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烏超哈真

港口的演講結束之後,鍾進衛沒有在島上多待,押著三個漢奸很快返回京師。

臨走之前,他對送行的盧象升說道:「九台,你不用擔心,朝廷那邊有我。你和將士們先養傷,等恢複了之後,給我狠狠地打建虜。」

盧象升的胸口似堵著東西,說不出話來,只是用力抱拳向鍾進衛行禮。心中打定了主意,就算馬革裹屍,也要讓建虜先償還了血債。

盧象升在碼頭看著三艏大海船,一直到看不見才毅然轉身消失在碼頭。

再說建虜,統計結果出來之後,讓皇太極真得就差點吐血了。不說吃到嘴的鴨子飛了,關鍵還崩掉了自己的牙齒。

代善正紅旗的損失雖有點出乎意料,但也還能接受。但阿齊格鑲黃旗的損失,就很慘重了。

大部分損失都是那突如其來的火炮和火器所造成的,除了當場死了很多之外,受傷的基本也沒得活。

後面趕到的蒙古八旗也有很多傷在了火器之下,讓現在的蒙古人一聽火器響就下意識地想跑。

皇太極這次帶了這麼多人出來,最大的收穫就是把存在鎮江堡中的糧食順利接了回去。至於莽古爾泰的手下和那三千朝鮮軍,則直接從鎮江堡返回朝鮮。

雖是押著長長的糧車返回盛京,可沒有一個建虜頭目的心情是好的。

這次出來,他們的預期很大。出動了這麼多兵力,一舉殲滅登萊明軍,然後還能控制登萊,徹底解決大金的後顧之憂。

可沒想到不但傷亡超乎想像,而且之前預定的戰略目標一個都沒達成,最多只是狠狠地打擊了一把登萊明軍。

皇太極一邊走一邊想著整場戰事的經過,默默地總結著經驗教訓。

臨近盛京之時,他下令全軍振作起來,高舉明軍的首級、軍旗等戰利品,讓所有的人都知道,他們打了大勝仗凱旋而歸了。

田間地頭上耕作的那些漢奴看到建虜再次凱旋而回,心中的一絲希望之光又被掐滅,彷彿又陷入了無盡的深淵中。

建虜終歸是不可戰勝,指望王師殺回來解救他們變為一個遙不可及的奢望。

回到盛京之後,皇太極首先召開軍事會議,第一件事情就是宣布要組建大金的火器部隊。

代善、阿齊格、多鐸都是親眼目睹了明軍火器的厲害,以前一直輕視火器的想法都收了起來,支持了皇太極這一決定。

而齊爾哈朗、多爾袞兩人這次沒有親身經歷,但他們兩人一個是皇太極的心腹,一個刻意低調蟄伏,誰也不會反對這一決定。

那麼剩下在朝鮮的那個莽古爾泰,他的意見就被自動忽略了。

皇太極之所以要宣布這事,並取得其他和碩貝勒的同意,是有苦衷的。

建虜一則被峽谷處的明軍打懵了,二則離得遠,自然不知道這次明軍火器的不同。

他們以為明軍這次所用的火器,肯定是嚴格監造出來的,所以才有如此巨大的殺傷力。

大金在以前戰事中繳獲的明軍火器質量太差,炸膛的多,大金自然是不會用的。他們期望用的火器就是如同峽谷處明軍的火器,自然就需要重新打造了。

可如果要重新打造火器,必然需要新增物資消耗,其他方面的物資就得減少,這就涉及一個分配問題。

建虜八旗的制度一向是平均分配,所以涉及到了每個旗的利益,這是皇太極要徵詢每個和碩貝勒同意的原因之一。

第二個原因則是建虜不善於使用火器,要成立火器部隊,必然還是要用漢人。這麼一來,原本不多的糧食中又要拿出一些來,必然就減少了建虜自身分配的糧食額度,這也是一個原因。

現在建虜頭目都同意成立火器部隊,那麼皇太極就名正言順地開始調配資源。

首先他調集了歷次掠來的所有鐵匠,開始打造火器。當然了,也就是製作鳥銃,和一些小型的火炮。至於紅夷大炮這種級別的,至今還是找不到造過的人。

然後他又在漢人包衣中開始選拔使用火器的人,很多漢奴因為失去了希望,又被建虜的物質利益所誘惑,雖然很少,但對於他們這些處於餓死邊緣的人來說,已是非常重要的,紛紛參加了建虜的火器部隊。

這支火器部隊,還是如同歷史上所出現的那支,被皇太極命名為烏真哈超,統領就是大漢奸佟養性、范文程。

這件事情一直忙了好久,才初具了雛形。但其中所耗的錢糧,特別是銅鐵原料,讓皇太極感到很是肉疼。

但就算是這樣,他也咬牙堅持了下來,只為也能擁有一支峽谷處那樣的明軍火器部隊。

這期間,有過幾次探馬稟告關寧軍仍然在大金邊境晃悠的事情。但皇太極的心思在打造火器部隊上面,另外物資,特別是糧食緊張,又見關寧軍並不敢深入,以為還是關寧軍在應付袁可立,就沒管他們。

想等著火器部隊成型,秋後要收割糧食之前,再出發搶糧去。那個時候,要是關寧軍還敢出城晃悠,就一定給他們一個狠狠地教訓。

對於這點,其他和碩貝勒自然沒有意見。建虜也需要休養生息,特別是代善和阿齊格所部,傷亡比較多,更是需要補充兵員。他們倆的重點則是派出部隊,往北方的深山老林中去掠生女真了。

建虜萬萬沒有想到,關寧軍晃悠的目的並不是應付袁可立,而是隔絕建虜的探馬。

在晃悠部隊的身後,大凌河城舊址區,正在緊張的築城。

一則是大凌河城原本就建過,雖遭建虜破壞,但基礎還是在的;二則這次築城使用的是新式建材水泥,加快了不少進度。

等到建虜探馬偶爾發現了明軍這一動作後,飛報給皇太極之時,大凌河城已建好,並且民工都已撤回後方。

此時已與原本的歷史大不一樣,民工都已撤回,就減少了大凌河城內的糧食消耗。

更重要的是,建虜再不可能和歷史上一樣,出動全部的兵力,攜帶大量的包衣圍困大凌河城,迫使大凌河城的明軍耗盡糧食後投降。

因為建虜並沒有把登萊明軍解決掉,威脅始終存在。雖然他們堅信這次登萊明軍損失慘重,短期內將難有作為,可他們也不敢冒這個險。

建虜的活動空間正重新被束縛在遼東大地上,沒有了歷史上的隨意肆虐。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