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發展 第139章 新艦啟航

儀式的盛況不必細說,都是那麼回事。不管是蕭明乾還是唐洪生,甚至是那十五家海商都對這一批的三桅大船及其重視,原因便在於這是聯合護衛軍的第一批自己建造的戰船,而且還是真正的專職戰鬥的戰船。不同於那些偏向於武裝商船的三桅大船,這六艘船速度更快,防禦更強,火炮更多。

有了這裝配了三十六門火炮的三桅大船,聯合護衛軍的實力將會提升到一個可以對抗周圍所有海盜的實力。

其中感受最深的便是童子豪和金路兩個人了,昨天他們兩個人在得到蕭明乾的認可後,正式的加入了聯合護衛軍,而且憑藉在隨後的戰船操作演練中優異的表現,得到了指揮一艘戰船的職位。要知道,到現在有幾個大隊長還只能指揮四百噸的福船呢!如此的重用,讓這兩個極重義氣的漢子,生出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

今天,他們也參加了新船的接受,其中兩艘以後更是會成為他們所指揮的戰船。

六百噸西洋戰船,不管是在風帆的數量,船體的堅固程度,火炮的數量上都比相應噸位的福船要來得優秀,甚至是船體的漂亮程度也不是福船能夠比擬的。

童子豪和金路兩人從來都沒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夠有機會指揮這樣一艘擁有三十六門重型火炮的海上利器。同它們比起來,他們之前指揮的那些海盜船隻簡直就是不堪一擊。他們甚至覺得只靠兩艘這樣的戰船,便能夠挑戰這片海域除了林辛老以外的所有海盜了。

其實不僅僅是他們兩個,在場的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感覺。看著六艘這樣的利器,所有的人,特別是那些海商心裡安定了很多。從這一刻開始,他們堅信這一片海域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他們的遊樂場,因為所有人知道,能造出六艘,就能夠在造出六十艘。

「督軍大人,我們是否應該為這六艘戰船命名?」傑生來到蕭明乾身邊,向蕭明乾建議道。

「呵呵!神父,我知道你們西方的每一艘船都有名字,這有利於戰場的指揮。我會接受你的建議的,但是那需要等我們造出了一千噸以上的戰艦的時候,我才會對每一艘船進行命名。」蕭明乾的語氣豪邁非常。

其實蕭明乾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了,但是這個時代的海戰中戰船的數量太過龐大,如果每一個小噸位的戰船都命名,那麼光起名字便是一個狠頭疼的問題。所以蕭明乾決定只對千噸以上的戰船命名。

在蕭明乾的眼中,千噸以上才能夠稱得上是戰艦。而且那個時候,戰艦的數量也會少上很多。

「千噸?喔賣噶的!那在歐洲也是一流的戰艦了。」

傑生神父非常的吃驚,這並不是說他認為蕭明乾造不出這樣的戰艦,而是被蕭明乾的語氣給驚到了。他聽得出來,在可見的將來,只有千噸以上的戰艦才會是聯合護衛軍的正式戰艦。

「千噸!督軍大人,那建造費用是非常的高,加上更多的火炮,每艘可能是需要十萬兩以上的銀子啊!」

聽到蕭明乾有大規模建造千噸以上的戰艦的意思,洪元吉震驚的說道。

「十萬兩!」聽到這個價格,在場的所有人都被驚到了。

「督軍大人,千噸大船太過昂貴了。造其一艘之耗費,可造眼前之六百噸戰船三艘還有餘。以後之稅賦將難以承受啊!」

一聽一艘船要耗費十萬兩以上,唐洪生被嚇了一跳。除了當年的寶船,大明可從來都沒有耗費十萬兩以上去建造一艘船的先例啊!而且,依照唐洪生很清楚,蕭明乾肯定是要大規模建造的,這哪行啊!

大明朝廷一年的賦稅也只有幾百萬兩(指的是中央收到的,不是全國百姓實際繳納的。),全部用來造這樣的船,也就幾十艘。而唐洪生是知道的,幾十艘船遠遠達不到台灣島實際的需求。

這樣算來,唐洪生都不敢想像以後這海軍將要投入多少錢進去。

「呵呵!先生,您不用擔憂。以後你會發現十萬兩銀子造出來的船絕對物有所值。而且,我也不會那麼窮兵黷武,正常情況下,軍費佔全年賦稅的不會超過兩成。」蕭明乾可不是那種為了軍隊實力就不顧一切的人。

「那就好!但如此一來,戰船數量可夠用?」

得到蕭明乾的保證,唐洪生放心了。但是他又擔心戰船數量太少,而使得聯合護衛軍的實力受到限制了。

「放心好了,這幾年,我們之前準備的軍費和收上來的賦稅足夠了。而過幾年,我敢肯定,我們每年的稅收會慢慢多起來的。而且如果不夠的話,我會想辦法的。」

其實蕭明乾也不是非常的肯定幾年後的賦稅到底能不能滿足聯合護衛軍的開支,所以他已經有了從自己的收入當中劃些錢出來支援聯合護衛軍的想法了。畢竟,只要那些工廠建立起來後,他的收入將會猛漲的。

不算還沒影的玻璃廠和生產其他的新產品的工廠,就憑糖廠,鋼鐵廠,造炮廠和水泥廠,蕭明乾大概算了一下,他明年一年的收入不會低於百萬兩白銀。

蕭明乾可不是守財奴,而且這些工廠都是處於完全壟斷地位的,所以其發展根本不需要太多的投入。所以,這麼多錢,蕭明乾肯定是要將這些錢給花出去的,而聯合護衛軍將是主要方向。畢竟蕭明乾已經將其他的花費大多交由軍政府的賦稅去承擔了。

「督軍大人,他們都問是否可以啟航?」這個時候,各艘戰船上的聯合護衛軍的戰士們都已經準備完畢了,待傳令兵將船上的旗語翻譯過來後,石元跑過來向蕭明乾詢問道。

「啟航!」

一聲令下,六艘三桅大船便緩緩的離開了船塢,駛向淡水河的中心,並很快的進入了大海,開始了他們的第一次海試。其後幾個月的時間裡,他們都會一直留在基隆進行訓練。而現在在基隆的三艘三桅大船,自然也就回到這邊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