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征服 第352章 心中的熱火,溫暖了萬曆四十七年的這個新年

在場的人,聽到蕭明乾這麼說,都會心一笑。其實大家都知道,現在台灣農業從業人員和工商業從業人員的收入並沒有拉開太多。即使是有,也只是十幾二十兩的差距。這樣的差距還不至於產生什麼太過巨大的影響。

普通的農戶,每家都有二十畝左右的田地,其中大部分是糧食用田。以每畝四石一季算來,一年下來,那些已經穩定下來的農戶,他們的收成能夠達到一百六十石左右。除去自家的消耗,有一百石糧食可以賣出去。這一百石糧食市場上能夠賣到四十元銀元,加上其他的經濟作物,家畜家禽,農閑時的散工等等一年下來,一個四口之家的收入也能達到六七十,甚至八九十元銀元。同純工商業從業人員的全家收入基本上是相差不大的。

雖然這種差距有拉大的趨勢,但現在便考慮要進行調節,似乎有些操之過急了。特別是商業階層在軍政府中的代表,吳運東更是覺得有些不公平。

從一開始,台灣的商業稅收就非常的高,雖然幾經調整,但仍然達到了利潤的一成五,在台灣的稅收體系中,只有工業稅收與之平齊。其他的如農稅,個人所得稅等等稅種都比之低上很多。

繳納如此高的商稅,商人階層在軍政府的權利體系中卻沒有得到相對應的權利,吳運東等人當然有些不樂意。不過,這種不樂意也只是淡淡的一點,畢竟相對於大明,台灣不管經商環境還是商人的政治地位,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更何況,督軍府和軍政府正在用刀槍,為台灣商人開闢更為廣闊的市場和原料產地,如此一想,商人們也就沒有什麼怨言了。

最終,在全場三十二人,二十三人贊成,七人反對,兩人棄權的情況下,免除商業稅的決議就這麼通過了。這可以說是台灣第一次的民主表決,也是蕭明乾統治的中前期,少有的幾次民主表決中的一次,在民主史上具有相當高的歷史地位。

大年初一開始,整個台灣都沸騰了起來。因為台灣的三大報紙在第一時間將這個決議報道了出來,而且全部都是頭版頭條。

種田不納糧,這天下還有這麼好的事情。台灣的民眾,絕大部分都是來自大明的那些災難深重的地區。沒有來到台灣的他們,即使是在絕收的情況之下,大明也沒有真正的免除過皇糧,即使名義上,大明皇帝的確發過免除糧賦的聖旨。

來到這台灣,不僅全家都過上了大明那些中等地主才能過上的好日子,再也不用擔心餓肚子了。沒有了敲骨吸髓的盤剝,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所有百姓的心中已經是得到了極大的滿足,所有的人都對督軍大人和軍政府抱有強烈的感激。

萬萬沒有想到,今年一開始,督軍大人和軍政府又給所有人送上了一個最不可思議的新年大禮。免除五十畝(含五十畝)以下的農戶的農稅,五十畝以上的農莊的農稅也降低到原來的一半。

報紙所到之處,無不驚起無數的不敢置信的驚呼,從北往南,從大年初一到初三,台灣各地的百姓都感激莫名的面向著台北的方向跪了下來。雖然台灣已經明令禁止了跪拜之禮,但是又有誰能夠阻止得了百姓們的這種質樸的感激行為呢。

特別是那些親人在飢餓中死去的人們,無不悲傷的呼喚著親人們的名字,抽泣著默默向他們講訴著來到台灣後的一切,告慰著他們的英靈。

大年初一,當唐洪生剛剛起床,走出卧房晨練的時候,只見陳李氏帶著剛剛九歲的小女兒陳靚兒恭恭敬敬的跪在唐洪生的門前,見到他出來,立即低頭便拜。

「你們這是怎麼了?快起來,我們台灣不興跪禮。」

唐洪生不知所措的,趕緊將陳李氏和陳靚兒扶起來。這台北的氣溫雖然不算很低,但是大年初一的早上,還是能夠達到零下的。唐洪生不知道這娘倆為何跪在這裡,但是總不能不顧身體啊。

「老爺,您就讓我們跪下給您磕個頭吧小婦人不知如果感激老爺的恩德,但以幾個響頭,感激老爺對我們這些窮苦之人的大恩大德。」陳李氏流著眼淚說道。

「別這樣,昨天還不是好好的嗎?今天怎麼就來這一出了。」唐洪生出言安慰道。

陳李氏在唐洪生府上已經好些年了,雖然因為心中的一些堅持沒有將她納進來,但是唐洪生其實在內心深處還是能夠接受陳李氏的,對待陳靚兒更是如同己出一般,百般愛護。現在看到兩人的表情,唐洪生相當的難受。

「老爺,當年如果不是督軍大人和陳總長,我們娘倆已經餓死在了揚州。如果不是老爺您,我們娘倆也只能在台灣幸苦求活。你們是我們娘倆的大恩人,但是直到今天我們才知道,你們是全天下所有窮苦之人的大恩人。」陳李氏哭著說道。

「為什麼突然這麼說,發生了什麼事?」唐洪生實在有些糊塗了。

「老爺,今天一早整個台北都已經傳遍了。軍政府下令,免除了所有普通百姓的農稅,這可是功德無量的大善舉啊如果當年大明能夠如同台灣一樣,不只做到台灣的十分之一,爺爺,爹爹還有幾位哥哥姐姐也不會餓死了。」已經上了小學五年級的陳靚兒哭著說出了真實的原因,讓唐洪生恍然大悟。

知道了原因的唐洪生,讓他們先平靜下來,然後將這件事情的始末同他們詳細的解釋了一下。

「此事是督軍大人首先提出來的,更是他一力堅持的。我在這裡面,所起到的作用並沒有那麼大,慚愧的很吶。」唐洪生最後說道。

「不,老爺。督軍大人是萬世不得之聖人,您千年不遇的賢臣。如果沒有您和那麼多賢良之人的努力,將台灣治理的如此繁榮,督軍大人即使想行此善舉,也不能得償所願。」

陳李氏的話,讓唐洪生欣慰不已,心中更是有一團熊熊熱火在不停的燃燒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