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355章 歸一(八)

此時,一道寒光閃來,一箭如電,擦過曹彬手腕。

劇痛傳來,曹彬的刀脫手落地。

馬仁瑀上前道:「曹兄,得罪。」

李處耘等人下馬,扶起他,齊道:「曹將軍,你不可死。」

「為何?」曹彬不解。

「因為我們皇上不允許你死!」眾人齊答。

你們皇上不讓我死,我就不能死啊。曹彬很不服氣。

李處耘道:「曹將軍,你懇請之事,我已答應。現在我也懇請你不要死,至少在見到我們皇上前不可死,還請你答應。」

曹彬嘆氣低頭,顯然已應。

汴京城內,自上到下,驚恐一片。

張居正等臣經過商議,寫下聖旨,簽上百官之名,懇請趙光義遷都。

遷都?遷哪?此時的趙光義已全無之前的豪氣,象霜打的茄子般一臉頹廢和迷茫。

張居正出列力薦:「皇上,遷都可保我大宋朝廷完整,組織力量捲土重來,不可再猶豫。」

眾臣齊出列奏道:「請皇上遷都。」

趙光義冷笑後問道:「遷往何處?」

「河東太原。」張居正道。那裡曾是多位皇帝的發跡地。

趙光義常思良久,終於點頭同意。

這個時候了,也不再講究,五日後大宋宮中所有人在禁軍的保護下前往太原。至於那場大火後的太原如今是何模樣,並不重要。

趙光義與眾臣走在最後,不住回頭,熱淚翻滾而出。張居正等大臣亦是戀戀不捨,心中悲嘆萬分。

老丞相王溥等未隨行,據說是病了。

老將軍王王彥超等也未隨行,據說也是病了。

大家都很清楚,跟著去太原又能如何?老也老了,誰還會把我們放在心上。

高懷德出乎意料地被趙光義留在汴京,作最後一絲努力,或者說,掙扎。

「若不能敵,高將軍便撤往太原,重整旗鼓,重回汴京未必不可能。」趙光義做最後囑咐。

右臂纏著繃帶的高懷德道:「臣遵命。」心中的悲涼可想而知。

望著趙光義等的漸漸遠去,高懷德心中悲嘆:你若有你哥的一半,便也不會落到這個地步。

趙光義遷都,這是個信號。各位來勤王的節度使紛紛率部回到自己駐地,李處耘、林仁肇、王贇、慕容延釗等幾路大軍暢通無阻地在汴京城下會合。

西路孟昶率李廷珪、王全斌及禁軍對虎牢關發起攻擊。

傅潛、李繼勛稍作抵抗,邊撤出關隘,不向汴京,而向太原逃去。那裡才是我大宋如今的中心。

來到汴京城下,高懷德沒有抵抗,也沒有逃走,直接大開城門,迎接蜀軍入城。

入城蜀軍精神抖擻,秩序井然,城中百姓紛紛點頭。

「高將軍,咱們又見面了!」孟昶下馬笑道。

高懷德凄慘一笑,「如今汴京已歸你大蜀,還請蜀皇帝允我解甲歸田,頤享天年。」

孟昶搖頭,「不同意。朕要封你為汴京平安使,負責城內外一切平安。若有蜀軍將士侵擾百姓,濫殺無辜等惡劣事件,你可先斬後奏。」然後轉身對身後各將道:「傳令各軍,高將軍是朕的欽差,不聽令者殺無赦。」

汴京雖得,然宋廷殘餘仍在太原。孟昶馬不停蹄,留王贇部鎮守汴京,率其餘各軍直殺向太原。

趙光義的勤王詔書雪片般飛向各處,但都石沉大海。這時候大家想得都是自己的未來,誰還理會你一個逃亡之君。

窮途末路的趙光義這時想到了契丹,寫下求救信,令張居正送去。

「皇上,萬萬不可呀!」張居正苦勸道,「蜀宋之爭,只是本族之爭;引契丹南下,百姓塗炭,遺臭萬年哪。」

趙光義心意已決,怒道:「管他什麼遺臭萬年,還是流芳百世,只要能助我奪回汴京,我便喊他爹又如何。」

眾臣面面相覷,張居正無奈奉命出使遼國。

過定州時,與符彥超大吐苦水。

「契丹兵休想過我這關。」符彥超斬釘截鐵地道。

「可是,如此一來,我大宋危矣。」張居正左右矛盾。

符彥超嘆道:「張大人,你我可不能做這千古罪人。」

「只願大遼不願出兵。」張居正心存僥倖。

若打退蜀軍,汴京之北,包括河東等地,皆歸大遼。如此誘人的條件,若蕭太后還有些猶豫的話,遼國其他王侯將相垂涎的口水即將流下。

蕭燕燕深知若那孟昶得了南部,絕不會容許大遼踏過去一步。在與眾臣商議後,當即答應趙光義的請求,派兵增援。

張居正不知是喜是憂,回到太原實情稟告。

趙光義大喜,隨即下令各軍堅守太原,靜候援軍。

蜀軍來到太原城,立刻四面緊圍。北李廷珪、西王全斌、南慕容延釗、東乃大蜀皇帝孟昶。

孟昶正與眾將商議攻城之策,突報大遼兩路大軍來援宋。一路耶律斜軫率兵五萬自北,一路耶律休哥率兵五萬自東北。

「蕭燕燕怕了。」孟昶道。

眾人不解。

孟昶解釋道:「她怕朕得了天下,不會容他遼國還佔據我燕雲十六州。」

「所以她要從中作梗,派出名將精兵前來。」趙普點頭道。

孟昶望著符彥卿,笑道:「符老四,聽說符老大便在定州,你覺得他會任由遼軍過來嗎?」

符彥卿老實回答:「大哥乃宋臣,若宋主下旨,未必不會。」

孟昶馬上道:「不御遼軍,難下太原。慕容延釗、楊業、無鸞聽令,你三人率部前往石嶺關,若宋軍不讓,則佔領,決不允許耶律休哥踏進一步。對了,那耶律休哥號稱遼國第一勇士,不可小覷。」

三將聽令,率兵前往石嶺關。

「符老四,你率禁軍與朕前往定州。」孟昶接著道。

「可是……」符彥卿猶豫。畢竟兄長的立場無從得知。

孟昶笑道:「放心,你大哥,朕信得過!」然後道:「餘下各位從明日起開始攻打太原,由王昭遠和趙普統一部署。」

那邊的遼軍未到,這邊的蜀軍已來。站在城頭的府彥超不知該怎麼辦。

孟昶只與符彥卿來到城下,高聲道:「符將軍,吾乃大蜀皇帝孟昶,可以進城嗎?」

「大哥,我是老四,讓我們進去。」符彥卿跟著道。

符彥卿已得到趙光義的聖旨,放遼軍進來,正徘徊不已。心想你兩人入城,也不會又什麼花樣,下令開城門迎接二人。

不及敘舊,孟昶直入主題:「符將軍,想必趙光義已下旨你放遼軍南下了吧。」

府彥超未答,符彥卿急道:「大哥,萬萬不可做這千古罪人。」

孟昶笑道:「我相信符將軍不會這樣做。」

府彥超苦笑道:「即使我欲抵抗,而大軍都被調到太原,如何擋得住虎狼般的契丹。」

「所以我們來了!」孟昶道。

符彥卿道:「大哥,宋朝氣數已盡,不如投我大蜀吧。」

府彥超猶豫道:「只是我小女和那幾個外孫還在他的手中。」

符彥卿笑道:「大哥你多憂了,他們早已到了金陵,好著呢。」

「他們也是我大哥的親人,我怎會撒手不管。」孟昶道。

一聽,府彥超斬釘截鐵地道:「好,從此刻起,我便追隨大蜀。」

石嶺關的宋軍見慕容延釗等來到,馬上舉旗降蜀,共同抵禦遼軍。

閑話不說,因為耶律休哥已到石嶺關下。

「只要纏住耶律休哥,其餘契丹兵便不足畏懼。」慕容延釗道。

眾將紛紛請戰。

慕容延釗想了想,道:「便由楊將軍與呼延將軍與耶律契丹纏鬥,我與無鸞將軍從兩側包抄。」

年少成名的耶律休哥冷冷望著對面的對手,一舉三尖刀,厲聲喝道:「快快讓路,饒你們不死!」

楊業與呼延贊相視一笑,並不答話,揮著兵刃沖了過去。

這兩位可都是武藝高超的勇將,一個長刀,一個雙鞭,向耶律休哥不停招呼。

耶律休哥毫不示弱,又擋又撥,力發於刀尖,並不落下風。

不愧為大遼第一勇士。兩人心中贊道。

不成想還有這麼厲害的角色。耶律休哥心中道。

三人纏鬥在一起,精彩不斷,卻無人有空閑欣賞。因為慕容延釗與無鸞率兵從兩側殺向遼軍。

遼軍的可怕之處是什麼?是良馬,是利刃,是目空一切的狀態。如果探其根源,就是好戰。

而殺出來蜀軍的坐騎馬不比你差,兵刃不比你鈍,那目空一切的狀態比你還高。

遼軍慌亂了。慌亂中被殺進來的蜀軍沖得七零八落,毫無陣型可言。

耶律休哥無暇顧及,因為眼前這二位不給他喘息的機會。

「嗷,嗷」,遼兵吼叫著想找回平日那感覺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