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遼陽易手

此時天已近傍晚,圖爾格在遼陽城門裡見到了騎在馬上,整軍待發的多鐸。

他立刻滾鞍下馬,也不管披甲在身方不方便,硬是跪到了多鐸的馬前,惶恐地稟告道:「主子,明軍大舉進攻了,來了不下五萬人馬,光紅夷大炮就有二、三十門之多。」

他也不是存心騙多鐸,在戰時本來就難以準確估計敵軍的數量,只能大概猜之。一般來說,失城將領,或者說打了敗仗的將領,都會取估值的最高值來說話。

多鐸可以不相信先前的信使,但圖爾格的地位夠高,他的話卻不得不信。而且信使到遼陽沒多久,圖爾格就丟城逃回來了,說明明軍的攻勢很猛,數量之多也不難理解了。

多鐸並不認為圖爾格一見明軍出現在城外,他就會棄城而逃。多鐸雖然年輕,但也是久經戰陣之人。只要看看圖爾格帶回的隊伍情況,就能分辨出一二,到底有沒有經過血戰之後逃回來。

在城門處也不是說話的地方,多鐸當即下令探馬四齣,偵察明軍的動靜。然後緊閉城門,解散整裝待發的軍隊,返回自己的衙門,召開軍事會議。

多鐸一坐定身子,就馬上詢問圖爾格關於鞍山驛堡戰事的具體情況。

圖爾格當即把他所看到和聽到以及感受的情況一一詳細地說給多鐸聽,一直聽得多鐸臉上變色。

圖爾格見多鐸的樣子,心中也暗暗吃驚。自己這個主子,以前對上明軍是天不怕地不怕,脾氣又暴躁,對待漢人更是無情。現在聽到明軍大舉進攻,卻嚇得面容失色,真是世事變遷,難以預估!

其實,越是以前囂張跋扈,輕視明軍,不把明軍放在眼裡的人,就越能體會到明軍如今的強大。再加上多鐸是親身體會過一次火器部隊真正的威力,現在聽到明軍比起上次,不但人數,連火器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光紅夷大炮就出動了三十門,又怎麼可能不變色呢!

在一邊的科爾沁族二王子察罕聽得面無表情,目光閃動,不知道在想什麼。

就在這時,之前剛派出去的探馬回來了,匆忙闖入衙門,略帶慌張地稟告道:「主子,我等出城不遠,就碰到明軍前鋒了,全是火槍兵,人數大約三千上下。」

多鐸又是大吃一驚,沒想到明軍攻勢這麼急,這前後腳就到了遼陽。他當即不再說話,匆匆領著手下前往遼陽城頭觀陣。

果然,城外的明軍全是那種燧發槍兵,正在射程之外下馬休息,一點不懼城內大金軍隊可能的突然出擊。

多鐸也是有眼力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這支明軍部隊的精銳,並不是那種初上戰場的菜鳥。

他的一顆心沉了下來,幸好天已經黑下來了,明軍沒有進一步的動作,也沒有後續軍隊出現。

多鐸皺著眉頭返回了衙門,並沒有多少時間思考,他就又召集了手下,開始吩咐事情。

他先是下令他手下的鑲白旗人馬連夜集合,同時吩咐察罕道:「我鑲白旗的百姓還有未撤出遼陽地區的,本貝勒帶軍隊前去幫他們,順便前往盛京求援。你領著蒙古鑲白、正白兩旗和漢軍所部堅守遼陽,等大金主力前來圍剿明軍於遼陽城下。」

多鐸說這話的時候,原本有點擔心察罕會有意見,正想著再說些什麼話來安撫。

誰料察罕沒有一點意見,雙手甩了馬蹄,單膝跪地道:「扎!」

多鐸見了一愣,有點不相信察罕沒一點意見就同意了。他試探著問道:「你有什麼要求么?」

「奴才和明軍有不共戴天之仇,奴才別無所求,只求多殺幾個明軍。主子要能及時趕回來就最好,到時候內外夾擊,把明軍殲滅在遼陽城下。」察罕沒有起身,仍跪在那裡回道。

「好,遼陽乃是有名的堅城,比起盛京都要堅固,就託付給你了,還望你能多堅持些時日。本貝勒這次回盛京,還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做。只要能成功,等本貝勒回來之時,不管打不打得過明軍,遼陽之圍必解!」多鐸點點頭,對察罕的回答很滿意,就透了一點底,再次安撫他道。

多鐸也沒有騙察罕,不過雙方理解的東西會不一樣。他前來駐守遼陽之時,多爾袞就有預料過明軍進攻的情況。交代他如果明軍勢大不可擋時,就按照說好的做,解決他們兄弟的危機,順便還能報仇。

當天晚上半夜時分,多鐸就悄悄帶著鑲白旗人馬,一共一萬餘人,馬銜鈴,人含棍,出了北城門,連夜趕往盛京。

至於遼陽最終能不能守住,多鐸並不多大在意。如果能守住,當然是最好的。如果守不住,對於後面要進行的事情,也沒多大關係。關鍵的是,和多爾袞即將進行的事情要順利,手中握有足夠的人馬就可以了。

多鐸並不知道的是,察罕就站在城頭,在月色之下,看著他領著鑲白旗人馬出城而去,心中卻只是冷笑。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此時的察罕,早已明白過來一件事情。當初出塞的那支明軍,是建虜有意驅趕,才造成了自己部族的損失,其目的就是要吞併自己的部族。

真要算起來,其實身為盟友的建虜才是那場禍事的罪魁禍首。因此,察罕表面對建虜恭敬,內心其實早就在等著這一天了。

現在遼陽城內就以自己部族的兵馬最多,其他蒙古族和漢軍到底有些什麼想法,並不重要,自己只須按照計畫進行便是。

不過察罕並沒有馬上動手,因為天黑,有些事情就不容易控制。再說等女真人走遠,明軍大部隊到了遼陽城外之後,動手就萬無一失了。

等到次日中午時分,明軍又趕到了五千多人。當然了,這些全是騎軍,步軍沒有這麼快趕過來。

察罕在城頭看看明軍人數足夠多了,便下令召開軍事會議,把其他蒙古族的頭領和漢軍統領全都招到了鳩佔鵲巢的衙門。

接著一聲令下,伏兵盡出,把面帶憂色,匆匆趕來的所有頭目一網打盡。

遼東最堅固的軍事重鎮遼陽,就一槍未發的落到了明軍手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