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062章 大變革

緊跟著,成立了以趙季良、王處回、管乙為領導的查處李仁罕案小組。管乙是孟昶立挺,以他的全權代表出現在這個小組中的。有了秦時月一案的小試牛刀,管乙也應挑戰更高的難度了。

趙廷隱因為避嫌沒有參與,在他與趙季良等人的一再斟酌下,決定令李延厚率兵馬兩萬前往鳳州前線與張虔釗、孫文韶共同迎敵。

李從珂政權初立,國庫空虛,打的「白條」大多無法兌現,底下將士厭戰心理嚴重。再加上還得調重兵防備「妹夫」石敬瑭,鳳翔處不會動真格的,虛張聲勢罷了。

夜明珠重新回到了孟昶的手中,七寶溺器等貴重寶物也都從李府到了宮中。霸佔的土地歸還,刨的祖墳給了一定的補償令秦家自己重新修復,李仁罕的妻兒老小流放到蜀北偏遠地區。他在成都與遂州的家財和產業在管乙的精心處理中變換成金銀流入國庫。

聽聞夜明珠回來了,馬依諾的臉上終於露出難得的笑容。

李仁罕案告一段落,前線又傳來李延厚大敗進犯的唐軍,穩固了邊境一帶的消息,蜀國上下歡天喜地。孟昶自是高興萬分,他可以安穩地實施他的改革計畫了。中心思想是將軍政大權握在自己的手中,重點是管理機構的改革與節度使制度的廢除。

「李將軍的腿還疼不?」孟昶關切地問李肇。

李肇的心咯噔一下,連忙答道:「老臣堅持得住。」

孟昶笑嘻嘻地道:「老將軍勞苦功高,如果身體實在無法堅持,朕也不會忘記的。朕的記憶力很好,許多事情都是無法忘記的。」

李肇明白該拿他開刀了,道:「謝皇上指點,老臣有自知之明,知道該怎麼做了。」再不退,恐怕幸福的晚年就沒了。風裡來雨里去的,別到頭來和李仁罕一樣的下場。

那邊的張業聽得清晰,出列奏道:「稟皇上,李仁罕是臣的娘舅,雖皇上仁慈不追究臣之過錯,然臣心中有愧,請辭禁軍左指揮使一職。臣願耕田種地,以抵己罪,以謝皇恩。」

你這樣的官員,貪婪狡猾,遲早也是我刀下之鬼。既然你自己識相提出,我也慈悲為懷,讓你活著吧。「張大人深明大義,知錯能改。朕准奏,張大人就在成都郊外弄些土地享受田園之樂吧。」

「謝皇上。」張業謝恩。他之前強取豪奪,已有的財富足夠一輩子花的,不會真的去種地。舅舅身亡,朝中再無靠山,怎麼混也不過如此,還不如遠離是非。就這點講,張業也是個識時務的俊傑。

侯弘實見張業如此,也出列稟道:「臣願卸甲歸田,頤養天年。」

眾臣齊笑。頤養天年這詞一般用在老人身上,侯弘實正當壯年,不善言辭,順口說出。

你和張業不一樣,就你那點家產,又沒別的本事,不當將軍怎麼混?孟昶笑問:「侯大人此奏是否經過了侯姨?」

侯弘實道:「未有。」

「那好,朕現在下旨。以後侯大人的奏摺若不牽扯到國家利益,軍事機密等,只涉及個人的事,必須先經過你夫人允許,才能奏給朕。」孟昶道。

這旨比較奇特,眾臣甚為驚異。

孟昶進一步解釋,「朕曾賞賜給侯夫人家庭平安,和和睦睦。若侯夫人不同意,而朕同意了,那朕的賞賜不就是說假話了嗎?」

侯夫人當然不會同意,小皇帝這麼好,為他做事何等的幸福。「你傻啊?」晚上,她的手指一戳侯弘實。

第二日,李肇的辭呈便遞了上來,孟昶毫不猶豫地應允。

他將趙季良、王處回、趙廷隱、李昊留在宮中進行了三天三夜地長談和討論。期間,還有毋昭裔、張公鐸、溫韞等眾多大臣都被召入宮過。

「趙叔叔,你可曾還記得平董璋時咱倆打過賭,你輸了。」孟昶笑問道。

趙廷隱嘆氣道:「是的,當時你說讓我在一件大事上聽從你的安排。」

孟昶道:「好。現在朕決定廢除節度使制度,你同意不?」

「哈哈。」趙廷隱得了便宜般大笑道,「臣同意。原來是這事啊,就算沒這個賭,臣也同意。皇上,這次你虧了。」

「呵呵,朕故意吃點虧的。吃虧是福。」孟昶道,「那下面咱們來制定軍隊的管理制度。」

李昊與王昭遠、王朴、趙普三人在旁做記錄,胳膊都已酸痛。

終於在第四日凌晨一切妥當,孟昶打個哈欠道:「今日休息,吩咐明日所有重要大臣上朝候旨。亞父,王叔叔,趙叔叔、李伯你們也別回府了,就在宮中歇息吧。朕好睏,先去睡了。」說完,朝桌上一趴,睡著了。

趙廷隱將其抱起送去了寢宮。

「昶兒畢竟還是個孩子。」趙季良心疼地道。

王處回也很感概,「是啊。這個年紀就處理國家大事,真難為他了。」

「你們也去休息會吧,老夫將這些再整理整理。」李昊對二人說。

趙季良道:「呵呵,我們還不能休息。王大人,咱們再把官員任命的細節討論下。」

「還有我。」趙廷隱已匆忙趕回,「早想勸皇上休息,可見他興趣昂揚,不忍掃了他的興。你們看,這不說睡就睡了。」

「哈哈。」幾人齊笑,「我等也是如此想的。」

王昭遠三人道:「幾位前輩都不休息,我三人自當陪著。」

「後生可畏。好。」趙季良幾人贊道。他們也看出了孟昶的心思,後繼力量的培養刻不容緩。

有這樣的皇帝,有這樣的大臣,國家怎會不和諧,不強盛?

大蜀國家機構及地方機構的改革大綱,各種制度的改革大綱,軍隊制度的改革大綱,足足讓李昊念到了晌午。大臣們簡簡單單地在宮中就餐後,又開始了激烈的辯論。孟昶也放棄了君威,加入了進來。大臣們暢所欲言,極己所能,十分地火熱。

轉眼天黑,孟昶與眾臣沒有絲毫停歇的意思,又簡簡單單地晚餐後,繼續進行。

轉眼夜深,承德殿燭火通明,人人無倦意。

「各位伯伯、叔叔都辛苦了,暫且回府休息,明日繼續。」孟昶不得不開口喊停。

眾臣這才退去,還戀戀不捨。這種場合從沒遇到過,不論君臣不論官階大小,平起平坐,無所顧忌,何等爽快和舒服,真是捨不得離開。

管乙、王昭遠、王朴、趙普等人也被孟昶要求參加,雖然在這些長輩面前沒說幾句,但從中獲益頗多,受益匪淺。

如此進行了三日,一切終於出來了。

政府機構主要實行三相六部制度。三相為一名丞相與兩名副丞相;六部為吏、戶、禮、工、刑、兵,設尚書一名,侍郎兩名。部下分司,具體管理。

設御史府為監察機構,左右御史大夫各一名,御史數名。

成立翰林院,負責科舉,選拔人才,招攬人才,推薦人才,發展文化事業。

地方設州、縣,州的最高長官為刺史,縣為縣令。

成都設獨立的府,府尹一名。

軍隊的變革幅度巨大。廢除節度使制度,所有武裝都屬於中央,皇上成為軍隊的最高領導,兵部是具體管理執行部門。軍隊的任務是協助地方管理,保護地方安全,不得干涉和越權。

實行屯兵制,在駐兵處劃地歸軍隊所有,實行耕種。

出現戰事等狀況時,由皇上任命統帥,選拔將領,進行調動。

具體部門職責和人事任命的詔書沒幾日便發布了。

趙季良為丞相,趙廷隱與王處回為副丞相,共領六部。其他人等便不一一介紹了。

管乙資歷尚淺,戶部便由王處回監管,他成為戶部侍郎。在沒有合適人選的情況下,孟昶在外的產業仍由他負責。

孟昶又將年齡較小的幾位進行了安排。王昭遠放在兵部,王朴放在工部,趙普放在禮部,他們並無任何官銜,在那鍛煉和學習。

毋昭裔興奮不已,他被任命為禮部尚書,正合其心意。

孟昶對那些亂七八糟的官名曾頭疼不已,下令三相進行簡略和刪除。

出來的結果讓孟昶很滿意。比如武官官銜,由小到大分為校尉、都尉、中郎將、將軍四種。編製也進行了簡化,五十人為隊,三對為都,五都為營,五營為軍,十軍為廂。各級別的最高長官,隊為隊正,都為都頭,營、軍、廂都為指揮使。

文治武攻,這正是孟昶要的效果。軍政的適當分開,既維護了國家的穩定,又加固了皇上的權威。可以說,從現在起,大蜀的軍政大權已牢牢被孟昶掌握。

在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中,孟昶有了些憂慮。若想國富民強,僅僅靠一些制度的變更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從一開始就豎立良好的風氣。望著從李仁罕處查抄來的「七寶溺器」,他有了主意。

「各位愛卿認識這個玩藝嗎?」孟昶指著喬公公手舉的「七寶溺器」問道。

趙季良與王處回見識過,並不作答。

「是個做工精細的茶壺吧?」禮部尚書毋昭裔猜道。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