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087章 中原有變

孟昶聽後沉思,蜀臣們也跟著心中猜測,只有董伽羅很著急。這四句分別代表了大理四大美景,他當然知道答案。他擔心孟昶答不上,影響了這段美好姻緣。

孟昶突然笑道:「段姑娘的這個謎語難不倒朕。朕已猜出,分別是風、花、雪、月四字,可對?」

還真是這四字呢。蜀臣皆點頭表示正確,董伽羅欣慰地笑了。

當然是這四字。段思盈沒想到孟昶這麼快就答出,有些吃驚。

孟昶暗自得意。在來到這五代十國之前,公司曾組織過一次雲南旅遊,導遊曾詳細地介紹過這個謎語和那副寫了大理美景的對聯。

段思盈道:「蜀皇還算厲害。聽聞你能詩善文,才思過人,本小姐這有個上聯,你可敢對下聯?」

呵,不會就是那副對聯吧。孟昶暗喜,道:「請段小姐出上聯。」

「下關風,上關花,下關風吹上關花。」

「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孟昶不假思索地道出下聯。

「好!妙!」蜀臣們大聲贊道。

「妙,好!」董伽羅喜出望外地贊道。

「非常好,非常妙!」段思盈也贊道,「既然你答出了本姑娘的問題,那好,本姑娘看上你了。」

很直接了當!孟昶又有些慌亂。

「贊成!贊成!」蜀臣們與董伽羅拍手祝賀。

瞎湊熱鬧,又不是你們找老婆,看你們樂的。

大蜀皇太后李氏樂得嘴也合不攏。女兒孟久柱與女婿董適攜全家來成都看望她,兩個小外孫圍著兩個外婆周圍很是開心。雖然董氏是董適的姐姐,身份卻是先皇妃子,還是說成孩子的外婆比較好。

董家就剩他姐倆,董氏不禁淚流。

「妹妹不必這麼傷心,待見到昶兒,讓他將董適調到成都附近,見個面方便些。」李氏安慰道。

孟久柱忙道:「那裡的百姓已經離不開他,他也捨不得離開那裡,娘不必白費口舌。」

董適笑道:「那裡雖然偏遠艱苦,但民風淳樸,我與百姓關係融洽,真的不願離開那。再說我的能力治那小縣遊刃有餘,再大的地方恐怕力不從心。還望母后勿怪。」你別說,董適這幾年將那偏遠一小縣治理得有聲有色,政績顯著。這次回成都,百姓們怕他不回,紛紛來送行挽留,一再希望他回來。

「姐姐,既然弟弟在那挺好,就隨他吧。」董氏道,「只是這倆孩子甚是讓人喜愛,不如就留在成都吧。」

「好呢。久柱,就把倆孩子留在宮中陪我與二娘吧。」李氏立刻同意。

董適夫妻其實也有這個想法,欣然答應。他們可以苦自己,可不能苦了孩子。

吳媽進來稟報道:「公主,大理使節董伽羅求見。」你看看,人家都已從皇后做到皇太后了,這稱呼還是不見改變。

「見我?」李氏心存疑惑。

董伽羅進來後,直接說明了來意,並指著身邊的段思盈道:「這位就是思盈公主。」

段思盈的美貌讓在場的都滿意萬分。李氏、董適包括孟久柱都樂呵呵地表示一定要成就這段婚姻。

漂亮的姑娘多了,我娶得過來嗎?連個接觸都沒有,就讓我娶人家,包辦婚姻害死人。「娘,我還小,再過兩年吧。」孟昶道。

「還要等兩年?你就不覺得這後宮冷清嗎?」李氏埋怨道。

「你可以等,人家姑娘家願意等嗎?」武氏從側面進攻。

「再等,你那倆外甥都要談婚論嫁了。」姐姐孟久柱危言恐嚇。

孟昶想了下道:「我看這樣吧,如果她願意,就讓她先住在宮裡。至於成婚,等些時日再定。」

留在宮中,那就是定了。李氏等人也只好同意。

好的很。董伽羅知道孟昶的所為異於常人,只要能讓段思盈留在他身邊,他相信這婚姻能成功。這基於他對段思盈實力的充分信任。段思盈從小便拜神一般的「洱海龍母」為師,練就一身高強的武功,在大理幾乎無對手。

「恭喜少爺喜得嬌妻。」杏兒低頭道。

孟昶雙手去抱杏兒的肩,想告訴她,自己也會娶她。

杏兒急忙跑掉,生怕又把持不住。

「恭喜胡漢三又娶了個美人。」唐糖抿嘴道。

又?孟昶雙手去抱唐糖的肩,想告訴她,自己也喜歡她。

唐糖嬌喝聲「無影穿心」,一下子沒了影蹤。

「恭喜皇上娶了位公主。」馬依諾酸酸道。

公主?孟昶雙手去抱馬依諾的肩,想告訴她,自己的心裡還有位公主。

馬依諾冷冷甩給他一個白眼,蓮步輕移,高傲地甩頭離去。

「恭喜公子……」

孫茯苓的話被孟昶打斷,「茯苓姐,怎麼你也來恭喜呢。還是我恭喜你與小乙哥吧。」

「不想聽我就不說,走了。」孫茯苓有些羞澀地離開。

「恭喜皇上……」

「哪個敢說下去,朕就揍他。」孟昶瞪眼指著進來的王昭遠、王仆、趙普道。

「老大,你還沒聽我們要說的,為何要揍我們呢。」趙普不服氣地道。

哼,你們幾個還不是一樣看我的笑話。孟昶道:「你們的恭喜難道與眾不同?」

「當然。」趙普道,「恭喜皇上機會已到,中原即將大亂。」

「好!」孟昶跳了起來。

李從珂與石敬瑭已撕破臉皮,進入實際爭鬥階段。五月,石敬瑭起兵太原,欲與李從珂作一了斷。李從珂派晉州刺史張敬達為帥,匯合張彥琪、楊光遠、高行周等部合圍太原,討伐石敬瑭。

「我們該怎麼辦?」孟昶問道。

蜀中大臣議論紛紛,拿不出主意。

孟昶道:「朕有個建議,不知可否?」

「願聽聖意。」大臣們齊聲道。

「以目前形勢下我大蜀該如何做為題,諸位三天後每人交篇奏摺給朕。另外,號召蜀內能人皆可寫後給朕,不論官職身份。」孟昶道。

「遵旨!」眾臣齊呼。

三日後,孟昶將奏摺進行了分類和整理,大概有了些頭緒。基本分兩派:趁亂而戰與趁亂休養。趙季良、王處回等老臣基本都是後者,趙廷隱等將領及王昭遠、王朴、趙普等年輕人則是前者。最絕的是管乙,三個字:不差錢。戰,我不差錢;不戰,我更不差錢。您自己看著吧。

短短三個字看上去象敷衍,卻帶給孟昶最大的安慰。

戰者又分為兩派。將領們都提出出兵北上,逐鹿中原,王朴更是洋洋洒洒地寫了幾千字曆數先北後南,先難後易的好處。

不是沒有道理,但他們不知道契丹即將加入,這可是個難啃的骨頭。

王昭遠與趙普則提出先南後北,先易後難。很符合孟昶的心意,可怎樣才能讓所有人都認同這個方案呢?

「你們認為李從珂與石敬瑭的戰爭會朝哪個方向發展?」孟昶問道。

趙季良先回答道:「雖然石敬瑭的能力不遜李從珂,但兩軍力量懸殊,太原城守得了一時,但禁不起長久的攻打,太原城終將被破。」

趙季良地觀點引來多數大臣的擁護,大家都道太原城撐不了多久。

「侯將軍,你還記得桑維翰不?」孟昶突然問起侯弘實。

侯宏實已為成都防禦使,盡心儘力,成都治安特別的好。「稟皇上,臣記得此人,還差點被他害死。」

「昭遠,桑維翰這兩天做了什麼?」孟昶又問王昭遠。這幾個年輕人被專程招進殿中,參與政事。

王昭遠答道:「他出了太原,已到契丹國的上京。」

「啊?」眾臣驚訝無比。

「莫非要向契丹借兵?」許多大臣嘀咕著。

「當然是借兵。可你們猜得出石敬瑭付出的代價嗎?」孟昶問道。

王處回道:「契丹人性貪婪,多給些金銀財物便可。」

「我等也這樣認為。」趙季良等跟著道。

孟昶笑道:「朕不這樣認為。我與大家打個賭如何?」

還是不忘打賭啊!眾臣心中笑著。

「石敬瑭付出的代價應不僅是財物,更是土地,是那幽雲十六州。」孟昶肯定地道。

「啊。」大臣們的驚訝更甚。幽雲十六州是阻擋外族入侵的天然屏障,若契丹得此地,豈不是可以隨意地馳騁中原。何況割讓土地,那是出賣祖宗的事,石敬瑭敢幹?

王昭遠也很吃驚,他沒有得到這個的消息,也就不存在彙報過。他如何得知的?莫非除我外還有其他消息來源。

孟昶繼續道:「這只是朕的猜測,我想很快就會知道答案。若不幸被朕言中,還請所有大臣同意朕向外開拓疆土的決定。」

「若真如此,臣願親領兵北伐,驅趕外族。」趙廷隱道。其他將領皆附和。

「若蜀北伐,不僅要面對朝廷的抵抗,更要直接與虎狼般的契丹接觸,趙將軍,勝算幾何?」孟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