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昱嶺關

昱嶺關坐西朝東,橫跨昱嶺山隘口,用花崗岩倚山勢築起敵台關牆,高大雄奇,固若金湯,關口通高達三丈余,寬三丈余,敵台兩側射堞牆,中間走馬道寬達一丈余。

這關口始建於三國時期,乃山越人為了抵禦孫策的侵略而建造的,據說這昱嶺關及其六甲四十八塘的六道嶺上,曾抵禦過東吳孫權征服山越的數百次戰役,山越人利用天然的三十六道石門,設立了六甲九宮八卦陣。

這九宮八卦陣乃暗合奇門遁甲的玄奧,孫權最終都沒能攻入山越腹地,因為他無法攻破這些大陣。

而想要通過這些大陣,沒有山越人的帶領是不可能完成的,但這昱嶺關卻有一條密道,能夠繞過昱嶺關,直達山越腹地大光明頂。

沒錯,這裡說的大光明頂,便是後世武俠小說裡面明教的光明頂。

隋朝末期,徽州汪華公正是從宣城出發,經昱嶺關,登上了光明頂擱船尖,奇襲睦州。

唐時女英雄陳碩真起事反唐,也是在青溪,倚仗的也是大光明頂這條密道(據說陳碩真是武則天的師父,是史上唯一一位起事當女皇帝的,鄙人拙作《唐師》裡面有寫,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

到了元末,朱元璋的起義軍正是屯兵在大光明頂擱船尖,利用浙西明教的聖戰士與元軍決戰昱嶺關,而且取得了勝利,攻取了徽州府。

蘇牧為何如此篤定方七佛一定會來攻取昱嶺關。

不是因為他在現世之時讀過這一段,而是因為方臘是摩尼教的教主。

後世的明教也就是發源於摩尼教,而法王撒白魔等人將摩尼教改名為大光明教,正是後世明教的雛形。

方臘乃摩尼教的教主,又豈會不知大光明頂擱船尖的密道。

大光明頂位於杭州、歙州和睦州交界的昱嶺關之上,乃明教的總壇所在,又名覆船山,相傳是大禹治水所乘之船,遭風浪翻船而成。

此地有傳說,石門九不鎖,天門夜不關,乃道教的第三十六福地,相傳連葛玄都在此修鍊,當地人稱之為紫微洞天。

蘇牧初時到南方負笈遊學,被摩尼教的人虜入訓練營,卻因緣際會,得到了燕青的師父燕老三傳藝,這位老人非但傳授了蘇牧立身保命的知識,他之所以潛入到摩尼教,就是為了弄清楚摩尼教的秘密。

而後蘇牧在他的囑託之下,將聖物斷刃給盜了出來,回杭州之時,為了躲避摩尼教高手的追殺,走的正是光明頂的密道。

所以方七佛根本就不需要擔心拿不下昱嶺關,一旦悄無聲息兵不血刃拿下昱嶺關,直取杭州,童貫的十幾萬大軍說不定還在烏龍嶺那裡困著呢。

劉延慶同意撥三百騎兵給蘇牧,後者自然不會浪費名額,將楊挺麾下的精英都帶了出來。

楊挺徐寧岳飛韓世忠都是用大槍的好手,配合戰馬,能夠發揮出以一當十的威力來。

再者他們進入大焱軍之中,便被編入了騎軍之中,手底下的人手雖然不多,但都已經成為了足以生死相托的弟兄。

有了這幫人帶頭,加上弟兄們踴躍支持,這三百人幾乎都算是足以堪用的親信。

莫覺著三百人不多,大焱的馬匹雖然緊缺,但對西軍卻並非如此,若在西夏邊境,最起碼也是一人三騎,一匹用來坐騎,一匹用來替換,一匹用來馱甲包武器和行軍糧草帳篷之類。

不過到了內地來,也就不能那麼奢侈了,但好歹也是一人兩騎,三百人卻是六百匹戰馬,急速行軍,塵頭飛揚,著實威風了一把。

只要能夠提前守住大光明頂密道的出口,方七佛根本就無法繞過昱嶺關,慢說這三百人,便是把守昱嶺關的人手,便足以跟打地鼠一般,只要方七佛的人敢露頭,那就是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殺一雙,來五百就殺兩個二百五。

臨行前宗儲也主動請纓,要跟著蘇牧前來助陣,可蘇牧還是將他留在了劉延慶的身邊,並悄悄囑託他相機行事。

因為一旦方七佛發現昱嶺關大光明頂的密道出口被蘇牧佔據了,也就只能退出去,要麼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回去面對童貫的十數萬大軍,要麼就只能退出密道,糾集了人馬,強攻昱嶺關。

方七佛若選擇強攻昱嶺關,可就不是這三五百人能夠抵擋得住的了。

到時候勢必要倚仗劉延慶後軍的援助,算一算時間,劉延慶就算優哉游哉,但仗著馬匹的腳力,入夜趕到昱嶺關應該不是問題。

所以他必須囑託宗儲,必要的時候提醒一下劉延慶,保證這位大老倌兒不要再拖延,否則他這三百人加上昱嶺關守軍,能不能擋住方七佛的大軍還是兩說之數。

楊挺這些人都是生死相托的交情,蘇牧也沒有隱瞞什麼,在馬背上就已經提前告知了楊挺。

而後中途打尖的時候也詳細地解釋了大光明頂密道的事情,又與楊挺等人商議了對策,這才抓緊時間,一頓風塵僕僕,急趕慢趕,終於在日頭偏西一點的下午,來到了昱嶺關前。

昱嶺關這樣的要衝,守軍並不少,因為方臘攻打杭州之前,就是通過密道,突襲昱嶺關,關上的守軍看著從天而降的叛軍,還沒摸著頭腦就已經掉了頭腦。

聖公軍之中知曉密道存在的也不少,只是方臘下過格殺的死命令,除了摩尼教的中堅精銳,其他人都不敢泄露密道的消息。

為了保守密道的秘密,方臘更是將當初參與過昱嶺關一戰的精銳,全都派上了前線,或死或傷,盡最大的努力來保全這個秘密。

方七佛提出這個計畫,無疑是非常大膽的,他也是看準了童貫好大喜功託大輕敵的性子,眼下大局已定,童貫肯定會攻打烏龍嶺,直取睦州,又怎可能關注到昱嶺關。

方臘只想著回到自己的老巢,將所有老本都賭上,與童貫來個最後一戰。

可方七佛卻從死局之中看到了生路,只要拿下昱嶺關,直取空虛無人的杭州,童貫必定心神大亂,到時候首尾不能兼顧,就是聖公軍反敗為勝的最佳時機。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方臘和方七佛,雖然都是梟雄人物,但若論眼界和心胸,到底還是方七佛略高了一籌。

閑話不提,且說蘇牧帶著三百輕騎,來到了昱嶺關下,早有守軍裨將下來迎接。

見著蘇牧兩道血淚金印,左邊是「明尊敕封光明大護法。」右臉則是:「御冊永樂光天大國師」。

這金印早已連同蘇牧,成為了朝廷大軍乃至於整座杭州城又一個新鮮的話題,那守將今日得見,竟然有種路人見了大明星的感覺,就差沒上去求籤名了。

前番已經說過,牽扯到戰後的功勞分配問題,蘇牧在高層將領裡頭雖然不受歡迎,但在底層士卒和底層軍官的眼中,其是有勇有謀的一號人物。

此番前來他又有了宣贊的正經身份,還帶著楊挺等一干都司和校尉虞侯等,蘇牧又是童宣帥親命而來,後頭還有馬軍副都指揮使劉延慶壓陣,守將自然不敢拿大造次。

眼看著即將入夜,蘇牧也不再羅嗦,對於行軍打仗,他並不在行,指揮權完全交給了楊挺等人。

楊挺雖然勇冠三軍,但進入軍旅畢竟時日尚短,昱嶺關雖小,但直接關係到杭州存亡,他也有些畏首畏尾。

岳飛雖然已經慢慢展現出了大將之風,但畢竟年歲尚幼,見識經驗上還有所欠缺。

蘇牧便把韓世忠這個老軍油子給揪了出來。

韓世忠一臉嫌麻煩的表情,但其實心裡卻早已樂不可支,他雖然有個指揮使的頭銜,能領三百兵,但西軍之中僧多肉少,他也只好跟著劉延慶出來混世界。

可誰能想到,童貫讓梁山那幫賊配軍當了先鋒,劉延慶又是個膽小如鼠的人,只是跟在後面撿死雞。

眼看到了最終大戰的關鍵時刻,童貫的疑心病又犯了,讓劉延慶跟著蘇牧來這邊吃灰塵。

韓世忠堂堂指揮使,手裡頭居然才不足一百的親兵,心裡頭早憋了一肚子火。

直到半路上,蘇牧將自己的計畫說出來,韓世忠才明白為何岳飛這小子會如此敬重蘇牧,當然了,也才知曉蘇牧為何受諸多將軍們所不喜。

但毫無疑問的是,臨行前那些個偷笑劉延慶的人,甚至於姍姍來遲,不相信蘇牧的劉延慶,都將悔青腸子啊。

一想到自己加入蘇牧隊伍之時,那些老兵油子對他的冷嘲熱諷,韓世忠就忍不住咧嘴笑了。

說實話,起先他也是被岳飛拉著來的,可沒想到竟然能遇上方七佛,這可是方臘之下的叛軍二號人物啊。

再說了,以蘇牧的分析,這麼重要的事情,除了方七佛之外,應該還有歙州和幫源洞的人馬,少不得還有幾個大老鼠。

一想到接下來的大戰,韓世忠便心癢得直搓手,大咧咧就應下了蘇牧的任務。

雖然這韓潑無平素里弔兒郎當,可排兵布陣行軍打仗卻著實有一套,蘇牧帶領著一干人等,登上昱嶺關,又帶著他們去查看了大光明頂的密道出口,韓世忠就彷彿脫胎換骨,變了一個人一般。

那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