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329章 亂戰(四)

「鼠輩休走,看刀!」王全斌的刀高舉,閃閃發光。

荊超群不服氣地大喝:「你才鼠輩呢!」舉棍相迎。

刀與棍相碰,發出悅耳響聲,震得雙方坐騎連連後退。

王全斌後退沒事,因為後面是平地。荊超群的後退卻是要命的事,因為身後是懸崖。

只聽一聲慘叫,荊超群連人帶馬跌落懸崖。我不是鼠輩,我有蟠蛇棍!他心中大叫。

誰是鼠輩重要嗎?死的是你。王全斌向崖下望去,深不見底,心中冷笑。

半日便奪下郢州城的蜀軍並未急於向前,開始作短暫休整,等待後續部隊。

後續部隊很龐大,因為孟昶深知襄陽城的堅固。在《射鵰英雄傳》等書中都有過詳盡的描寫。所以新提拔的水軍副指揮使羅晟率水軍正前來,王贇率天義軍主力正前來。

蜀軍半日奪下郢州的消息很快傳到襄陽。焦繼勛目瞪口呆,向汴京發出急報後,慌慌張張地跑到向府。「向兄,向兄,大事不好啊!」

已酩酊大醉的向拱左擁右抱著兩位美人,大笑著招呼道:「老焦,你來得正好,喝酒喝酒。」

「郢州失守了!」焦繼勛急切地道。

向拱哪會信,「哈哈,老焦,你真會開玩笑,昨日蜀軍才到郢州城下,怎可能今日便失守。荊超群那個蟠蛇棍又不是吃素的。」

焦繼勛悲痛地道:「他,他已經陣亡!」

向拱酒醒一半,驚問:「怎可能呢?」

「事實便是如此,向兄,快給兄弟支策吧。」焦繼勛搖頭道。

會享受的人總是看得開。向拱會享受,所以很快恢複平靜,擺著手道:「無礙,無礙。咱襄陽還有樊城主力仍在,蜀軍不用上一年半載的休想攻破。」

焦繼勛與他是完全不同的人,憂慮重重,「這萬一……」

「哪有什麼萬一。」向拱打斷他,「皇上馬上便會拿下太原,到時援軍便會到我襄陽,裡應外合,必能一舉擊潰蜀軍。別說郢州城,打到江陵去都有可能。」

「但願皇上很快拿下太原。」焦繼勛默念不停。

半日奪下郢州城的消息很快傳到金陵,毋昭裔、李延厚等大臣欣喜萬分。

「不知皇上知曉不?」李延厚自言自語。

毋昭裔、韓熙載等人盯著他,齊聲道:「李大人,我們都知曉了,江陵的皇上能不知曉嗎?」

孟昶早在昨日已抵達江陵,趙普、王昭遠等臣隨行,還有符彥卿、武璋所率的兩萬禁軍。

難道他真想拿襄陽這塊難啃的骨頭開刀?看來很像。

「王全斌不負眾望,記一大功。」孟昶大笑道。

王昭遠笑道:「半日奪郢州,宋廷必被震動!」

孟昶點點頭,「看來太原將破了!」

「趙光義平漢,乍看是替兄完成遺願,安定後防,但臣覺得他走錯了方向。」趙普道。

「小普,說下去。」孟昶聚精會神地聽著。

「是啊,快說。」他身後四個侍衛催促道。你知道的,那四個侍衛便是唐糖、段思盈、留妍瞳、達妮。

趙普繼續分析,「北漢乃一小國,於宋而言,大敵乃我大蜀和遼國。若他舉兵親征北伐遼國,攻下幽州,平定燕地,北漢必為掌中之物,不發一矢便可得知。」

「若要攻遼,所動兵力比遠超伐漢,難道他不怕我大蜀趁虛而入嗎?」王昭遠反問。

「呵呵,我敢肯定老大不會這樣做。」趙普笑著望向孟昶。

孟昶道:「不錯。若我趁虛而入,即使降服了宋,也失去了天下人的心,很不值。」

「所以說趙光義急於伐漢,雖將成功,卻也損失慘重。強弩之末,不穿魯縞,他即使有心攻遼獲取天下人心,置我大蜀於不義,卻已無力。」趙普道。

「小普,你不僅是我肚子里的蛔蟲,還是趙光義肚子里的蛔蟲。」孟昶贊道。

「有理,有理。」王昭遠也信服點頭,「我大蜀是趁他伐漢而攻之,並無半點不義。」

孟昶不住點頭,「我在想像趙光義此時的心情。」

蜀軍半日奪下郢州的消息傳到太原城外的宋軍大營,趙光義的心情很糾結。為不影響軍心,他對潘美道:「不可將消息傳於軍中。」

潘美立刻道是。

「呂大人,寇大人,你倆怎麼看?」他又問新近提拔到身邊的年輕謀士呂端和寇準。

寇準立刻應道:「襄陽城豈是幾日所能攻破,只要迅速拿下太原,皇上回京調兵增援,蜀軍自然會退。」

「臣曾研究過孟昶此人。」呂端道,「他行事以收攏人心為主。拿下太原後,若皇上以『驅逐韃虜』為名繼續攻打幽雲,臣猜測他怕召來天下人的非議,會主動退兵。」

趙光義點頭道:「兩位愛卿說得都有理,當務之急便是拿下太原。潘大人,連夜猛攻羊馬城。」

潘美得令隨即前去布置。

長舒口氣,趙光義閉目沉思,思慮這兩位謀士計策。你別說,呂端所說不無道理,或可一試。

太原西南羊馬城在宋軍的猛攻下搖搖欲墜,郭無為見大勢已去,不想成為劉繼元的炮灰,舉起白旗降宋。

隨後兩日,又有數位後漢文武大臣主動出城降宋。

趙光義大喜,親自寫下詔書勸劉繼元投降,並允諾「保其富貴」。隨即下令停止攻城,給他思考的時間。

劉繼元這時真後悔奪了這個皇位,慌忙與眾臣商議對策。

還商議個啥啊。以馬蜂為首的大臣們異口同聲地說出一策:降。

走投無路的劉繼元只好拿著降表,從北出城,長跪求降。

趙光義是個說話算數的主,當即封他個彭城郡公,還有什麼太師之類的光拿錢不做事的虛職。

宋軍上下對太原的抵抗十分窩火,趙光義也遂了軍心,下詔毀了太原堅城。這下可好,急著為死去弟兄報仇的宋軍將士四處放火,痛快之極。大火燃燒了將近五日,太原廬舍幾乎盡焚,死傷百姓難以計數。

問題出來了,是班師回京,還是攻打遼國。趙光義集眾將與眾謀士召開緊急會議。

各部各軍在此次太原之戰中皆都損失慘重,眾將心意相同,趕緊回去補充。

無奈的趙光義只好下令郭進駐守邊境,自己與大軍班師回朝。

這檔口,王贇天義軍及羅晟水軍皆到郢州。孟昶給了他們很大的發揮空間,並未作具體部署。三人經商議後,決定分兵兩路。周行逢、王逵率天義軍一部東攻隨州,他三人則率主力沿漢水北上直取襄陽。

羅晟的水軍率先與襄陽水軍交火。在戰船強悍、武器先進的大蜀水軍面前,襄陽水軍不堪一擊,很快便被擊得粉碎。

襄陽和樊城隔漢江相望,王全斌主圍襄陽,王贇主圍樊城,羅晟則控制周圍水域。襄陽大戰正式打響。

焦繼勛很著急,因為他與樊城守將王文寶傳遞消息都非常困難。

蜀軍顯然是想圍困。王贇在樊城外指揮士兵們開始築起堡壘,準備切斷襄樊糧道。

我是攻還是不攻呢?王文寶猶豫不決。

趁敵軍立足不穩,趁機攻打,應為上策。這個淺顯的道理,王文寶自是懂得。可是,蜀軍半日便可奪下郢州,號稱「萬人敵」的荊超群都戰死,戰鬥力何其之強,讓人恐怖。我王文寶手中這桿槍能強過荊超群的蟠蛇棍嗎?

思來想去,王文寶選擇了最穩妥的辦法,隨你怎樣,固守不出。待援軍到後,再出城攻你,看你如何招架。

回到汴京的趙光義來不及享受滅漢的喜悅,與文武官員馬上議事。重點當然是襄陽。

「應立刻派援兵。」所有大臣都是一個意見。

趙光義卻猶豫了,他還是沒想通孟昶為何會選擇襄陽下手。會不會有其他目的呢?

「皇上。」兵部侍郎盧多遜匆匆入殿跪拜道:「徐州刺史史珪大人、沂州盧懷忠大人、海州刺史尤貴大人相繼發來急報,海州出現蜀軍。」

趙光義一愣。史珪本在禁軍,作戰勇猛,曾升遷到馬步軍副指揮使之職。但在職時間沒幾日,便因為泄露宮廷一見小秘密被趙光義貶出朝任海州刺史。在任半年,頗得愛戴,趙光義便又提他為徐州刺史,轄海、沂、宿等州。

「蜀軍必是繞過徐州,沿海北上。」薛居正道。

廢話,這個朕會猜不到。「意圖何在?」趙光義問。

眾臣低頭沉思。

「意在徐州。」寇準突然道。

趙光義與眾臣望向他。

寇準道:「徐州乃我大宋屏障,蜀軍繞道而行,只為分散注意力。徐州才是他們的目標。」

趙光義道:「既如此,下旨令史珪一切以徐州為重,先查實蜀軍意圖再行事。」

「蜀主孟昶喜親征,應查實其身所在,方能判斷蜀軍主力。」呂端稟道。

不錯。趙光義隨即下令:「趕緊查明孟昶身在何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