍騎營將士們的請戰書,還請父皇恩准!」

啊!

大殿里的群臣又是一驚!怎麼又是一個請戰的皇子,而且還拉了一票君臨城的世家子弟?

這怪不得大殿里的群臣們,因為驍騎營中就有他們家族的不少子弟,要是燕帝真的恩准了姬輕塵的請戰,那他們家族的子弟姬不得不跟隨姬輕塵北上,讓自己家族的子弟去送死,這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只是燕帝還沒有表態,他們自然不敢冒然進諫,只能靜觀其變!可姬輕塵的舉動還是讓內心的震動太大,他們呼吸也有點急促。

姬輕塵將話說完,就將放在身前的奏章雙手捧到額頭。燕帝示意,魏忠賢走下台階接過奏章,又幾步走到燕帝面前,將請戰書遞給了燕帝。

燕帝沒有再看一眼姬輕塵,而是翻開了魏忠賢遞給他的請戰書。然而就在看到請戰書第一眼的時候,他的表情就變了,剛才還一臉憤怒的他臉上突然出現了亢奮一樣的紅潮,他不是一目十行的看,而是一個字一個字的讀。花了整整一盅茶的時間燕帝才讀完這份請戰書,深深吸了一口氣,向還跪在大殿上的姬輕塵說道,「你起來說話!」

「多謝父皇!」姬輕塵起身。

「魏忠賢,給大家念念請戰書!」燕帝將請戰書遞給魏忠賢說道。

「諾!」魏忠賢領命。雙手捧過請戰書,上前兩步站定,便開始抑揚頓挫的念出了請戰書上的內容。

「戎蠻入侵,欺凌我大燕子民,北遼王姬輕塵及驍騎營兒郎向陛下請戰!」魏忠賢念出了開頭。群臣覺得這樣的請戰書沒什麼啊,沒必要讓陛下這樣的激動吧?可是他們聽完前面的陳詞,再繼續聽魏忠賢下面念出的話時就震住了。因為他們聽到了一股發自男兒內心深處熱血豪情,血戰到底的誓言之詞:男兒當殺人,殺人不留情,千秋不朽業,盡在殺人中。昔有豪男兒,義氣重然諾。睚眥即殺人,身比鴻毛輕。又有雄與霸,殺人亂如麻,馳騁走天下,只將刀槍誇。今欲覓此類,徒然撈月影,君不見,豎儒蜂起壯士死,神州從此誇仁義。一朝虜夷亂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我欲學古風,重振雄豪氣。名聲同糞土,不屑仁者譏。身佩削鐵劍,一怒即殺人。割股相下酒,談笑鬼神驚。千里殺仇人,願費十周星。專諸田光儔,與結冥冥情。朝出西門去,暮提人頭回。神倦唯思睡,戰號驀然吹。西門別母去,母悲兒不悲。身許汗青事,男兒長不歸。

殺斗天地間,慘烈驚陰庭。三步殺一人,心停手不停。血流萬里浪,屍枕千尋山。壯士征戰罷,倦枕敵屍眠。夢中猶殺人,笑靨映素輝。女兒莫相問,男兒凶何甚?古來仁德專害人,道義從來無一真,君不見,獅虎獵物獲威名,可憐麋鹿有誰憐?世間從來強食弱,縱使有理也枉然。君休問,男兒自有男兒行。

男兒行,當暴戾。事與仁,兩不立。男兒事在殺斗場,膽似熊羆目如狼。生若為男即殺人,不教男軀裹女心。男兒從來不恤身,縱死敵手笑相承。仇場戰場一百處,處處願與野草青。男兒莫戰慄,有歌與君聽: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屠得九百萬,即為雄中雄。雄中雄,道不同:看破千年仁義名,但使今生逞雄風。美名不愛愛惡名,殺人百萬心不懲。寧教萬人切齒恨,不教無有罵我人。放眼世界五千年,何處英雄不殺人!

這本來是就是一首慷慨激昂、熱血豪情的請戰書,現在被魏忠賢尖細而又洪亮的聲音讀出,飄蕩在偌大的太極殿里,回聲嗡嗡,敲的群臣內心之中熱血翻湧。待到魏忠賢念完,大殿上的群臣還深深的陷在請戰書的死戰誓言中不能自拔。

特別是大群上的武將們,早已熱血翻湧,恨不得立即殺回曹州,屠滅了北戎蠻子。

即便是已經看過一遍的燕帝,他第二再次聽到魏忠賢讀請戰書時,臉上依然露出了激動之色。

良久,燕帝才回過神,他目光炙熱的望著大殿中央的姬輕塵,問出了一句讓群臣膽戰心驚的問題,「北上抗敵,你需要多少兵馬?」

剛還熱血翻湧的群臣聽到燕帝這句話,就像大太陽底下澆了一桶水,不由得打了個寒戰。因為他們太清楚燕帝這句話里的含義了,很明顯燕帝是想讓姬輕塵做統兵大將,北上抗擊北戎。

「回父皇,想要阻止北戎突破曹州防線,需大軍二十萬,想要一戰滅北戎,將蠻族趕出雁門關,收復雁門關失地,則需要大軍,至少三十萬。」姬輕塵毫不猶豫的朗聲回答道。

「只需二十萬就能阻止北戎南下?」僥是燕帝表現的足夠淡定,可是聽到姬輕塵的回答,他還是有點驚訝的問道。

「是!」姬輕塵回答道,又為自己讓燕帝不可思議的回答解釋道,「父皇,雁門關一戰敗北,非大燕兵戈不利,乃將領不和所致。現在北戎大軍囤兵曹州城下,想借雁門一戰的之氣勢,破曹州而兵鋒南下。大燕想要阻敵,必先一戰,破敵人士氣,聚自己軍心。方才能穩定曹州戰局,再徐徐圖之。」

燕帝微微點頭,他對姬輕塵的解釋很滿意,因為姬輕塵的回答正是他心中所想。

「那以為看,想要阻止北戎南下,需要多久?想要收復雁門關,需要多久?」燕帝繼續問答。

「想要徹地的遏制北戎二十萬鐵騎南下的兵鋒,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想要徹底收復雁門關,兒臣以為至少需要四年時間。」姬輕塵不敢託大,只能保守的說出一個年限。

二十萬大軍,需要一年時間才能阻止北戎南下!三十萬大軍,需要四年時間才能收復雁門關!這個回答看似保守,可放到樞密院兩大佬的面前,兩人也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因為即便他們兩人是大燕軍方的第一和第二人,他們也覺得面對二十萬北戎鐵騎,他們做不到這樣。

不過燕帝很滿意姬輕塵的回答,因為姬輕塵的回答正符合他心中所想,他的底線就是一年阻止北戎南下,四到五年之內收復雁門關失地。畢竟三十萬大軍四年的錢糧花費絕對是一筆天文數字,時間再長大燕的財政肯定承受不了。當然以前不是沒有過征伐三十萬大軍攻打離國的情況,可時間也只是半年而已,不像現在一戰就是四年。

「你為何這麼辦有信心?」燕帝繼續問道,他的聲音空曠而又深邃,似乎要透出大殿衝出皇城一般。

「巍巍大燕,永世不倒!血流不盡,死戰不休!」姬輕塵朗聲吼道,「大燕兒郎身體里流著祖先死戰到底的青銅一樣的血,大燕不倒,鐵劍依然在!」

他的聲音不高,可鏗鏘有力,又同樣的深邃,給了大殿上群臣難以明言的豪邁和對他的充分信任。

「好!好!好——!」燕帝猛然起身,大聲說了三個好字,用凜冽的充滿霸氣的目光環視了大殿上的群臣一眼,才緩緩坐到龍椅上。微微沉吟了一下,他就像大殿下面的起草詔書的中書舍人王曾說道,「王曾擬旨——」

王曾立即出列,大殿一旁的內侍立即將早已準備好的筆墨紙硯和案幾放在王曾面前,王曾跪在案幾前,就聽見燕帝說道,「第一道聖旨,裁撤大燕寧州、遼州、夷州行軍大營,以新設都督府取而代之。設立西州都督府,都督府掌西州、西寧州軍務;設立寧州都督府,都督府掌寧州、宿州、汾州軍務;設立南夷都督府,都督府掌夷族、潞州軍務;設立北遼大都督府,都督府掌營州、遼州、雲州和商州軍務。」

「第二道聖旨——」燕帝沉吟了一下,繼續說道,「晉封姬虔為平南王,實授南夷都督府正三品都督一職,改夷州行軍行轅總管為南夷都督府副都督,協助姬虔整頓夷州行營大軍。實授姬弘昌為寧州都督府正三品都督,改寧州行軍行轅總管柳東樓為副都督,協助姬弘昌防禦西北離國的進犯。實授姬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